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太易 >

第48章

太易-第48章

小说: 太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今年祭祖需要准备下了。”荀易摸着下巴,对李兴鸿问:“你这次准备待到什么时候?跟我回老家看看?”

    “只待到舅舅恩科结束,我就是来送舅舅考试的。至于祭祖嘛……”李兴鸿耸肩:“我可不愿意喊小舅舅之外的人叫舅舅。”

    李周皇族开枝散叶,李兴鸿已经是第七代人。喊荀易叫做舅舅,如果去荀家老宅,那边还有一大堆舅舅以及舅爷,甚至荀钰那辈还有几个老人在。就连瑞郡王府的那位老太妃都不敢不敬。

    “哪年跟你回去不是磕头去了?”李兴鸿一副不情愿的模样。他作为世子,虽然不用给平民百姓磕头。但是去荀家宗庙,庙里头那几位见一个磕一个,他才不往那边去呢!

    “我家三位国公哪位不是你家老祖宗,你磕个头还不应该?别说你,就算是龙城那位陛下,如果去我们家宗庙给茂德公上香,你看他怎么做?”

    李兴鸿悻悻然,转移话题:“反正小舅舅不用操心,回头外甥给朱大人一张帖子,让他照拂下即可。”

    荀易自持昨夜复习得当,懒得和李兴鸿解释:“你别乱来,回头省得有人告发。我自己考又不是考不过?”

    看了看天色,用饭后前去书院。

    刘振英仍然没有回来,荀易来书院销假时看到讲师室四壁有焦黑痕迹,便问韩风:“韩大哥,前两天起火了?”

    “嗯,前段时间你正好没在,没看到。书院封存你们作业的书库起火,烧了不少东西。”

    荀易赶忙追问:“严不严重?”

    韩风摇头:“不太严重,就是把你们这些学生的课本作业烧了。其他物件损毁不大,据说是一个小厮不小心打翻火炉烧了三摞书本而已。”

    “哦。”荀易正要点头时,突然听韩风又道:“你这几天的运气可能有些不好。在抢救的时候其他人的课本损伤不大,但是你去年一年写下的各种作业都被烧了。”

    “诗词歌赋,论文答辩都没了?”

    “没错,而且就你自己这么惨。”韩风眨了眨眼,荀易目光幽邃,似乎想到了什么。

    “韩大哥,谢了!”本来是回来请假,但马上提笔又给自己请几天假:“我要回去闭关复习,这几天就不来了。”

    就丢了他的作业课本?怎么看这都是冲着他来的!

    …

    今天回来太晚,匆匆赶出来这一章,太浩同人暂停更新。跟编辑讨论的结果,四月要准备上架,还需要给《太易》攒稿,可能要停一段时间另一边的更新。今天看了看首页新书榜,又有两位大神开新书了。看来这周很难在首页露面,只能寄期望于推荐了。

第五十五章入贡院

    柏山,荀家祖地,几位先人的陵墓都在这里。

    山下炊烟袅袅,田地纵横,一座座房屋竖起,少数有三千户。除却荀家人外还有当初随荀茂德征战的那些老兵亲眷以及茂德公后来的食邑。

    其中一座大宅中,荀昆和一少年对坐:“怎么样?这些东西能不能用?”

    荀晟翻看文本,不少文章中的某些特定字体都会画圆或者描红。

    “不错,荀易那家伙这些年的作业课本都在这里,剩下几天可以专心研究他的文路。能够看出来,他的文路和大伯很像,不愧是大伯从小培养的。”荀晟面带得色,朱图来监考的事情,荀易或许不想沾什么光,但荀晟可不这样看。

    “朱图大人和大伯昔年同门至交,就算荀易那家伙不去上门求,只要朱图大人看到他的文章笔风,也会给他一个好成绩。”

    荀昆把玩一串檀木手链,沉吟道:“三年前你开始学习大伯的文风,现在又得到荀易的文章作业。过两天能模仿几分?”

    “差不离了。”荀晟指着荀易的文章笑道:“我等读书之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小子素来以孝道为先,莫说其父母名讳,便是祖父以及天祖名讳也不敢随便提及。”

    本朝礼制,不可随意提及皇帝名字,就算是同音字也要尽量避免。而作为子女,父母的名字不能出现在文中。荀易从小是荀钰带大的,所以每当碰到“钰”的时候或用同音字替代,或者直接留白画圈。

    仅看这文章行字,便可对荀易平常的习惯了解大概。

    “天祖被称为茂德公,但论起真正封号是一个‘德’字。平日世人虽然称呼茂德公,但我们后辈岂敢直接写其名讳?”

    “我常用戊字头上加一横来替代。不过他的行风现在是取‘密’替代。”

    仔细研究荀易的文路,荀晟不住点头。“这次拿他的文章的确是拿对了。跟几年前的文路截然不同,想必也是当初察觉我刻意模仿,这两年才转变风格吧?”

    两年前荀钰刚走后,荀晟就开始为科举做准备。他深知荀钰给荀易留下不少人脉,所以刻意模仿荀易的笔风文路准备到时候混淆视听。

    不过荀易在最初便有所觉,慢慢下意识修改自己的风格。原本荀易用的是减字法,遇到避讳字眼时减少比划。“茂”写成“戊”加一横,“钰”减少一点改成王字,“源”将水字旁改成竖道。这种文风只要了解荀易身份的人,转念一想就知道荀易是谁。

    这也是考试时候一种认亲的法子。

    当然,更隐蔽一点的是字体。在那个字体笔画下面用力多,用力浅,真正亲近的人直接就会看出来。

    不过当察觉自己的手稿丢失后,荀易马上改变风格,以同音字、同义字替代。字体也慢慢进行调整。

    “谁知道朱图大人看不看荀易这几年的文章?还是保险些的好。”荀晟请自家哥哥偷来荀易的文章。检查之后再度对荀昆致谢。

    “打虎亲兄弟,这谢就不必了。只要你未来高中,你我二人还可同心协力执掌荀家。”荀昆意味深长一笑,荀晟知机说:“大哥放心,若小弟能够高中,自不会和哥哥争夺荀家家主之位。”

    荀家嫡系“日”字辈的人只有三男三女,荀源膝下有荀易和荀昙这对兄妹。二房有荀昆和荀晟这对兄弟,荀晟年纪和荀易差不多,同样参加这次恩科。而荀易三叔膝下是两个女儿荀景和荀星。

    如果荀易出事,未来家主的位置必然给荀昆或者荀晟的一人。

    荀昆颔首,目光眺望东窗,远处若隐若现一片宏伟的建筑群。荀昆心中默默道:有朝一日,这座茂园一定是我的。

    “那弟弟慢慢研究,哥哥先走了。”荀昆起身离去,只剩下荀晟自己研究荀易的文章。笑容逐渐消失,荀晟阴冷看着烛光:“给你?状元头衔加上家主附带的爵位,这样岂非比单纯一个状元更有威慑力?”

    ……

    八月秋闱桂花香,一般来说乡试在秋天举行,正逢桂花时节,所以又叫做桂榜。蟾宫折桂,便有这方面的寓意。

    但这次恩科不同,六月夏荷开,故称为芸榜。进行乡试的贡院是前朝行宫中进行殿试的地方。后来被茂德公以及曹侯修整,将这座金殿改成陇川郡进行乡试的场所。

    可能因为前朝冥冥中的文运眷顾,陇川郡的解元们在后面的会试、殿试中都能取得一个好名次。

    李兴鸿和荀家众人一起送荀易入考场。李兴鸿把自己这段时间买下来的所有祈福笔都给荀易:“考试的时候这些东西可以庇护小舅舅文运昌隆。”

    “贡院限定每人五只笔,我带这么多干嘛?”荀易摇头,随便拿了五根笔,收拾衣物后准备进院。

    正巧看到李俊德还有荀晟也在,张玉琪和李俊德推推搡搡,二人先一步进去。

    “易弟这次也在,不如我们比比,谁能一举折桂?”

    “今年六月恩科,又逢千秋之宴,怎么算也是金芸榜。踏波扶芸,跟折桂可没什么关系。莫非晟哥哥还准备来年重新比一次?那么,恕小弟不奉陪了。”荀易大笑道:“下次解元给你,这次还是老老实实交给小弟吧。”荀易经过门口检查,走入院内。

    荀晟脸一沉,心中冷哼:“就让你先嚣张一阵,回头等我取得解元之名,看你还有什么话说。”荀晟对这次恩科很有信心,荀昆花大价钱买通府学的人得到内部考题,这次恩科对他而言仅仅是一个台阶。

    如果能够连中三元,这份名头足以载入史册。这才是荀晟的目标,跟荀易的争斗,完全是儿戏罢了。

    众人都进入院内,只见朱图协同两位考官现身,目光扫视众人,在荀易身上看了看,然后道:“将你等行李进行标记,书写名字后留在院内。然后每人领取一套衣物,换衣后再进行考试。”

    顿时,众人哗然,李俊德道:“这次考试难道连火炉被褥之类的东西都不让带?”

    “贡院都准备了,厢内除却火炉水盆外,一人两套换洗衣物。文房四宝早有备下,你们净身入内即可。”

    荀易眨眨眼,换言之,李兴鸿那小子算是白忙活一场。连笔都不让带进去,他那些钱算是白花了。不过,这次恩科怎么这么严格?

    朱图不理会下面众人的叫嚣,命人强行将行李扣押,然后每人一套衣物,换完之后罗列入场。

    恩科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文,第二场考数,第三场考政。每场三天时间,当荀易等人入场后已经过午时。

    外面李兴鸿等人看到贡院大门关闭,心中忐忑不安。突然有人跑过来在李兴鸿耳畔说了些什么。

    “什么?这次用的是双考制?”李兴鸿跳起脚来:“事先朝廷怎么没人说明?”

    接着,李兴鸿捂住脸:“惨了惨了,这次小舅舅是彻底完了。别说解元了,能不能中榜都要两说。”

    黎兰一惊,正要询问时,只见李兴鸿嘴中嘀咕:“要不然来一场考院失火暂时拖延时间?或者去找哪位官员帮忙带一带?”

    李兴鸿盘算自己外加荀易的面子够不够大,听得雪姨心中疑云,暗中窥探贡院。

    不过贡院涌现一股红光,震开雪姨的神念,随即在空中化作一尊帝君神像。

    雪姨脸色发白:“是文昌帝君。”神力张开,杜绝一切鬼神对贡院的窥探,贡院完全被封锁,就连一只蚂蚁都没办法进去。

    ……

    今天也是三更,不过早晨有点事,所以早晨更新拖到现在。一会儿准备另外两更。

第五十六章文昌君

    贡院,神力笼罩。三位考官在上香祭祀文昌帝君后,亲自下发试卷:“时间为两日,后日正午收卷。”看着时钟,让众人开始下笔。

    荀易先扫了一遍卷子,脸色多出几分古怪,然后才开始提笔书写。

    第一场考验文学。包括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前人名言,还有借古喻今以及创作文章。

    试卷第一部分是诗词,有填词古诗,有默写诗词,也有诠释诗词全文。

    头起第一个题目就让荀易震了震:默写《诗经·大雅·文王》全篇。

    “果然是诗经吗?幸好前两天专门复习了。”图书馆里面自带文神之力增强记忆,荀易下笔有神,不多时就写完全篇。

    接着还有古代诗词填空默写,以及翻译古文等内容。

    第二部分是成语,通过一个成语讲述这个成语的来历典故。人族两万年历史,积累下来多少成语典故?就算有一个大致范围,但很多成语对他们而言时间太过古早,生涩难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