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妇 >

第86章

农门妇-第86章

小说: 农门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深吸了一口气:“夏虫不可以语冰,跟你一个女人斗嘴,有失君子之风,总之,我不信王二郎能直接升入上舍,世上根本没有无师自通之人。”
    二郎忽开口道:“先生之前,都是我嫂子教我的,怎说无明师?”
    一句话几个小子哈哈笑了起来,连那个满脸傲气的小子,都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二郎脸通红:“你们别瞧不起我嫂子,我嫂子比太学先生也不差。”
    几人小子又笑了起来:“王二郎,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就你嫂子这么个乡下丫头,敢跟咱们太学的先生比,你疯了吧。”
    二 郎气的不行,刚要辩驳,碧青拍了他一下:“太学的先生都是大齐的博学鸿儒,我一个乡下妇人自是不能比的,可对付你们几个小子还不在话下,你。”说着一指那 个傲气的小子道:“我出道最简单的算题,你只要能在一炷香内算出来,我就领着二郎家去,若你算不出来,可就要给二郎赔礼道歉,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再找二郎的 麻烦,如何?”
    那少年毫无犹豫的道:“好,你出。”
    碧青左右看了看,见那边儿不远有颗大槐树,树下有石桌石凳,一指:“去哪儿,咱们得先立个字据为证,不然,你要是说了不算怎么办。”
    少年道:“君子一诺千金。”
    碧青哼一声:“别口口声声君子君子的,君子也不是你嘴上说的,就我知道,嘴上说自己是君子,大都是小人,要么就是伪君子,人的嘴最不牢靠,白纸黑字才有凭有据。”
    少年咬咬牙:“好,立字为凭。”
    不知谁去取了纸笔过来,碧青叫二郎:“你照着我说的写,今儿有……”说着看向少年:“你叫什么?”
    少年沉默半晌儿才道:“崔凤林。”
    碧青愣了一下,不禁看着他:“你姓崔?”
    少年没应,只是背手而立,碧青不禁好笑,凤应该是崔家第三代的排行,这个少年是先生的孙辈儿呢,论辈分儿他跟崔九一样,该叫自己一声师姑,这小子是太学里的霸王,不把他收拾的心服口服了,以后二郎没好日子过。
    既然骄傲,就把他的骄傲踩到泥地里头去,看他以后还欺不欺负二郎,碧青不怕得罪人,崔家怎么了,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再说,有师傅护着自己呢。
    想到此,开口道:“今有崔凤林与王二郎大嫂赌算题一道,若一炷香之内,崔凤林算出王二郎大嫂所出算题,就是王二郎输,跟其嫂回乡种地,若没算出来,是崔凤林输,当给王二郎赔礼道歉,并立写字据,从此不许为难王二郎,以此为证。”
    二郎习惯听碧青的话,碧青让写啥写啥,一个字都不会差,写好了还给碧青看:“嫂子,您看我写得可对?”
    碧青看了一遍点点头:“二郎的字又进益了。”
    被碧青一夸,二郎颇有些高兴,碧青拿过笔在下头写上自己的名字,那几个小子纷纷上前来看碧青写字,碧青有意把字写得七扭八歪,几个小子一脸不屑。
    崔凤林道:“你出题吧。”
    “对,出题吧!”几个小子在一边儿跟着起哄,碧青叫二郎在纸上写:“湖静浪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忽来南风吹倒莲,荷花恰在水中淹。湖面之上不复见,入秋渔夫始发现。落花去根三尺整,试问水深尺若干?”
    二郎写完;碧青递给崔风林;指了指不远处的日晷道:“就给你半个时辰吧;一炷香太短;免得你说我为难你。”说着,在石凳上坐下,叫二郎把篮子里的酱肉跟荷叶饼拿出来;卷了一套递给二郎:“趁热吃吧;一会儿该凉了。”二郎点点头;接过去吃了起来。
    这眼瞅就快晌午了;几个小子从弘文馆出来就是为了找个馆子吃饭;谁想会遇上这档子事儿啊;见王二郎大口大口吃着;一开始还有些不屑;到后来,一个个馋的直吞口水。
    二郎吃了三张饼;又灌下半葫芦麦子茶;才算饱了,满足的道:“嫂子,还是咱家的麦子茶好喝。”
    碧青笑道:“知道你爱喝;这回都给你带来了;再吃个桃;这是咱家桃园子里的桃子;怕放不住;青的摘下来;到京正好熟;只不过,到底不如熟透了摘下来的甜,嫂子已经洗过了。”
    二郎咔嚓咬了一口:“真甜。”就听周围几声咕咚咕咚;咽口水的声儿;都盯着二郎手里的大蜜桃。
    碧青暗暗好笑;崔凤林的汗都下来了;拿着那张算术题盯着看了半天;知道今天自己栽了;刚想认输;就听一个声音道:“你这丫头跑太学来欺负我的学生做什么;莫非想效仿那些江湖人砸场子踢馆来了。”
    几个小子一听声儿;包括二郎都躬身站在一旁,齐声道:“东篱先生。”
    上次自己出的那道算题;把东篱先生难住了;朝廷大考一结束;东篱先生就去了一趟冀州;碧青告诉他解法;先生才算睡着觉;直说碧青害人不浅。
    从 哪儿以后,却隔三差五的让碧青给他出算题送去;解几天解不开;就叫人去冀州找碧青要答案;如此;碧青都记不清自己给老头子出了多少道算术题了;反正,都是 自己学过的;光小学初中的算术题,就够老头子算两年的;所以碧青有的是存货;不过,这么一来;倒是跟东篱先生混的极熟。
    见老头子出来了;碧青不敢怠慢,蹲身施礼;然后才道:“哪是丫头来砸场子;是见不得我家二郎挨欺负;跟崔凤林打个赌罢了。”
    东篱先生点着她道:“天下算学谁你这丫头精;这些小子;不过略窥门径罢了;哪算得出你出的题,还说不是砸场子;我跟你师傅说两人几次,想让你来太学讲几堂算学;你师傅只是推脱;你这丫头请不来,反倒自己跑来;难为我的学生,是何道理?”
    说着看向崔凤林,这小子很聪明;在崔家小一辈儿里,可说是鹤立鸡群;也被崔家寄予厚望;可惜,却过于骄傲;如今碰上碧青,或许对他大有好处;让他明白,人外有人;若能从此潜心向学;或许将来会有大成。
    见他一脸颓败;东篱先生终有些不忍道:“你可知武陵老头收了关门弟子?”
    崔凤林自然知道;虽说先生搬去了冀州;到底还是崔家的长辈儿;又是当世大儒;收弟子的事,也算崔家的事儿;论辈分儿自己得称呼一声师姑;先生在冀州;王二郎也是冀州的人;难道?这丫头就是先生受的关门弟子……想到此,崔凤林脸都白了。
    武陵先生叹口气道:“你不用自轻;论辈分儿,这丫头是你的师姑;她精通算学;老夫都是手下败将;你小子做不出她出的题,不丢人;倒是她以大欺小;着实有失长辈风范。”
    碧青一见东篱先生,就知道这个赌局黄了;这老头揭破自己的身份;自己哪好意思,再跟一个小辈儿计较;呵呵笑着把那张纸一撕两半,跟崔凤林道:“算我的不是;以大欺小;喏,给你个桃子找补找补;这桃子可是我亲手种的;甜着呢;快吃。”
    崔凤林不知不觉就咬了一口;桃香满口;不禁点点头:“真甜。”
    碧青拍了怕他:“有句话说的好,谦受益,满招损;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行了;我是最不耐烦说这些大道理的;简单一句话,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跟别人比什么;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就成了。”
    东篱先生点点头:“丫头这几句倒是深赋哲理。”
    碧青道:“您老就别寒掺我了;我这肚子里可没几两墨水;您老再捧,就露馅了。”
    东篱先生捋着胡子笑了起来;看了大郎一眼道:“你把老夫的北胡志教给这小子了?”
    碧青:“您在北胡的苦寒之地那么多年;著成此书;不就为了解大齐北境之忧吗;我教给大郎岂不正好。”
    东篱先生道:“你这丫头没这么好心;你师傅跟我说了;你是怕这小子保不住小命。”
    碧青:“瞧您说的;别管我为了什么;岂不都跟先生殊途同归吗。”
    东篱指着她道:“怪不得你师傅说你张嘴刁;如今老夫算是领教了。”说着,目光扫了眼那半筐桃道:“你这大老远的来京;不去老夫府上拜望就算了;不会连点儿吃食都没给老夫预备吧。”
    碧青笑了;把剩下的半筐递给他后头的随从:“别的没有,桃子有的是;您老要是吃着不过瘾;回头跟我回冀州;武陵源上住些日子;天天当饭吃都成。”
    先生笑了:“算你丫头有点儿孝心。”
    碧青道:“晌午热;您老还是回去歇着吧;免得着了暑气,我这儿跟二郎瞧瞧他的住处去。”东篱先生点点头;转身走了。
    送走了老头子,碧青刚要走;就听崔凤林道:“师姑;这道算题,您能不能帮我解出来。”
    碧青站住脚;把他拉到一边儿低声道:“虽说论辈分儿,你是该叫我一声师姑;可咱是不是也得分个场合;师傅跟前你叫就叫了;别的地儿就算了;你这一声师姑叫出来;不知道,还以为我是个半大老婆子呢。”
    崔凤林道:“不在年纪,达者为尊;以往是我的不是;如今这声儿师姑我叫的心甘情愿。”
    碧青头都疼了;就没想到这小子是个死脑筋;算了,反正以后轻易也见不着;叫就叫吧;见他手里拿着算题;碧青眼珠转了转:“这道算题我给你解出来,不过,你得答应,我别把我在京的事儿跟你家的人提;成不成?”
    崔凤林愣了愣,才点头;碧青拿过笔在纸上飞快把答案写上;就跟二郎走了。
    等碧青几个没了影儿;后头几个小子才道:“凤林,这丫头真是你师姑啊。”
    崔凤林看着那张纸出了会儿神,才点点头;把那张纸折起来放到怀里;脸色一肃,跟几人道:“以后不许再为难二郎;谁敢为难他,就是为难我;听见了;听见了?”
    几人明白,只要崔凤林发话;在太学就跟皇上的圣旨差不多;从今儿往后,王二郎就是太学里的大爷;想想,几人都跟做梦似的;谁能想到王二郎这么个庄稼汉子,竟有个如此牛的嫂子;再想想旁边王二郎那个大哥;这一家子还真是有点儿不搭调……


☆、第60章
  二郎住的屋子不大,两个人住却也足够了;同屋是个兖州府的;年纪有三十多了;大概因为年纪大;看上去很是稳重;跟大郎说了两句话;就拿着书出去了。
    碧青这才仔细打量二郎的住处;收拾的极干净;折叠整齐的被褥放在炕两侧;书籍都摆在炕柜上;对面窗下两张不大的书桌;碧青一看就知左边是二郎的; 桌上的文房四宝是自己亲自挑的;摸了摸石砚道:“走的时候匆忙;这方石砚却有些粗;回头嫂子寻着好的,叫人给你捎过来。”
    二郎摇摇头:“这方石砚比家里的那块好多了;我使着也顺手;做什么还买;白白浪费了银子。”
    碧青笑了笑,这些事儿不用跟二郎说;自己给他预备了就是;这里是太学;从这儿出去的,都是大齐的官儿;可以说,这里就是大齐的初级官场;官场最是势力;崔凤林那些人;不就是看二郎是个没根儿没叶儿的庄稼汉,才敢欺负的吗。
    哪怕刚那个同屋;见了自己跟大郎也是冷冷淡淡的;虽言语未表露出来;可那种轻视还是相当明显。碧青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走走东篱先生的门路,给二郎换个舍友。
    二 郎又问了好多家里的事儿;碧青一一跟他说了;见二郎一脸思乡之情;不禁道:”听师傅说,过年的时候太学里会放年假;到时我叫江伯来接你家去;过了大秋,咱 家就搬新家了;莲花山下咱家新房盖的差不多了;你的屋子想怎么收拾;就给嫂子捎个信儿回去;若不跟嫂子说;嫂子可瞧着收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