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124章

昭华-第124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华一开始来到北平,其实也是做好了许多准备,因为她在老家开封时候,就听说过周王府门庭若市,河南从高到低的官吏都要拜谒都要述职,许多大政方针是从周王府下达到河南全境的,张昭华也知道此时的藩王确实总管藩**民大事,那么自然要与各级官吏打交道,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那作为后宅女主人的王妃也自然应当忙于接应脚不旋踵了。

    但是偏偏北平却并非如此。来北平这么长时间了,虽然是有官吏来燕王府拜会,但是后宅之中,没见过一个官员的夫人来请见。这样的事情张昭华也忍不住问了,据说北平布政使两个,右布政使年老,平日里也昏聩了,干脆就等着任期满了平安致仕,他也是南方人,家口都在南方,来北平却没有带来左布政使据说也是个通达政务的人,“门庭无私谒”,自己家都是这样,更何况燕王府

    没有这两个人的夫人做领头,其他官吏的夫人就很少单独谒见了,但是张昭华认为事情的根源肯定这里,果然在她的追问下,高炽也把原因说了出来。

    北平原有个参议叫郑赐,他是在北平众多官员中,极少地恭恭敬敬侍奉燕王的,他的家眷也和王府常常往来,但是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弹劾说是行贿,然后谪戍安东屯去了。

    安东屯在山西,这样就离北平很远了,从此之后的官吏更是尽量少和王府往来,能不接触最好,当然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他们也不敢不尊重燕王,毕竟是皇上的亲生儿子,也不是像潭王那样昏庸糊涂,也不是像齐王那样残暴不仁,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贤良的藩王,只是北平官场到底是有忌讳的地方,像是有一道隐形的线被划分开来了一样,总之大家都是在线以内不去触碰或者越线。

    人不是经常往来,但是该送的节礼毕竟要样样俱全,不能缺失,张昭华从王妃那里领了这样的任务,还是很用心地从辅助她的几个执事和织云缀锦两位姑姑那里打听清楚,像按察司的按察使不吃杏子,像佥事爱吃咸粽子这样的事情,张昭华都记在了心里,本来她可以吩咐按往年的节礼办,但是既然王妃吩咐让她承办,那就一定有用意,不能轻轻松松打马虎眼就糊弄过去。

    “娘让你办的确是有原因的,”高炽将盒子里的芦笋吃得一干二净,放下筷子道:“原来一直走得不勤,但是如今你来了,你是王府的世子妃,你第一次招待人,她们再推脱也不会不来。你送出去得了回礼的,下一次就可以在礼物里放上请柬她们来走动。”

    “原来如此,”张昭华恍然大悟道:“我总该昭示一下我来了,要不然让她们装聋作哑当没我这个人,人情淡薄,何至于此!”

    与燕王有关系的北平官吏,是不太能得重用的,甚至还有谪降的危险,在官场上,是最能感受到无形的风向标的,哪怕京师没有一丝这样的风声露出来,但是这些混久了已经是人精的人,却能从云朵上看出端倪来。

    当时瞧皇帝很是喜欢高炽,但是就对朱棣这个最像他的儿子,却怀着若有若无的猜忌皇帝这么看好像是个很有些怪异的人,虽有拳拳爱子之心,但是对儿子们却总是要求太过,既希望儿子们都像他,像纪非录里他骂那些藩王蠢笨乖戾,觉得简直是“不肖”,但是当真有几个像他的或者成才的,像晋王像燕王像蜀王,也是颇多斥责,少有褒扬的时候。

第六十二章 西海() 


    端阳是说到就到了,早上起来张昭华和高炽就喝了雄黄酒,张昭华第次喝也不知道轻重,看高炽小小的杯儿里头就那么几滴,还笑他没量,结果自己喝了口,舌根都半天没知觉了,这酒可不是自己以前喝过的农家腊酒,应该最起码也有五十度的度数了,此时的人也会蒸馏提纯酒呢,但是并不提倡味道辛辣刺鼻的酒,宫里的秋露白和寒潭香都是入口绵柔温敦的,没想到居然能喝到烧刀子样劲道十足的酒,高炽就跟她解释道:“这酒不是荷花菊花酒,就是小麦酿造的,而且因为里头要放雄黄,不仅要蒸,还要晒,三五遍过后,你光是闻闻气味儿,都会醉人。”

    大家都是象征性地抿了口,就涂在额上及鼻耳间,这是避毒物。张昭华却喝了大口,自觉要完蛋,果然不过两刻钟就晕乎乎起来,坐在桌子上看到东西都是重影的,马上就唤含冬道:“叫小厨房给我做碗醒酒汤来,我这儿脑子都成了团浆糊了!”

    说着她颠颠倒倒往床上走去,高炽在旁哈哈大笑道:“你现在倒有些醉杨妃之态了!”

    “不行,这酒后劲太大,”张昭华嘟囔了句:“我要睡——”

    她说着果然天旋地转迷迷糊糊就睡了,个时辰之后才被叫醒,醒来之后脑袋还是昏沉的,不过好在含冬含霜已经很得用了,按张昭华之前吩咐的,已将黄符纸和天师钟馗像挂到了门上,张昭华起来看了圈,觉得很满意。

    这两个丫头都算是灵巧的人,她有意培养成左膀右臂,像王妃身边的织云缀锦样,于是每天让钱嬷嬷教她们两个简单的字,两丫头记性都可以,如今唯独欠缺的是练笔,张昭华打算也在院子里辟个单独的屋子,发放笔墨纸砚她们两个好好练字。

    钱嬷嬷的学问是很好的,有日她这么教含冬含霜被高炽身边伺候的王安和马云看到了,两人不约而同都露出了怀念的神色来。问了才知道他们是伴着高炽开学授讲才识字的,高炽四岁半开蒙,王安马云却是九岁了,九岁的他们跟在高炽后面才听闻了第堂课,学到了圣人的道理。

    “奴婢几个都是好的了,九岁开蒙,”王安道:“早先马公公、海公公、李公公他们,都是十岁上了,偷偷听讲的。”

    据他说,那时候是很冷的冬天,纪善所请了大儒来,燕王每次在纪善所听完讲课,出来的时候都会看到门口台阶上是没有丝毫积雪的,然而别处却有很深很厚的雪,等雪结冰的时候也是这样,别处都有很厚的冰,但是台阶上的冰却自发融化了。

    燕王自然会觉得奇怪,之后他再听讲的时候,就留神将窗户支开了。

    他看到先生在讲课的时候,他身边伺候的三个小太监就跪在台阶上,身子趴地低低地,也全神贯注地听着,即使这位先生讲得是很深奥的经义,他们这些连字都不认识的,不会听得懂,但是他们还是动不动地听着,好像要记住从屋子里传来的字句。

    燕王大受感动,他登时就推开窗户,指着窗外的三人对先生道:“向学之心,人皆有之,圣人都说,有教无类,今日先生愿意教这样的学生么?”

    这位先生不是余逢辰那样迂腐的人,见状也十分感慨,就不拒府中太监前来听讲,所以府中的宦官,几乎都是识字的,书也读地很好。

    其实燕王和这位大儒能让宦官也识字,是担了风险的,因为皇帝不许宦官识字,不许宦官干政,甚至还让女官来分宦官的权,但是燕王府却偷偷摸摸地让宦官也跟着燕王读书。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很显著,受过教育的宦官不仅是举止文雅通达实务,而且在定程度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也能适时表达自己的思想。

    比如说府中不吃熊掌就是马骥的谏言,燕王猎熊而归,想将最美味的熊掌带给家人,但是马骥就说:“熊掌是珍稀之物,分给众将士,将士们想要再次品味到熊掌的美味,就只能心跟殿下打猎,甚至因为有这个欲望的驱使而更加奋勇,去猎头筹。但是若将熊掌分给几位小主人,就会因为还想吃这个东西而役使众将士。”

    燕王把这话告诉给王妃,王妃认为是金玉良言,甚至还赐给了马骥两匹织金缎,由此府中的宦官是愈发得到信重。

    连钱嬷嬷在接触到了府中这些太监之后,都觉得是十分守礼、谨慎且端方的人,张昭华对他们就更没什么成见了。

    如今马云就过来跟她道:“娘娘,世子说他先去了广寒殿,您先不着急去,等会儿他还要回来,这边还有两箱子书没有运过去呢。”

    “书书书,”张昭华好笑道:“你看看他光记得带书,旁的东西都不管不要了,全要我给他收拾带过去。”

    牢骚是这么发了,但是其实她早就收拾好了高炽和自己的衣物,这边指挥着人搬运东西,那边又叫把菖蒲、艾子插于门旁,这也是禳不祥的意思,她们走了之后,这边的宫女还要将雄黄酒泼洒在各个角落,彻彻底底地驱除毒物。

    她这边直忙到午时刻,高炽果然过来搬他的书了,张昭华和他看着最后箱子东西也搬走了,就匆匆赶往西海子了。

    等到了水边,张昭华看到摆渡的船只,道:“怎么不先去清暑殿?”

    “常宁和咸宁哪里忍得住,”高炽扶着她上船,道:“先上岛上去玩了,娘说干脆就在岛上摆宴吧,晚上在广寒殿住着也行。”

    广寒殿在琼岛里面,清暑殿在海子沿边上,张昭华原想着人都在清暑殿呢,结果大家直接上了琼岛了,便问高炽在哪里摆宴。

    “在栝子松下面,”高炽道:“那边对临海的景色,可谓望无余。”

    坐在船上享受微风拂面和湖水摇晃的感觉真的是舒服极了,特别是西海子这片水域比她上辈子见到的更清莹,舌尖舔舔溅到脸上的的水花,那感觉似乎都有点甜味儿。汪洋的海子中滑行了不多时候,还没等她看够水中的小蝌蚪和苇叶上的嫩蜻蜓,就已经到了琼岛了。

    他们登上岛,见到果然有忙碌的人,估计是临时摆宴措手不及,许多材料还要划船运过来。

    等见到了燕王和王妃他们,几个郡主就过来围住张昭华,嬉闹地问她怎么来迟了。

    张昭华掏出给她们准备的东西,人发了个。

    安成郡主拿在手里看,原来是绫罗制成的小老虎,还有粽子香包,上面绣着葫芦,用彩线穿着,特别小巧的个,张昭华给她悬在了钗头上,看起来居然还挺。

    常宁也想戴在头上,可惜她还不到戴簪子的年龄,张昭华就给她系于在了手腕上,迎风这些彩线就飞起来,把她欢喜坏了。。《昭华》仅代表惊年渡的观点,如发现其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健康绿色的平台。

    【】,谢谢大家!

第六十三章 艮岳() 


    她们团笑闹的时候,燕王却指着临海这片怪石嶙峋的地方让高炽高煦两个细看,道:“你们知道这是何地吗?”

    高炽和高煦便异口同声道:“是前元避暑故地。”

    “元朝之前呢,你们怕就不知道了,”燕王似乎兴致也蛮高,道:“这地方,原是宋朝的艮岳啊。”

    张昭华耳朵还是很灵敏的,听到燕王这样番说法很是惊讶,因为她记得很清楚,琼岛即琼华岛上的建筑是金朝首建的,如何和宋朝有关系,金朝的都城在燕京,北宋南宋都是偏安隅,燕王如何说是宋朝的艮岳,况且这个艮岳是个什么东西?

    很快燕王就给出了答案:“艮岳,是宋徽宗花费五年时间,人工堆砌的座的巨大的假山园林。”

    这座在地处汴京的艮岳,当初是因为个道士的话,而开始兴建的——艮,在八卦中为山之象,若作方位,指东北方。相传宋徽宗即位之初,未有子嗣,于是有道士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