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62章

钢铁时代-第62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悦也准备做棉花产量的数据计算,这有利于估计整个包垦公司农场的棉花产量,为以后深加工或者粗存,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却不是这么早,最快也要到一个月之后。

    可是杨元钊的催促,甚至是人员上专门抽调了人员来做这项工作,这就让杨悦在迟疑之下,答应了他的要求,这不,一场大规模产量预估就开始了。

    210公顷的的土地的,从中间挑选300亩,算是一百抽一,每一亩之中,选择超大,大中小和超小五种棉套,详细的测量尺寸和大小,总结全部的挂桃率和数量,最终得出比较清晰产量数字,再套入到美国那边固有的公式之中计算,最终的出来预估的成果。

    “快算,快算,我不着急!”杨元钊口里说的不着急,可是焦急的表情和嘴里不停的催促,尽显无疑,杨悦摇摇头,这个看起来稳定的兄弟,也有这么着急的时候,不应该啊,棉花的产量,直接关系着包垦公司的收入,可是那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现在又有什么需要钱的地方么?

    不过转而一想,杨元钊大兴土木,从面粉厂开始,一个又一个工厂建立,收了不少钱,可投入的也不少,或许,真的是没钱了。

    杨元钊不停催促,杨悦却不着急,一共从农场抽调了1000人,3个人一组,分别在300亩的棉田之中,前前后后,花费了2天的功夫,耗费了巨大人力的统计工作完成了。

    这些工人们,只是经过了初步的培训,最多可以知道数字,计算一下结果,真正的计算和代入公式,就要依靠杨元钊和杨悦,当然了,刘澍如果没事的话,也会被拉上来,可惜正逢月中,包垦公司的许多报表,也都在这个时候汇聚,包垦公司开启的业务较少,没有什么关键的东西,可是该处理的数据,却一点不少。

    所以,1000多人记录的原始数据,还有一些每一亩的土地情况,肥料情况,水情况,植株生长状态,都在这里记录着,不说是堆积如山了,却也厚厚的一叠。

    杨元钊和杨悦一人一半,杨元钊负责最基本的,数据的计算和核算,算出来一亩地的大致产量,他计算的部分,基本上都是超过100斤的,再加上美国方面的数据代入,这个时候的产量,基本上要乘以加成指数的,几乎都是在230-270斤之间,这个数字,绝对称得上可观了。

    忙乎了一天多的时间,大致结果算出来了,杨元钊死死的盯着的杨悦,还有两个特殊的变量公式,计算的比较的复杂,就是推广到整个210顷的,毕竟面积太大了,人员太少,不可能吧每一个土地都测量一遍,必须用上统筹估计的方法,好在,通过科学的公式来计算之后,误差并不算很大。

    杨悦已经在纸上,不停的验算了一个多小时了,不停的写写画画之下,杨元钊都没有放松下来,盯着杨悦的笔,到了最后一步,杨悦放下了笔,笑道:“结果出来了!”

    “多少,杨元钊一个紧张之下,抓着杨悦的手问道。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起航() 
夏日的上海,没有北方那么的炎热,和风微微的吹拂,带来海潮的气息,显得那么的适宜。

    这里是上海港的码头,紧靠着租界,旁边就是英国的军港,这边繁忙的航道之上,不时可以看到货船来去,大部分都是8000吨级一下的货船,偶尔会出现万吨级以上的远洋货船。

    码头之上,汽笛长鸣,一艘去年才在美国下水,被带到中国的13000吨远洋货船,平静的停在这里,因为是货船,没有客船那样,十几层的甲板,可是专门为了载货布置的宽大船身,让人感觉到,这是一艘庞然大物。

    洁白的船身,看不到一丝的污迹,船身上面,被开出了十来个不同的入口,劳力们如同蚂蚁搬象一样的,不同的劳动者。

    干舷上,英文写着十月的字母,十月号,就是着一艘货船的名字,作为整个中国最先进的远洋货船之一,价格也是极为昂贵,从中国的上海,启程到欧洲,只是运费就要数万,这可是银元,换成美元的话,也有几万。

    在远东,可没有什么超级大商会,可以一次性装满13000吨,船主打的算盘,也是准备集中装货,所以这个船,更多的考虑的散装的问题,中国到欧洲的航运,一定程度上面,还是相当的有利润,每年从中国收购而来的茶叶,丝绸,瓷器什么的,还有一些农副产品,这些到了欧洲,都可以成为价格高昂的舶来品,为此付出巨大的运输费,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这一次,船主只为一个人服务,确切的说道,是一个商会。

    “哈比,船已经装满了九成了,专门界出来的船舱,也已经改装完毕了,随时都可以出发了!”大腹便便的船长,在哈比的面前,恭敬的说道。

    新下水的万吨级以上的货船,采用的又是比较先进的发动机,速度上比一般的货船,最少快出了六分之一,也就是,从中国到欧洲,可以节约六分之一的航程,就按照6周来计算,就是减少了差不多一周时间。

    漫长的航程,一周的时间,代表着效率,提升的有限,可是价格方面,却几乎比别的1万吨级以下的货船,贵了一倍左右,可是哈比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原因就在于它的运货量大,足以装下所有的货物。

    杨家和尉家,整合全国能力相当的大,上海本就不是陕西晋商力量发展的重点的,晋商走的是俄罗斯贸易,在俄罗斯那边还算是可以,毛皮生意和特产,一度占据了晋商的大半江山,走西口,也是为了跨越戈壁,远赴库伦和恰克图,去走那些利润丰厚的货物。

    到了上海这边,长江流域是英法力量的重点,传统扬州盐商,徽商,浙商和闽商,一度成为市场的主流,宗族势力和盘根交错的关系,让晋商只是勉强的在这里营运着,没有牵扯到复杂而暴利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更多的只是在上海销售一些西北的土特产。

    德美洋行,是杨元钊在上海筹集资金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成为了晋商们打开上海突破口的关键,所以,几乎倾注了大半的资源,哈比在上海圈子之中,销售了一大半,可以说是利润均沾,剩下精品依然拥有6000吨左右的量,看起来不够整体的载重,无论是瓷器,还是茶叶,还是丝绸,都是比重较轻,占据的空间也大一些,更何况,还有200多个,前往海外求学的学子,哪怕是大海之上,不用考虑太多,必要的空间和舱室,还是要有的。

    “老板,一切都准备好了!”一个洋派打扮,看起来有些精干的小伙子,走到了哈比的面前,恭敬的说道,他的名字叫做祝强,是哈比新招聘的助理,曾经担任过礼和洋行职员,不能说精通德语,也可以正常的交流,他跟另外10个稍稍懂一点德语,还有12个懂得英语员工,是专门为这些留学生招募,他们会在德国待一段时间,配合着当地的留学生,完成这些外派学生最初在德国的生活问题。

    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托福和培训,依靠的就是自己,学生们在初入德国的时候,甚至连德语都讲不好,别说是学习了,甚至连生活下去,都非常的困难,所以一些有着海外经历,或者是懂得当地或者附近语言的,就成为照顾他们的必然选择,因为联系学校需要时间,最开始时候,是集中培训,让这些学生们逐步的适应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生活。

    杨元钊送他们去德国,是为了让他们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而不是随便去玩的,类似这样的集中培训,已经进行了超过3个月了,从最初人员只有几十个开始,的到后来逐步到来的人员,强化德语口语,强化德国的一些习惯和注意的事项,当然了,也有侧重于工科方面考核,按照这个考核,决定每一个人需要学的专业,250个人,一所大学安排下来,根本不容易,必须选择几所,甚至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在同样的专业之中。

    顶尖的大学,都是稀缺的,哪怕动用了再多的关系,也无法让名额更多,这种情况下,选择优秀一点进入更好的大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远处,传来了一阵号子声,几百个散发着银白色光辉的金属箱子,被一群码头工人们抬着过来,看起来不大的箱子,却异常的沉重,可以肯定,里面放的一定是金属,只不过是什么金属,这么沉重,那么小小的箱子,看起来,就是几十公分的样子,却异常沉重。

    哈比记得,这是之前杨元钊特别提到,必须要带到德国的东西,甚至还在6000吨瓷器,丝绸和茶叶之上,他很好奇这是什么,一度想要打开看看,被杨元钊拒绝了,只是说,去了之后,会有指示,告诉他们怎么去办,但是之前,绝对不要打开。

    是金属,看沉重的程度,绝对不是什么钢铁之类的,如果这么多钢铁的话,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举起来,难道是黄金,哈比愣了一下,之前他计算过了,200多个箱子,每个箱子不大,却很沉重,全部都是用合金钢制作的箱子,严密的封住,没有钥匙的话,很难打开。

    如果是黄金,这个念头在哈比心中浮现,一个激灵之下,眼神死死的盯着那个金属的箱子,看起来不大,如果全部都装载着黄金的话,怕不是有一两百吨。

    接着,哈比就哑然失笑了,之前杨元钊换取了一部分的黄金,可是那只是几公斤而已,以吨为单位的黄金,普通的富豪不是拿不出来,一些超级大富豪,凑凑也可以了,但是超过一百吨,恐怕世界上,能够拿出来的国家也不多吧,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似乎也就这么多了,其他,或许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或许能拿出来吧,只是或许。

    管它是什么呢,哈比把这个东西从脑海之中驱逐出来,反正不就是个秘密么,到了德国总会知道,左右也就是这么一个多月的时间。

    别看几百个箱子,每一个箱子异常的沉重,每个不大,却有半吨重,三四个壮汉,要一起,才抬得起来,从甲板上,一点点的抬到船舱之中,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当最后一个金属箱子放上来,安放在整个船最坚固也是最牢固的地方,祝强说道:“老板,货已经全部装好了,您有什么吩咐么?”

    “人员都怎么样,全部都安顿好了么?”

    “都安顿好了,都是在中部的船舱之中,相邻布置了120个房间的。”

    120个房间,每个房间2…3人,听起来不错,可是这是在货船之上,临时隔开的房间,每一个才几平方米的样子,连床都没有,只是挂床,挂在船舱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风浪。

    汽笛长鸣,全部的船员都在位置之上,250个学生,也都站在甲板之上,看着这个或许是故乡,或许只是一个陌生的场所的地方,遥远而神秘的大海,仿佛一个未知的世界一般,透着无穷秘密。

    c

第一百二十二章 旅途() 
十月号远洋货船,在出了上海港之后,就掉头向南,因为季风的帮助,还有熟悉的巷道,在中国海域船速极快,没有耽搁几天的功夫,就越过了马六甲海峡。

    其中分别停靠了香港和吉隆坡,剩下的地方没有停留,直接一直穿行,平静的穿行了马六甲海峡之后,抵达了波涛汹涌的印度洋。

    因为船上货物较多,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