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掌家娘子 >

第110章

掌家娘子-第110章

小说: 掌家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奕廷站起身,“那就等姚大人查个清楚再说。”说着眼角轻翘,“姚大人可认识寿家?”

寿家是姚家的姻亲,崔奕廷不可能不知晓。

崔奕廷道:“锦衣卫的兄弟们在宫门外审了半天。总算是有了些眉目,刺杀我的事和寿家有关。姚大人觉得那邹婆子的事跟刺杀我的人有没有牵连?”

姚宜闻顿时皱起眉头,“那定然是没有,邹婆子是贪些钱财,不敢做出这种事来……”

崔奕廷这是什么意思?是要将婉宁的事也牵连进去?

崔奕廷道:“那些要害姚七小姐的人呢?大人要不要查下去?”

姚宜闻道:“自然要仔细地查清楚。”

若是不查个清楚崔奕廷仿佛就不会放过他似的,崔奕廷到底为什么会对这件事这样上心,难道崔奕廷真的觉得姚家和寿家在联手害他。

姚宜闻正想着。

崔奕廷这才站起身来。吩咐外面的陈宝,“让人将邹婆子带上,”说着看向姚宜闻。“我已经和大兴县县令说好了,借大兴县里的大牢一用,姚大人要审邹婆子就去大牢。”

崔奕廷将邹婆子握在手里,又说和刺杀他的人有牵连。这就等于是握住了姚家的短处。随时随地可以毁了姚家的声誉,崔奕廷可以轻易地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陈宝的应声传来。

姚宜闻想要说话,崔奕廷却开口告辞,“衙门里还有事,我就不叨扰姚大人了。”

从屋子里走出来,崔奕廷走到树下,不知从哪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响,崔奕廷不由地想起他送给姚婉宁的那只肥肥的翠鸟。

不知怎么的。忽然有点不想离开这个地方。

从姚家出来,崔奕廷翻身上马。

陈宝忙问过去。“二爷,我们去衙门里?”

崔奕廷摇摇头,“去城外的庄子上。”

……

崔奕廷在城外购置了一处庄子,长安侯何家的后人跟他比狩猎输给他两头鹿,五只野兔,愿赌服输,何家只能将这庄子卖给他。

得了这庄子的时候何文庆气得脸色铁青,告诉他总会将这庄子赢回来,这次回京查案,两个人又比了一把,何文庆才彻底服了他,之前何文庆觉得这庄子输的冤,后来又觉得小庄子太寒酸,就要将手里的一处大庄子也匀给他。

大庄子对他来说并没什么用,他看上这处小庄子,只因为旁边就是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站在不远处就能将进京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会安排人手在这里,是因为崔奕廷记得清楚,他要找的人,是在今年入京,一辆马车,两个跟车的下人。

她说,她那时候进京,撩开车上的帘子,看到京外那棵古树下满地的落叶。

崔奕廷在庄子门口下了车。

庄子的门立即打开,吴照立即迎出来,“二爷来了。”他看了二爷一眼,二爷脸上比往日多了些笑容。

吴照本就有好消息要说,见到崔奕廷这般模样,也跟着笑起来,“二爷去屋里坐,我将今天的事跟二爷禀告。”

崔奕廷点点头,将手里的马鞭扔给陈宝,大步进了屋子。

“二爷。”

屋子里的灯亮起来,吴照躬身站在那里。

“这庄子上现在有多少人手?”崔奕廷问过去。

吴照禀告,“二三十人是有的。”

崔奕廷道:“除了庄子上做事的下人,明日你就将人带去莲花胡同的院子里。”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有人在二爷面前说了什么?

吴照微微有些迟疑,“那……”

仿佛知道吴照要说什么,“人不找了。”

找了两年的蒋家小姐,现在不找了。

吴照迟疑着,“二爷……这是……”

“这样找下去也找不到。”他变了,南直隶、户部的官员也会变动,他也曾想过,一直没有消息的那个人是不是也变了。

吴照站在那里睁大了眼睛,“可是,二爷,那个人可能已经找到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来人

找了那么多年的人忽然之间就找到了。

崔奕廷看向吴照。

吴照道:“十三岁,蒋家人,在扬州一带住过,带着的下人正好有扬州口音,我特意让人装作流民上前讨要饭食,那位蒋小姐心肠很好,给了我们一些干粮。”

吴照连蒋家给的干粮都留着给崔奕廷看,细节上也不敢有半点的遗漏,“蒋小姐人我们没见到,只是和跟车的人说了话,那位蒋小姐精通医术。”

每一点都能核对上,所以吴照才很高兴,觉得自己八九不离十地找到了二爷要找的人,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二爷见到他之后会让他们去京里莲花胡同的院子,不让他们找那位蒋小姐了。

崔奕廷仔细地听。

吴照向来仔细,否则他也不会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吴照。

“二爷,我们的人跟着那位蒋小姐一起进了京里,等到蒋小姐有了落脚之地,就会回来禀告,”吴照说着顿了顿,“若不然,到时候二爷再让人查一查。”

崔奕廷站起身来,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明媚的笑容,就如同春天那叶梢儿上的一缕阳光,那么的柔软、明亮。

“二爷,”陈宝的声音打断了崔奕廷的思绪,“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

吴照将人领进屋子。

崔奕廷背着手站在窗边。

“二爷,”吴照道,“已经打听到那位蒋小姐在哪里落脚。”

……

婉宁坐下来听童妈妈说话。

“小姐放心,我们带进来的人都安排好了,大多数在小院子里,也有分去前院杂役房的,我交代好了,要仔细地做事。一定不能犯错。”

婉宁点点头,“这些日子就辛苦妈妈了。”

“小姐这是哪里的话,”童妈妈脸色有些微红。“从前太太走了之后,奴婢被遣去庄子上。从来没想过将来还会回来。”

现在不但回来了,还带着人抓了张氏身边的孙妈妈和丹桂几个,想到太太那时候委屈的模样,她痛痛快快地出了口气。

“六太太身边的人还跟奴婢说,让奴婢在小姐面前说说好话,从前都是六太太不对……”

寿氏还不是个完全糊涂的人,知道张氏不可靠,在父亲面前将母亲当年被冤枉的事揭出来。

“小姐。老爷过来了。”落英进屋禀告,婉宁站起身来。

“坐下好好歇着,”姚宜闻看向婉宁,脸上有几分的关切,又看了看童妈妈,“屋子里多加个炭盆。”

童妈妈应了一声。

父女两个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姚宜闻拿起童妈妈端来的茶水,半晌才喝了一口。

童妈妈和落英几个退了下去,让屋子里更加安静起来。

姚宜闻半晌才道:“昨天怎么不让人送信回来,我也好去镇国将军府接你。”

婉宁不做声。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

生疏、隔阂已经是最好的回答。

姚宜闻想起婉宁小时候两条藕一样的胳膊时常搂住他的脖子,带着奶香味儿的脸贴过来,咯咯地笑着喊“爹爹”的情形。

不知怎么的。一阵心酸。

仿佛失去了什么。

“你母亲,”姚宜闻想了想道,“沈氏……”

婉宁抬起眼睛。

姚宜闻嘴动了两次,想要说什么却又缩了回去,眉头皱起又松开,松开再皱起来,“是我没有查明,还有你……送你回族里之前,我应该听你说说话。”可是他那时候看到小小的欢哥。想到张氏受了那么多的苦,张氏脸上是又心酸又委屈的神色。他就没再查问下去。

“母亲已经被休了,我也被送进族里四年。”面对父亲的悔意。婉宁毫不留情面。

没有谁能一句话就买了自己的心安,今天发生的一切不过就是个开始,张氏、祖父,姚家所有的事早晚都会暴露在父亲眼前。

那时候父亲才会知道什么叫做难受。

婉宁抬起眼睛,“就算到了现在父亲也没想好,到底是母亲冤枉了我,还是我推倒了母亲……”婉宁转头看向姚宜闻,“父亲,女儿说的对不对?”

姚宜闻愕然。

婉宁道:“我从家里走的时候是八岁,在父亲身边八年,母亲续弦到姚家一年多,可是父亲好像都没想过,到底是了解我,还是更清楚母亲的为人。”

姚宜闻忽然觉得那个奶声奶气的女儿一下子长大了,凌厉的问话,让他难以回答。

所以忠义侯府才会三番两次地来请婉宁去给世子爷治病,就连宫里的贵人也被惊动了传婉宁进宫。

女儿长大了身上却找不到半点他的影子。

……

姚老太爷瞪着眼睛看蒋氏,“说……”口齿不太凌厉地追问,“说……到底……怎么回事……”

蒋氏忙道:“哪里有什么事,都好端端的。”说着去喂老太爷喝水。

老太爷奋力挥着手臂,顿时将茶水打翻。

蒋氏吓了一跳忙用手帕去擦,下人也都赶过来伺候。

蒋氏不知怎么才好,“老太爷,您这是要吓死妾身不成?”说着顿了顿,“家里都好着,六老爷的案子还没有审结,您怎么就不信呢?”

姚老太爷看向站在一旁的两个丫鬟,蒋氏的脸色顿时变了,看向旁边的妈妈。

妈妈一脸晦涩,七小姐让童妈妈带着人去查抄下人的东西,蒋姨奶奶让人不要惊动老太爷,但是背不住下人私下里议论。

“老太爷您放心,没什么事,”蒋氏仍旧劝着,“您将药吃了,吃了药身子才能好得快些。”

姚老太爷来了脾气,转过脸去。

旁边的妈妈道:“这可怎么办?”

蒋氏没有了办法,“将三老爷请过来吧,让三老爷劝劝。”

下人应了一声,不出一炷香的功夫。姚宜闻走进来,刚要捧起药碗,床上的姚老太爷睁开眼睛。须眉仿佛都要竖立起来,挣扎着向姚宜闻挥手。“走……走……走开……”

“父亲,”姚宜闻走到床边,“父亲不能不吃药,要吃药才能好得快些,太医说吃药配合针灸,等到春天的时候父亲就能下床走动了。”

姚老太爷将头扭了过去。

姚宜闻僵立在那里。

“蒋姨奶奶,”下人进来道,“蒋姨奶奶。您家里来人了。”

姚家门前,有人伸出手叩响了姚家大门。

一辆青帷马车,两个婆子、一个下人在旁边等着姚家人进去禀告。

拉车的马不停地甩着尾巴。

姚家下人出来张望,想要知道马车里坐着是个什么人。

蒋姨奶奶的家人,老太爷的妾室娘家,并不算是姚家的亲戚,不过老太爷身边的管事早已经交待下来,蒋姨奶奶会请家里的人来给老太爷送药方。

大家正张望着,管事快步走过来,指挥婆子。“快,快将蒋小姐接进门。”

听得管事的声音,婆子上前撩开了车帘。紧接着一个十二三岁上下的小姐弯腰从马车里走出来。

“蒋姨奶奶正等着小姐呢。”管事妈妈上来道。

蒋小姐跟着管事妈妈走进内宅,到了第二进院子,已经有下人提着灯等在月亮门。

“小姐快进去吧!”

丫鬟侧脸望过去,蒋小姐梳着单螺髻,只是简单的打扮,显得十分的质朴,身上鹅黄色的氅衣虽然不是很显眼,仔细看过去又落落大方。

这就是蒋姨奶奶的家人。

谁都知道蒋姨奶奶也是生在官宦之家,这蒋小姐真的有些官宦家子女的气势。

多年前蒋家获了罪。老太爷收留了蒋姨奶奶,过了几年蒋家人也找上门要将蒋姨奶奶赎出去。老太爷却不肯答应,蒋家是托了老太太的娘家出面。不想事情没办成,老太爷还将老太太骂了一顿,说老太太心胸狭窄,连个妾室也容不下。

家里闹成一团,族里的二老太太还亲自过来问过几次,后来是因为蒋家又出了些差错,蒋姨奶奶的哥哥被远调去西北任职,这场风波才暂时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