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336章

昭华-第336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族的逼迫下,她还是屈从了。”

    郑家没有牺牲全族的决心,他们似乎从宋末元初吸取了教训,几代人之后,也许子孙不记得他们那时候感天动地的忠义,反而会怨恨他们用全族的尸山血海成就了一个史书上冰冷的忠臣之名。

    所以郑家终于在冷寂了十五年之后,选择了归顺皇帝。他们让自己族中的子弟参加科举,就已经说明了一切。而郑家的家学的确是出众的,今年春闱竟有十五人金榜题名。

    “娘娘,”钱嬷嬷急匆匆进来,神色很是不好:“太孙宫里”

    “太孙宫里怎么了?”张昭华道。

    “太孙宫里的赵昭仪,”钱嬷嬷布满老人斑的脸皱成了一团:“被诊出了喜脉!”

    赵昭仪有喜,并没有让张昭华和高炽露出欢喜的神色来。太孙妃胡氏还没有孕,反而是一个昭仪,首承兰梦!

    “她怎么可能有孕?”张昭华冷冷道:“你们没有给她按时服用避子汤吗?”

    嫡子要先落地,这是宫中从上到下的共识。像赵昭仪这样的侍妾,每次承宠以后都要服用避子汤,这种汤药,太医院用了最温和的药量,不会对女子有太大的损害,就是要确保胡氏先怀上嫡子,等待嫡子出生后,这种汤药才会对这些侍妾停止。

    “几个嬷嬷都说按时用着呢,”钱嬷嬷道:“只不过两月之前,太孙在赵昭仪屋里过夜,见到她喝避子汤,便将汤药倒掉了嬷嬷们不敢违抗太孙,说是算的昭仪那一天不会有孕的,想来就是那一次。”

    古时候推算的女子的排卵期和安全期刚好和后世相反,这也就是历史上许多深受宠爱的妃子生不出来孩子,而有的人只承宠一夜却能诞育子嗣的原因。张昭华被这么一说才恍然想起来这事儿,她忍不住哈哈笑了两声,看来有必要要普及一下正确的生理健康常识了。

    钱嬷嬷和高炽看到张昭华莫名其妙地发笑,不知所措。高炽叹了口气:“这、唉,椿哥儿真是太恣意了,赵氏先于胡氏有孕,生下来的若是男孩,就占了长子的名分。”

    张昭华霍然而起:“你还想让她能生?我的嫡孙还不见影子呢,倒让庶孙先冒出来?”

    话音未落,就见朱瞻基从外面滚了进来,跪在张昭华面前咬牙道:“赵氏这一胎,虽然不合规矩,但好歹是儿子的血脉,胡氏入宫三年,方今还未有孕,赵氏几个,也跟着喝了三年的避子汤,再喝下去,怕是药性深入腠里,将来更是妨碍子嗣。总不能因为胡氏不生,她们一个个跟着也不生吧?”

    “当初你大婚的时候,”张昭华冷冷道:“我说让赵氏她们隔上一年再进你的宫,你非要她们跟着胡氏进来,如今喝避子汤还喝出毛病来了,要把这事情怪在我头上?”

    “儿子不是这个意思,”朱瞻基急道:“只是胡氏是个不下蛋的,儿子在她房里去的次数最多,至今连孩子的影子都看不到,赵氏不过一次没有喝药,就能怀上”

    “混账!”高炽大怒,“你、你把自己的正头妻子,比成什么?”

    “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张昭华道:“要是没读到狗肚子里去,怎么会昧了心肝惦记着让妾生儿子呢?胡氏是你的结发妻子,只不过三年没有孕,就遭你如此厌弃,赵氏肚子里揣了个蛋,就洋洋得意,以为什么,以为这以后的荣华富贵,都是她的是吗?”

    “我也是嫁到燕王府里三年,才有的你,”张昭华道:“你上头,也没有一个庶出的兄长吧?若是你上头有一个庶出的兄长,你如今就知道滋味了。你凭什么坐上太孙这个位置?你是生有异象,还是雄姿杰出?你数来数去,不过就是占了嫡长名分,是个好圣孙罢了!国朝三代嫡子,到你这里,怎么就觉得嫡子不贵重了?我告诉你,将来胡氏肚子里出来的,不管是男是女,一根头发丝都比赵氏生出来的儿子贵重百倍,我不是要把他们分个高低,原本都是我的孙子,可是世人都重嫡,又重名分,惟器与名,不可假人!”

    “胡氏是你皇爷爷指婚,明媒正娶,太庙册封的,”张昭华道:“她不合你的心意,但你不能否认她正妻的贵重,更不能让一个妾室,明目张胆地欺压在她头上,你这样做,其实根本就是在否认你自己正统的身份,因为她和你是绑在一起的。无子只是暂时的事,真的等到胡氏不育被太医确诊了,你再过来,跟我说让妾生孩子的事情吧。”

第一百九十一章 知情识趣() 
    帘子被拉了起来,赵氏看清楚来人,欢欢喜喜地迎上来:“殿下万安!”

    朱瞻基面无表情地走进来,看到了一旁躬身侍候的太医和医女,顿了一下:“你们都退下罢。”

    赵氏像一只殷勤的鸟儿,叽叽喳喳地表达自己的喜悦:“太医刚才给嫔妾诊脉,说是脉相稳健,是个健康又不折腾人的孩子呢!原本我还担心,这两年的避子汤有没有妨碍,他给我打了保证,说是一点妨碍都没有!”

    她越是这样说,朱瞻基越是不发一言。等赵氏神清气爽地说了一通,才发现似乎太孙的面色并不好看:“殿下,您怎么了?”

    朱瞻基伸出手去,摸了摸赵氏根本没有显怀的肚子,他知道这里有他还没有发育的血脉,还没有生出来,就已经遭到了这么多人的厌弃。

    即使他对赵氏,并无深爱,这个孩子,也是他早就算计好的——赵氏不止是那一次的避子汤没有喝,约莫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太孙都想方设法让赵氏避开了汤药,才有了这个孩子的到来。他以为三年没有动静的太孙宫里,所有人会欣喜地等待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然而事与愿违,这个孩子从母亲身上带来的就是一个名叫“庶孽”的东西,这东西好像一种病菌被忌讳着。

    嫡出尊贵,他不可否认,他自己就是沾了嫡长的红利。任何人,怎么会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嫡长出世呢?他想过自己和玉姐儿的孩子,若是玉姐儿是他的正妻,他该如何疼爱那个流淌着两人血脉的孩子。她不是正妻,这个孩子也是无可比拟的,可是现在偏偏会有一个同样是他的孩子,会永久地站得比其他孩子要高,让他母亲受过的一切,重复在他的身上。

    嫡子没有罪,朱瞻基知道,但是一想到他的母亲会带有胡氏那样因陈而腐旧的血脉,他就难以忍受。胡氏同时具有一种木讷和迟钝,每次他见着她,就莫名其妙能想起木匠刨花的一幕来。

    他在胡氏的屋里,觉得一切都不合眼,连熏的独占春这种平素他不讨厌的香料,都叫他觉得难以忍受起来。他想大概不爱说话的何氏诞育的子嗣,都比胡氏将来可能生育的孩子要让他顺眼,他也想过他与胡氏不和的原因,以前就听袁珙父子两个说过,有一种夫妻,明明八字相合,却相互生厌,是犯了一种什么煞,天克地冲,他想他和胡氏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殿下,”赵氏用梦幻一样的语气道:“我昨晚梦到了好多金银首饰,就在我老家那一条街上,满街都是啊,还有许多花,嬷嬷说这可能是个胎梦,说我怀的可能是个丫头。”

    她小心翼翼打量朱瞻基:“我们老家,都说丫头是小棉袄,比儿子知道疼人,我生个丫头,大家都欢喜,对不对?”

    赵氏似乎知道自己怀的这一胎不好,朱瞻基看着她圆嘟嘟的脸庞,恍惚想起来她本不是个张狂跋扈的性子,外头传出来的名声,似乎都是他有意无意推动的,连怀这一胎,赵氏都有一阵的担惊受怕,然而等真的怀上了,她又什么不乐意都没了。

    朱瞻基的心里仿佛有波澜微微震动过去了。

    “你说她是个丫头,”朱瞻基别开了头:“但也有可能是个儿子。长子要嫡出,之前我没有想好,这孩子,还是要不得。”

    赵氏跪下来抱着他的腿哭,他的眼圈也有点发烫,可是还是把她的手拉开了:“这个孩子我会永远记得,是我的长子。”

    赵氏凄厉的哀嚎像是乌鸦盘树一样盘桓在不大不小的太孙宫里,早已等候的医女鱼贯而入,两个时辰后,一滩红白的血肉就滑下来,那接手的太监嫌晦气,连带着这东西和自己的衣服一块烧了。

    赵氏的屋子从人仰马翻又变得静悄悄起来,而东西两侧的屋子里,却没有人平静。

    孙琢玉脸色苍白,似乎连呼吸都微不可闻,她一直坐在靠窗的榻上,透过薄薄的窗纱,看着外面人来人往。那个太监出来后,她就不由自主地盯着,看着这个人匆匆而去,又匆匆回来,手上空空如也。

    “嬷嬷,”她细碎的声音响起来:“我怕。”

    她想要分辨什么,却似乎无可以分辨之处,她看到远处死寂的宫殿,又看到了窗纱上轻如烟痕的自己的剪影,胸中像是梗塞着一团块垒,让她喘不上气。她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想到了什么,但赵氏的一切已然投射在了她的身上。

    “娘娘,”她的小宫女寒花跳了进来:“太孙妃那边似乎晕倒了,叫了太医过去呢。”

    寒花并没有等来太孙嫔的回头,但她依稀听到了一声,但究竟是“呵”还是“哼”,她没有分辨出来。

    朱瞻基出了内苑,他策马跑了一阵,听不到身后的呼唤声。西苑的跑马场还是很大的,他的侍从先前还能看到他,后来在梅林里找了两圈,才算是找到了他。

    “殿下,”侍卫没有说话,而是金英道:“刚才宫里传来消息,太孙妃娘娘,有孕了。”

    朱瞻基从满地的枯枝上跳起来,他眼中的确有喜色一闪而过,然而下一秒这种喜色就变成了阴沉沉的怒气,这怒气越攒越盛,“多长时间?”

    金英道:“盛太医说,月份尚浅,约莫有一月有余。”

    赵氏那个孩子,还是要降生在她的孩子之前!

    朱瞻基嘴角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赵氏的孩子刚没了,她就有喜讯报出来,爹娘和皇爷爷那里,有的交代了。谁还记得赵氏的孩子呢?”

    太孙沉沉地点了点头,自语道,“我猜也就是她了”

    他面色一冷,反手一马鞭抬起来,抽在树上,顿时抽得干柴一样的树皮裂开了指头粗的裂缝。

    “殿下?”金英不敢抬头看他。

    “我要有嫡子了,”朱瞻基收敛了神色:“你们还不赶快贺喜?”

    金英越发心跳如鼓,赶紧道:“恭喜殿下,贺喜、贺喜殿下!”

    “好好好,”朱瞻基道:“大家都知情识趣,知情识趣!”

第一百九十二章 阿福() 
    八月份的宫里还算平添喜悦的,因为太孙妃生了个女儿,虽然是个女儿,但却是太孙的头一个孩子,连太子和太子妃都欢欢喜喜地一点没有泄气的模样,其他人更没有随意议论的余地了。

    “指头生得这样好看,又细又长,”张昭华越看越喜爱:“指甲盖跟米粒似的,但是一双手肉呼呼的,上面十个窝窝,看着就有福气,不愧得了个阿福的名字,是不是啊,小阿福?”

    阿福就是小孩的名字,她出生那一天恰好福建的贡桔和剿灭倭寇的捷报一并送了过来,皇爷一高兴,就给了亲自取了个阿福的小名,叫起来也顺口,寓意也好。

    小阿福一生下来就很胖大,约莫是张昭华见过的最胖大的新生儿了。胡氏生的时候就辗转了两天,好不容易生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