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92章

定居唐朝-第92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朗道:“然则薛幼阳依旧是薛幼阳,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李纲大笑:“好,那老夫就等着幼阳登门,走也!”

    “送李公,李公慢走。”

    与李纲分道扬镳,船上的红薯已然搬运到马车上,钱九陇道:“薛咨议,请上马车,圣人已命人准备好地方,某护送薛咨议过去,休整一番,明日即能觐见圣人。”

    “有劳钱将军。”

    “不敢,薛咨议请上马车。”

    李纲有圣人李渊的敕命,自可连夜进城。薛朗是来进献祥瑞,需要现在城外驿馆驻留,明日方可进城。外地官员进京等候圣人陛下召见,召见之前,只能住驿馆。

    唐朝的驿馆是十分多的。唐朝的驿站业也是十分发达的,据统计,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规模达到了数十万之众。可以说,唐朝的疆域到哪里,驿站就开了哪里。

    官道旁几里几里就要有一个驿馆,以供过往官员、驿员等休息、更换马匹等。古代官员赴外地就职或是官员被贬,朝廷明文规定就是一日要过几驿。曾有被贬斥官员一日需赶十驿的记载。

    薛朗进献祥瑞倒是没被要求一日要赶几个驿站,主要是怕走太快颠坏了红薯,来时平阳公主和李纲的意见都是让薛朗看着办,务必降低红薯运输中的耗损。也因此,才会定下走水路运输,而不是走陆路。

    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平阳公主体恤薛朗不惯乘马车的缘故。也不知公主殿下在苇泽关怎么样了!按照日子算,刘黑闼应该正在山东攻打州县,攻下山东的州县之后,才会转战河南、河北。苇泽关这时候应该还是很安全的。

    希望他明日进献祥瑞一切顺利,也希望平阳公主一切顺利。

    薛朗在心底默默祝愿。想来以平阳公主的能力,一切顺利是应当的,该多加注意的是薛朗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场面其实有些心虚,淡定,真男人该经得住大场面考验才对。

    “薛咨议,驿馆已到,请下马车。”

    薛朗思维发散一阵,不知不觉就到了驿馆,钱九陇已在外面请他下马车。长俭在外面掀开布帘,扶着薛朗下了马车。

    驿馆已然戒严,整个驿馆,除了驿丞和吏目,就是钱九陇带来的兵丁,再无一个外人。薛朗和钱九陇一起盯着人把红薯搬进驿馆的仓库——

    “钱将军,烦请派人拿几个火把来,我想看看红薯的情况,看看途中是否有耗损的。”

    “善。来呀,取火把来!”

    “喏。”

    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兵丁举着火把过来——

    红薯装筐的时候,薛朗就考虑到途中颠簸的情况,让人颠了厚厚的干茅草,途中赶路的时候,还经常叫人割草盖红薯遮挡烈日。

    妥善的准备得到了极好的回报,筐里的红薯几乎没有颠坏的,最多就是蹭破点儿皮儿,一切完好!

    “薛咨议,可有颠坏的?”

    钱九陇带着敬畏的目光扫了一眼筐里的红薯,颇为严肃的问道。薛朗摇头道:“没有,来时装筐时准备的妥当,没有坏的。”

    “如此就好。”

    钱九陇这才放心。

    验看好红薯,把仓库大门紧锁上,钥匙直接交到薛朗手里,钱九陇除了派人站岗严守外,还派了几队人马,在仓库旁、驿馆外巡逻,防守得滴水不漏。

    薛朗暗自点头。进献祥瑞的事情已经进行到最后,如果最后一刻功亏一篑,那么他们这些人,谁也别想落到好,严格些、认真些,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安顿好一切,薛朗方才在驿丞的带领下到自己的房间,房内荷香已经准备好一切,泡在澡桶里的时候,薛朗都还觉得在晃动——

    这是坐船时间太长的后遗症!看馒头到了房间里就“啪叽”躺倒就知道,连乘多日的船,别说人,就是狗都受不了啊!

    就算累成这样,薛朗也无法得到好好休息的机会,寅时刚过半就被荷香叫醒:“大郎,大郎,礼部官员到,请大郎起床。”

    于是,薛朗只得哈欠连天的起床,一边洗漱一边吩咐荷香给他泡了杯浓茶,洗漱完毕一杯浓茶灌下肚去,苦得眼睛都闭上了,倒是感觉清醒了许多。

    醒完神出去,就见厅中有两人在等待,一个做内侍打扮,一个穿着绿色的官袍。内侍是熟人,公主殿下的内侍官,绿色官袍的老者是礼部派来的,来提前告诉薛朗仪式的流程。

    “内侍官怎么来了?”

    见到如圭,薛朗心里还挺亲切、激动地,一群陌生人里突然见到一个认识的,那种感觉,经历过的都知道。

    如圭笑着朝薛朗行礼:“见过薛咨议,奴婢奉殿下命先行赶到京里准备,且不忙叙旧,薛咨议请来见过礼部的周员外郎,这是朝廷派来告知薛咨议礼仪规程的。”

    薛朗点点头,朝绿袍老者行礼道:“劳烦周员外郎,薛朗乃是异国归来之游子,对我朝规矩礼仪并不通,请多多指点。”

    周员外郎客气道:“不敢,薛咨议客气。薛咨议可准备妥当?如若准备好,下官这就开始告知薛咨议今日之规程?”

    薛朗面容一肃:“请指点。”

    在这位礼部来的周员外郎指点薛朗流程的过程中,如圭就安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薛朗心里烫贴,知道如圭是公主殿下特意派来给他站台的。

    流程一直说了一个多时辰,礼部员外郎不厌其烦的跟薛朗对了三遍,见薛朗没有一丝错误,方才满意走人。

    待礼部员外郎走了,如圭才道:“薛咨议今日朝食只能进食馒头或是饼子,水不能多喝,以免不便。”

    薛朗点点头。如圭又指点了薛朗许多面圣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事无巨细,俱都一一交代,直到薛朗烂熟于胸方罢休。

    最后,如圭看看时辰,道:“薛咨议,来时殿下曾让带上的衣服可带来么?”

    薛朗点头:“自是带来的。”

    如圭:“既已带来,时辰已差不多,就请薛咨议更衣罢。”

第157章 进城() 
“巳时将近,薛咨议,可准备妥当否?”

    钱九陇在门外问道。薛朗朗声道:“已经准备好,有劳钱将军等候,薛朗这就来。”

    薛朗答应一声,转首望着如圭,躬身行礼:“多谢如圭内侍官,薛朗这就去了!”

    如圭微笑着回礼:“如圭在这里预祝薛咨议诸事顺利,前程似锦。”

    薛朗扬眉一笑,点点头,大步走出去——

    薛朗今日穿的乃是文官的大袖礼服。唐朝官员的服装,分为常服和礼服,祭祀或是有重大政事活动的时候,朝廷明文规定必须穿礼服。其余时间则可以穿常服,也就是圆领袍。

    这还是薛朗第一次穿礼服。以前圆领袍穿过,短褐穿过,就没穿过这种宽袍大袖的礼服。不止荷香上手,连如圭都在一旁帮忙,才让他把礼服穿好。也就是穿了这么一身,薛朗才明白如圭为什么只让他吃一个馒头充饥,少喝水的缘故了。

    钱九陇乃是武官,正当值,自然是不能换礼服的,依旧铠甲在身。向薛朗拱手道:“薛咨议请,李尚书已门外等候。”

    “有劳钱将军。”

    薛朗拱手道谢,昂首阔步,抬头挺胸的往外走——

    出得门来,李纲已然等在那里,看到薛朗的打扮,眼睛微眯,笑吟吟的问道:“幼阳仪表堂堂,风采更胜往昔也!”

    薛朗行礼:“晚辈见过李公,李公过奖。”

    李纲笑眯眯的点头:“甚好,甚好!”

    把薛朗打量了一边,李纲道:“圣人早在数日就已把祥瑞事迹广发天下,允许万民观看今日之盛事,幼阳如此风采,定不会让围观之百姓失望。”

    这话要怎么接?总不能自己夸自己帅吧?薛朗无语的望着李纲。

    李纲面色一肃,朗声道:“圣人敕命,巳时觐见,薛咨议,请!”

    “李公请!”

    薛朗跨上准备好的高头大马,长俭一身新衣裳在前面给他牵马,一行人浩浩荡荡向长安城城门行去——

    所有的红薯都揭开盖着的茅草,暴露于世人的目光之下。装运红薯的马车,马头上系着红布。前头有礼部官员领路,仪仗、旗帜皆竖起来,两个穿着公服,胸口系着大红花的衙役,每人手上拎着一个铜锣,一边敲锣,一边开道!

    从驿馆出来的路上,皆有兵丁站岗,在兵丁身后,挤满了人,人头攒动比之在蒲州时的场面,又更热闹许多——

    “哎哟,这位进献祥瑞的郎君好俊俏!”

    说这话的是个女声,可惜薛朗不好扭头看,不然到是可以看看这么有眼光的是不是美女,正好大家互相欣赏一下。

    “那就是亩产二十石的粮食吗?竟是红色的,果真是天降祥瑞也,大唐幸甚,圣人万岁!”

    薛朗大汗,红色那是天生的,跟祥瑞无关啊兄台。不过,这联想能力,也是人才!

    “此物不知叫什么?”

    “圣人的敕令说了,叫红薯!”

    “不知圣人何时敕令推广红薯?可会现在关中推广?”

    “关中乃是产粮区,定会推广,只是不知何时推广!须得催着村里的里正多多关注才是。”

    “对对!如此方能在圣人敕令推广时种上。不知一亩能打几石粮。”

    “听说一亩打了二十余石。”

    “哗!”——

    人群一阵轰然,面上皆是不敢相信之色,安静片刻后,声音嘈杂,议论纷纷,皆不敢相信世间还有产量如此高的粮食。那糊涂的,还在掰着手指头算产量,有那精通数算的,已经满脸欢喜,奔走相告。

    官府的威严还是十分好用的,人群虽然激动,却没人敢拦道,在官差的开路下,队伍有序的通过。围观的人群却没有散去,反而跟着队伍,一路向长安涌去——

    薛朗骑在马上,目视前方,巍峨的城墙由远及近,城门之上,长安二字,古朴庄重,薛朗望着,心情却复杂难以言说。

    队伍由南大门明德门进入,明德门正门开启,迎接进献祥瑞的队伍进入帝京长安——

    “大郎,进城了!”

    牵马的长俭提醒一声。薛朗收拢复杂的思绪,点点头,重又恢复目视前方的姿态,以昂首挺胸端坐马上,随着开道的官差进城。

    宽敞的朱雀大街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街道两边及街边的屋舍上,皆挤满了人,争相围观进献祥瑞的队伍。

    人头攒动,人声嘈杂,朱雀大街太宽了,坐在马上的薛朗,根本听不到街道两边人群的议论声,如此反而让他的紧张消散了许多——

    大唐帝国的首都,帝京长安,他终是来了!作为粉丝的心情,这会儿是没人跟他分享的。

    按耐住激动地心情,不好东张西望,以免显得不够庄重,薛朗只是睁着眼睛打量视线范围内的景物——

    朱雀大街,天子祭天就要从这里经过,所以又被称作天街,是进入内城唯一的通道。据现代考据测量,这条把长安城一分为二的街道,宽约150米左右,长约5000多米,也就是约十里左右。

    井然有序的屋舍,如若有机会登高望远,或许能体会到白居易诗里写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景象。

    如今还是初唐,薛朗忍不住畅想,待到盛唐时,想必长安城内必定更加繁华,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