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356章

钢铁时代-第356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用大桥,让未来的通车速度,会跟普通的铁路持平,在新建大桥的下面,重建了一个新郑州。

    郑州可以说在30个新建城市之中,是首屈一指的,作为未来京广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郑州是天然的铁路枢纽,特别是后者,陇海铁路本来只是通往西安,为西北腹地,获得一个出海口,可是在杨元钊手中,却成为了一个大手笔,直接连接到,顺着西安之后,链接西部重要的省份,最终到新疆出境,作为未来,欧亚大铁路的一部分。

    当然了,这一点在西北提出之后,就得到了德国方面的认可,只不过其中要通行的国家众多,最关键的就是中亚的部分国家,这些国家的受到德国的影响不大,受到俄罗斯的影响巨大,以西北跟俄罗斯之间的恶劣关系,暂时真的不适合提出。杨元钊也不强求,这本身就是一个计划而已,到底能不能够事实还看机会,未来有机会的话,拿下足够的国土再说了。

    新的郑州面积,将会有37平方公里,是所有在建城市之中最大的一个,两条铁路会以十字交叉,在他中心通过,而整个城市都是围绕着铁路来进行,平汉铁路的复线和陇海铁路,都已经在兴建之中了,而郑州的定位就是全国性质的枢纽,也是未来编组站,所以铁路线路预留的相当的多,为了保证影响力,还同时的开工兴建了一个大规模的物流中心和中原商城,以展销西北机器工业的大型机器商城,机动车辆商城,还有展销其他小厂的小商品商城,仅仅是4个巨大商城的建设,就可以保证1。2万人以上的用工,基础的人员有了,再加上河南一向都是人口众多的省份,北洋派出了一定人员驻扎和西北的商业吸引,最终把原来郑州的人口给吃下,形成了一个20万人口左右的新的城市。

    其他的城市,虽然没有郑州重要,却也是铁路上面的重要城市之一,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特色,或者是矿产,或者是资源,或者是河港,西北的建设兵团,就地的招募人员,最少组建了35个大型建设兵团,招募了超过150万的工人,在西北派出大量的机械和驾驶员,整合到一起,30个新城的建设,几乎同时开启。

    西北的举动,让全国看到了西北的强大实力,30个新城,哪怕一个投资2000万,就是6亿,还有三纵三横的铁路,长江大桥,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真金白银的投资,差不多就是10亿,这对于整个产业链各方面的刺激都是巨大的。

    轰轰烈烈的大计划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任何宣传,只是西北在推动,一个被杨元钊所重视,更大规模的产业,也开始出现了一个雏形。

    造船业,因为布鲁西诺夫的突然转移,让杨元钊的眼光关注与北方的战局,现在仗打完了,西北也胜利了,他就有功夫把心思放在了这里,通过了几次筛选,尽可能找出来的人员差不多4万多人,这一批人,统一的进入到了西北造船厂,目前西北造船厂还没有选址,但是的初期的培训和学习,已经开始进行了起来。

    工人,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只是一个必备的基础,造船业,绝对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不同于铁路,你可以几万人一起上,这里设计人员和闪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东西,目前的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最初级的工人,挑选出一部分合格的工人,直接派往上海,也算是补充上海的不足,让江南造船厂可以满负荷的生产,完成已经定下来的订单,西北在控制了江南造船厂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做一些调整,要确立未来的主攻方向。

    如果说在几十年前,中法战争之前,最强的船厂是马尾船厂,可以兴建3000吨以上的铁甲舰,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比较强悍的,可是中法战争之后,马尾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量人员损失和机械损失之后,北洋就开始在上海布局,建立江南造船厂,这也成为了旧中国,唯一能够值得称道的地方,真正的工业大生产。

    不过这么多年了,江南造船厂还是停留在普通的民用船舶的标准之上,军用舰队,因为各方面的技术不过关,而没有生产过,其实在民国时期,中国的造船业水准,还算可以,不然在一战时期,不会也兴建了2个万吨级别的巨轮。

    之前聂云台计划之中,得到西北银行的贷款之后,兴建一批5000吨船坞,争取上5000…6000吨级远洋货轮,显然船坞已经在德国定制了一部分,未来会通过一体机复制一部分,硬件和机器解决了,软件的问题就要看之后杨元钊的努力了。

    一定程度上面,杨元钊对于造船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只不过包头没有出海口,所以这个想法,也只是压在心底而言,现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出江南造船厂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五章 造船厂定址() 
包头的强大,来源于杨元钊的眼光,也来源于一体机的强大,更是来源于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从最开始,杨元钊就看的非常的清楚,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就是一定数量的产业工人的队伍,自始至终,杨元钊都没有放弃对于他们的培养,各种有利于他们提升的学校,几乎是不惜血本的开设。

    也因为如此,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西北不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也形成了数以500万计的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他们在西北强悍的机器的推动之下,把西北的工业增加值以每年数倍的程度提升,一直到1912年才稍稍的稳定下来,可是在1912年过去的8个月时间之中,累计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已经是去年的120%了,可以说,当年底的时候,最少也是180%的提升,这对于已经拥有庞大的基数的西北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

    就产业规模来说,西北已经悄无声息的攀升到了世界的前列,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悄无声息的超过了法国,距离英国只有不到5%的差距,也就是说,最迟明年,西北会超越英国,在工业总量上面,仅次于美德,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体。

    这个成绩,来源于杨元钊的眼光,更是来源于西北无数的产业工人,而在其中寻找适合的工人,参加过舰船生产,或者是适合于参加到舰船之中的工人,简直是难以计数,这些工人,一部分会轮换的前往的江南造船厂。替换一些江南造船厂的工人,那些是关键岗位或者位置的工人,可以帮助西北拓展造船业,从来,西北就没打算只是吊死在江南造船厂这么一个歪脖树上。

    包头没有港口。河港倒是有,还位数不少,却不能作为造船厂使用,否则制作出来的,都是在河里爬爬的舢板,这个时代。海洋的争夺,成为了最关键的地方,后世有一部纪录片叫做大国崛起,详细的讲述了几个大国的崛起过程,无一例外的就是海洋。

    看着手中的地图。其实最容易到手的,恐怕就是海参崴了,这个在过去的百年时间之中,逐步从中国的国境上面剥离的港口,目前已经是俄罗斯远东第一大港,是远东海军舰队的锚地,也是难以想象的要塞。

    以西北的陆军实力,加上现在被打的半死。匆匆的回国舔舐伤口的俄罗斯,西北只要出动3个军的兵力,拿下海参崴不在话下。别人或许因为海参崴的坚固和要塞化,对于海参崴无从下手,可是拥有着庞大的飞艇编队,甚至专门为之研制了性能出众航弹的西北,拿下海参崴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杨元钊很清楚。海参崴不能占,俄罗斯在蒙古一战之中。疲态尽显,但是俄罗斯真的跟西北拼命的话。也是一个大麻烦,真的对俄罗斯的底线触碰太过了,斯拉夫族和尼古拉斯二世,可不是那种能够看的远的人,真的惹到了他们赤着脖子也会上来拼命的。

    再说了,海参崴从来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否则的话,俄罗斯也不会在拥有海参崴之后,想方设法想弄到旅顺,海参崴太过靠北了,每到冬季,就会因为冰冻而封港,在冬季作战,必须要首先处理航道,这样很不方便,也不安全。

    如果有可能的话,杨元钊还是想要别的选择,眼神扫过全国地图,扫过了数个地方,最终,杨元钊还是把目光放在了山东上面。

    明面上的港口,原则上,杨元钊和西北可以把他建设在任何地方,可杨元钊建立港口,并不只是为了一战时候的民用船舶,而是为了更大的打算,20世纪是海洋时机,未来中国的国土面积会相当的广阔,没有一个强大的海军,又怎么能够巡防海疆!

    目标放在山东,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天然的挡箭牌,以他们的严密控制,不太有人能够知道在这里有一个大的造船厂的兴建,甚至是英国也不会想到,有人会在远东投资巨大,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继续的武装德国的目的,一战爆发了世界上最大的无畏舰和超无畏舰的大海战,德国虽然取得了战术上面的胜利,确切的是先头部队的略占上风之后,就选择了逃走,突出重围了,原因无他,德国无论在战舰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若于英国的,防护战舰和抗沉性,只是让德国舰船能够坚持的更久,真正决定海战的,还是在舰炮。

    杨元钊不奢望去改变这一战,也不奢望去让德国的主力舰改变作战计划,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可是在远东建立一个世界上最顶级的造船厂,借助着德国的造舰技术和科技,培养自身的造舰人才,甚至实验性的白送德国一两艘战舰,这都是平衡英德之间实力,让一战可以打的更久,更加惨烈的最好办法,西北可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船用钢和发动机,如果跟德国的一些技术结合起来,虽然不一定会诞生世界上最强的战舰,世界顶尖总是可期的,甚至因为得杨元钊这个bug得存在,把另外一个杀手锏拿出来,也未尝不可。

    杨元钊把心思放在德国身上,权衡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之后,经过了系统的考虑和斟酌之后,杨元钊有了决定,然后亲自前往青岛,他需要面见穆默和目前远东舰队的司令官。

    他需要说服他们,在青岛旁边,受到德国保护的地方,找一个地方兴建大型的造船厂,当然了,是秘密兴建,为了获得德国的同意,包头甚至可以向德国下达4亿美元的订单,并且会在德国的支持之下,兴建一个现代化的船坞,其中最大的船坞高达5万吨。

    5万吨,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船坞之一了,一般很少兴建民用船舶,大部分是兴建大型战列舰,甚至是超无畏舰的,目前在建的,还有计划兴建的,最大的都不会超过4万吨,可以说,未来10年,甚至20年这个都不落伍。

    杨元钊提议,在没有抵达青岛之前,就已经通过关系告知了穆默,穆默大惊失色,他没想过,杨元钊会提出这么一个无理的要求,这可是主权问题,本来想直接的拒绝,可是真正的看完西北给出的条件,他默然了,西北给出的条件太好了,4亿美元的订单,这个沉甸甸的东西,足以改变一切,如果真的抛出来,说不定会引起整个德国机械工业的争夺,给德国的话,最少30%左右的利润,还有4亿美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工作机会和衍生影响力,让他无法决断。

    穆默没办法,只有跟远东舰队指挥官斯佩商议,作为军事将领,海军指挥官,斯佩敏感的发现了这个船坞的好处,别的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