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厄休拉·勒奎恩第一章雾中战士这位法师出生在十杨村。这座偏僻的村子独自矗立于面北谷的坡顶,往下是牧草地和耕地,层层缓降至海平面。这山坡上还有别的村镇,零星散布在阿耳河的河弯地区。十杨村上方是蓊郁山林,沿着届届校青攀升至白雪掩盖的山巅石岭。法师的乳名达尼,是母亲取的。这个乳名,以及他的生命,是母亲所给予的全部,因为,母亲在他一岁时就过世了。他父亲是村里的铜匠,严厉寡语。达尼有六个哥哥,年纪都长他很多,一个个先后离家,有的去面北谷其他村镇种田或打铁,有的出海远航。因此,家里没人能温柔慈爱地将这么儿带大。所以,达尼如野草般长大了,个儿高,嗓门大,动作敏捷,骄纵而暴躁。平日,这小男孩与村童在阿耳河源头上方的陡坡牧羊,父亲等他长大些,力气足够推拉鼓风炉的套筒时,就派他当学徒,耗在殴打、鞭笞上的力气,常常少不了。不过,别指望从达尼身上榨出多少活儿,因为他老是跷家不在... 
            
        
                周宇坤一凯茜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唯有半人马座中那一颗恒星最具诱惑力了,以目前人类的航天水平而言,考察自己星系内部的行星体已不再是乐趣。因此,NASA这次想飞得更远一些。凯茜虽然年方23岁,却已经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宇航员了。她曾经在22世纪中登上月球两次,并且后来又参与了火星冰冠解冻灌溉工程的规划以及首次土卫六的载人登陆计划——那里可是一个诱人的可能存在生命的世界。如果说在NASA中能够上天的女性屈指可数的话,那么凯茜·黛恩更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从前的那些经历曾经给她带来过多少的荣耀呵,然而现在她却必须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凯茜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她是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在这个世界上,她唯一难舍难分的人就是眼前的那位小伙子:亚当·斯图尔特。凯茜心头涌动着淡淡的悔意,也许在可恶的比邻星把他们隔开50年漫长光阴之前,他和她就应该结婚的,可是到底谁也没有提出这个要求。时间永远是星际... 
            
        
                作者:[俄]基尔·布雷切夫第一章2094年7月。沃落戈茨基。比起以往的炽热干燥,今年出现了时断时续、凉爽多雨的天气。然而还有不少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一个这样的天气里,劳累了两年之后,第一次得以脱身回归故里休假的柯拉·奥尔瓦特躺在林间溪边的草地上,任凭北方的煦日温柔地照着她美丽的赤裸裸的胭体。柯拉认为穿着泳衣晒太阳会在身上留下深浅不均的印迹,黑一块白一块的,多难看啊。古西河的两岸就是皮亚内博尔村辽阔富饶的土地,村里的房子都是用那些上了年头的上好松树盖起来的,因此别具一番风情。远远的,一群牲口沿着岸边缓缓踱来。放牧的是瓦夏,他被爸妈送到农村来是为了喝点新鲜牛奶,呼吸呼吸清新空气,再好好玩上一阵于,此时他一眼瞅见了躺在草地卜的柯拉,便走上前来,打趣道:“不冷吗,柯拉?”“我高兴躺在这儿乘凉,你管得着吗?”柯拉极不耐烦被人打断了自己的清静,没好气地回答。... 
            
        
                作者:月光寒第一卷 异变之日第一章 特别对话珠江研究所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某处,占地约三万平方米。原本,珠江研究所只是九州大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所,主要研究一些新式技术,而且还不是领先全球的那种技术,所以很久一来,这个研究所并没有引起外界太大的关注。直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间谍卫星突然发现在珠江研究所里涌现出了大批的士兵和装甲车,研究所周围也拉上了铁丝网,方圆五公里之内不允许通车,一副戒备森严的样子。在研究所的空地上,军方甚至临时建造了两个停机坪,用于起降直升机。一时间,外界纷纷猜测中国政府正在珠江研究所内进行一些秘密的研究,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追问,但是中国政府却对此守口如瓶。虽然国外的媒体没有得到有关中国政府在珠江研究所进行秘密研究的消息,但是美国的那些无孔不入的FBI的间谍和特工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一些相关信息。D马丁上将快步走进奥巴马的办公室,将一沓文件放在了他... 
            
        
                晶静一春天,载天山下的桃树缀上红殷殷的桃花,犹如飘浮着一片红云。林中,十几个牧马人与几百匹骠悍的骏马都在憩息。夸父骑一匹白马从山上来到林间巡视,牧马人纷纷起身恭候。山上山下的黎民百姓都知道:炎帝生后土,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愧是炎帝的后代:不仅身材魁伟,眉目英武,而且有胆有识,因此受到部落里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夸父翻身下马,双手一拱,算是对牧马人的还礼。他身披虎皮袍、足蹬马皮靴,两只大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这蛇使他更显威武,而且他曾用蛇毒治好了部落里许多人的病。“桃林里马匹日益增多,你们须多加小心。不知近日,此处是否安然无恙?”夸父问道。“林中太平无事,”牧马人的头领大胡子老阿爹向夸父报告,“只是林外空中有一圆圆亮亮的东西,时时闪现!”“夸父,那不会是天帝派来的另一个太阳吧?”另几个牧马人怯怯地问。... 
            
        
                1995 第4期   - ’95科幻文艺奖征文王茨安    于雅君《时报》在第七版右下角用寥寥数语报导了这则消息:失踪两年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华莱士·詹姆斯教授在他隐居的实验室的一次爆炸事故中,以身殉职。据警方透露,这是一次谋杀案,凶手是美国M理工学院物理实验室的一名叫本的年轻人,此人在逃,警方正在追捕。全世界科学界都为这颗科学巨星的陨落表示悲伤。扯淡,这些流氓!本在心里咒骂着。他扔下报纸,戴上墨镜站起来。卡拉奇机场候机大厅里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人,他旁边坐着一位穿着考究颇具绅士派头的老人,大概是一位实业家。对面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少妇,很像英格丽·褒曼。她带着一个小孩,小男孩也很漂亮。隔几排是五、六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激烈地争论什么,大概在讨论世界的末日吧!他确信没有人跟踪,才慢慢向登机入口处走去。刚好此时扩音器里响起了播音员小姐甜甜的声音:飞往香港的旅客请验票登机,飞机6点27分正点起... 
            
        
                1996 第11期   - ’96科幻文艺奖征文苏学军前言火星直径为地球的53%,体积为15%,质量为10.8%,重力为28%。火星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95%,氮3%,氩1—2%,氧1.1%,还有少量一氧化碳、水蒸气、氢和臭氧等。冬季最低温度为-120度,夏季赤道最高温度为20度,平均温度为-60度。火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4300万公里,它的大气和地表环境比起太阳系内的其它行星也更接近于人类居住的条件。在遥远的将来,它必将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乡。在这场伟大的事业中,也将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地为此付出青春和生命。一、风暴前夕火星漫游车沿山脊艰难地爬上山顶。秦林长长地舒了口气。额头上因紧张渗满了冷汗,他习惯性地抬手去擦,却被头上的透明面罩挡住了。他感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并觉得有些呼吸困难。火星地表和山顶的含氧量相差悬殊,由于宇航服的供氧系统未能及时调节,使他产生了轻度的高山缺氧反应。... 
            
        
                作者:乌鸦的马甲【,】第一章 狂人编剧“后悔不。”男人坐在那儿,看着他对面一个胖子笑道,很温和的语气,似乎在和朋友说话,当然,若是胖子不是被绑着,若是男人手上不是拎着一通汽油。“你,你别乱来,曹子诺,逃狱已经是大罪,你别再做傻事,警察已经包围这里,你,你逃不掉的。”那胖子脸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带着哭腔色厉内荏的开口,说话的时候嘴唇不断的蠕动,似乎是想要求饶,却又拉不下脸来一样。“还记得火海逃生吗,就是那部主角为报仇烧掉整片街区,然后从无数警察包围下逃生的电影,哦,你估计忘记了,那电影的编剧署名是写的你,但是实际上你怕是从我这拿去剧本后看都没看过就交给了导演。”男人笑起来,他的长相本极为俊秀,这笑容亦给人种邻家少年的青涩,只是,随着那笑容他眼中却是冒出火焰般的血红,缓缓滑落两行血泪。“曹子诺,你不能这样,你知道这周围多少户人家吗,如果当真起大火会死多少人你知道吗。... 
            
        
                1993 第12期   - 科幻之窗基·卢基场年科    高近     译斯捷夫·布朗金斯把笔记本放在飞船主机的操纵台上,以便进行最后的计算。豆大的汗珠在他头上闪闪发亮,简直就象是仪表板上的信号灯一样。这时操纵台上也有一盏信号灯在不耐烦地闪烁。斯捷夫算得手忙脚乱,他在所得数字下面划上一条粗线,打算再直接口算出这个数的平方,但这个软是3.5389,实在过于超出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了。在想了一下之后,只好重新拿起铅笔。“还得要等多久?”打墙壁里不知什么地方透出计算机冷冰冰的金属声。“马上就好,就好。”斯捷夫嘟嘟嚷嚷说,“有了,答案是12.5238驾驶舱里一片寂静,斯捷夫坐在椅上有点坐立不安,他没信心地问道:“这不对吗?”“对是对的,只是太慢了。我等了你这么久,差一点飞船就要从这颗行星旁边飞越过去啦。”斯捷夫硷上这才露出了类似骄傲的神色,要知道这是他用手工计算出在某个子空间里航向的矢量——是件完全值得自豪的... 
            
        
                1997 第11期   - 科幻百科吴定柏日本的科幻发展是有着自己的特征的。日本科幻史以40年代为界,划分史前史后,史前科幻在日本科幻史上称为“古典科幻”,即科幻这个名称尚未被日本国民承认以前的科幻,也就是早期的意思。本世纪90年代,日本每年出版约四百本科幻原著和一百五十本译著。平装本第一次印刷一般为二三万册,主要读者是大、中学校学生。日本科幻读者杂志的形成早于商业性科幻杂志。由读者和作者共同组成的科幻俱乐部在1957年5月首次出版了读者杂志《宇宙尘》,刊登科幻动态和科幻新作。该杂志的创始人、编辑、发行人是柴野拓美,他为日本科幻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并仍在作出惊人的贡献。《宇宙尘》至今已出版二百多期,发行量为一千册。今日享有盛名的日本科幻作家的科幻生涯,半数以上是从《宇宙尘》开始的。现在日本约有一百个科幻爱好者团体出版各自的读者杂志,资格最老的当然是《宇宙尘》,最为流行的是《探索者》。19... 
            
        
                1997 第1期   - 环球邮箱杨潇飞机像一只小鸟,翱翔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空。宽体客机的屏幕上不断显示出飞行航线。不久就从显示屏上看到,蓝色的太平洋和北美大陆土黄色的洛基山脉之间,有一片青青的亮绿,那就是美丽富饶的加利福尼亚州。据联合国多次考察,称旧金山是这个星球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它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尤其是该市有着优良的环保传统。如今,我们终于有缘一睹这个和谐自然的现代都会的芳容了。车在旧金山市中心的金门公园里转悠,四周都是合抱粗的大松树和大柏树,海鸥、鸽子、大雁在林间自在嬉戏,三三五五的小松鼠,翘起毛茸茸的大尾巴,恬然自得地坐在草坪上,捧着松果咀嚼。据说运气好,还会碰到小鹿哩。我觉得奇怪,依我的孤陋寡闻,以为美国城市处处都是如华尔街、曼哈顿那样高楼林立,寸土如金。美国开发西部不过才一个半世纪,怎么就有如此周密的城市规划,在市中心建立了占地三干余亩的... 
            
        
                1999 第6期   - 人与自然李良诺查丹玛斯与恐怖大预言事实上,国内前一段时期流行“1999年地球人类将遭浩劫”的奇谈怪论,主要源于日本五岛勉写的书。该书简直把法国16世纪“预言家”诺查丹玛斯(以下简称诺斯)奉为“先知”,声称在诺斯的预言诗中,有两首是关键性的,它们直截了当地提到了“世界末日”:1999年7月(亦即天空中出现“大十字”之时),地球和人类的末日来到了,人类“浩劫”将达到顶峰。这在许多缺少科学知识的群众中引起恐慌,是显而易见的。五岛勉在《大预言》一书中宣称,根据诺斯的预言诗描绘的“1999年7月上/恐怖大王从天而降/使安哥鲁摩阿大王为之复活/前后由马尔斯借幸福之名统治四方”,1999年7月人类世界的一切将走向“灭绝”,即所谓人类大劫难。1979年4月,东京大学火箭学教授系川博士使用电脑得出,1999年8月18日,太阳系九大行星将排列成“大十字”,这一天文现象与诺查丹玛斯的恐怖大预言相差一个月。... 
            
        
                1996 第9期   - ’96科幻文艺奖征文杨雪峰一几乎是在莫菲扣动扳机的同时,对方手中也射出了红色的激光。莫菲立在那儿,看着那个影子倒下去。——首发命中,死亡率98%。数量:1,总计:1。全程时间:25分钟。——我干掉他了,真是只狡猾的猫。夜色中不时响起爆炸声。莫菲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从容地绕过一截熔化的花岗岩墙,走向倒在地上的猎物。对方也击中了自己的右胸,但并未造成损伤。莫菲打开作战手电,一束光照在死者的脸上。死者的一头金色头发,让莫菲的心倏地咚咚狂跳了几下,可又觉得一片茫然。死者两眼紧闭,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还是个孩子。莫菲身体又震动了一下,手电骤然熄灭了,他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一秒钟后,电脑发出警报,并激活他的思维。莫菲重新打开手电,光圈移到了死者的身上,他身穿自卫队的军服,左胸上的标志被激光束穿了一个洞,透过心脏。他是个士兵,身边有一支小门径激光步枪。... 
            
        
                作者:[美]约翰·斯卡尔齐献给莎拉·佐尔,为了友情及一切。献给克里斯蒂和雅典娜,为了耐心和爱。第一部1谁也没注意到那块岩石。原因非常简单,那块岩石毫无特色,混在数百万的岩石和冰块之中,漂浮在某个已经没有了彗星的空轨道上,再怎么看都只是那颗彗星的一片残骸。这块岩石比有些碎片小,比有些碎片大,但就分布标度而言,没有任何特征能将它与其他碎片区分开。尽管可能性小得可怜,但就算行星防御网络探测到了这块岩石,粗略检查也只会显示出它的成分是硅酸盐和些许金属矿物。言下之意,一块岩石,尺寸远没有大到能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害。不过对于恰好拦住这块岩石及其数千兄弟去路的这颗行星来说,这只是个学术假设而已,因为它并不拥有行星防御网络,倒是毫无例外地有个引力势阱。那块岩石和许多同胞就这么掉了进去——它们将形成一场流星雨,这颗行星每公转一圈与彗星轨道相交一次,每次都会有许多岩石和冰块化为灰烬。岩... 
            
        
                作者:[美]H·G·威尔斯导读彗星飞掠的时刻,爱恨交织的夜晚,亲情、爱情和友情全方位大转变。人性是否真的脆弱,爱情是否真那么永恒,人一生到底追逐的是什么……种种置疑,令人不得不思索反省。小说主人公感到,故事中的我是一个执著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贫贱低微的下层家庭,富于幻想的他在寻找一种完美而多彩的爱情。但事与愿违,女友抛弃他而去,杳无音讯。嫉妒、愤怒的心情驱使着他历尽千山万水也要重归旧好,以至于彗星临头、帝国交战也与他无干。但人世坎坷,人心难测,内蒂仍然跟从另一个富贵情人浪漫天涯。在一个小镇,威利终于看到故人,他希望用死亡来结束她和自己,解脱自己受苦的灵魂。然而,他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事物,孤苦的母亲,永受压迫的阶层……,当他的手枪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明亮而神奇的彗星横空而过,神奇的力量拯救了威利,也改变了整个人类。彗星带来了新的文明秩序,人们不再为名利而互相... 
            
        
                1994 第2期   - ’94科幻征文奖绿杨空间站里,鲁文基教授耐心地调节着激光分析仪,察看着一块陨石的光谱。他的助手梅丽急匆匆走进来:“教授,刚才接到个电传,我叔叔出了潜水事故,受伤了。我得回去看看。”鲁文基头也没抬:“既然没死,看什么。”梅雨知道自己一走工作倒没问题,主要是教授得自己做饭了,便故意说:“我只请七天假,这几天我没有什么紧要工作。做饭嘛你是行家,去年你做的法国大菜比餐馆的还好吃。”“你还记得?那回牛排做老了,咬不动。不过你们年轻人牙好,老一点更好吃。”“就是。那么我走了。”教授叹口气:“你花样真多。准时回来!”梅丽走后教授硬着头皮啃了两天饼干,往后不得不亲自掌厨了。但头一餐便出师不利,他按《法国名菜谱》的方法做只奶油大龙虾,忙中找不到眼镜,便带看带猜照书配好了佐料塞进微波炉。煨好之后拿出来,盘子里没见龙虾,却有一副眼镜拌在奶油里。老头子就这样混了几天,直到梅丽... 
            
        
                作者:[美]H·G·威尔斯第一部神食初现第一章神食的发现1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不过,伟大的民众及其出版界却十分清楚,他们就是“科学家”,不论什么场合,只要他们一露面,人们最起码也得把他们称为“卓越的科学家”。“杰出的科学家”,或者“著名的科学家”。当然,本辛顿先生和雷德伍德教授早在作出这个故事所要说的奇异发现之前,就完全当得起那些称呼。本辛顿先生是皇家学会会员,化学学会的会长;雷德伍德教授是伦敦大学邦德街学院的生理学教授,曾经受到过反活体解剖分子们的下流诽谤。他们两人从年纪很轻的时候起,在学术上就颇有独到之处。... 
            
        
                1996 第9期   - ’96科幻文艺奖征文潘海天那一年的夏天闷热潮湿。水珠顺着墙往下淌,墙角里长满了苔藓。楼梯的木踏板也受了潮,不再吱吱嘎嘎地叫个不停。我躺在床上,可以听到蠹虫和白蚁在门廊里蛀蚀柱子而发出的细微的沙沙声。在这鼓点般的乐声中,有人敲门了。我打开了门,一个老头站在门外,抱着一只毫不起眼的罐子。我把他请入客厅,客人神经质地摩挲着那只罐子,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道:“你在当地是个有名的收藏家。这是我在靠近马德拉斯一个极为偏僻的小村庄里找到的东西,当地人把它叫作‘海眼’。”他把那只罐子摆在桌上。我一直打量着这位客人,却看不清他灰蒙蒙的脸,因为它一直隐藏在一顶同样灰蒙蒙的宽檐帽下,我只看清了那双把罐子摆到桌上的手。它们青筋暴勃,皮肤枯干,沾满了尘土和墨水;我还瞥见了那只迅速缩回的左手上少了两个指头,伤疤是新的。我不安地端详着那个罐子。这是一个看不出年代的陶土罐,只有半尺高... 
            
        
                1999 第2期   - 科幻之窗戚林佛伊人之死这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一个佛伊人就要在地球上死去了。在他们的星球上,他们属于最高级的社会阶层(那个星球的名称的发音是——用地球人的嗓子所能发出的最近似的声音——索蒂巴肯斯翠特),而且他们实质上是拥有永生的生命的。当然了,每个佛伊人最后还是自愿地选择了死亡,而这一个佛伊人之所以要放弃生命是因为一次注定要倒霉的爱情事件,如果你还能称之为爱情事件的话。在这次恋爱中,五个佛伊人,为了繁殖下一代,必须进行长达一年的精神上的接触。很显然,他本人在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后,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接触,而这件事伤透了他的心——或许应该说“心们”,因为他共有五颗心。所有的佛伊人都拥有五颗硕大的心脏,所以有人推测佛伊人实质上是可以永生的。莫德·布里斯科,地球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极其希望能得到那些心脏。“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数量和体积,德韦恩,”她对自己的首席助... 
            
        
                作者:倪匡第一部:屏风夹层内藏异宝执笔要记述《神仙》这个故事,踌躇了好一会,为的是不知从哪里开始才好。整件事,牵涉到的事和人,相当复杂,过程也绝不简单。本来,想从公元一九○○年八月十五日写起。但是想了一想,从头写起,很难表达整个故事的曲折。可是,如果从中间开始,又不明来龙去脉,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了从鲁尔的那封信写起。经常有许多陌生人写信给我,世界上有怪异经历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写信给我的陌生人,有很大部分,告诉我他们亲身经历的一些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怪事。关于这一类信,我例必回信,有时,请他们进一步查究,有时,请他们把详细的经过写来给我参考。其间也颇有些有趣的事,有的,已经为文记述。可是鲁尔的来信,却一点也没有趣。信很简单,不妨全文引在下面:“卫斯理先生,我的上代,曾到过中国,带回了两件中国东西,我是一个普通的农夫,完全不了解中国,请你告诉我这是甚么,是不是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