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310章

昭华-第310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的话,将来太孙也要有模有样了,”高煦一挑眉毛:“但说实话,他只会抖机灵。”

    张昭华对高煦这样看不上椿哥儿有些不服气:“椿哥儿是父皇亲手教出来的,就算不能比得上你的一二分,总也不能说他是只耍小聪明的孩子。”

    “你样样周全伶俐,”高煦在她的脖颈间嗅了嗅:“但是眼光,差得很……许多人,都看走眼了,我是一个,太孙是一个,还有……将来你就知道了。”

    镇江周庄中。

    两个锦衣卫百户手上一加力,那布满狼牙刺的铁板就狠狠刺入了陈瑛体内,顿时深可见骨,鲜血四溅,痛得他眼珠子几乎都要爆出来,一声惨绝的哀嚎之后,就昏厥了过去。

    “泼醒他……”李谦道:“继续审问。”

    冰凉的井水泼过来,陈瑛悠悠转醒,他看着眼前咬牙切齿的两人,反而呵呵笑了起来。

    “锦衣卫的十八道点心,”陈瑛啐了口血出来:“果然名不虚传,但是这点心我还没有吃饱,你干脆都上上来,让我吃个痛快!”

    “这才第四道刑,你就这样了,后面那十几道呢,吃得消吗?”袁江遇到的硬茬也多,倒也肯陪他玩下去:“不就是要一个名字吗?陈大人,说出来有这么难吗?当初是谁指使你诬陷我们都督的?陈大人,你就算是要自保,也没必要用这个办法。”

    陈瑛只是低笑,却并不回答。

    袁江就道:“其实你不说,都督也知道她是谁,能让你陈大人张口诬陷,能让你陈大人从太子手中逃脱的,并且能让你陈大人缄默至今的,无非就是她了。只要你说出那个名字来,你就不用再受任何折磨,甚至可以回老家安度余生。”

    “我招……什么呢?”陈瑛的眼睛全是血雾,被他盯着,袁江也不由得倒退了一步:“你们纪都督,是能和她掰腕子还是怎么样?”

    “你还不知道吧,”李谦笑道:“这一回,她可插翅难逃了,谁知道她是这样不安分的人,又到处屙屎,擦屁股的纸随便捡上几张,也能将她拉下来了。”

    “那这么说,”陈瑛呵呵道:“我也是那擦屁股的纸张之一了。既然你们都督手眼通天,已经找到了那么多的证据,看上去铁证如山,笃定能拉下她了,还要我的口供作甚?”

    就是因为证据都还不够,其他的证据无非是似是而非,只有当初轰动天下的李贞之案,才是最关键的地方,所以纪纲才会下手,一定要审出陈瑛的口供,不管用什么办法。

    这是纪纲的执念,他清楚地意识到,从这个案子之后,皇帝容忍他肆无忌惮的日子,似乎就一去不复返了,而最可笑的是,其他任何的罪名的指认,他纪纲都差不多能担,唯有李贞这个案子,他确实清白,却偏偏无法自证清白,而且还栽在了这个案子上。

    但没关系,纪纲知道只要陈瑛还活着,他就能翻案。

    “看来陈大人一身铁骨,就是不招了。”袁江恼羞成怒道:“给我用刑!看你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而此时的杨士奇,看似无意地蹲在壕沟旁边,帮助伙夫给流民舀稀饭——一碗碗稀饭送了出去,直到一个面色萎黄的中年人过来,杨士奇给他的翻扣了一碗,同时又将手里的纸条神不知鬼不觉地传了出去。

    这个人在僻静处将纸条展开,发现上面写着,速往德州,太孙须来山东!

    这个人正是当初跟随张昶来到山东的家仆之一,队伍行进郓城的时候,被流民冲散了,之后他落了单,也不知道张昶去了哪儿,随着流民一起走,来到了济南。

    杨士奇技艺超群,见过这人,想起来他曾跟随在太子妃之兄张昶身边。这些时日他装作赈济的模样,每日和这个人联系,这个人不知道张昶的位置,但杨士奇推算了几个地方,认为在高煦的本营德州的可能性最大,他估计张昶也叫高煦软禁了。

    家仆带着杨士奇的信立刻北上去了德州,在那里果然寻到了张昶,而六神无主的张昶得到了杨士奇的指点,顿时突破重围,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北平。

第一百五十五章 琢玉() 
    王安匆匆回到东宫,迎面却撞上了人,“阿翁哪里去来?”

    他抬头一看,顿时笑道:“玉姐儿,奴婢刚从天界寺回来。”

    “阿翁是奉了爹的命,去给娘送东西,”孙琢玉笑道:“还是被安哥儿领到了他处?”

    王安一滞,打量了玉姐儿一会儿却叹了口气:“玉姐儿,你真是七窍玲珑心啊,奴婢也是不得已,这五年了,太子殿下,还是憾未平。”

    王安这一次,是被太子打发去了天界寺,并不是掩人耳目去探望在那里祈福的“太子妃”,而是祭奠一位死去的故人,这故人正是汉王长子安哥儿也就是朱瞻圻的亲生母亲,制造了震惊宫闱的投毒案,被一条白绫赐死,只留下衣冠一件安放在天界寺里的侍妾李氏。

    王安奉命悄悄出宫,一切的行程十分隐匿,但玉姐儿还是发觉了蛛丝马迹,她也是两日前听到安哥儿被太子唤过去,虽然不知道说了什么,但明显交谈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安哥儿出来的时候眼睛是红的。

    安哥儿作为汉王的长子,却有一张和生母相似的面孔,不仅让韦王妃十分厌恶,汉王也对他凉薄。他的处境并不好,虽然只有六岁,但饱尝世情冷暖,底下人虽然没有怠慢他,却也从没有逢迎过,而且有时候,他甚至还要去逢迎人。但同样是六岁的寿哥儿简直就是在福窝里长大的,到现在还笨地不得了,但这种憨笨就招人喜欢,宫里的女人对东宫并不是都很友好,但寿哥儿偏偏人人都喜欢。

    李氏的出身和当年一些事情,虽然不再提起,但是有心打听,还是能打听出来的,玉姐儿这样伶俐的人,不仅知道地一清二楚,而且还知道太子妃和太子因此怄过气,东宫里也是不能提李氏的,谁都知道东宫是谁当家作主。

    “阿翁,这事情也就过去,不然娘来了,知道了就要生气。”孙琢玉道:“爹操持国事太累,宫中又多事,还要阿翁多多纾解。”

    “自是,自是,”王安忙不迭点头道:“奴也是迫不得已啊”

    他想起来以前在潜邸的时候,也是因为李氏的事情上知情不报,被收拾地要多惨有多惨。他当然不想再被太子妃查出来,但太子在这件事上执念比较深,他唯独这件事是劝不动。

    “山东,还没有消息吗?”孙琢玉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里流露出忧色:“爹是什么打算?”

    “没有消息,”王安也紧皱眉头:“殿下已经派人去寻了,杳无音信。”

    孙琢玉回到殿里,她一边派人去王贵妃的永宁宫里,准备把寿哥儿接回来,一边又命人将文华殿值班的金英唤了过来。

    “你是太孙身边的人,”她想了想,从袖子里抽出了一封信,却露出了犹豫之色:“我有一封信,想托你交给他。”

    金英是个读过书的太监,而且很有一些才艺,所以太孙是很重用他的,他也常常奉命,南北往来,给这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互送东西——但这一次,明显不同。

    “还是别送了,”孙琢玉又悔了:“我简直就是杞人忧天若是根本无有,我岂不是”

    她这信里,隐晦地说了一件事——她原本听从山东回来的含冬说,太子妃也马上要回来了,说是还有一件事情要办。但已经过去了很久,而当初太子妃去往的方向是德州,德州那几日是白莲教的王柱儿在围城,但很快就听说王柱儿败地一塌糊涂,因为汉王抵达了山东,第一站就是德州。

    若是太子妃这样迟迟不归是因为遇到了汉王,而且还真的就那么巧,被汉王认了出来——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事情就是要往最坏里打算。本来她下定了决心,但现在她又开始动摇,若是一切都根本子虚乌有,反而害得太孙那里出了什么事太孙的脾性她是知道的,有那样被娇惯的毛病,热血上头就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并非偶然。

    谁料想金英却眼疾手快地将信件揣入了怀中,似乎还笑道:“姐儿也是好久没给太孙去信了,太孙那里催了两三次呢,奴婢终于可以交差了。”

    孙琢玉还要交代什么,却听见有人来报:“康嫔娘娘来了。”

    她顿时抿紧了樱唇,“我这就去。”

    对付了康嫔回来,孙琢玉坐在榻上,伺候她的周嬷嬷但见她若有所思,白玉一般的牙齿咬在唇上,而秀挺的瑶鼻也微微翕动起来,正是画里画的那样,是个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的模样。

    周嬷嬷心里就暗叹,这样的美人胚子,就是自己一个老女人看了都要动心,何况太孙呢。她也是眼看着玉姐儿长大的,自幼就是那般乖巧惹人爱怜,现在更是八面玲珑样样周全,只不过这周全之后,也有数不清的苦楚。

    宫闱里向来没有得意人,就是太子妃这样敢忤逆皇爷,拒不纳侧的女人,也有过被太子冷待的时候,人前人后也还要无事人一样。

    “康嫔决计是瞧出来了,就不知道她背后的主子是哪一个,”孙琢玉思来想去:“要是宫里的还好对付,宫外头的”

    她饶是再聪明,却也不知道康嫔背后的人是谁,她猜测的方向也不过是汉王妃、赵王妃这样的,却怎么也不会想到康嫔会是纪纲布下的人手。

    早在永乐四年大选的时候,纪纲就将在外宅之中精心教养了两年的康嫔塞进了选秀的队伍,这就是康嫔为什么样样拿的出手,而在背景籍贯上查不出任何问题的原因了。

    “早晚她要引发,”孙琢玉低声道:“待那个时候我去就她,不如先发制人,让她来就我”

    太子妃的消息其实现在还算瞒得好,宫里也就王贵妃知道,也帮着遮掩,而在其他人有所疑问的时候,又移驾去了天界寺,查也查不出什么了。但康嬅这女人,却几次三番来试探,早晚要得到一个切实证据,她不知道是什么,但等着人家布局来设计你,你再被动地应对,还不如早早让人入我彀中。

    “嬷嬷如此如此”孙琢玉细微的声音渐渐消失在了空旷的殿宇之中。

第一百五十六章 姜汁() 
    八月二十四日,是高皇后的忌辰,从太庙迎来神主,擦拭画像,并附仁孝皇后,内外命妇一同祭拜。

    灵谷、天禧二寺请来的僧人荐大斋,礼部尚书致祭之后,就是命妇焚经诵福,乌压压的人头,外命妇们都穿素服、行正礼,相同品级的站在一起,不同品级的按照一品到五品的顺序排列,相同品级时,年老为尊。

    这种忌辰日也就是走一走仪式,高皇后去世快三十年了,仁孝皇后也六七年了,况且梓宫也移去了北平,放在天寿山营建好的陵寝里,等待百年之后,皇帝的梓宫也下葬,然后永远地封住地穴。

    其他人或许没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新进宫的小妃子们,粉面上都洋溢着青春,谁会想过皇帝百年之后她们的命运是怎么样呢?但王贵妃已经想过了。皇帝这一次去北京,她专门请求皇帝将自己永宁宫里的拔步床也带去了北京。

    王贵妃是苏州人,苏州人心思灵巧,当年王贵妃进宫伺候皇帝,太监为讨她欢心,一应嫁妆就去苏州采买,买了一个楠木平台四角立柱拔步床,这个床大到当年差一点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