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841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841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如果李子霄没记错的话,倭国境内多金银矿,其中银矿储量更是巨大,那可就是大把的银子啊!

    只不过,李子霄也并没打算立即就对倭国动手,但凡动兵,都需要仔细考虑和筹划的。

    特别是,此时大明境内并不安稳,李子霄想要对海外动兵,就更要考虑仔细,安排妥当了。

    别到时候,李子霄将手下兵马派到海外,家里出事了。

    “富贵,李自成那边的情况,现在如何了?”

    李子霄问完倭国的情况,又对张富贵询问陕西李自成的情况。

    张富贵用衣袖擦擦汗,心道幸亏这次回来做足了功课,要不然侯爷又是问倭国,又是问李自成的,再答不上来,就要难看了。

    “回禀侯爷,李自成还没杀入陕西呢。

    李自成的人马在攻破襄阳之后,随即向陕西进攻,但却被孙传庭勋阳一带。

    孙传庭死守勋阳,李自成率军进攻半月,也不曾拿下。

    期间,还让孙传庭派兵焚毁了李自成手下一大批粮草,加上此时进入寒冬,不宜作战,双方僵持在了勋阳一带。”

    “李自成不给力啊,这样都无法击败孙传庭?”

    听完张富贵的话后,李子霄皱了皱眉头,沉声说道。

    之前,在李自成攻破襄阳的时候,李子霄还担心李自成实力增长的超出了他的预料。

    便让徐魏在洛阳出兵,适时的相助于一下孙传庭,不让李自成实力增长太快。

    但李子霄怎么也没想到,他都已经打完鞑子回来了,两个多月过去了,李自成竟然还没杀入陕西。

    李子霄还指望李自成尽快攻入陕西,然后壮大实力后,进攻北京,灭亡大明呢!

    李子霄现在都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大明必须灭在鞑子或是贼寇手中,绝不能灭亡在李子霄手里,否则李子霄耐心等待这么久,花费的心思就全白费了。

    如果由李子霄覆灭大明,他就将背上乱臣贼子的名声,无法继承大明留下的遗产了。

    想想历史上,在李自成灭亡大明,逼死崇祯时候,全大明的官吏学子,可都恨死李自成了。

    甚至于,当鞑子入关之后,南明朝廷竟然不将鞑子视为主要敌人,而是和鞑子联手,进攻闯军。

    因为,那时在南明朝廷眼中,李自成才是他们最大的仇人。

    历史的局限,限制了他们的眼光。

    所以,李子霄还想让李自成,像历史上那样,由他来覆灭大明,只不过尽量将时间往前提前些。

    可是现在,李子霄听到此时李自成都没杀入陕西,就有些失望了。

    李子霄殊不知的是,李自成之所以在勋阳,被孙传庭挡住,迟迟没能攻入陕西,其实李子霄是要付很大责任的。

    因为,由于此时李子霄接手了河南,在河南境内大肆赈济灾民,各州县开设粥棚收留流民。

    这就使得,河南这一带的流民,相比起历史上少了太多太多。

    而李自成手下闯军士卒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些流民啊!

    这就直接使得,李自成手下人马,裹挟不到那么多流民了。

    “派人联系一下李自成,告诉他,本侯手里有一批甲胄、武器和火器,可以低价卖给他。”

    李子霄决定再推李自成一把,说道。

    “是,属下派人去办。”

    很快,张富贵派人去和闯军接触,当李自成得知李子霄想向他出售一批甲胄武器后,很高兴。

    湖广府均州城内,此时李自成手下闯军十几万人马,就驻扎在这里。

    “军师,派去洛阳的人马,准备好了没?”

    李自成望着牛金星,询问道。

    “闯王放心,宋献策将军已经集结了五千人马,随时可以前往洛阳。”

    牛金星回答道。

    “好,事不宜迟,让宋献策明日就走,带上银子,到洛阳将李子霄卖给咱们的那批武器甲胄拉回来。

    特别是火铳和那种霹雳弹,要多买一些,那玩意攻城太好用。

    等从洛阳拉回这些武器甲胄和火器,本王一定要攻破勋阳,宰了孙传庭那狗娘养的。”

    说起孙传庭,此时李自成是恨的牙根痒痒,恨不得亲手劈了他。

    正是因为孙传庭,李自成从襄阳意气风发的发兵,本来以为用不了半个月,他便可率军杀入陕西。

    可结果,孙传庭才汉中,陕西一带,调集来了十二万多明军,死守勋阳,他们打了两个多月,硬是没打下来。

    等时间拖到冬天,天寒地冻的,根本就不适合进攻,李自成只得放弃进攻。

    现在,让李自成没想到的是,李子霄竟然派人主动联系他,要卖给他武器甲胄和火器,这对于李自成来说,来的很及时。

    打下襄阳,洗劫了整个襄阳的李自成,此时手里不缺银子,但却缺武器甲胄。

    特别是,白龙军那种铁壳雷,之前李自成从李子霄那里买回一批,在战场上使用,效果非常好。

    之前,李自成也曾派人到开封,希望再购买武器甲胄。

    只不过,那时候李子霄正率军在河北,与多尔衮的清军交战。

    他手下其他人,也不管做这个决定,所以李自成采购甲胄武器的计划,也就没成。

    这一次,李子霄主动找他来了。

    双方将武器甲胄的交易,放在洛阳东面,由徐魏负责,暗中和宋献策交易。

    到了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末,宋献策从洛阳带回来,可以装备五万人的武器甲胄,五千支火绳枪,五十余门火炮,外加一万颗铁壳雷。

    有了这一批装备后,闯军士气大涨,李自成也得不急了,也不等开春之后了,直接下达命令,开始了新的攻势。

    随后半个月内,李自成指挥闯军,拔掉孙传庭在勋阳周围的数处营寨,再次强攻勋阳。

    这一次攻城,李自成那批刚刚从李子霄手里买来的火炮、火绳枪和铁壳雷,立下大功。

    强攻两昼夜,闯军攻破勋阳,孙传庭率领几万明军残部,仓皇逃回陕西。

    “李子霄,你个乱臣贼子,竟敢勾结闯贼,本将一定要向圣上状告你!”

    孙传庭率领明军残部,逃回西安城后,怒声咆哮。

    实在是,在勋阳一战中,后面闯军手里多出那么多火炮和火铳,以及铁壳雷。

    闯军在攻城时,不断用投石车,将铁壳雷抛入勋阳城中,炸苦了守城的明军,这才导致最终勋阳失守。

    要问此时大明,谁能提供这么多铁壳雷,除了李子霄,还能有谁。

    孙传庭又不傻,这太容易猜到了。

    (本章完)

第789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789近水楼台先得月

    崇祯十五年年末,卢象升和吴三桂率军返回京城,崇祯下令封卢象升为晋国公,封吴三桂为镇北侯。

    吴三桂历史上会被崇祯封为平西伯,乃是伯爵之位,但此时因为此次他跟随卢象升在山西,抵御清军有功,直接封侯了。

    随后,吴三桂便率领关宁铁骑,返回山海关,继续镇守山海关。

    卢象升在太原,将太监杜勋直接抓了起来,带回京城将杜勋的罪责一一向崇祯说明。

    崇祯一怒之下,就要斩了杜勋,结果杜勋又是磕头又是诉苦,跟崇祯大打感情牌,最后甚至愿意向崇祯献出二十万两银子。

    此时,崇祯正在号召京城的大臣勋贵们捐钱,杜勋捐出二十万两,正好让崇祯打算利用一下。

    于是,崇祯便赦免了杜勋的死罪,让他给全城的勋贵大臣们,做一个榜样。

    卢象升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气的不行,直接冲进皇宫找崇祯理论去了。

    但最终,崇祯依旧没有收回命令,杜勋这个奸逆小人,竟然就这样活下来了。

    于此同时,这一个月里,关外清廷那边,也是接连上演大戏。

    先是豪格返回盛京,准备继承皇位,就在豪格准备登基之时,济尔哈朗回到了盛京,也带回来一个让所有鞑子王宫大臣都惊骇的消息。

    多尔衮和阿济格联手,率领近十万清兵西走蒙古草原,并没有返回盛京。

    这一下子,所有鞑子王公大臣都惊呆了,也随即明白多尔衮这么做的意思,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恩怨,在鞑子里不是秘密。

    多尔衮这么做,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就是要告诉豪格和那些鞑子王公大臣们,你们要是敢让豪格继承皇位,老子就率领这十万大军在蒙古另立门户。

    要不要让豪格继承皇位,你们看着办吧。

    “睿亲王这是要干什么,他这么做对得起先皇,对得起太祖嘛!”

    有鞑子王公大臣就站出来,痛斥多尔衮。

    “就是,多尔衮这就是大逆不道,敢这样要挟朝廷,绝不能纵容。”

    有支持豪格的鞑子大臣,如此喊道。

    但此时,更多的鞑子王公大臣们,却沉默了。

    随后几日里,整个盛京城暗流涌动,返回盛京城的济尔哈朗四处奔波,一会儿入皇宫加皇后哲哲。

    一会儿又去拜访鞑子两黄旗的旗主,以及其他有权势的鞑子王爷贝勒,与他们商议大事,事关大清存亡。

    由于济尔哈朗的身份地位,他的话很有分量,没人敢不见他。

    随后,原本大力支持豪格登基的两黄旗旗主,却突然变卦了。

    “王爷,为了我大清国运,老臣对不住您了。”

    最终,鞑子两黄旗的两位旗主,还是被济尔哈朗劝服了,不再支持豪格继承皇位,主张和多尔衮商议。

    豪格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怒,连夜召见两黄旗旗主,并且在府中埋伏下刀斧手,准备胁迫他们,夺取兵权。

    可惜,那两位两黄旗旗主这次没有接受豪格的召见,让豪格的计划落空。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在豪格返回盛京后,就一直待在皇宫的皇太极的皇后哲哲,也在此时站出来,对豪格和多尔衮喊话。

    让他们两人都保持冷静,不要断送了大清的基业。

    哲哲此时的地方可不一般,皇太极一死,不管谁做了皇帝,他都是皇太后,并且传言他手里有皇太极留下的遗诏。

    要知道,皇太极在临驾崩之前,单独和哲哲待了很长时间,完全有时间立下遗诏。

    可是,面对豪格多次试图,哲哲都不曾拿出那份所谓遗诏。

    甚至,在济尔哈朗没有返回盛京之前,豪格都已经要光明正大的继承皇位了,哲哲也不曾拿出遗诏。

    这让那些说哲哲有皇太极遗诏的传言,没人相信了。

    直到济尔哈朗回来,哲哲在皇宫召见了济尔哈朗。

    “郑亲王,辛苦了。”哲哲望着济尔哈朗,说道。

    “为了我大清,老臣就算是累死,也无怨无悔。”

    “多尔衮什么意思?他不让豪格继承皇位,难不成他自己想做皇帝?”哲哲声音冰冷的说道。

    “不,睿亲王说了,他不要皇位,但也不让豪格继承皇位。

    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恩怨,想必太后也一定知道,多尔衮这是在自保,害怕豪格登基后,找他清算。”

    济尔哈朗说道。

    哲哲听到济尔哈朗这么说,也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多尔衮想做皇帝,那就好办。

    随即,哲哲又继续对济尔哈朗问道:“两黄旗的旗主,你说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