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186章

昭华-第186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

    况且他这次在苏杭并应天这几处地方,订购了上千匹布料,价值昂贵。不仅是杭绸,江南地方用苎麻、葛、苘麻、芭蕉纺织纱布,还能用竹皮、木芙蓉析丝织出细布来,穿上又凉快又轻便,像苏州出产的黄草心布,是用一种黄草的梗芯析丝捻线,织成品几乎如丝罗一般洁白精细。从宋朝开始,黄草布在江南一直持续生产,始终是备受青睐的夏季专用面料,不仅裁作衣装,还可缝制蚊帐、充当糊窗的窗纱,甚至被用作灯笼上的罩纱。r

    江南的丝织业兴盛,张升压低价钱,看了成色之后又专门订做了织金缎,一匹绣金绸能以半两黄金的价格成交,如今他这些马车里就装着这些布料,运是要运到北平去,但不是在北平卖,而是准备要和蒙古人做生意了。r

    按张昭华在信里的模糊意思,燕王起兵,缺乏铁甲并弓箭,这些东西在地方许多卫所的军器局,都被守将捣毁,,就算是张升在应天这地方花大价钱,也不可能买的到,所以出路就是北上去和蒙古人交换。这就是一趟险差了。r

    和当年筹运粮草入直沽不一样,张升很明显意识到他去北狄,既要张明身份,却又要保留意图,要换来需要的东西,而又全身而退,实在是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但是真叫他做成了,那就是书名于史书,可与陶朱漪顿相提并论的人物了。r

    从北地赶牛羊往京师贩卖,获利不过三四倍;从江南繁华之地贩卖珠玉布帛北上,获利不过十倍;而走私货物发往蒙古、鞑靼,又可以获得几倍之利?r

    张升素来相信他这个妹子,见她书信中说,燕王有必胜之前途,他虽然觉得有些不实,但到底还是咬牙相信了。一来他这个妹子,本性多谋善断,但凡谋划过的事情,无有不成功的,张升自己走商,十次里面倒有三四次,不能获利,反要赔本,他这个妹子却次次都能得逞所愿,这也是张升信她的原因;二是如今他已经和燕王府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没有他途可以选择了。r

    况且燕王举兵,众人只见他以一隅敌全国,有败无胜,然而张升是个商人,本质上就不由得他去估量和判断,难道燕王就没有反败为胜的一天吗?他知道现在有人在观望,在投机,而投机投机,很多时候是两面投,但是两面投所获得的利,其实不如一面投。他现在燕王,其实也在投机,他将身家压在燕王那里,为燕王赴汤蹈火一次,将来若燕王真的翻身过来张升认为的翻身,其实还不敢去想燕王能获得帝位,他最多认为燕王能自建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与朝廷划江而治,这就不得了了。r

    现在燕王府里,只有一个世孙,还是他的亲亲外甥,将来燕王府的一切,还都要落在他这个外甥头上,他现在既是亲戚,又建了大功,像他妹子信里说的,事成之后,燕王许诺在漕运里,辟出专门的航线给他,而且边地贸易这一条,也是由他全权包揽,那么计算下来,他能获得的利润,更是久远。r

    蒙古贵族,在丝绸、茶叶和盐上,迫切需要和中土贸易,此时因为洪武年间对北元的战争之威慑,蒙人还不敢南顾,但是早晚间得不到这些东西,就要发动战争,如今张升决意去蒙古走商,虽是险途,但是细想下来,却有五六成把握能载利归来。r

    “听闻蒙古人土得很,”陈山咂摸咂摸嘴巴,道:“就喜欢绸缎上绣花——在咱大明看来,那是又土又难看,可是到了汗庭,就觉得富丽。同批运过去的葛纱、蕉布,都不如这绣花绸缎卖得好。”r

    张升已经在偷偷摸摸和蒙古人做生意了,但是他使在乌兰察布这个公共贸易蒙汉杂居的地方卖东西,而且发现,蒙古人喜欢繁复奢华的东西,一匹缎子上,绣的东西是越多越杂,越卖的出去,和中土的审美完全不同。这就是他专门订做织金缎的原因。r

    “蒙人的穹庐,也就是毡帐你见过吗?”张英一旁笑他:“越是他娘的花纹多,身份上越是尊贵。他们大汗的毡帐,叫金帐,据说里面黄金铺地呢,要是这样还土,咱们也跟着土吧!”r

    一行人迅速趋北而行,等到了临清坐上船去,又抵达了通州分里,才放下心来,而张升坐在他的商铺之中,调运货物,也并没有知道,他的这个名叫“庆元”的商,很快就收拢北地甚至全国的钱店,甚至自办了钱庄出来,而再将来,他也因为这个庆元,与他的亲人产生了巨大甚至难以弥补的裂痕。

第二十二章 岂曰无衣() 
网。。,最快更新昭华!

    m1?v'???i?CF????s?(m??lB?!?2V?Z7>;?kH???S?p??B+?年八月十二日,也就是在燕王朱棣起兵一个月零六天之后,朝廷的北伐之师在耿炳文的率领下抵达真定,此人的到来燕王朱棣略略沉吟了一下。r

    耿炳文此人,与高皇帝同乡,都是濠州人。当年在高皇帝麾下,受命攻占江浙门户长兴,驻守十年之久,经历大小数十战,屡拜张士诚之师,因此功封长兴侯。此人当真是一员元勋宿将,不过年纪却有些大了。他挂印出征,左右将军分别是驸马李坚和都督宁忠,依照黄子澄的奏请,建文帝又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李文、平安等部,分路进军北平。r

    耿炳文率十三万大军,称三十万,抵达真定,而获得消息的燕王并未急于出师迎战,而是命张玉悄然前往真定周边查看军情,而张玉回来之后,道:“南师此来,军纪涣散。主将耿炳文年迈气衰,欠奉潘忠、杨松有勇无谋,我等欲通南下之途,可以先破潘杨之师。”r

    燕王点头,笑道:“当年我随中山王北伐时候,中山王曾对我评论诸将,道耿炳文善守,进攻非其所长,朝廷派他来,就是以己之短,克我所长。不过他们也没什么选择了,总比宋忠之流强许多。”r

    提到宋忠,在坐的诸将不由得哈哈笑起来。朝廷派都督宋忠驻扎开平,用来防燕,然而燕军起兵,长驱直下,宋忠自开平经居庸关退保怀来,七月十五日就被杀到怀来城下的燕军捉住杀了。怀来这一场仗赢得痛快,不过燕王当时就谆谆教导诸将:“宋忠本庸才,才掌一兵柄,便骄纵目空,此辈乃是荧惑小人,我视之如狐鼠。不过区区小胜,不足为喜。”r

    提到北伐,燕王忽然停顿了一下,心中大叹道:“倘使郑国公、凉国公俱在,我何敢仓促起兵?高皇帝诛戮勋臣,要留无刺棘杖给新帝,倒成了我之福了!”r

    他环视分毫未觉的诸将,心中又道:“假使天命在我,我复高皇帝万世法,唯独不能效高皇帝屠戮功臣之举,此辈皆为国家屏障、社稷柱石,杀之何益?汉光武、唐太宗庶几可效也。”r

    耿炳文抵达真定的消息同时传到了徐王妃的中殿里,其余诸将夫人并宫女子似乎不以为意,唯独北平归降过来的几位官太太似乎神色有异,手中的针线都做得不精心起来。r

    徐王妃看到张昭华反而露出喜色,不由得问道:“我儿,你笑什么?”r

    张昭华揉搓了一下手上的针脚,道:“儿听闻朝廷派长兴侯耿炳文来攻北平,左将军为大名公主驸马李坚,同行的还有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乃知朝廷无人可用。父亲破真定之围,指日可待。”r

    她这么一说,诸位夫人都抬头看她,嘴快的小王夫人道:“这是从哪儿看出的?”r

    “安陆侯吴杰,”张昭华道:“女儿嫁给了齐王;江阴侯吴高的女儿嫁给了湘王,偏偏这二王,一个叫皇帝废了,一个叫皇帝逼死了,如今却又派了这两位来,好像存着使功不如使过的心思,想要安陆侯江阴侯死战,洗脱身上的嫌疑,然而其实是皇帝无人可用,且猜忌心甚重,只叫他们协同用兵,而不是独掌一兵,真正用兵的耿炳文、李坚和宁忠三人里,耿炳文之子耿璇是江都郡主的仪宾,李坚是大名公主的驸马,大名公主亲向吕太后,只有一个宁忠,是昔年高皇帝提拔上来的人——皇帝任命的统帅都是亲家,带领大军的都是外戚,但都不是好的统兵大将,说实在的,我听闻这些将领之中,都督盛庸身经百战,顾成抚绥蛮夷,平安有勇有谋,声名卓著,这些人,都是高皇帝慧眼独具,从行伍之中捡拔出来留给皇帝的可造之材,若高皇帝天命有加,这些人未尝不能在高皇帝手上,成为有如蓝玉一般的骁将。”r

    高皇帝是屠戮了许多功臣,但是他不是一味地杀,他知道国朝相比于前朝,最严重的是北狄之患,甚至比汉朝的匈奴之患还要深重。因为蒙人兵强马壮,不甘心被逐出中原,随时都想南下,而且具备了南下侵略的实力。所以他在剪除功臣的时候,却也十分注意到行伍起身、背景清白且历经战阵、骁勇善战之人,这些人,像顾成,原本是个继承了祖父之业操舟的人,当年高皇帝渡江就坐的他的船,看中了他一把子力气,亲自将他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事实证明高皇帝看人的眼光没错,或者说,在看武将的眼光上,独具一格。顾成跟着高皇帝出入,大小数十战,皆有功,从百户晋升指挥佥事、再晋都督佥事,一步一步都是凭功劳上去的,这些人就是高皇帝培养的武将,都是长大之器,培养他们就是一步步代替了勋贵遗留的空缺,然而新帝用人,不如他的祖父一般,有胆量有识人之明。r

    大王夫人连连点头,道:“你说这些人都不是好的统兵大将,那谁能独当一面呢?”r

    张昭华沉吟道:“我不是说耿炳文不能独当一面,此人善守,而且以他和张士诚耗了十年的经历来看,他耐心十足,且防御有术,在守城这方面,应该无人能敌。朝廷用他,其实用对了。若是耿炳文坚固城池,恒久防御,以一个拖字,就能耗尽咱们燕军的锐气、粮饷,咱们以一隅敌全国,最忌在一个地方久攻不下,以汉七国的例子,七国的军队在梁孝王的城下,耗费了多少时日,最后居然被朝廷之师歼灭,这就是前车之鉴。”r

    “耿炳文老成持重,也知道汉七国的例子,也打算这么做,”张昭华道:“只不过咱们这个皇帝,却不是汉景帝,况且身边还有齐泰、黄子澄这样急功近利之人,以他们削藩的态度,必要迅速、必要立时见效,不肯稍微缓上半口气,那么对于剿灭咱们燕军呢,也是必要看到成效,若是耿炳文稍微败了一场仗,也就是说,北伐军队在耿炳文手里,稍微受挫,这两人就会立刻无法忍受,会说服皇帝,将耿炳文这个老将撤换下去的。”r

    张昭华听到京城耳目送来的线报说,其实黄子澄和齐泰都有比较中意的人选,只是新帝似乎更信任自己的亲家,执意任命了耿炳文,所以黄子澄不得意,肯定会极为北平战事,要是耿炳文那里吃了一丁点败仗,自然要在皇帝耳边吹风,把耿炳文这个老将换掉的。r

    而且张昭华还知道,早在南军还未抵达真定的时候,耿炳文的儿子耿璿就曾经建议,应该派精锐部队出其不意直取北平,一举攻占燕军老巢——然而这个很有可能改变战局的建议并未被耿炳文采纳,由此可见耿炳文魄力不足,虽然也有长期耗敌的打算在,但是对上燕王,他就是那个缺乏勇气的人,先期一定会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