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唐远征军 >

第1157章

大唐远征军-第1157章

小说: 大唐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新罗人可就笑不出来了!百济与新罗可是世仇,两国曾经联合抵抗高句丽的咄咄逼人,夺取了汉江流域,可旋即新罗背信弃义,出兵偷袭百济,将百济人的下汉江收入囊中,从那时候起,百济对新罗的仇恨就超乎了一切。

    本来在大同江北部重镇平壤城在李承乾高句丽手中,已经让半岛的门户大开,日后真德女王还得头疼如何把平壤城从李承乾手里磨出来,如今倒好,百济灭亡,已经被新罗当成后院的百济故地熊津还要挖出一块肉来。

    尤其是吃着块肉的还是新罗的宿敌百济,恐怕这以后金城的新罗宗室睡觉都睡不安稳。

    “陛下,如此分配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我新罗一向对大唐朝廷忠心耿耿,岁岁来朝,年年入贡,新罗的将士追随****脚步,与高句丽蛮,与百济夷狄之辈连年血战,死伤者不知凡几,可如今,陛下却要放置新罗于危险当中,岂不令天下属国寒心?”

    一口流利的汉语,仪表堂堂的新罗世子满是不服气,当着朝堂上上千文武百官的面儿无比怨恨的顶撞出口,可没等瞠目结舌气愤的百官呵斥,早就子不顺眼的李瑾已经站出了朝班。

    宽厚的太子朝服猛地撩起,一条健壮有力的胳膊指着金怀远鼻子,李瑾暴怒的说道:“撮尔小国竟敢质疑天可汗的决定,尺寸之功跋扈自傲,当庭顶撞陛下,简直是罪不容赦,尔等真自大到以为可以抗衡我大唐否?真以为我天兵不敢讨伐尔等否?”

    几乎李瑾刚说完,苦大仇深的百济名将鬼室福信几乎立刻是拍案而起,响应的抱拳拱手站出,带着兴奋对李捷启奏道:“百济愿倾国之兵,追随****,讨伐新罗不臣宵小之辈!”

    “句丽属国乃是大唐屏障,臣亦愿带领高句丽将士,讨伐新罗贼子!”李承乾也是跟着阴仄仄的站出了朝班。

    虽然李捷把渤海国除了第一声称臣令李承乾很难承受之外,这几天拜啊拜啊,如今李承乾倒是自然多了,他如今楚,什么太子之位,太宗长子,这些早已经是昨日黄花,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实际的。

    虽然李捷答应把黑水靺鞨,契丹,奚等地都交给他,可李承乾的根基如今都扎在朝鲜半岛上,如果能吞并新罗,李承乾的实力能瞬间拔高一截,见到机会,他亦是立刻站了出来。

    几乎一瞬间,新罗就成了众矢之的,就连那些契丹,黑水靺鞨亦是跟在后头起哄不已,惊得新罗正使金怀远忍不住下意识踉跄的后退了一步。

    谁知道这时候,一声爽朗的大笑却是从丹殿阙台之上猛地传来。

    “哈哈哈,好个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般大臣惊愕的注视下,李捷居然是大笑着走下了丹殿,亲自走到了一群海东使节的面前,带着一种慈祥笑着拍了拍金怀远的肩膀说道:“年轻人,有股闯劲,这惹祸的劲头,跟寡人年轻时候,倒是一模一样。”

    “不过有时候,有些事不关表面而已,还要衡量事情背后的深意,这样对你才有好处!”

    这一句话却是不经意间,李捷脑袋贴在金怀远耳旁时候,轻轻说的。

    在金怀远的惊愕中,李捷却已经笑着离开了,踱步了几步,背对着百来个使节,狂傲的猛地展开举起了双手喝问道:“寡人的决定还有何人有异议吗?”

    一刹那,一百多个海东各族使臣随着李捷的声音再一次整齐的叩拜在了地上,就连还有些不服气的金怀远亦是被副使金庾信拖拽着衣袖跪伏在地上,所有人都是整齐的叩首道。

    “臣等谨遵天可汗御令!”

    争论吵闹了多日的海东合会,终于在这一声叩拜中彻底落下了帷幕,影响了东北亚七百多年的格局亦是就此形成,端详着叩拜在夕阳余晖中的一众使臣,不论大唐的仆射裴炎魏元忠,还是西唐的仆射王玄策,王方翼,都是忍不住流露出了一股轻松的微笑。

    这哪里是和会!李捷分明是为下一次辽东大战埋下了种子,几乎占据了整个朝鲜半岛,新罗成了一家独大,可却要随时面临在倭国北海道立国的百济以及占据高句丽二分之一领土的李承乾句丽王朝的夹击,一南一北谁都不甘心曾经的领土被夺走,新罗要一统半岛,百济要拿回失去的领土,就算换了汉人当家的高句丽同样要寻回自己霸主的地位,三个实力相当的国家,却面临着这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预想,将来几国一定会打的很精彩。

    妙的是这海东几大势力又全都是臣服在大唐属下,归属安东都护府管辖,一旦战争再起,大唐完全可以躲在后头居中遥控,谁更忠于大唐,就多支持谁些,谁若不恭顺,就怂恿另外两方教训他一通,因为这些争议领土,日后几百年间的海东估计永无宁日了,而得到利益的,永远是大唐!

    这招还是李捷和后世英国人学的,如印巴遗留的克什米尔问题,中国与印度边界的麦克马洪线等等,无不是英国人留下的手笔,引得后世几个国家冲突纷争不断,如今,被李捷完美的运用到了海东三国的身上!

    可就在魏元忠要昂扬的站出朝班,山呼向李捷朝拜的时候,却冷不防李捷忽然想起什么一样回过头,伸手指向这一次不过打酱油的倭国大使,齐王李佑的次子李承,拍着脑袋笑着说道。

    “瞧寡人这记性,既然是纠正高宗皇帝的错误,怎么能把齐王兄给遗落了,传寡人命令,登州莱州二州,重新划归给齐王治下!”

    不可思议的望着李捷,片刻之后,李承立马流露出了狂喜…………

    本书来自

1379。第1379章 。折腾的大唐() 
就算李佑是齐王,太宗皇帝第五个儿子,可如今他做了倭国的征夷大将军,朝堂上许多大臣已经将李佑外邦的国主首领,所以李治剥离李佑的齐,登,青,莱几州的时候,简直是众望所归。    。 d t  。 c o m

    可如今,李捷却要把登州莱州还给李佑,让倭人统治大唐的两个州县,在朝堂上引起的轩然大波可想而知,当庭就有几十个大臣愤怒的站出来抗议,被李捷轻而易举的无视,等大朝会结束之后,更多的奏折开始山一样堆在尚书省,可有关此劝谏的,又被李捷全部留中不发,最后逼得魏元忠等几个宰相干脆组团去跪拜在李捷寝宫前。

    同样被逼得没办法的李捷不得不把他们都招纳进来,并且用一句话说服了他们。

    “有登州莱州在,李佑就是大唐的齐王,没有登州莱州,他就真的会是倭国的征夷大将军!”

    倭国之所以一直以一种觊觎,傲慢的姿态游离在华夏身旁,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孤悬海外,想与华夏交流的时候,就派遣遣唐使,汲取华夏文明的养分,不想与华夏交流的时候,干脆大门一关,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就很难渗透到这里。

    好不容易,李捷拿出魄力头一次击溃了一直自视甚高,还想与大唐天子平起平坐的倭人朝廷,并扶植李佑为征夷大将军,为华夏控制这里,可是随着李治收回了登州莱州,堵塞了与倭国交流的通道,这些年,李佑与中原的交流亦是明显减少,政治上他开始依赖本土倭国公卿,这种趋势下,早晚齐蕃会被倭人本土化,又成了后世华夏与倭国那种关系。

    所以李捷要把登州莱州还给李佑,唐吃亏了,实际上两个富裕的商业州却成了一个诱饵,永远把李佑牵挂在华夏,依靠中原世家统治倭国,并且为了保住这两个州,倭国必定时时刻刻对中原保持低姿态,更方便了华夏的政治触角渗透到倭岛上。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把这个倭国变成华夏倭省!

    这种解释下,长安的宰相们终究还是默许了李捷的命令,虽然尚书省的封驳对李捷几乎没有约束力,可是头一次三省成员全票通过了李捷的诏书,一种肯定的态度亦是传了出来,终究,浑然不知道已经咬了香饵的李承带着天上掉馅饼的心情,愉悦的告别了长安。

    鸣凤五年十月。

    不管满意不满意,在长安逗留了一个多月的海东各族使节还是带着对长安繁华的惊叹以及遗憾依次离开了关中,新罗的使团同样包含在其中。

    秋老虎的威力这时候展露无遗,太阳似乎在严冬前最后的放肆着火辣辣的阳光烧烤的灞桥绿柳最后一点叶子蔫蔫的打起了卷,一贯以风雅著称的新罗花郎都是耷拉着戴着大红花的毡帽脑袋,有气无力的护卫在一辆马车前。

    马车的主人,花郎们新的首领国仙徒金怀远此时却是颇为精神,俊郎的脸颊,合体的花郎道武袍,很有些后世电视剧中长腿欧巴的气质,比李捷这个模子倒是英俊多了。

    虽然朝廷命令大臣不许结交番邦使节,不过中国人最难管的就是应酬了,在长安一个月,为了显示天上朝国的富庶,每天大宴小宴不断,金怀远还是结交到了不少世家朋友。

    此时,就是这些朋友在为他饯别,一个个酒碗高高捧起中,已经喝的有些高了的金怀远颇为飘逸的摇晃着举起酒碗,又是豪气的大声吟唱着。

    “举杯作别风流夜,情意天明道不清!为了咱们的情意,干!”

    “干!”

    依依不舍的情诗中,十几个酒碗一起举起,终于在最后一碗酒下阵亡,迷迷糊糊的金怀远被花郎们抬上了马车,尚且趴在窗边上嘟囔着大家还会重逢的,马车开始一路向东奔驰着,那些长安的世家少年们也是在说说笑笑中也是一哄而散。

    没人注意到,灞桥后头的长安城门楼上,一双望远镜还始终目送着马车离去。

    不想横生枝节,李捷终究还是没认这个儿子,如今三个儿子,除了胸无大志的老三小胖子李恭之外,权利基本上达到了平衡,李捷不想再冒出个年长的儿子来增加变数,把整个朝鲜半岛都给了他,也算是对他的补偿了吧。

    李捷目光悠悠,他身旁却是哈欠连天,揉着不耐烦的眼睛,李瑾还是郁闷的嘀咕起来:“大父,此子有才华,而且还有野心,对长安也不够敬畏,将来肯定会生祸端,干嘛不除掉他?”

    这几天,不知道为何就是金怀远不顺眼,李瑾可没少找他的麻烦,不过金胜曼教育方法似乎比李捷强多了,马球等武功上两人拼了个不相上下,诗词文雅上不求甚解的李瑾则被甩出去两条街,没少丢面子的李瑾还真把金怀远恨得牙根直痒痒。

    不过听着自己儿子恼火的询问,李捷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绕有深意拍了拍李瑾的肩膀说道:“等你再大一大,成熟些,就会明白了,走,和大父回宫!”

    “大父,儿臣都监国几年了,还不够成熟吗?”

    “哦?那正好,最近两淮发生灾荒,大父我正为赈灾的事儿头疼,太子如此成熟,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皇帝陛下悠闲的进了皇家四轮马车,咕噜一声,太子殿下却是头重脚轻从马上摔了下来。

    处理了海东的局势,没等长安群臣缓口气,群臣们又是被李捷生生拖进了更忙碌的工作中。

    首先是军事改革,历史上高宗朝时候,随着海东的战事还有天下人口的增加,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度已经开始崩塌,府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大规模劳师远征的国外战争了,大批从海东战场上溃逃的府兵直接拖慢了高句丽战争,并且成为地方上的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