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281章

执宰大明-第281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于宣德帝的军队以景州城为基地,忠于汉王的军队则以景州东北方向的沧州为大本营,双方已经成形了对峙之势,使得河间府的局势骤然紧张了起来。
  景州的驻军此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它不仅要与沧州叛军对峙,而且还要应对来自一河之隔的德州叛军的威胁。
  德州属于山东济南府,济南府与河间府之间隔着一条卫河,德州的治所德州城在卫河南岸,景州城在卫河北岸,双方相距只有一百余里。
  由于德州城地理位置优越,故而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二十多年前的靖难之役德州城就是燕军和南军争夺的重点,双方多次围绕德州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德州城也因此数度易主。
  永乐帝登基后,历经战火的德州城进行了一次大修,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毫无疑问将成为汉王向宣德帝发难的桥头堡,也是汉王对抗朝廷平叛大军的重要
  相对于局势紧张的河间府,济南府的情形则可谓剑拔弩张,因为乐安州就隶属于济南府,位于济南府的东北部,是汉王叛乱的大本营。
  济南城作为山东布政使司、山东按察使司和山东都司的所在地,顺理成章地肩负起了领导山东地界终于宣德帝州府对抗汉王的责任。
  进入济南府地界后,侯泰和李满山一行人沿途见到了诸多拖儿带女逃难的百姓,纷纷逃向北直隶躲避战火。
  踏进了汉王控制的区域,则到处都是征兵的队伍,甚至劫掠临近由山东布政使司控制的州县。
  很显然,汉王知道兵力是他最大的劣势,故而大肆在民间征募兵员和军马。
  当侯泰和李满山到达乐安城时,乐安城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从各地赶来的支持汉王的军队遍布在乐安城的街道上。
  根据李满山目测,乐安城聚集的兵力规模在十万以上,而且都装备了武器和甲胄,像是从各地卫所赶来的部队,士气高涨,都想像当年的靖难勋贵一样,追随汉王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汉王在王府里布下了身穿重铠的重兵,摆出了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吓得侯泰面色苍白。
  见到汉王时侯泰和李满山不由得大吃了一惊,面对宣德帝派来的使者汉王竟然面南背北而坐,这已经不仅仅是僭越那么简单,完全就是大逆不道。
  面对侯泰,汉王态度万分傲慢,明确表达了对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的不满。
  他认为自己在靖难时立有不世大功,是永乐帝登基的最大功臣,可永乐帝却听信了谗言,将他迁来了乐安。
  至于仁宗皇帝,表面上待他礼遇有加,实际上是用金钱和小恩小惠打发他,并没有平反他的冤屈,让他继续屈居在小小的乐安,丝毫没有兄弟间的情谊。
  不仅如此,汉王还讲了他此次举兵的缘由,指出朝中奸臣当道,将矛头直指五朝元老夏元吉,表示他身为洪武皇帝的子孙自然不能任由那些奸臣祸害了大明江山。
  为了显示自己兵强马壮,汉王指着王府里列队严整、顶盔贯甲的军士,一脸狂傲地问侯泰他的这支军队是否足以横扫天下,使得侯泰面无血色,不敢作答。
  汉王看出了侯泰的畏惧,于是让侯泰回去告诉宣德帝,只有宣德帝把朝中的那些奸臣抓来送与他,他这才与宣德帝商议如何解决此次举兵之事,否则只有刀兵相见。
  在这个地方,史书上用了“归报尔主”和“徐议我所欲”来表示汉王的狂妄,彰显他的骄横跋扈。
  太和殿上的众臣对此是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汉王明目张胆地向宣德帝进行挑衅,简直狂妄之极,更没想到汉王有如此大的号召力,竟然使得不少卫所的士兵前去投靠。
  “禀皇上,汉王派来了使者,现在在承天门外候旨!”就当太和殿上的文武百官议论纷纷的时候,一名侍卫官走进殿内高声禀告。
  这使得大殿里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众臣纷纷目露诧异的神色,不由得看向了宣德帝,很显然,汉王此时派来使者绝非善意!
  “传!”宣德帝冷笑了一声,随后沉声喝道,他倒要看看自己的这位二叔想要做些什么。
  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李云天暗地里摇了摇头,汉王也太过自负,所谓骄兵必败,汉王如此轻视宣德帝,势必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331章 御驾亲征〔四更〕


  第331章 御驾亲征四更)
  “臣,天策卫百户陈刚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大约过了半盏茶的工夫,在太和殿众臣的注视下,一名身六品武官官袍的男子大步走进殿内,给宣德帝下跪行礼。
  天策卫本是京城驻军,后来被汉王从永乐帝那里索为了其王府护卫,是汉王手中最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陈刚和侯泰一同进的京,又一起进了大明门,只不过他在承天门受到了严格的检查,故而慢了侯泰一步,落在了后面。
  “陈百户,汉王派你来所谓何事?”宣德帝冲着陈刚虚空向上一托,示意其起身,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陛下,汉王让臣带来一封信。”陈刚闻言从怀里取出了一个信封,双手捧着说道。
  宣德帝向立在龙椅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微微颔首,金英见状就快步走了下去,从陈刚手中接过了那封信,然后抬步走回龙椅,准备将信交给宣德帝。
  “念!”宣德帝见状冲着金英一挥手,示意他不用拿过来,同时高声说道,他知道在场的众位大臣肯定想知道汉王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遵旨!”金英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然后从信封中掏出一张纸,打开后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32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28  执宰大明331
  在信中,汉王不仅称洪熙帝违反了洪武和永乐时期的旧制,颁给了文臣诰敕和封赠,而且还指责宣德帝不该修理南巡宫殿,浪费民脂民膏,并将此事归罪于朝廷上的文武大臣没有辅佐好宣德帝。
  与此同时,汉王还斥责朝中几位大臣为奸佞,其中为首的人便是五朝元老、户部尚书夏原吉,要求宣德帝交出这些人杀掉,并扬言已派兵把守通往北直隶外的交通要道,防止那些奸臣逃跑。
  否则的话,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汉王将按照洪武大帝定制下的祖制,举兵前往京城“清君侧”。
  听着听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汉王的这封信不过是对永乐帝“靖难”起兵的效仿而已,可理由却显得太过牵强,而且他的矛头指向错误,不应该拿夏元吉开刀。
  夏元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五朝,担任户部尚书多年,一心为公,深受众臣的爱戴,还曾经因为国库空虚反对永乐帝北征而被永乐帝打入了诏狱,直至洪熙帝登基才放出来。
  因此,汉王将矛头指向夏元吉颇为不智,倒不如换成是别人,例如吕震,或许更有说服力。
  其实汉王本来是想将吕震视为朝廷奸臣的贼首,不过非常可惜,吕震七月份的时候在主持祭祀太庙时因为醉酒而死,礼部尚书由礼部左侍郎胡滢接任,这使得汉王没有别的选择,唯有选夏元吉来当靶子。
  不得不说,汉王与永乐帝当年面对的境况非常相似,都是在侄儿即位之初起兵夺位,但对手却截然不同,永乐帝面对的是优柔寡断的建文帝,而宣德帝则杀伐果决。
  “唉,看来汉王果然是反了,众位爱卿有何对策?”等金英念完了信件,宣德帝故作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望向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将汉王造反一事的基调给定了下来,后面就是如何出兵平叛了。
  “臣推荐太子太保、阳武侯薛禄前往平叛。”宣德帝的话音刚落,南京兵部尚书张本就出列,高声奏道。
  张本原本为刑部右侍郎,与洪熙帝私交甚好,故而洪熙帝继位后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南京都察院,后留在京师兵部协助陈洽处理兵部事务。
  当陈洽随成山伯王通平叛交趾后,张本实际上代理了陈洽的职权,进入军阁参与军阁的相关事宜。
  原本,在京城中的那些勋贵里,英国公张辅和忠国公周征是最适合率军平叛的人。
  不过周征这些天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并没有在军阁,而张辅又与汉王交往甚密,故而张本就推荐了阳武侯薛禄。
  薛禄在靖难时战功卓著,作战勇猛,由于多次与汉王并肩作战,故而对汉王的战术知之甚详,是京城勋贵中最适合的平叛人选。'32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28  执宰大明331
  大殿右侧的勋贵队列中,薛禄闻言脸色不由得大变,双目流露出为难的神色,他虽然不赞同汉王举兵造反,但他与汉王有过生死患难的交情,让他去平叛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陛下,汉王凶悍,非陛下御驾亲征不可!”这时,大点左侧队列前端走出一个人,正是内阁次辅杨荣,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说实话,杨荣并不信任薛禄,万一薛禄临阵倒戈,那么大明的江山可就危亦,因此必须要宣德帝亲自前去平叛,才是最为稳妥之举。
  “陛下乃一国之君,岂可亲临险境。”随后,大殿右侧队列前方也有一人走出队列,是太师、英国公张辅,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陛下,臣愿意率军十万前去讨伐汉王,必将汉王擒住献给陛下。”
  “陛下,太师虽然勇武善战,可此事事关大明江山社稷,陛下还是应当亲征。”杨荣闻言,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张辅与汉王之间的关系人尽皆知,要是用他领军的话,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虽然张辅擒住了枚青送给了宣德帝,但是又能保证这不是汉王和张辅使出的一招苦肉计,一旦张辅领着那十万精锐投奔了汉王,后果可就不敢设想。
  “此去平叛路途艰险,而战事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敌军突袭,倘若陛下有个意外,岂是你我所能担待起的?”张辅岂会不知杨荣的心思,于是冷笑了一声,沉声质问。
  “倘若不能一战而平定汉王,定有宵小之徒投靠,那么汉王势必起势坐大,届时无人能担此重责。”杨荣自然不甘示弱,冷冷地反驳道。
  张辅越是想带兵平叛,杨荣就越是怀疑他的动机,因此也就越加不会让他掌兵,以防不测。
  见两人争执了起来,于是大殿上的文臣和勋贵们随即也加入了战局,文臣一边倒地支持杨荣,而勋贵们全部支持张辅,演变成为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较量。
  宣德帝见两派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开交,而且都有着几分道理,于是沉吟了一下后不由得望向了夏元吉、蹇义和杨士奇、杨溥、金幼孜、黄淮等人,他们几个一直没有开口发表意见。
  在宣德帝看来,派遣朝中勋贵领兵平叛虽然是例行之举,但却无法保证能平定汉王的叛乱,因此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结局。
  而御驾亲征固然增加了许多胜算,可是无法保证他的安全,保不准汉王会派人进行突袭,这使得宣德帝左右为难。
  “臣不才,激变宗藩亲王,罪该万死!”夏原吉见宣德帝看向了他,连忙摘下了头上的乌纱帽,跪在地上向瞻基请罪。
  “爱卿为大明劳心尽力,何罪之有?汉王所言不过是拿你当个借口而已,是福是祸朕愿与你一起分担。”宣德帝闻言摇了摇头,吩咐金英将夏元吉扶了起来
  “陛下,难道您忘记了当年李景隆之事吗?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