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进化》作者:门前老树第一章 初入许东只觉得头痛欲裂,好像有一把生锈的钝刀子,一刀接着一刀地割着那可怜的大脑,然后又恶趣味地狠狠一搅,把大脑都搅成了浆糊样,以至于他根本没法想事。这种激烈的感觉不知道持续了多久,终于在经过一段峰值后回落,许东这才觉得头脑清醒些。他下意识张开了眼睛,只觉得一道明晃晃的光线透过头上屋顶破开的大洞直刺刺照射进来,恰恰打在他脑袋上。许东又下意识眯一眯眼。脑海中不自觉冒出一个疑问,“尼玛这是什么破医院,天花都破开一个大洞还不找人来修?要是遇上大雨天,或者来到冬天,这种房间不得把病人都冻死呀?”适应了明亮的光线,许东眼前总算能够视物,只见他表情微微一愣,紧接着那双眉头便不由自主地皱成两块疙瘩,连带着眼神都有点直了,嘴里更是下意识爆出一句脏话来,“尼玛,这是什么地方?”这哪里是医院的天花板?分明就是乡下地方才会出现的茅房房顶!...
作者:[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前传1 基地前奏序当“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突然爆发,当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星摩天大楼轰然倒下,本·拉登所领导的“基地”组织成了世界各媒体的高频词。一九八八年,本·拉登在美国的帮助下,在阿富汗建立了“AL QAEDA”组织。这一组织音译为“阿尔·卡达”,意即“基地”,现在通常被称为“基地”组织。这个“基地”组织如同它的名字所表达的那样,当时是用来训练与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战斗的阿富汗义勇军的。这些来自国外的义勇军,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本·拉登成了“基地”组织的首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基地”帮助本·拉登训练阿富汗义勇军。当美国取代了苏联,阿富汗成了美国的附庸,在本·拉登的领导下,“基地”组织向美围展开“圣战”。本·拉登用当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教他的“本领”,对美国展开恐怖袭击。就在遭受“九·一一”袭击的美国人惊魂未定之际,二○○一年十月三日,美国司法部官...
1996 第10期 - 科幻文艺奖征文王晋康前边就是“疯猫”酒吧了,摩西·科恩与联络人约定在这儿见面。按照多年间谍生涯养成的习惯,走进酒吧之前,科恩作一次最后的安全检查。他在行进途中突然转身,朝来路走回。在转身的瞬间,已把他身后十几个人的神色尽收眼中。他发现只有一名年轻妇女的眼光落在他身上。在两人目光相撞时,年轻妇女没有丝毫惊慌,她嫣然一笑,又很自然地把目光滑走,推着婴儿车走过他身旁。也许她的注视是无意的,是年轻妇女对一名英俊男子不自觉的注意。但科恩瞥见了她脚上一双漂亮的鹿皮靴。不幸的是,在这一路上,这双麂皮靴已是第二次出现了。早在15年前,科恩还未来到以色列时——那时他的名字是拉法特·阿里——他的埃及教官在反追踪课中就教会他去识别追踪人的鞋子。因为在紧张的追踪过程中,追踪者尽可一套又一套地更换衣服,却常常顾不上或不屑于更换鞋子。...
作者:地瓜和红薯【,】【第一章 远征兵选拔基地(上)】阿里那科荒原一望无际,满眼尽是黄沙矮草,不时还能看到不少的枯骨,有人的枯骨,也有叫不上名字的动物枯骨,在枯骨的上面,可以清晰看到锋利的抓痕和牙齿印记,显然他们的主人不是寿终正寝。矮草丛中不时有一两只小动物慌忙出现,碰到矮草黄沙发出沙沙的响声,他们是出来寻找食物,但是他们动作必须迅速,不然他们就会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荒漠的尽头,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一方是几个直立行走的智慧生命,另一方是荒漠上最为凶狠的的荒漠嗜血狼。之所以说是直立行走的智慧生物,而不是说人类,那是因为这几个生物除了两个有人类的长相外,其他几个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们定义到人类当中。细数一下,现在还能站着得直立智慧生物一共只有八人,先不说那两个拥有人类长相的家伙,那就还剩下六个。最瞩目的一个是身高超过五米,但是身材瘦弱,就像一个稻草人的家伙,这个家伙...
作者:[美]杰克·威廉森第一章遗传意义重大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那一天,哥哥汤姆和我躺在纽华克父亲小店楼上套房的地板上,一边喝酒,一边通过老黑白电视观看这一戏剧性事件。“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次飞跃。”宇航员阿姆斯壮那句惊心动魄的话仍目留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破旧的地毯散发的父亲土耳其烟草强烈的气味,和母亲熏衣草爽身粉的味道,以及其它的陈腐气味,至今都还留在我脑海里。阿姆斯壮踏上月球那一刹那,我因内心狂喜而噎住了,喉咙阵阵悸动。“现在他们找到钱了!”汤姆露骨的妒嫉几乎毁了我当时的心境,“而我,还困在霍特任普洛兹!”纵然月球孩子许多年后才出生,但他们的故事已从那一刻开始。这个故事要我来讲似乎太难了,所以我希望挑选到一个比我口才好的人——最好是个“故事大王”来讲述。谁能负此重任?我认为非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莫属。格列佛一直是我最钟爱的文学人物。我从未能理解斯威夫特这个神学讽...
柳文扬一老头子在清晨起床,喝了第一杯咖啡,完全清醒之后,独自咕哝着,坐在沙发上闭起眼睛,用后脑的个人接口接通中心电脑,打算与实验站上的庞贝作每日例行的联系。庞贝没有回应。老头子闭起双眼后,感觉自己已经由家中瞬间到了同步轨道站里——当然这是中心电脑虚拟的环境,而不是离地球三十八万公里远的真正轨道实验站。舱室空间狭小,失重的感觉逼真。老头子像个气球一样飘了起来,他慌忙划动几下胳膊,抖抖脚,立刻换上一双底面带搭钩的工作鞋。他觉得自己像只老螃蟹,四肢并用爬下墙壁,双脚终于粘住了地面。总是记不住,他咕哝着。庞贝没有赶来与他会面。别急,他想,信号由地面发往空间站,再发回来,要有好几秒钟的时间,而且庞贝也许正忙着早起洗漱。三分钟后,老头子开始不安了。他穿着搭钩鞋的脚笨拙地在地板上迈动,飘飘摇摇地踱着步。舱内十分窄小,贴壁固定着工作设备、食品柜、卧具、拉出式浴箱,还有那一排装着...
吴显奎1一个从秘鲁东海岸生成的热带气旋,在广袤的海面上肆虐。就在这个风暴附近,“极地号”气象飞艇正在监测一组奇怪的宇宙信号。屏幕上,一束束能量强大的粒子流,冲破地球磁场,以不间断的形式,打在北纬39度附近的陆地上。此时,艇长楚天雄和他的妻子赵玉正全神贯注地守在遥测器的终端屏幕边,观察着宇宙信号的变化,并将这一组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系统”,对洋面上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直到气象飞艇的预警铃声响了,楚天雄和赵玉才同时抬起头,看到探测雷达显示器上的天气图,大吃一惊:气旋以雷霆万钧之势朝他们压过来了。一道蛇形闪电在飞艇的左前方炸开。楚天雄咬着嘴唇,站在操纵塔上,冷峻的面孔象铁铸的一般。他个子很高,一双大眼睛特别有神,别看他年纪不满35岁,但已是世界上知名的气候学家了。他的妻子赵玉则是世界气象组织最为看重的年轻的气候学研究员,两人都对气候异常感兴趣,结婚8年以来,经常来到南太平洋...
1996 第10期 - 每期一星杨冬成作者小传(一)帝国银行大厦是全纽约——甚至可能是全世界最高大、最豪华的建筑。即使在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的曼哈顿商业区,它也显得鹤立鸡群。在驶向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眼里,它是最先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建筑,已经取代了自由女神像而成了纽约的象征。与气势恢弘的帝国银行大厦相匹配的,是帝国银行超级金融帝国般的实力。其实,在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的今天,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普及已使得银行的触角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非洲贫穷的小镇街头到联合国总部,高度的自动化的信息传输已经使雄伟的银行大厦和宽敞的营业大厅成为历史,但帝国银行的总裁坚持认为,豪华到奢侈程度的银行大厦本身就是银行雄厚的资本实力的象征。(二)我满意地坐在自己宽敞而豪华的办公室里,透过玻璃幕墙俯瞰都市的街景。我喜欢这样做,它使我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我两手空空地从大学校园里迈进这个波谲云诡的社会,不到十年...
作者:[美]厄休拉·勒奎恩第一章艾尔亨朗的游行庆典存汉恩星档案馆。格辛星01—01101—934—2号无线电报文件文字本,由前往位于汉恩星系93号轨道的格辛/冬季星的第一位特使金利·艾,于艾克曼日历公元1490年9月7日报告给奥洛尔星斯特拜尔人。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述说我的经历,因为我小时候在家乡就耳濡目染,认识到“真实”不过是想像。最可靠的事实也可能因其叙述方式而异或漏洞百出,或无懈可击,正如大海里的珍珠,戴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光彩夺目,而戴在另一个女人的身上却黯然失色,终究化为尘埃。事实并不比珍珠坚固、致密、圆润和真实。然而,两者都敏感易变。这个故事不全是我自己的经历,也不是由我独自讲述的。其实我也说不准究竟是谁的故事,读者自有慧眼识别。不过,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倘若事实因不同的叙述人而异,那么读者可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实;然而其中绝无假象,这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冰人幽灵》作者:神无心正文1、引子我听完他叙述整个故事,感觉让我不是要相信他说有鬼魂,或有诅咒的说法,也不是去可能见识可能正在我们身边的诡异世界。最叫我惊异地是他用另种方法描叙出未来的科学可能方式。我都不知道这叫宗教还是伪科学了。 显然基础科学一般都最后还是求助数学,数学可能救助哲学,哲学可能求助宗教了。 他说人类一直抱着死者为大的看法,见到事体或者骨骼都有敬畏的心理,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在自然界里出现。 我对叙说得很认真,也知道那些东西确实在他身上发生过,虽然仍有不满意他的说法,但对他的东西有八成信了。2、冰人显现在极北的高山深谷里,一组科学探险组正在这里挖掘着,前些时候他们发现这雪层下可能有古人的骨骼。这可能是很早时期的人类在这里跋涉过,被雪崩下来,埋在雪底下死亡。不管挖出来这个骨骼是不是冰人,都非常有研究当时生活和历史的价值。...
1998 第1期 - 科与幻米一也门人状告NASA侵入火星三个也门人起诉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侵入”火星。这不是一篇科幻故事。也门人亚当·易斯梅尔,穆斯塔法·卡利尔和阿布达拉·奥尤马利在也门的桑那将诉状提交给了本国的总检察长。他们对记者说:“3000年前,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这颗行星。”他们声称,美国的“探路者”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的活动,没有事先通知他们,更没得到他们的同意。三个也门人要求,在法庭未就该项诉讼作出正式裁决之前,NASA应该停止在火星上的任何考察或探险活动,也不得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任何途径,向世界公布有关火星大气、表层状况与重力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人们不知道这三个也门人将提出什么证据,证明他们从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获得了对火星的继承权。资深的法律界人士指出:至少他们应该有为这笔巨大的继承权付出继承税的税单。这个事件颇富科幻色彩:难道这三个也门人是传说中的火星人的后代...
1998 第6期 - 每期一星傅志群小桑是我在《地球日报》的同事,日前她寄给我的一块电脑磁盘详细地记录了她最近一次骇人听闻的经历。一还没度完半个月的假期,就接到主编的电话。他告诉我,著名实业家尤加里先生在火星的“医疗康复中心”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扩建计划,建成后它将成为慈善性的医疗机构,为成千上万火星地球移民的健康带来福祉,尤加里先生本人也将前往火星并于下月中旬主持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主编先生要我赶到火星去作实况报道,并对尤加里先生进行个人专访。这一来一去需要数月时间,而我正准备年底结婚。我本不愿接受这个任务的,可未婚夫麦克欣劝通了我,他说我应该先去那个美丽的地方看看,为我们将来到那里度蜜月探好路。我知道他是在劝我以事业为重,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记者,没有敬业精神是不行的。麦克欣是联合国星际秩序署的官员,因为我有采访任务,他提前结束假期,送我到北京后就飞回纽约去了。北京人很多,与...
姜云生一司马写完他手中那篇博士论文的最后一个字,已是深夜十二点了。他舒舒服服地把身子往转椅上一靠,伸了个懒腰。小憩片刻后,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支狼毫中楷,浓浓地蘸了蘸墨汁,然后工工整整在一张白纸上写上论文题目:《谭嗣同论》。写完了,他又眯起眼睛,欣赏着自己那笔楷书。他想:论文最好再润色一番,装订也要精美些。导师周教授就喜欢什么都尽善尽美……明年,1998年,正值戊戌六君子牺牲一百周年纪念,能在这时候交出这篇博士论文,非但学业上有了个小结,而且也了却了心头的一个夙愿:从进复旦历史系攻读中国史的第一天起,他的兴趣就被近代史中这可歌可泣的一幕吸引住了。特别是谭嗣同被捕前拒绝接受日本友人帮助,立志以热血浇灌变法之花的那番话,多少年来时时在他耳畔轰鸣。那时谭嗣同本可以在日本方面的帮助下,出逃东瀛,可是这个倔强的湖南佬却喊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者,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1995 第2期 - 每期一星韩松生物生物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不再记得以前的事情。它躺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房间是半圆形的,周围是洁白的金属墙。一端有一个紧闭的门,另一端是窗户,透过它能看见室外群星森然密布。正对着窗户不远,是三张紧挨的皮制座椅,上面空空的,一尘不染。生物努力站起来,觉得全身骨架生疼,于是它心中浮起一个意象:曾几何时,一共有三个生物,就坐在这椅上,一言不发久而又久地观看那闪亮的星空。但这个意象,显得遥远陌生得很,并且转瞬就落花流水一般散失掉了。生物便向自己发问:这是什么地方?我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会来到这里?……它还没把所有的问题问完,便听见身后发出响动。它便紧张地回头来观看,见那扇闭着的门吱呀地打开,门边站着另一个物类。那后来者看见生物,面上有说不清楚的种种表情。这时生物便听到室中嗡嗡响起一种声音,它惊讶地听清了是“你好”这个音节,而它竟是门边的那...
1994 第10期 - 名著欣赏艾萨克·阿西莫夫 倪仅仁 译(故事梗概)《钢窟》是阿西莫夫的力作,写的是机器人协助地球人破案的故事,由于原文较长,且叙述方式让中国人觉得晦涩难读,故请倪先生整理出故事线索,让读者能感受到阿西莫夫的惊人想象力。纽约已经成为八百座特大城市之一,每座城市都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封闭式“钢窟”,自身完全满足二千万市民的需求。然而,地球公民在遁入钢窟之前,早已在宇宙间殖民了三十万星球。“外星人”便是殖民者的代表,他们重返地球,试图向宇宙开放这个与世界隔绝的星球。外星人带来了机器人,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地球人与外星人爆发了一场短暂的战争,之后,机器人按照外星人的意图,开始融入地球文明,取代了众多地工人,从而导致了无数的反机器人骚乱。一天,纽约侦探利杰·巴利被召到警察局长米利叶斯·恩德比的办公室。局长通知探长,派他同一位外星人一道去侦破一桩发生在外星城的谋杀...
绿杨拉塞尔·詹金斯并非为了欣赏中世纪风格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到兰德斯特城来的,他对城里众多的细长明快的廊柱、挺秀轻盈的塔尖和由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都毫无兴趣。一出车站他就钻进一辆出租车:“果园街,12号。”一刻钟后,詹金斯已站在这所住宅面前对它作了一番打量。这屋子很普通,没有汽车间,屋前的草坪已很久没有修整了,细心的人不难看出这住宅似乎还没有男主人。詹金斯端详完毕,满意地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艰辛的岁月在她额上刻下了过多的皱纹,但这并不能掩盖她那双警觉、冷峻的眼睛。她用这双眼睛从上到下对来客审视了一遍,随后立即变得温和了。詹金斯上前一步:“是劳伦斯太太吗?我是拉塞尔·詹金斯,我希望你已接到我的电报了。”女主人点点头:“我在等着你,詹金斯先生,请进屋来吧。”劳伦斯太太递给来客一杯咖啡:“喝杯热的,这时节早上的寒气还是很重的。”...
--------------------------------------------------------------------------华夏内蒙古自治区边防沙漠黑搭乌拉里出现了一个“人”,准确来说是具会活动的骷髅。这具骷髅寻路般往沙滩边缘走去,突然,这具骷髅突然抬起它的头对着天空用沙哑的声音大喊……2008年12日25日,华夏“红眼”在內蒙古自治区拍下了一张奇异的照片。这张照片拍的居然是一具会活动的骷髅,华夏国防部为了弄清楚这张照片的真相,秘密组织了一个名叫“刺密”的侦察小组前往发现那骷髅的沙漠进行调查。没想到的是,这具骷髅居然出自前苏联的一个生化研究基地, 里面危机重重,以前的人已经都变成了吃人的怪物。侦察小组能否在这个危机重重的生化基地里活下来?--------------------------------------------------------------------------【由..【】整理,】。--------------------------------------------------------------------------...
1997 第3期 - 环球邮箱王荣生波尔曾作为科幻使者,周游列国,还访问过前苏联和中国。1991年,波尔到成都参加1991年世界科幻年会,并拜访了《科幻世界》杂志社,下文是波尔谈他从事科幻活动的经历和对科幻创作的独到见解。我喜欢旅游,即使不能亲眼目睹科学奇迹,也能亲身感受那种氛围,比如帕洛马天文台②,夏威夷莫纳克亚山③上的巨型天文望远镜。瞧一瞧帕洛马天文台,想一想过去那座直径200英寸的镜面是怎样发现人类所未发现的宇宙奥秘的,再想一想现在哈勃望远镜又是怎样在更宏大规模上观察宇宙之谜的,又再想一想未来更大的天文望远镜将显示我们现在还看不见的宇宙大千世界,那么你就会顿悟:宇宙是多么浩大,那里所发生的现象是多么令人神往。我写这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受了一位名叫弗兰克·蒂帕的物理学大师的启迪。这位老兄异想天开写了一本叫做《长生不老之物理学》,说什么在遥远的将来,宇宙将停止膨胀,然后产生大收缩,...
《我家的飞碟》作者:机器人十八号第一章 先生,你的快递 “喂,苏先生吗,你的快递到了,请到楼下来领一下。” “到了,这么快?好,我马上来!” 苏默穿了条短裤,踩着拖鞋夺门而出。他是科幻模型爱好者,昨天在淘宝上花了80块买了个飞碟模型,以为要三天后才到,没想到这次快递这么给力。 下楼,签字,领快递,苏默一口气奔上五楼。关门进屋,蹬掉拖鞋,翻开抽屉,找出剪刀,一气呵成,拆开了快递。 飞碟模型就在眼前,第一眼感觉,苏默很满意,单就模型战损这一点,说明卖家没有说谎。苏默摸了摸飞碟模型,这一摸他就更加满意了。一般质量好一点的模型,没个几百块根本别想,而眼前这80块的东西,材质居然还很不错,而且各种处理也极为到位,甚至给了自己一种逼真到极点的错觉! “五星好评!卖家是模型大师啊!必须五星好评!” 苏默一阵感叹,飞碟好是好,就是个头小了一点,只有巴掌大那么一点,如果有有一间...
1996 第10期 - 科幻百科吴定柏《时间机器》故事梗概时间旅行家(这样称呼他比较方便)的家在里士满。每逢星期四晚上,就有不少社会名人和科学家前来聚会。在宴会后舒适的气氛里,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思想虽不求精确,但因为从容不迫,所以常会闪烁智慧的光芒。一天饭后,时间旅行家对他的朋友们谈起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他认为,人们一谈起空间,就只想到三维空间,即长度、宽度和高度,但是实际上空间是四维的。这第四维就是时间。当有人指出,物质可以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面活动,却不能在时间中活动时,时间旅行家得意地向明友们展示了他的惊人实验。时间旅行家从实验室取来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架子,大小如一座小钟,放在一张桌子上,这就是他花了两年时间设计的时间机器的模型。他邀请一位心理学家协助他进行示范,当后者按下一根启动杆,小小的机器突然打转,瞬息之间就变成了旋涡而消失。时间旅行家向朋友们解释说,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