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125章

昭华-第125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传宋徽宗即位之初,未有子嗣,于是有道士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于是就勾起了宋徽宗选石筑山的欲望,发而不可收,竟至搜刮天下,大兴“花石纲”,花石纲就是全国各地往汴京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为纲,为的就是修建这个艮岳。

    运送汴京的石头有的上千人都抬不动,大到必须拆毁汴京的城门才能运进去,不知耗费了多少民力,《水浒传》中描写的方腊,就是因为不堪花石纲重负而起义的。因为他“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就这样举国之力建造出来的假山园子究竟有多美,各种亭台楼阁,斋馆厅堂,冈阜洞穴,岩崖帕壁甚至川峡溪泉,洲诸瀑布,更有乔木茂草,走兽飞禽,已经到了个“其胜概难以尽述”的地步了,约摸是人想象中的美景加起来的次方都不能尽述。

    但是是什么结果——因为歌舞女色、狗马游猎、营造宫囿、搜罗奇花异石挥霍的宋徽宗终于等来了金朝的铁骑,在汴京守卫战之中,这座艮岳是被宋徽宗的儿子钦宗亲自下令拆毁的,他将苑中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中,并拆了房屋为柴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笼篱,将数千只梅花鹿杀死,用作军粮以享军队,将艮岳之中收藏的碑帖书籍全部弃诸沟渠。

    听到这里,张昭华由衷地感到悲哀,好像又复习了遍上辈子所知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摧毁的景象,国家不以贤良的臣子为珍宝,不以忠勇的将士为珍宝,反而将没有毛钱用处的石头当做无价珍宝,搜括民力建造这样的园子供自己享受,焉能不败亡?

    “此后金人将艮岳的奇石掳走,”燕王道:“令各府州县转运到北平来。如今你们面前这些奇石,就是艮岳遗存的太湖石、灵璧石。”

    金朝按照汴梁的宫室制度规划燕都皇宫的。汴京有艮岳,中都自然也不能少,于是就在中都城外的东北方,动用人工,在稻田中挖出了个湖泊,这就是眼前的西海子,当时叫“金海”,并把艮岳运来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建在这个由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琼岛之上。

    金朝在运送艮岳进燕京的时候,采取了个好方法,折粮——所谓折粮,就是农民将石运至中都,可以充顶田赋,这比宋朝运送花石纲的办法好太多了,因为宋朝押送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让船队通过而拆毁桥梁,凿坏城郭,百姓苦不堪言,这也就是方腊起义呼百应的原因。

    “你们见到这些石头,”燕王道:“难道不生兴亡之叹!”

    张昭华不由自主的“啊”了声,倒不是燕王这句话如雷过耳或者醍醐灌顶,而是因为她忽然想起上辈子去北海公园旅游,在白塔山南坡见到了块有乾隆帝题名的“昆仑石”,石背所刻诗中,的确是提到了“艮岳”,那首诗前面几句都不记得了,唯有最后句“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览中”句,居然直记忆深刻。

    乾隆摩挲着艮岳遗石,不禁发出了兴亡之叹,而如今燕王也触景生情,问他们各自都是什么想法。

    高炽就道:“这是东南赤子膏血,民脂民膏也。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

    高煦也道:“声色土木,淫蛊人心。”

    看燕王似乎不太满意,高炽就道:“琼楼玉宇今俱废,当时奢侈今何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千古转头归灭亡,最苦的只有百姓。”

    燕王点点头,算是表扬了句:“知道百姓的难处,也算书没有白读。”

    高煦道是双目炯炯,道:“儿只见城池俱坏,遗基杳然,不由得想问句——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

    “太湖石大抵都是中部空空,”高煦道:“因为不能承受水滴石穿的缘故,连石头都不能抵御不朽,那什么能才能不朽?”他说到兴奋处,用手击打旁边的大树,那树木被他摇地阵簌簌,他便道:“不朽者,唯有功业,唯有人心,宋徽宗求天下山为艮岳,父亲却能以艮岳为天下山,追亡逐北,勒碑记名。此其煌煌之业,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儿以为,比之眼前这些残垣断壁,只有功绩才会被人铭记!”

    席话说的燕王眼中精光四射,甚至连连抚摸他的背部,称赞道:“好好好!真乃是我家千里驹也!”

    高煦就顺势跪下来请命道:“父亲十五岁的时候,已经领军奔袭漠北不知几回了!儿子如今也十五岁了,却只在北平周围骑马游猎,从来没有真正发弓弦猎得敌首!儿子不敢与父亲相比,只是可恨年华,不想就这么虚度了。儿子方才说的这话,句句出自真心,只求父亲给我个机会,我便入得军中,只从帐前小卒做起,焉知不能有勒碑记名的天!儿也想饮西风之烈,尝匈奴之血,歌曲朝天阙!”

    燕王此时心思大悦,只犹豫了瞬,就同意了高煦的请求。

    看着燕王和高煦相似的面容,还有燕王眼里毫不掩饰的欣赏,在树后的张昭华看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由得大为焦急起来。。《昭华》仅代表惊年渡的观点,如发现其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健康绿色的平台。

    【】,谢谢大家!

第一章 乡下() 
乡下的生活很规律,梦醒时分就有公鸡报晓的鸣声催促着起床,鸡一叫,有养着土狗的人家就头疼起来了,因为鸡鸣总是伴随着狗吠声同时响起,这声音才真正能把人搅扰清醒。张昭华就不止一次听隔壁张秦氏家的芳芳说过,她爹总是要提刀宰了家里那只狂吠的狗,只是每每都被他娘阻了才罢。

    芳芳是隔壁秦二婶家的闺女,今年正好八岁了,比张昭华大两岁,是她的好玩伴。张昭华喜欢跟她一起玩,因为这女孩子说话爽利,虽然总是在说家长里短,但是桩桩件件说得新奇有趣,亦或是事情本身平平淡淡的,却能被她说的有趣起来。

    就比如说她家里的狗,那是她娘秦氏从别的村路过,顺回来的。在芳芳的嘴里,她娘背着个桑条枝子编的箩筐,路过沟水头东南的李家村的时候,看到一户人家大门敞开着,里头一草垫子上窝着三四只奶狗,秦氏见那奶狗不过四五个月大,一身奶憨气,麻绳似的小尾巴左摇右晃地,其中一只看到了她,跌跌撞撞从垫子上跑下来,在离她三四米的地方停住了,发出稚嫩的叫声。

    秦氏心里爱的不得了,抽了桑叶子逗弄它,这狗儿龇起牙边叫边过来追她,秦氏就把它引着往家里走,这狗儿也不笨,跑了一段就顿住了,秦氏就接着招惹它,跑跑停停地,愣是把这只奶狗儿带回了自己家里来。

    这狗儿是秦氏带回来的,是她的心头好,哪怕居然长成了一个奸猾的性子,秦氏也照样喜欢。听芳芳说,这狗儿实在是要造反,只要灶上人,它就能叼走已经煮好的面皮,这种偷嘴的行为可不止一次了,秦氏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不是村里还有养狗的,芳芳还一直以为的狗都和他家的一样呢,也怪不得她爹总是对这狗喊打喊杀的。

    张昭华穿好衣服,挪到炕沿上,两手在后面一撑,跳下炕去踩在了鞋子上面。蹲在地上穿鞋子的她抬头看了看比自己身高还要高那么一点儿的土炕,这让有上一辈子记忆的她其实很难想象,原来通灶火的大炕不是东北才有的东西,在河南的乡村里,早已有了这种取暖取热的好东西,而且时间甚至要往前推很久,是比明朝洪武年间更早就要出现。

    今年是洪武十八年,自己居住的地方是河南开封府下辖的归德州永城县的县西南的一个名叫张家村的地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地方。

    张昭华并不讨厌农村,相反,上一世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城市里的她,在这一世里切切实实地接触到了农村,和城市污浊的空气、勾心斗角的生活相比,她实在是爱极了这里淳朴干净的风气,掰着短短的手指头想了想,在来到这一世的六年生活里,除了物质生活没有上一世的丰富,精神娱乐方面不能强求之外,其他的地方,都令她特别满意。

    物质上,她家的生活比温饱强一些,却又远远不能到达小康的水准,米面菜是有的,但是肉蛋奶那是比较少见的,不过还是能在过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吃到,有时候她馋了,就去鸡窝里摸两三个蛋来偷偷煮了,自己吃一个,剩下的塞给大哥二哥,娘见他们都吃了,也就不说什么,但是像二哥张升每天去鸡窝里摸一个蛋藏起来,藏了半篮子换了糖人回来的行为,王氏就会大发雷霆,那一次揍得张升哭爹喊娘都没用,现在是看到老母鸡都发怵。

    精神文明上,因为此时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在市民生活普遍都不富裕,百姓在奔忙衣食的洪武十八年里,张昭华耳闻目睹的娱乐活动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是匮乏。长到六岁了,除了看过村里祭祀土地神的酬神戏、过年的赛春会和赶过李家村的集市之外,她还真的没有参加过什么别的活动了。

    这可太没意思了,张昭华心想着,一定要想方设法让爹娘带着自己去一回县城里。她也要见识一下这个时候“城里人”的生活。

    掀了棉布门帘出去,清冽的早风吹进鼻孔里,张昭华忍不住打了个小小的喷嚏,这一声让王氏听见了,在屋里喊道:“囡囡醒来了吗?醒来了就先别去洗脸,去园子里摘两个瓠瓜来烙饼子吃。”

    张昭华脆生生应了,经过左厢房的时候忽然用手敲了敲门,捏了鼻子学出王氏的声音来,“昨儿俺摸大黄硬了,晚上去掏鸡子的时候,窝里就是空的——升哥儿,你死性不改,又把蛋藏哪儿去了?”

    屋里面静默了一霎,忽然传来张升鬼哭狼嚎的声音:“娘你怎么能冤枉俺,俺真的没有拿,一定是囡囡摸去偷吃了。”

    张昭华大怒,她这个二哥实在是不可理喻,如此顽劣的性子,还有满口想都不想的谎话,是得好好纠正才行。还真以为他经了打之后就能收敛一点,原来这段时间他摸了蛋都赖在了自己头上——当即她就道:“二哥,你莫要冤我。昨儿我也看到你了,你摸了蛋出去,偷藏在老墙那儿的黄鼠狼洞里,准备等货郎来了,你又跟他换东西来。”

    村里有一段老墙,据说这里没遭兵患的时候,也是一个大宗族的宗社所在地,现在还残余几段老墙,墙根特别深,东西距离也特别宽,一看那家族就是个老族了,但是元兵退守过来,国军再追过来,打来打去之间盗匪横行,这个大宗族也就不存在了。

    张昭华在老墙那里玩了不知道多少次,自然知道老墙墙根下面都是黄鼠狼打的地洞。她在这里很久了才知道原来黄鼠狼并不算是一种有害动物,甚至可以说在百姓的普遍思维中,黄鼠狼还是一个捕鼠能手呢。这村里以前也有鼠患,家家户户都寻不得一只猫来,后来来了黄鼠狼,才消停了许多,原先这墙下的洞都是老鼠洞,后来黄鼠狼掘开了鼠窝,就将洞占为己有,还拓宽了许多。

    黄鼠狼在有老鼠的时候就不会偷鸡,所以村里养了鸡的人也不担心,也很少有人家的鸡被咬死,倒是前几年老鼠成灾的时候,米面都存不住,所以张家村里的百姓,都是蛮欢迎黄鼠狼的,只除了她二哥张升。这家伙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了个乐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