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882章

钢铁时代-第882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军的看法,让石磊若有所思,在石磊看来,这玩意不是舍近求远么,既然机枪是陆军对付装甲力量的最强武器的,而且中国在高射机枪领域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使用了固定的模具的,高射机枪的城北已经降低到了相当的程度,不会出现最开始的那样,同样规格的情况下,比普通机枪贵10倍以上,最多就是2倍左右,这是可以接受的。

    使用高射机枪的时候,甚至不用专门的设厂生产,只要把相关厂商的一部分产能,调过来就可以了,高射机枪总共120万的采购量,随便调整就可以出来成千上万的,对中国的军工生产,没有任何的影响。

    石磊的看法,让杨元钊有些好笑,没错,高射机枪是很强,这个时代的坦克的,恐怕英国人制作出来,根本没办法的抵挡哪怕任何一款普通的高射机枪的威力,如果这个方法扩散出去的话,对于中国没有一点的好处。(~^~)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中国利益() 
杨元钊的话,让石磊愣了一下,如果不是杨元钊的提醒,他差点就忘记了,这个可能威胁到中国装甲力量的安全,中国是在用高射机枪方平射来攻击装甲力量,是因为中国把对手放在跟自己同等的状态之下,而现在,协约国的装甲力量只是刚刚起步,这一点从英国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国购买发动机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装甲力量,哪怕是还没有成熟,甚至第一代原型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就足以对他产生威胁,甚至很大的威胁。

    中国的装甲力量的目前基本上是二战中后期的层次,基本上比t34要高出一个档次,正面防护比t34多了10毫米左右,全面防护的地方也多,最关键的是动力,完爆t34,这样组合起来的结果,正面防护可以防护所有的步兵轻重活力,只有一些强悍一点的火炮,在使用穿甲弹,正面打中,或者在薄弱地方打入,才能够威胁到这个坦克。

    因为动力系统的发达,t34历史上使用的是500马力的发动机,现在中国的柴油发动机最高达到了900马力,多出了近一倍的马力之下,哪怕重量比t34多出了不少,可是速度依然可以保证在80公里以上,在野地战场状态下,也可以轻松的超过60公里。

    这是一个很快的速度,在海上相当于航速在30节以上,这样的船只,就不是普通的舰炮能够命中的,换算到陆地的坦克身上,更加是如此,只要不是被战略炮火覆盖攻击,成片的坦克海基本上没有多少对手。

    可是高射机枪是个例外,从高射机枪的角度来说,还真的是坦克的克星,因为从高射机枪的用途上面来说,高射机枪被开发出来的目标就是为了针对飞机,飞机最出色的永远不是防护,而是速度,陆地上过百公里的速度,已经算的上是极高的速度了,可是在天空中,250才算起步,螺旋桨飞机,无法突破音障,可是800多公里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正常的中国飞机,大部分都在500公里左右。

    要在空中,击中才可以,这不但需要足够高度,也需要更高的投射密度,在导弹没有出现的时代,指望一发炮弹命中飞机,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正因为这样,高射机枪的射速都非常的快,用来打飞机,命中率不可能太高的,可是用来打坦克,坦克的高速在高射机枪的面前,基本上是笑话,不说点射命中,就说连续攻击,一个弹夹的炮弹总能够打中,高达数千米高度射程带来的强大速度,足以击穿坦克不算太厚的装甲。

    中国的主战坦克由于防护到位,的可以抵挡住目前20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甚至更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这个距离是在1000米之内,如果这玩意使用穿甲弹,口径在50毫米以上的话,在500米范围之内攻击,恐怕主战坦克的薄弱部分也不容易抵挡这样的攻击的。

    因为飞艇的关系,中国向德国扩散了的高射机枪,不过最高也不过是25毫米以下的,以德国的技术来说,目前只能够生产出20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这玩意对中国的坦克没用。

    可机枪这玩意,就是一个钢铁,只要基础的材料够了,只用加大的力度就可以增加的高射机枪的口径,德国还没有突破20毫米,不过是材料不够,,对于高射机枪的研究也不足,万一材料够了,研究上升起来的话,生产处30,35,甚至是40毫米的高射机枪,那么对于中国的主战坦克就有巨大的威胁,这个险不能冒。

    更别说坦克下面使用最多的装甲车了,那才是薄皮的,目前德国方面装备的20毫米高射机枪,就最易穿透他的防御了。杨元钊很清楚,后世,也就是战争之中,有人突发奇想,把高射机枪放平射,成为了装甲力量的克星,再次之前,这是一个盲区,在对方没有想起来之前,中国并不愿意普及这种反坦克的武器,这会让中国的装甲力量陷入到危险之中。

    石磊明白了杨元钊的苦心之后,又跟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对方不使用这一点,这个问题问得好。说实在的,这句话,杨元钊还真的没有办法来解释,原因非常的简单,高射机枪平射这玩意,天知道谁突发奇想一下,就可以想出来,不过有些时候,江湖一点诀,往往在说破之前,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惯性思维的可怕是人所共知的。

    杨元钊也没有打算,永久的保密下去,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他只是希望,在现有的情况之下,能够保证中国一点点的优势,在过去,依靠着这一点,虽然一定程度上面,制约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可是好处更大,比如青岛之战,如果当时日本知道中国拥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说不定不敢攻击青岛,他的联合舰队也好,陆军也好,就不会再中国全军覆没,中国要想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可能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多。

    潜艇战列舰这些,虽然不是中国参与的海战,可是一点点隐藏,让英国不知道这些战舰的真正威力,终于在北海海战和偷袭美国的行动之中,展现了威力,目前的局面,大多数是力量的必然结果,可是有一部分,何尝不是隐藏的结果,孙子兵法之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现代战争之中用的最广泛的东西。

    到了21世纪的超视距战争,不对称打击,这些都是脱胎于这个,杨元钊虽然没有办法影响到别人,却可以把自己做到最好,隐藏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判断失误,借助着特殊的环境,形成一定的优势,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最好的办法,中国在过去隐藏起来的东西众多,未来会一一的揭秘,甚至当这些东西全部都揭秘出去之后,仗也就打完了。

    一张底牌,是否亮出来,其实是要看价值够不够大,就比如偷袭美国,直接暴露了幻想级的强大战斗力,在20公里之外,可以精准的命中固定目标这一点,恐怕未来,只要是跟幻想级作战,都会防备这一点,可是中国并不担心,毕竟,只要开战就会暴露的东西,却换来了美国华尔街,巴拿马还有12艘战列舰,直接把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海军平衡状态打破,给德国造就了强悍的状态,这一点上面暴露了也无妨。

    未来,无论是潜艇,飞机,甚至是航母,当价值到了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暴露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石磊终于明白了杨元钊为什么这么做,按照杨元钊的这个思路来说,火箭筒就是最好的东西,相反火箭筒的,却是一个对装甲力量起效快,门槛不高,可是后续提升困难的东西,是最适合作为筹码提供给德国的。

    火箭筒这玩意,技术含量不低,主要是在火箭弹之中,可是这玩意只是一个创意,一旦被对方关注,甚至是专心致志的研究的话,这些武器并不是制造不出来的,中国的陆军,早已经进入到了机械化的时代了,这种情况之下,这种单兵反装甲的武器,将会曾为最大的威胁。

    石磊甚至明白无误的提出来,万一中国的装甲力量出现的时候,对方普及了这种反坦克武器,会不会对中国造成威胁。

    对于石磊的担心,杨元钊并不在意,这就是一个顶级的科学家,跟一个情报人员的差别,石磊最多会知道一些技术上面的数据,知道某一种武器大体上面的威力,可是杨元钊知道的却是最精准的数据,并且根据数据的判定出来的双方威力,这种认识上面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了一款武器的威力,火箭筒或许能够对付英国这样初级的坦克,甚至更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坦克也没问题,可是要想跟中国的装甲力量过招,这是绝对不行的。

    即便在后世,面对着装甲洪流,理论上有可能威胁到坦克的火箭筒,作用也相当的小,毕竟射程不足,特别是这个时代,在各方面,机械加工等诸多的方面,都么有达到足够的额情况之下,中国的额的火箭筒都在艰难之中,射程刚刚超过了800米,而杨元钊拿出来的,只是第一带的产品,只有300米的射程,这个射程,对于时速超过55公里的坦克来说,最多是十几秒就通过了,这个时间,不足以士兵反应过来,更别说抓住机会了,

    后世世界上,各种单兵反坦克武器众多,特别是火箭炮体系之中,甚至有火箭炮可以直接对付最强的坦克,可是前提,你要打中才可以,在寻常的坦克巡逻之中,坦克落单的时候,或者速度降低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坦克被敌人埋伏的火箭筒偷袭的事情,可是一旦坦克的数量众多,结合成了一个整体的时候,坦克就不可能被单兵武器所攻击,哪怕数量足够庞大都不可能,因为坦克会达到最高的时速,在这样的时速情况之下,就算是加装了火控系统的火炮,都很难的打中他,更别说简陋的,只有一个直瞄系统的反坦克火箭炮了,在庄家洪流之下,这只是个笑话。(~^~)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火箭炮入役() 
对于英国来说,他们拿到了180马力的发动机,对于陆地巡洋舰项目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甚至是量变,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早在几年前,就提前进入到了装甲领域,现在坦克的发动机已经达到了900马力,这中间的差别,足以是全面性质的,即便使用180马力的发动机,在坦克的总量不超过25吨的时候,他的速度也上不了多少,25公里就是顶天了的,一个坦克的速度,制约着武器的使用,第一代的反坦克火箭筒,足以对英国的这些初代坦克产生克制,可是针对时速在45甚至是50公里的中国装甲力量来说,威胁并不大,这样的话,即便他们能够制作出同样水平的,也不可能的起到作用。

    杨元钊的想法很简单,输出产品,是为了获得利益,可是这个利益是在威胁到中国的前提下,宁愿减弱它,哪怕反坦克火箭筒的技术含量比高射机枪来的更高一点,也在所不惜,毕竟他的提升更加的困难,除非是在流体力学和火箭体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否则,它的提升是非常困难的。

    军事上面的事情,石磊不知道,既然杨元钊已经死成竹在胸了,石磊也就不哆嗦什么,他只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把一切的事情给做好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看杨元钊是否能够保证他的神奇了,就本心而言,石磊更加相信杨元钊的神奇。

    一场关于火箭筒的实验,已经进入到了尾声,整个演习的过程,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更多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