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883章

钢铁时代-第883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关于火箭筒的实验,已经进入到了尾声,整个演习的过程,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更多的时间,是军方在下订单,实验室的人员在确认订单,顺便的,军方也会对火箭筒的威力进行一些要求,比如说,在特定的领域,增加穿甲威力,增加装药量,这些都是首席科学家解释的东西,作为这个体系的专家,他熟知这个火箭筒的每一个优点和劣势,在军方提出要求的前提下,他能够辨别出来,那些方面是可以实现的,那些方面是不可以实现的。

    这就是科学家跟军方的区别,后世成熟的模式,都是军方提出具体要求,不单指某一个武器的,只要能够实现,达到军方的要求,军方就可以下订单,而科学家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人,让他凭借着科学的发展,制作出来的东西,或许科技含量很高,可是未必一定能够起到作用。

    最终,大体的意向上面是完成了,火箭筒进入到军方序列的名称,并没有定位为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不是它最大的作用,他的最大作用是反据点,他的目标主要是坚固的火力点,机枪阵地,甚至是永固和半永固的地堡。

    在所有一切都谈完的情况下,杨元钊找到负责人,下达了10万件第一代火箭筒的订单,这让负责人十分的吃惊,有了第二代火箭筒的前提下,第一代火箭筒真的没有任何的优点,所有长处的地方,几乎被第二代完爆,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毕竟是用的材料,科技含量都不是太高,可中国军队从来都是不差钱的主。

    一枚火箭炮弹的价格,相当于10发迫击炮弹的价格,火箭筒的价格跟同口径迫击炮的价格相当,这样的话,这个武器的价格就比同口径的迫击炮要贵,但是威力上面,简易程度,甚至是准确性上,这个东西都比迫击炮要高。

    拿迫击炮攻击机枪阵地来说,迫击炮要看炮手,精锐的炮手一发就够了的,可是差一点的炮手,10发都未必能够打到,至于永固和半永固的火力点,那不是迫击炮能够对付的,除非使用大口径迫击炮。

    火箭独特的结构,让他的尖端拥有一定的破甲性能,最关键的是装药量,很大,这就保证了他的破坏性跟迫击炮有显著的不同,正好处于迫击炮无法对付,且有需要的状态。还有一点就是,他的上手性好,可操作性高,哪怕是刚刚入门战士,稍稍的玩几下,就能够操作,没用过的比葫芦画瓢也差不多,这也是陆军大量采购的最关键的因素,毕竟伴随着中国军队的扩大,很多东西都不可能大规模的进行训练,除非是枪械和火炮这种东西,所以武器上面的易操作性,就成为了武器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以来,杨元钊在各方面的神奇,让石磊也不得不相信的,几千套东西而已,中国向外的物资运输越来越多,通过不同的途径的,进入到了的世界流通领域,看起来无数的渠道,对于情报机关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的,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分派工作。

    从渠道之中,得到了中国愿意销售发动机的,还是180马力的,3000套的这个数字,也非常让英国满意,他们甚至愿意提前的给予定金,甚至增加价格,不过东西没有到手,东西是否合适,这是考验秘密渠道最大的问题,处于卖方市场之下,他们不能够要求对方做的更多,只能够被动的来等待,这种煎熬,是英国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几乎是痛彻心扉的那种。

    英国人不知道,因为杨元钊要坑协约国,不是从这个方面来坑协约国,那完全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他直接从克制武器上面坑,就比如说,英国想要生产的飞机,这边送去高射机枪,甚至是导弹范围系统,不直接拒绝,而是推动,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英国哪怕有再多的基础,也会在这么一次次的消耗之中,被中国坑掉了。

    战争永远不是一个战斗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经历了一战和二战之后,用血粼粼的教训铸就的东西,一旦开启战争,除非能够直接在战争层面上,干掉对方的全部军事力量,否则,一旦形成了对持,就不可能在短时间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下,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逐步的积累小胜,一直到最终的大胜,或者从方方面面打击对方各个的领域,当一方没有支持下去的经济基础的时候,战争也就跟着结束了。

    就跟历史上面的一战一样,德国没有输,甚至协约国没有踏入到德国的领土上一步,如果德国得到了足够的医疗,医治西班牙大流感,如果德国拥有足够的粮食,再加上不那么抽的政府,平衡一下国内的矛盾,德国再抵挡个三五年,应该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中国抗战都打了八年,更何况是坚韧著称的德国。

    真的要是这么打的话,恐怕一战的结果就不是历史上这样,可能到最后,德国依然不会赢,因为一战德国不但有一群猪队友,奥匈帝国,土耳其,基本上就是送人头的,一点忙都没有帮上,反而拖后腿,再加上海军,陆军上面的明显的劣势,这不是德国一个人就能够改变的,可是德国最少能够保住领土,甚至从俄罗斯占据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能保住,拖到一定时间,跟苏联抱团取暖的话,说不定结果就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历史没有如果,可是历史可以借鉴,杨元钊支持德国,除了实力上面的支持之外,就是从劳动力,工农业,甚至是武器装备上面入手的,结果还不错,战争进入到了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德国不但没有被消耗,反而是打的有声有色的,这就是一个胜利,反倒是协约国,包括美国在内,遭到了最大程度的削弱,美国都比历史上,多损失了几百万的军队,加上中国的报复,不但从中国手中收获的财富,全部投进去,自身损失也相当的庞大。

    正是因为这样,为了能够在资金上消耗协约国,中国不但没有拿出的伪劣产品,工业时代,英国虽然没有办法生产大马力的柴油机,可是简单的检测方法还是可以的,真的拿出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只是这么一次赚钱,甚至整个渠道能不能运行下去都成问题的,这样最多能够消耗一千多万美元,虽然不算少,可是对于战争之中英国来说,并不算什么,会产生消耗,却不多。

    在目前的时刻,最少要消耗上亿,并且消耗掉足够的人力物力甚至是财力,才算是对英国打击巨大,甚至这些东西还只能够打击英国,真的跟美国对上的话,就是另外一个概念。

    毁掉了华尔街,造成了美国股市的金融动荡,毁掉了一系列港口和商船,甚至干掉了一部分的巴拿马运河,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让美国势头稍稍的减缓一点,美国依然在支持着欧洲,不过是稍稍的减弱一点,由此就可以看出美国这样强大的工业国家的可怕,单纯消耗,很难把他打趴下去的,除非把他的本土拉入到战火之中,关于这个,杨元钊已经有了预案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顺利的把3000套的发动机,平安的送到英国人的手中,相信以这些发动机出色的性能,对方一定会第一时间,把这些东西转化为实物,这样向德国输出这种装甲克星,足以对英国进行消耗,协约国之中,要选择的话,美国还是要放在后面。(未 完待续 ~^~)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德国的短板() 
历史不会重演,特别是杨元钊这个穿越者主导的情况下,中国在协约国跟同盟国两大集团之中,选择了属于弱者同盟国,本身就做好了准备,他不是为了全面支持德国称霸,而是为了,让欧洲战争打的更久,打的更加惨烈。中国的出现,让德国的劳力危机得到了缓解,从德国国内的工业,到农业,然后到被占领土的农业,连法国的部分没有战争的领土,都由中国的机械化设备在施工,机器比人来说,不知道快了多少,在一个壮年劳力,最多能够耕种十几亩,可是使用了机械装备之后,一个人可以掌管的土地,成10倍,甚至百倍的提升,所带来危害不过是,中国使用了机械化的方法进行种植的情况下的,各方面只能够算是普通,不算特别的出众,不可能跟单独的精耕细作相比。

    从一定程度上面,这些种植的方法的,还是保证了足够的产量,北纬40度左右到60度地区,冬小麦是适合的,在去年的如东之前种植下来,到今年的6月份之后,准备收割的,使用了中国多方面衡量的强大种子,庞大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种植的密度不小,现在距离收获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是就目前掌握数据来说,大规模的丰收,已经可以期望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处,民以食为天,一天不吃饭饿得慌,在没有足够的粮食的时候,什么士气,什么战斗力,都是虚无。欧洲就是以小麦为主,对于吃面包的德国人来说,这代表着解彻底的解决粮食问题,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怕单位亩产还追不上德国平均的水准,却也是相差无几,以往德国的总领土也不到70万平方公里,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怎么的生产,哪怕只有一季,也足以让粮食产量增加相当的比例,德国的粮食第一次达到了自给自足,从85%左右的自给率,提升到了125%,,快提升了一半左右,甚至在冬小麦收割了之后,再种植一季的秋粮,还可以让这个比例再一次的提升相当的幅度。

    粮食的自给率,不但可以的保证德国全部吃饱,还可以进行一部分的储备,毕竟,战争时候,有多点东西,就代表着增加一部分的底气,谁也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把准备做好,一旦遇到灾害的时候,就会更有余地的,这一点对于德国更加的关键,直接避免了因为粮食而崩溃的最大后果的。

    新占领土,主要是粮食上,给予德国巨大的补充,在工业上面也不错,比不上德国地区的发达,也是一个不小的提升,白俄罗斯地区,波兰地区,本来就是属于俄罗斯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特别是波兰,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加上波兰在科技上面的基础的,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工厂,在中国的人力之下,德国稍稍整合,就让这一步反而工厂达到了峰值的8成以上工业产值,不算是最好的,可是架不住数量庞大,德国在工业总量上面,相对于1915年,又提升了2成,在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加入到了战争之中,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弱的程度下,德国还能够得到增长,德国更加的有底气了起来。

    除了粮食和工业生产之外,德国最大的好处还在巴库,这个世界级的油田,本身就被大大的低估了,在20世纪之前,世界的才有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俄罗斯更是落后于世界的主流,虽然说活儿了法国大量的贷款,可是法国在采油机械这一块,他就是世界二流的,各方面的产量都不大。

    在石油资源越来越重要的前提下,俄罗斯手头上也有些钱,也想过改造,可是牵扯太大,且改造需要时间,也就不了了之了,在德国攻占了巴库的情况下,一方面,保证原有的油田,正常的生产,另外一方面,对于现有油田进行深化开发,集中勘探开发了大量的油田。

    采油的关键,其实就是看钻探的深度,而钻探则是需要材料,在技术标准之下,更好的情况下,同等材质之下,可以钻探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