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281章

钢铁时代-第281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来万的英镑,这不算什么,可是7000万法郎的无息贷款,却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砝码。{实话,朱而典准备这一次的聚会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法国是以金融业为主的,不同于英国的工业和航运业,金融业几乎是法国的命脉,虽然说在中国,金融业并不占主体的,英国的银行和美国的银行都在他之上,但是如果中国有一定的基础,法国进入就是顺理成章的。

    西本银行的发展,让他看到了在这个贫瘠的中国,发展金融业的可能性,中国人口太多了,哪怕一人一法郎,就是4。5亿法郎,虽然看起来不太可能成立,可西北的发展让他们发现,中国不是一直这么贫穷的,他们拥有着勤劳的人们,一旦把他们的勤劳开发出来,别说是4。5亿,就算是更多也有可能。

    可惜发现这一点的不是法兰西的银行,而是西北银行,西北银行借助着本土的优势和庞大的资金。一下子在整个中国铺开了,即便是法兰西银行以更加先进的管理和资本。面对着先入为主的西北银行,也绝对讨不到什么好。金融就是这样的先入为主。

    既然正面竞争的方法不行,那就选择暗地里下手,当面套近乎,背后拿刀子的事情,法兰西没少干,在巨大的利益的推动之下,他绝对敢犯天下之大不违,不说独占中国市场,法兰西按照西北的方法来运作。中国每年最少可以提供4亿法郎的存款和3成以上的固定收入,1。2亿法郎对于法兰西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裴格本人,包括在中国的银行团,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动容的资本了。

    正因为如此,法兰西和裴格是最快看到其中利益的,也是最快沟通,拿出了一个让俄罗斯无法拒绝的条件的。

    敦索维茨眼睛不停的闪动。蒙古是一片不毛之地,可是越过了蒙古呢,以西北所表现出来的富庶,仅仅是从英国人手中夺走的布匹。每年就达到数亿美元,还有其他的轻工业重工业,特别是那个钢厂。只要得到了他们,俄罗斯的重工业会有巨大的变化。

    “几年期的?”敦索维茨终于动心的追问道。

    裴格哈哈一笑。说道:“5年吧,不能在多了!”

    5年期贷款。按照普通的4厘利息而言,等于是直接给了1400万法郎,但是不能这么算,无息贷款,特别是特定时候的贷款,对于军事方面的支持极大,只要战胜了,多少钱抢不到,特别是富庶之地。只要攻占了蒙古,以蒙古为桥头堡,窥视西北,那可是实打实的利益。

    法国是以金融为主的,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殖民地,也支援了法国很多,这也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之后2年时间之中,还清了50亿金法郎的赔款,让俾斯麦拖延法国一代人的念头落空,当时是1870年,也就是40年前,50亿金法郎相当于7。2亿两白银,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但是法国发行的债券,一共募集了450亿,9倍于赔款,殖民地带来的庞大财富和民间的富有,让法国度过了难关,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翻身了起来。

    敦索维茨还在犹豫,几国的公使都是人精,看出俄罗斯公使的心已经动了,西北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在中国内陆,距离海边,最少有一千多公里,换做欧洲,还可以通过铁路公路等,快速的前进,可是在中国,落后的条件和复杂的路程,哪怕是没有任何的阻挡,对于大军出动都是一个噩梦,唯独俄国,他们跟西北只有一个蒙古之隔,如果许诺把蒙古的领土交给他的话,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占据了,就可以直面西北,这比其他国家强多了,庞大的土地和资金,足以让他们做出选择了。

    公使们还没有说话,他们需要跟深厚的银行团进行交流,法国的动作,仿佛在银行团之中,树立了一个明灯,很快的,简单的交流完毕,在银行团的示意之下,各国公使纷纷加码,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紧跟着裴格说道:“日本没有法国那么强大,也没有多少金融供给贷款,我们也会给200万日元的军费!”

    敦索维茨知道,日本在前年的棉布战争之中,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日本国小力弱,200万虽然不多,却聊胜于无。美国公使迟疑了一下,没有跟着说话,最后的朱尔典一锤定音的沉声道:“80万英镑。”

    这些钱,不全是国家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银行团,特别是朱尔典所说的80万英镑,相当于400万美元,800万日元和银元,这绝对不能够称之为小钱,加在一起,差不多有1300万 以上银元的支援和数千万级别的无息贷款,这笔钱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这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俄罗斯对于蒙古一向都虎视眈眈,作为俄国公使,也听远东说起过,策划**立,已经有蒙古的王公和活佛们,跟俄罗斯进行联系了,如果再多了这么一比款子的话,似乎非常的划算的。

    “既然大家这么支持,那么我需要回报沙皇阁下!”敦索维茨事实上,已经是认可了,可作为外交官,他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有能力决定远东,那需要沙皇来亲自做出决定,不过就敦索维茨对沙皇的了解,即便是没有这些资金,单单是蒙古和西北对他们的诱惑,就足以让沙皇同意出兵了,更何况几百万美元的军费和几千万美元的贷款,基本上,是无本的生意啊。

    “没问题,法兰西会帮忙照会沙皇阁下的!”裴格说完之后,朱而典也跟着表态,英法两国无愧于欧洲列强,即便在俄罗斯这样目空一切的国家,也拥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英国强横的海军和法国庞大的资金,足以让俄国做出不少决定,更何况,还有一个庞大的蒙古。

    就这样,五国商定了基础的东西,这些钱,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笔巨款,可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不算什么,关键在于对蒙古的认定,俄罗斯拥有了侵占蒙古权利,这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就一如几年后的巴黎和会一样,掌握着主权的列强,随便的可以把其他国家的权利,打包送给另外一国,根本就不会去管什么主权,什么民主。

    穆默虽然被排除在外,却一直都在关注着,五国公使秘密会谈,他不可能知道详细的内容,可是这个时候,五国会谈,却把德国排除在外,可以肯定,不是南北和谈和袁世凯借款,这个事情,按照之前的约定,他们德国和德资银行是可以参与的。

    既然不是这样,稍稍联想,答案就可以出来,他们怀疑德国跟西北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了,西北因为各种资源和德美洋行的存在,一直都受到他的关照,看来是做的太明显了。

    穆默对于此没有丝毫的后悔,远东从来都不是德国的后花园,中国也只有山东德国拥有着一定的权益,真的让西北独立,甚至中国崛起,损失的是英法的利益,对于德国而言,并不在意,反倒会因为中国的崛起,引来英法的干涉之后,他们在欧洲的压力会小一点,从对上英国之后,英法两强,甚至是俄罗斯都在围堵德国,过的太过憋屈了,利用好中国,说不定又是一个布尔战争。

    既然是对西北不利,穆默在继续的打听,没有多少收获之后,直接一个电报提醒了位于德国哈比,德国虽然在包头设立了一个联络处,却没有直接的通话,有些事情是要避讳的,这个不是确定的消息,只是一个可能,通过哈比的渠道提醒一下也好。

    电波跨越了半个地球,到达了德国,又通过德国,回到了中国,哈比接到穆默的电报非常的重视,他在国外,只能够通过德美的渠道,进行外围的情报搜集,真正做决定的,还是西北的杨元钊。

    这又跨越了半个地球,从德国又传送到了杨元钊的手中,五国公使加上五国银行团,闭门会议,屏蔽了德国公使,估计是针对西北在商量某种的阴谋,这看起来都那么严峻,杨元钊也高度的重视了起来,派出大量的人员去调查,可惜所有相关的人员很少,不是公使,就是银行高层,他根本得不到任何的线索,德国这边也在努力,暂时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只能够自己想,盯着巨大的地图,杨元钊仔细的回味,却没有什么收获,到底这些列强们想要干什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 蒙古独立() 
平静的日子度过了一个月左右,马上就是农历的1912年的新年了,南北双方的扯皮达到了一个**,孙中山方面,是强烈的要求袁世凯前往南京,在临时大总统的任期之中,孙中山经过了一系列的决议,包括临时约法之类的,对大总统的权利进行限制,利用南京革命势力,等于是想从一个方面争夺主权。进小说书友qq群124409236⊥,

    袁世凯看明白了孙中山的想法,他当然不会上当了,拖着不前往南京,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端,甚至连袁世凯本身也受到的刺杀,宗社党大臣良弼被刺身亡,北方一片大乱,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总之袁世凯拒绝前往南京,混乱似乎在这时候在继续,吸引了西北的目光的同时,也让西北失去了一定的警惕。

    混乱的北洋和革命党,都无法对包头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在杨元钊看来,只要包头不乱,似乎任何的阴谋诡计,都不会起到什么作用,10个师的正规军,同样数量内卫和警备部队,这些都是完全军事化的力量,依托着疯狂建设的包头的工事群,如果不是遇到机械化的坦克部队,或者是未来大集群的空中轰炸,绝对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的。

    这个时代,坦克还没有发展,飞机更是最初级的,这些未来的大杀器们,现在都是最最雏形的,在一定程度上面,只是爱好者的玩具,在20世纪初的时代,防线化的固定堡垒,有历史的局限性。即便拥有机械化军团的德国,对上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也只能是绕过这个防线,而没有正面的进攻。这些防线本身的防御力不用说了,无死角的永固炮台,大量机枪和自动化武器构成的基石,让他最少可以抵御3倍以上的攻击,按照包头目前25万左右的正规部队,30万左右的内卫和警备部队,还有同样数量的预备役部队,包头在兵员上丝毫不缺。

    也就是说,任何列强的部队。包括德国和英国,要想攻破,没有个百万大军,绝对不可能,至于北洋和革命党,就更不用说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攻击要塞,在没有疏忽的情况之下。需要最少用10倍的人员去填。

    同时稳定的,在军事和经历双方面都稳步发展的西北,让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越来越混乱的中原和南方,北京城。虽然清帝退位了,可是宗社党和满清贵族们的活动一直在继续,他们并不愿意失去原来的地位。一些野心家和大家族们也开始了纷纷行动,争取可能获得的利益。纷乱复杂之中,强悍的西北情报部门也有些摸不清头绪。太多的人,太多的势力,清朝已经成为历史,可是新的秩序和民国还没有真正成立,这其中牵扯到的线和利益实在是太多了。

    南方和北方从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之中,刺杀开始频繁的出现,不但有针对北方北洋和满清高层的,在南方革命党本身,也刺杀成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次刺杀,有针对各地督军的,也有针对党派高层的,一片风声鹤唳,一些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在时代的风云出现了,不过,只是一个崭露头角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