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282章

钢铁时代-第282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针对党派高层的,一片风声鹤唳,一些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在时代的风云出现了,不过,只是一个崭露头角罢了。

    大量的信息汇总到了包头这边,杨元钊也好,包头这边的参谋团队也好,几乎是彻底的把之前哈比提醒的五国的阴谋抛在一边,可能五国就是要让中国混乱,这也是杨元钊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如果想要统一全国,最起码统一大部分的中国,是可以做到的,10个师训练有素的军队,是可以跟20多年后的日军比美的,甚至在技术装备上也丝毫不差,但是武力并不代表一切,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各方势力鱼龙混杂,不能够完全控制下来的土地,根本就产生不了多少帮助。

    一条条的线,一个个的人物,被一一的理清楚了之后,国内的形式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条理,北方的刺杀,有的是真的,有的可能真的是北洋弄出来的,南方的就有些扑朔迷离了,同盟会是很强大不错,名义上统一了整个北方,可是实际上,各个党派,各个领袖,甚至是元老之类,他们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旗下的不少小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江湖义气,有些梁山好汉的投名状或者拜大哥的感觉,这种局面,一言不合或者是随便挑拨,就会产生一场刺杀。

    无序的中国,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之中,产生了不少的血光,也流失了不少人才,就在杨元钊觉得,要对这个无序情况进行某种干预的时候,来自德国的电报,把他的心重新的放回到了自身的安全上面。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秘密,哪怕是五国公使都严格的保密,让最少量的人知道,实际上确实做的不错,从五国公使讨论,到通知背后的国家,顺便的跟俄罗斯交流,这一切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人员控制到最少,当决议下来的时候,即便是强大的德国也没有得到什么消息,毕竟,不是针对他们的决议,一些潜伏在各国的间谍,也没有下意识的去搜集。

    计划在纸面,磋商阶段,只要努力,肯定可以保密,可是落到实质上实施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在接到了钱的时候,俄国的军队开始调集,比如一些属于英法的银行,跟俄罗斯来往密切,这些蛛丝马迹暂时没有人注意到,也没有人把他牵扯到中国去。

    得到了英法日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军费都在一周之内到位,加上英法等的劝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对于土地的渴求,占据了上风,黄俄罗斯的计划,本就是他主力推动的,虚弱的中国,碰上了贪婪的北极熊,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的不翼而飞了,成为了他领土的一部分。

    蒙古虽然也是不毛之地,但是早跟俄罗斯有了一定的联络,只要越过了蒙古,针对的就是中国腹地,从海参崴和东北,最少节约了数千里的距离,这样的好处,沙皇是知道的。

    从中国获得的消息,西北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1000万吨以上钢铁的年产量,还有数量庞大的机械制造,万能灵药磺胺,轿车,纺织机械,各种轻工业,最关键是西北银行,号称500吨黄金和1。3万吨的白银为储备货币,不知道中国人到底能够说出多少实话,但是哪怕有十分之一,也足够让尼古拉斯二世动心了。

    在沙皇看来,中国是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他们的战斗力,跟大俄罗斯比起来,还处于愚昧和初级的阶段,只要大俄罗斯派出二三十万的大军,这些财富,这些机器,这些工业,就都是他的了,更别说,出兵的钱,还不用他出。大量军费,还有折算成的装备,促进了俄罗斯的变化,大军开始云集,并且开始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开始向着的东方而来。

    俄罗斯的动作,加上英法等国内的变化,最终,还是落入到了德国和德美洋行的视野之中,作为邻国,甚至是一定层面的竞争对手,德国一直都对俄罗斯非常的警惕,俄罗斯的兵力调动,直接关系到他的国家安全,他们也紧张了起来,不过很快的,发现不是针对欧洲的,而是往亚洲去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不免联系到了之前的五国会谈,不管他们的精确结果是什么,但是俄罗斯会针对中国行动,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这不是什么好事,加上德国跟德美,跟中国的密切联系,还是共享了这个情报,哈比非常重视,很快的,汇总而成的讯息,就报到了杨元钊这里。

    看着只有一张纸,很简单的信息,杨元钊木然了,上面的名字让他吃惊,俄罗斯调兵过来了,目标是中国,极有可能是西北。

    俄罗斯,在后世的中国,俄罗斯是战略合作的伙伴,是一起对抗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伙伴,可是在20世纪初的这个时候,它比日本还要贪婪,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被花出去的蒙古,等于中国因为俄罗斯,损失了最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几乎是占据了整个中国,后世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不说这些地盘上的矿产资源,就说战略空间等等,都是对中国极为宝贵的。

    蒙古,失去蒙古是中国永远的痛,甚至比之前的150万平方公里还要痛,特别是2000年之后,蒙古发现的金铜矿更是如此,那是一笔庞大的财富,蒙古,蒙古,杨元钊嘴里喃喃的叫了两声,突然的眼前一亮,似乎忘记了什么,后世似乎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蒙古发生了什么。

    对了,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策划的独立运动,虽然在之后在一战的时候,被北洋收复了,可是独立的种子和俄国的势力,还是从这一刻插入到了中国的领土之中。

    确定,四国之中,主题是俄罗斯的话,那么,蒙古似乎需要注意。正要命令下面去调查一下,警卫员拿着一张电文,有些急切的跑来,电文上面的内容非常的简单,**立了,而且是明码向全国发报独立宣言。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召集军议() 
被警卫员拿过来有关**立的电文很简单,理由也更加简单简单,蒙古所承认的,只是清政府,是蒙古曾经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缔结的盟约,现在,清帝退位了,那么很自然,蒙古要谋求自身的独立,而不是承认所谓的民主政府的。进小说书友qq群124409236说,

    **立的消息,或许在内地没多少影响,在西北高层这边,如同爆炸一般,西北因为杨元钊的存在,哪怕是小学教育和普通的扫盲夜校教育,国家的概念,一直都是宣扬的重点,甚至于之前清廷不平等条约之中,有关割让国土条约,都是重中之重,民众们的心态都被调整到了收回被占领土的地步。

    甚至从1909年底,专门开设的一门国家地理课中,整个中国的地图,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的,特别在每一个地图之中,都标注了失去的国土的,看着一大块一大块的国土,接连不断的失去,几乎每一个经过了教育的人,都知道国家的意义,当然不愿意失去任何一寸的国土。

    这也是西北明明占据优势,却没有出击占据更多的土地,所有民众保持着平静的根本原因,在没有办法守住土地之前,贸然的打仗,只会让别人趁火打劫,万一被外国列强们占了便宜,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这一次,不一样,蒙古,地靠在包头旁边的蒙古,居然宣布独立了,这个消息一旦宣布出去,必然会引发一连串思想波动,就算是杨元钊自己也没办法自出。他之前做了一些准备,为得就是这个。之前已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杨元钊暂时没有办法去推翻他。可是近在咫尺的蒙古,绝对不可能让他再离开中国的怀抱。

    内地革命党和北洋,在接到了**立的消息之后,不疼不痒的抗议了几句,对于他们而言,蒙古是什么地方他们从来都没有概念,北洋的袁世凯也是一样,地盘的概念,也是在成功上位了之后。才开始考虑的,在直隶河北东北等地盘上,获得了好处之后,他才考虑获得更多,更大的底盘,但是不包括蒙古,一来太过贫瘠了,蒙古除了牛马羊之外,还有什么财富。二来,靠近西北太近了。

    至于孙中山,别说他不在意蒙古,就算是在意了。隔着一个北洋和西北,他也鞭长莫及,更何况此时被同盟会此起彼伏的事情。按下葫芦浮起瓢,搞得是焦头烂额的。也没心思管这边的事情。

    包头作战室,必须要迅速的运转了起来。明确了列强们的目标放在了蒙古,首当其冲的就是俄罗斯出马,杨元钊就清楚,这一次,恐怕真的不能幸免,他必须要做好平定蒙古的独立,同时跟俄罗斯正规军,甚至是整个俄罗斯远东军区对抗的准备。

    俄罗斯是个强国,虽然在列强之中已经是落下的,日俄战争也以他的失败而告终,可是俄罗斯毕竟是欧洲国家,并且是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灰色牲口的士兵,可以承受住百万级别的损失,这是所有欧洲强国所不能承受。

    中国人口众多,西北又占据了中国人口的精华部分,1亿的人口总量,按道理说,人口比起俄罗斯不会少到哪里去,可是对方毕竟是一个国家,西北是一个地区,百姓们是来挣钱,西北可以给他们好日子过,却因为成立和集中的日子比较短,一旦牺牲的人员过多,超过了人民所能够承受的极限的时候,西北的稳定也就分崩离析了。

    也就是说,跟俄罗斯对抗,甚至是远东军区对抗,都可以,一旦跟俄罗斯打一场全面战争,那就真的要思量一下,杨元钊来到包头才3年,包头快速的发展,证明了他的步骤的正确,如果在这个时候,拼尽全力跟俄罗斯打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吃亏的肯定是包头。

    不能不打,又不能大打,这就是一个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是杨元钊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没等他思索多长时间,大量的参谋们,接到了通知,汇聚到了作战室,他们没敢多说,只是按照命令坐下。

    接下来冯玉祥,蒋百里,蔡锷,张孝淮等先后到达作战室,这些高级军官和对国际形势,地缘政治有着较为明确的想法的高层,一起的汇聚到了一起,共同研究这一个突发事件。

    所有人之中,冯玉祥是第一个到的,他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包头,处理一部分士兵复员和病员补充的事情,忙的是脚不沾地的,包头缺乏军官,特别是底层军官,之前的扩张,已经让所有的潜能都用掉了,这也是他伸手到西北军校的根本原因。

    杨元钊的出面,加上蒋百里的抗议,他不得已,跟西北军校达成了一个协议之后,他不可能再无休无止的招募士兵,又不能停下来,他想到了之前杨元钊跟他随口提过的预备役的想法,把部队之中,不太适合的军队,或者实力较差的士兵,暂时转业,等于从正规军转为预备役,以工作为主,顺便的,每周参加2…3次,由内卫部队和警备队举行的军事训练,保持一定的状态,这样之前严格训练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忘掉,只要军官到位,编制到位,这笔人员会随时应招入伍。

    这也是杨元钊特别提到的预备役的概念,跟之前的民兵和准军事化组织不一样,这是真正的从正规军之中裁员,转业一部分弱点的,剩下的转为士官或者低级军官,再招募一大批新兵,形成循环和优胜略汰,在人员和部队规模不大幅度的扩张的情况之下,在兵员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