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355章

钢铁时代-第355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和西南联络道了一起。隐隐的划定西北未来的势力范围,中部,以平汉铁路为中心,继续拓展,修筑武汉到广州的铁路计划。东部,则贯通中国两个最重要的大城市,北京和上海。

    这个铁路大计划,几乎是笼罩了整个中国的精华部分,从东三省,到中原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省会城市,手笔之大,让人惊叹,最关键的是,计划之中。三纵铁路之中,荆门,武汉,南京,这三个地点是重点之中的重点,在中国铁路和桥梁历史上面,从来未曾有穿越过长江的大桥,而在三纵之中。长江大桥是必须要修建的,而且布置一座,几座长江大桥。是开创性的巨大工程。

    长江是天谴,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要贯通长江大桥,可惜在宽阔的长江航道的面前,都没办法了,现在西北居然敢于承担。这是一个惊天的创举,顿时。西北的动作,上了全国报纸的头条。几乎整个中国的媒体都转向了这样一件事情,甚至西北的宣传口号也是杨元钊所剽窃的一句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一句诗成为了整个中国的热点,后世有人统计,只是在1912年一年,最少有370多家报纸,转载了以这首诗为标题报道,制约着整个中国天谴,即将变成通途。

    西北的崛起,商业上面的成功,让整个中国都认识到了,交通便利的重要性,长江也是一个重要的通道,很多的运输,都是基于长江之上,可是通畅的长江却恰恰是最不通畅的地方,两岸相隔不远,可是要想过河相当的不容易,少则半天,多则一天,在风浪较大的时候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或许是几天的时间,这对于两岸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障碍,现在,一个铁路公路两用的桥梁计划,让长江天谴即将不复存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又是经济发展和富庶之地,讨论这个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西北此时,也在重点研究这个,建设大桥的方案到底要怎么做的,方位上面,已经由杨元钊点出来了,原来的铁路公路运行图,明白无误的标明了长江上面,几十座桥梁的位置,甚至杨元钊还知道大体的先后顺序,当然是选择原点,而接下来,就是确定他位置和高度。

    一些专家经过了简单的分析之后,最终提出了一个20米高度,报到了杨元钊这边,这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和技术水准方面最终的结果,拿到杨元钊这里之后,直接被杨元钊否决了。

    杨元钊记得,长江大桥,曾经是长江航道的一个大锁,只有24多米的高度,不足以通行万吨级的货轮,在丰水期只能够通行3000吨远洋货轮,这让比莱茵河水量多了6倍的长江,通行能力只有莱茵河六分之一,关键问题就是建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24米的高度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关闸,阻断了万吨级巨轮直达武汉的黄金水道。

    如果只有一个南京长江大桥,也倒罢了,横跨长江上,可不止一座桥,数十座桥梁和投入巨资顺着南京向上的5000吨级的码头,让推倒一切重来的计划,变得困难了起来。

    前瞻性这一点,在大型工程建设上面,非常重要,最鲜明的例子就在于基尔运河,因为建设时期没有前瞻性,基尔运河在1895年建成之后,不到12年的时间,就不得不投入巨资在1907年继续扩建,不断攀升战列舰大小,被基尔运河给限制住了,在德国公海舰队之中,甚至还有专门为基尔运河建造,不太适合适航性的战列舰。

    后世的中国,没有一战德国那么迫切的环境,有敢于退到重来的决心,只能够让长江水道这个天然水道,白白的浪费了,可是现在,杨元钊的眼光几乎是世界第一的,来自于后世的他,肯定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前瞻性,到底要如何前瞻,当然不能直接的参考的长江水道的界限,这不现实,必须要考虑现实和可行性,太高的话,这个造价就是天文数字,最终,杨元钊决定,南京长江大桥,作为长江最下游的港口,也是通行能力最强的,一般而言,丰水期甚至可以直接通行5万吨的远洋货轮,可以参考后世巴拿马级,就是以巴拿马运河为参照物,专门通行巴拿马运河的远洋货轮。

    桥墩之间的最大宽度,在75米以上,高度则要超过57米,最终杨元钊拍板定在了60米,这样目前整个世界大部分的战舰和货轮都可以通行在长江水道南京航段,甚至未来百年,都不会过时。

    至于武汉长江大桥和荆州长江大桥,则按照实际的通行能力,以最可能的扩大,当然,不可能是24米,武汉到时候,甚至可以通行万吨,甚至是两万三万吨的货轮。这样的情况下,在丰水期,甚至可以由万吨货轮,上溯到武汉,甚至是更近的地方,河海一体化之下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会成为中国的一片热土。当然了,那是远景,现在的西北还无法影响到那里,但是贯通之后,南北的联络,会更加的紧密,长江之上,也不是只能够有渡船通过。

    杨元钊也知道,在这个时代,提出这个要求真的有些高,可是中国不行就向国际招标,总之,可以花钱,花大钱,不能让南京长江大桥再成为卡住中国咽喉,就杨元钊所知道,早在1883年,布鲁克林大桥就建成了,那是被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悬索桥,距离水面足足有41米,30年过去了,钢铁和科技的发展,推升20米的高度应该不难,甚至如果设计之中,钢索要求不过关的话,他可以用一体机之中的一些材料替代,让大桥的建设更加的安全稳固。

    当三座长江大桥的基本要求公布天下的时候,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以布鲁克林大桥为蓝本,而且更高的大桥,这立刻吸引了整个世界绝大多数的设计院,一个可以永垂史册,在未来几十年之中,都不会落伍的大桥的设计建造,这对于建筑师而言,简直是难以言明的吸引,特别是南京大桥,西北甚至为了南京大桥,悬赏100万美元,征集设计稿,这可是1912年,美元还被称之为美金的时代,100万美元,可以相当于5万盎司的黄金,对比后世,几乎是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美元,顿时,全世界范围之中,最少有数十家最顶级事务所,接下了设计的工作,他们会派出各自事务所最出色的设计师队伍,实地考察,进而参加竞标,争取拿下这个工程。

    西北从来都是大手笔的,这点谁都知道,可这一次,庞大的手笔,让人惊叹,只是一个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图就100万美元,工程造价更是可以上升到千万,甚至是数千万美元,这样不计成本的建设投入,更加是让人眼红,北洋和革命党还没有意识到,铁路和交通的方便,会对中国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他们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只要铁路通畅了,西北的货物,包括他们的进口西北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必然会更加方便快捷的运出去,加上过路费和一些的税费的提取,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西北主导的中国,哪怕是北洋,也意识到了,商业的繁盛,对于他们的执政的好处,有了钱,就能够装备更强的武器,更好的装备,组建更多的军队,至于桥梁和铁路,在他们看来,还没有直接的威胁,或者是有,但不足为虑,毕竟在他们的范围之中,说不定未来的道路更加通畅了,他们可以更快的攻打革命党和西北,这也是一个不错变化。(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经营城市() 
杨元钊接到这个也是有些哭笑不得,可也不得不处理,要知道,目前支撑西北,就是全国的销售,虽然西北本地的市场更大,可是北洋和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分别占据了西北工业总值销售量的17。4%和21。6%,几乎占据了西北对外销售的半壁江山,短短的3天的摩擦,最少让西北损失了600万。

    对于这些普通的富商和工厂主,杨元钊并不在意,现在的西北,根基已成,需要的不是这些锦上添花的小工厂,西北的大幅度提升无不来源于国际贸易和重工业的投资和发展,一连串的重锤下去,整个西北的经济翻上几倍,这完全没问题,一些产能落后,多是依托密集的劳动力而获利的工厂,在庞大的基数面前,有些不起眼。

    距离一战的爆发,可能不足两年的时间了,甚至因为西北扇动的蝴蝶,一战随时都有可能提前爆发,2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必须要考虑到北洋和革命党,不能够让他们乱起来,到时候西北虽然不怕,却可能会错过机会,现在还不是统一整个中国,收回其他地区的好机会,2年最多两年,到时候,就可以在西北的主导之下,废除一系列的不平等,真正的站起来。

    人家来了,总不能赶人走吧,这对于西北而言,多多少少,是一件难以决断的事情,口碑还是要的,想了半天之后,杨元钊决定进一步的推行之前的建设计划的,之前就有计划。在铁路沿线建城,只不过因为忙于的建设,没有付诸行动而已,现在,顺着这个。在中国各地,首先批准了30座小城市,他们的节点之上的,以城市推动发展。

    对于北洋和革命党,也是固定的缴纳每年租金,作为西北运营城市权利。这一点,北洋和革命党都喜欢,北方17座,南方13座,每年每座城市的税金高达370万。也就是说,只是这个收入,就抵得上北洋的收入的1。25倍和革命党87%了,其他的,多多少少都能够收点,到时候,管他富商跑了,还是在城市之内。只要能够收钱就好了。

    经营城市的理念,这个时代,在国外都是刚刚提出。没有一个完整的理念,可是在西北,杨元钊很自然的就做到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经营,不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而是各自的特点。国情如此,30个城市都是工业城市。每个都不大,25…30平方公里左右,一般可以容纳10万…20万之间,可是经营好了,每年的收益,可能是370万的10倍,甚至是20倍以上,西北的诸多城市就是如此,商业发达,工业繁盛,甚至连房地产,也都开始旺盛了起来,城市不单单是把一群人集中到城市之中,就可以形成的,他需要给每一个人工作,每一个工人和市民都是整个城市链条上面的一部分,共同的推动城市的向更高更强来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城市。

    简单的磋商之后,特别是开始兴建第一批的城市,从城市建成的那一天开始,就可以向北洋和革命党交付租金,这下子,北洋和革命党都满意了,之前的摩擦在悄无声息之中就结束了,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而西北因为贸易摩擦的损失,也在接下来不断高涨的销售之中被弥补了。

    30个城市,几乎分布在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省份,而第一个动工兴建城市,就是位于河南的城市郑州,因为早有准备,各方面的测量和计划已经完成了,这就开始兴建了。

    1912年的郑州,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因为平汉铁路,把铁路桥修建在这里,而慢慢的发展起来,平汉铁路的复线和重建,也是1912年的一件大事,是三纵三横的中线,也是京广铁路的核心位置。原来铁路桥的北部,重新修建了一跳更大的,更加的可靠的铁路桥,依托着西北提供的特种钢材,双向公路铁路双用大桥,让未来的通车速度,会跟普通的铁路持平,在新建大桥的下面,重建了一个新郑州。

    郑州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