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280章

执宰大明-第280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旦汉王围困京城,那么京城十有**会被其攻破,别忘了汉王可是在京城土生土长,对京城的防务一清二楚。
  京城要是被攻破,随之而来的就是乱兵的劫掠,不仅那些大户人家要倒霉,平民百姓也要跟着遭殃。'326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26  执宰大明329
  因此,自从汉王要造反消息传出来后,京城里的高官显贵和名商大贾有不少人开始安排妻儿老小离开京城,南下避难。
  城里的老百姓也想离开,可由于他们没有官府的路引,故而寸步难行,唯有留在京城等待着未来的命运,暗自祈祷宣德帝能打赢这场战事。
  八月十二的晚上,李云天回到了家里,陈凝凝下午的时候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因此他无论如何都要赶回来。
  由于有一个新的小生命到来,李府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一片。
  在今明两年的时间里,李府将陆陆续续添上几口人,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郑婉柔临盆的日子也在八月份,比陈凝凝晚上几天;周雨婷、绿萼和雪儿也都有了身孕,明年将相继临盆。
  晚饭后,书房里。
  “老爷,你知道我爹干什么去了?我娘这几天一直心神不安,茶饭不思。”
  陈凝凝给翻阅着账房账簿的李云天削了一个苹果,递给他后犹豫了一下,神情有些担忧地问道。
  周征离开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要去那里,如今汉王造反一事已经板上钉钉,李云天的丈母娘自然担心周征的安危。
  周雨婷也关心周征,毕竟汉王此次来势汹汹,周征要是被宣德帝派去与汉王对阵,那么无疑凶险万分。
  不过,周雨婷清楚周征要去办的事情一定是军事机密,否则不可能连她娘也不告诉,故而她刚才犹豫了,不知道是否该问李云天以免使得李云天为难,可她又实在放心不下周征,心中非常矛盾。
  “岳丈大人去追威国公了。”李云天能理解周雨婷此时的心情,咬了一口手里的苹果,一边嚼着一边微笑着向周雨婷说道,“威国公去了太原,岳丈大人奉皇上谕令担任北直隶总兵,坐镇真定城。”
  “威国公去了太原?”周雨婷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她和其他人一样都以为鲁仲乾去乐安投奔汉王。
  “真定城有十万守军,只要岳丈大人坚守不出,威国公就无可奈何。”李云天点了点头,笑着安慰周雨婷,“岳丈大人知道真定城的重要,绝对不会与威国公硬拼的。”
  “老爷,讲武堂是不是也要参加此次的平叛?”周雨婷这才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守城远比攻城要安全,随后她想到了一件事情,抬头望向了李云天。
  “这次平叛机会难得,为夫想让他们从中学习到讲武堂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娘子放心,冲锋陷阵的事情还轮不到为夫。”
  “四妹下午临盆的时候我娘来看望过,她私下里告诉我,有几位婶婶希望他们的儿子这次能留在京城。”周雨婷闻言一脸无奈地望着李云天,她口中的婶婶自然指的是京中与周征关系密切的勋贵妻子。
  为了表示对李云天主政的讲武堂的支持,与周征要好的勋贵纷纷让家中的嫡子入堂。
  如今与汉王的大战在即,而讲武堂又摆出了一副出征的架势,有几个勋贵的妻子舍不得儿子上战场,故而找了李云天的丈母娘,想让李云天通融一下,避免她们的儿子上战场。
  “现在能留在讲武堂里的人都是好样的,恐怕即使届时我要他们留在京城,他们也不愿意这样做。”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狠狠地咬了一口手里的苹果,笑容里有些得意。
  他完全能体谅那几名勋贵妻子的心情,这个人情可以送给她们,可那几个学员十有**不会领情,否则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学习的绝佳时机,而且以后也将背上怯战的名声,成为一辈子的污点。
  “老爷,你究竟用了什么法子使得他们服服帖帖,简直变了一个人似的,京里的那些叔叔伯伯可是对你赞不绝口。”周雨婷也笑了起来,忽闪了一下双眸长长的眼睫毛,不无好奇地问道。
  自从京中的勋贵将家中子弟送进了讲武堂后,那些子弟就逐渐完成了从纨绔公子到一名武官的转变,不仅具备了武官的基本素质,而且变得成熟懂事,好学上进,令那些勋贵倍感意外。
  “荣誉心!”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解释着:
  “以前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安逸,处处都能高人一等,为夫在讲武堂对他们一视同仁,当他们失去了往日的那些特权后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比那些通过武举考来学员优秀,甚至比不上他们,这就对他们产生了一种刺激,使得他们为了荣誉不得不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说实话,放眼京城也只有你敢将那些勋戚和宗室子弟赶出讲武堂。”周雨婷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娇笑着望着李云天,李云天在讲武堂所展现出来的强硬令人大吃了一惊。
  “为夫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为夫不那样做的话,与国子监有何不同?”李云天苦笑着摇了摇头,他可不想讲武堂像国子监一样,成为京城那些权贵子弟混资历的地方。。。


第330章 整军备战〔三更〕


  第330章 整军备战三更)
  虽然宣德帝还没有起兵讨伐汉王,但京畿都督府下辖各卫所的部队已经在军阁的调令下开始了密集的调动,迅速向山海关、宣府镇、真定城和大名城聚集,整个北直隶上空都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复制本地址浏览%73%68%75%68%61%68%61%2e%63%6f%6d
  为了增强兵力,宣德帝通过军阁下令,征召各卫所军户子弟入军,分发武器,等战事结束后再行归家。
  由于北直隶军户甚多,军阁预计能征兵二十万,这样的话宣德帝将从兵力上压倒汉王。
  与此同时,户部也紧张地开始调集钱粮,分发给京畿都督府下属的各支部队。
  宣德帝在整军备战,汉王自然也不会闲着,莱州、青州、德州和沧州等州府的驻军已经悉数倒向了他的怀抱,其所掌控的地盘几乎占据了山东一半的地域,纷纷扩军备武,积极准备迎战事宜。
  虽然山东的军户没有北直隶多,但山东自古出豪杰,武风盛行,民间那些民户子弟就是天然的兵员。
  如此一来,汉王麾下直接调动的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再加上与其遥相呼应的大宁都司、山西行都司和山西都司,用来对抗朝廷的总兵力有六十万之巨。
  一时间,北直隶和山东地界上聚集了宣德帝和汉王的一百多万大军,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百姓们也越来越恐慌。'327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27  执宰大明330
  因为惧怕朝廷平叛大军的到来,已经有不少百姓从汉王统治的地区举家逃离,以躲避战祸。
  说起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二十多年前靖难之役的主战场也是在北直隶和山东的地域,三年的混战使得百姓们深刻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
  如果不是永乐帝当时突袭了城防空虚的南京,恐怕北直隶和山东的百姓们还要多承受几年战争所带来的苦难。
  故而,对于这次宣德帝和汉王的帝位之争,大量位于汉王控制区的百姓选择了逃离,背井离乡只为能活上一命,否则朝廷的平叛大军一到,必定生灵涂炭。
  就在京城流言四起、百姓人心惶惶的时候,八月十九,文武百官们迎来了六天一次的大朝。
  太和殿上,为了招抚汉王还是围剿汉王,两派持不同观点的官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争吵不休,宣德帝高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望着眼前的一幕,他发现大多数的官员都保持了沉默。
  就在那两派官员吵得脸红脖子粗,差一点就在大殿上打起来的时候,前去乐安州给汉王送信的内侍中官侯泰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京城。
  宣德帝闻之后精神为之一振,立刻将侯泰宣到了太和殿上,当着殿内的满朝文武询问侯泰到达乐安州后的见闻,以及汉王对手下军士四处劫掠的解释。
  在给汉王的那封书信中,宣德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私人亲情到世间大义上劝说汉王止戈息武,只要交出蛊惑离间两人叔侄情谊的那些居心叵测之徒,他依然事汉王为至亲皇叔,继续礼敬有加。
  宣德帝当然知道汉王不会放弃叛乱,但表面上的文章和礼仪他必须要做足,以彰显自己的宽容和忍让,将挑起战火的责任推给汉王,使汉王彻底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原本,宣德帝以为侯泰会将汉王积极备战、意图谋反的事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其禀告,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兵讨伐。
  可接下来的一幕出乎了宣德帝的意料,侯泰竟然只是简略地交待了一下他的行程,至于汉王是否招兵买马以及见面时的言行举止则是一问三不知,一看就没有如何回答。
  这使得宣德帝万分震怒,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侯泰竟然会当众替汉王的反叛罪行进行掩盖,又不好在众位大臣面前斥责侯泰,因此面无表情地传召随侯泰前去乐安州的锦衣卫副千户李满山来问话。
  立在御史队列中的李云天见状眉头微微皱着,从侯泰反常的反应中他敏锐地意识到,侯泰是在对宣德帝和汉王之间的帝位之争持观望态度,故而不敢得罪汉王,隐瞒了汉王造反的真相。
  很显然,朝中绝大多数大臣像侯泰一样,都在静观其变,等待着宣德帝和汉王之争事态的发展,然后再决定究竟支持两方中的哪一方。'327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27  执宰大明330
  在李云天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那些态度**、犹豫不决的大臣犹如一枚枚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届时将给予宣德帝沉重一击。
  毕竟,当年靖难之役的往事尚历历在目。
  经历了永乐帝的铁血手段后,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是心有余悸,想像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那样丢了身家性命的大臣已经寥寥无几。
  换句话来说,对于宣德帝和汉王之间的这场大战,朝廷里的绝大多数官员都对结局持观望姿态。
  虽说宣德帝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可是别忘了,当年永乐帝就是以少胜多,最终靖难成功,一承大统。
  况且,无论宣德帝还是汉王执掌江山,都还是朱家的天下,都是洪武大帝的子孙,至于说正统与否,有了永乐帝这个先例,有谁又敢说汉王在击败宣德帝后不是大明的真命天子?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不久后,锦衣卫北镇抚司副千户李满山大步走进了殿内,先是向宣德帝下跪行礼,随后躬身立在殿前。
  由于是第一次进入太和殿,李满山不由得显得有些紧张,此次他跟随侯泰去乐安,名为护送实际上是前去窥探汉王的虚实。
  与心有顾忌的侯泰不同,在宣德帝的问询下,李满山没有丝毫隐瞒,一五一十地将沿途所言所闻和汉王的言行举止高声向宣德帝表明。
  自汉王在乐安举兵反叛后,北直隶与山东交界的河间府就受到了严重影响,驻军已经分裂成了忠于宣德帝和忠于汉王的两个阵营。
  忠于宣德帝的军队以景州城为基地,忠于汉王的军队则以景州东北方向的沧州为大本营,双方已经成形了对峙之势,使得河间府的局势骤然紧张了起来。
  景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