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43章

民国大文豪-第143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代是洋气的代名词。

    到了三十年代,不少女校的校服变成了旗袍或者西式洋装。

    阮玲钰在中西女校有两套校服,一套是中式的,就是布褂和长裙的搭配。还有一套是运动的时候穿的西式运动衫。

    在拍摄中,他问过洪慎等人的意见。

    其他人都觉得没问题。他们不觉得这样穿着不协调,反而认为这样才能展现各自的身份。

    林子轩意识到这是他被后世的原版电影影响了。符合这个时代的才是最好的。

    另一个问题是马蒂娜的性格,她不喜欢上学,会和姐姐吵架,对生活失望。

    在中国家长眼中这是典型的坏孩子,不服从管教,这还得了。

    在民国时期这种封建思想占据主流的家庭中,这种女孩不会受到老一辈观众的喜爱,他们喜欢乖巧的孩子。

    如果是一般的中国女孩,在家人惨死之后。一定会哭哭啼啼,寻求亲戚的帮忙,但马蹄娜很冷静,她和杀手混在一起,想要自己为家人报仇。

    这种性格设定和中国大多数女孩都不同,非常的古怪。

    林子轩担心的是中国观众接受不了马蒂娜的这个性格,所以他先举行一场试映会,看看外国人和中国人各自的反应。

    当然,他并不担心这部电影会亏本。

    仅仅凭着他的号召力就能大赚特赚了。在上海,他不比梅兰方的名气差。

    而且,电影拍摄的很不错,把马蒂娜这个小女孩的坚强和迷茫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阮玲钰一个人就能撑起整部电影。

    不少剧情都能催人泪下,在表演上无可挑剔。

    周瘦绢是电影的发烧友,这种看电影的活动少不了他。

    林子轩还想他给这部电影做免费宣传呢。周瘦绢在《申报》上写的影评很受读者的欢迎,他本身也热衷于翻译介绍国外的电影。

    他从电影一开始就感觉这部电影和以往的国产片不同。有一种新鲜感。

    《杀手李昂》的开场便展现了李昂神出鬼没的杀人手段,他接受了上海滩一个帮派大佬的任务。把另一个帮派大佬赶出上海。

    李昂干脆利落的杀掉了那位大佬的手下,并逼迫这位大佬远走他乡。

    整个过程台词极少,却显得气势十足,让观众觉得这才是顶尖杀手的样子。

    接下来电影介绍起这个杀手的日常生活。

    和平常人一样,李昂生活在闸北区,和普通人做邻居,喜欢听戏,就像是生活在身边的朋友一样,一点看不出顶尖杀手的模样。

    但小女孩马蒂娜的出现改变了李昂的生活,两人互相影响,改变着彼此。

    周瘦绢猜想这个剧本肯定是出自林子轩的手笔,他和林子轩接触的很早,总感觉林子轩的小说和文章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就以早期的《寻秦记》为例,上海滩的其他文人就想不出这种“穿越”的写法。

    还有刊登在《通俗小说日报》上那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恐怕都是出自林子轩之手。

    他知道万象书局有一个十几人组成的庞大写手团,专门进行写作,很多创意对上海文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鸳鸯蝴蝶派的作家都在模仿。

    可以说,林子轩改变了上海文坛的创作方向,他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这部《杀手李昂》带着明显的林子轩风格,和当下的国产电影有着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这个叫做马蒂娜的小女孩,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就是觉得她与众不同,和这个时代的中国女孩迥然相异。

    如果在后世,这种说不出来的气质会用“酷”来表述,观众会说这个女孩真酷。

    正如美国电影《海扁王》里的那个女孩,就是非常的酷。

    但在民国时期,只能说这个女孩很与众不同。

    电影的结尾,李昂为了救马蹄娜和帮派的杀手同归于尽,马蒂娜则回到女校,把那盆绿萝栽种在女校的校园内。

    这是一个沉重而温情的结局。

    电影放映结束,在场的外国人大多都鼓起掌来,法国人的反应更热烈一些,中国的媒体较为谨慎,只是附和的鼓掌。

    故事情节不怎么符合中国人大团圆的主题,就像《日出》一样,而且杀手片这种类型以前没有出现过,让他们不知道怎么评价。

    周瘦绢觉得这部电影蕴含深刻的意义。

    无论是李昂还是马蒂娜,两人都和这个社会不相融合,都是孤独的人,两个孤独的人碰到了一起,在心灵上接受了彼此。

    这只是依恋,还是说两人之间产生了朦胧的感情。

    电影安排李昂的死亡很有深意,这种朦胧的感情就此中断,从而让马蒂娜过上正常的生活,但经历过这一切的小女孩真的能忘掉一切,重新开始么?

    周瘦绢的心里颇为惆怅。

    就像是看完《上海假日》的时候,看到公主和新闻记者相恋而不能相守,只能隔空相。

    他发现林子轩出演的电影和一般的消遣娱乐片不同,能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

    《杀手李昂》这部电影无论会不会大卖,都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走出放映厅,看着外边的阳光,他希望那个叫做马蒂娜的小女孩能在女校里正常的生活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

    试映会结束,林子轩拿到了调查结果。

    这是他参考后世电影行业的惯用手法进行的一次尝试。

    在电影放映前,被邀请的每一位观众都会发一张调查表,用来对这部电影打分评价,满分为10分,还可以在表格上写下自己的意见。

    在这个没有网络大数据的时代,这种调查表很实用。

    这些观众要么是戏院的经理,要么是报刊的记者,他们的意见很有代表性。

    戏院的经理阅片无数,影片能不能大卖他们很有经验,媒体可以为影片宣传造势,不可或缺,只要能获得这些人的认可,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目前的中国电影刚刚起步,从制作到发行都很混乱,看起来似乎是暴利,但隐忧明显。

    这半年来,上海电影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从原本的五家激增到十几家,都是富商看到有利可图,投资成立的小公司,拍摄跟风电影,就等着收钱。

    这些小公司没有什么竞争力,却会破坏市场。

    明星电影公司想要继续保持领先,就需要专业化,在保障电影质量的同时,把握市场的需求,拍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

    林子轩准备把这种试映制度持续下去,了解市场和媒体对于电影的偏好。

    从收上来的调查表能看出外国人对《杀手李昂》的评价普遍不错,大多给出了8分以上的成绩,对于一部成本不高的电影来说算是很高了。

    中国媒体则略显保守。以7分居多,恐怕不少都是人情分。

    调查表不是实名制。分为中文、英文和法文三个版本,这样能够看出各国观众的反应。

    还有人提出意见。外国人集中在电影要明确李昂和马蒂娜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在感情上的含蓄让他们看的不是很明白,他们不喜欢暗示。

    中国人的问题集中在马蒂娜身上,一个小女孩应不应该自己报仇,还要学习开枪杀人。

    虽然马蒂娜最终没有杀人,而是返回了女校,可这样的电影会不会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宣传坏的榜样,到时候教育界的学者恐怕会攻击这部电影。

    报仇这种事情应该交给大人或者警察。而不是由小女孩来承担。

    还有电影中的剧情反映了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可能会引起政府部门的不满。

    电影的结局同样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人觉得好,善恶有报,小女孩没有走上歧路,也有人觉得李昂不应该死,观众不愿意看到主角死亡。

    这就是中国,拍摄一部电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不能暗示这个,不能宣扬那个。各种条条框框。

    如此一来,无论是题材还是思想都被局限住了,还谈什么发展,不解放思想。中国电影就没有出路,光靠那些低俗的喜剧片永远没有前途。

    林子轩在拍摄《杀手李昂》之前就考虑过这些,这次试映会把问题集中了起来。

    但他并不打算放弃在上海的公映。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

    1924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发出通令要求进行电影检查。但北洋政府政权更迭频繁,根本没有能力对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进行全面审查。

    中国真正的电影审查制度开始于1930年。民国政府颁布了《电影检查法》。

    1931年组成了电影检查委员会,并于6月16日开始检查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当然,林子轩并不反对电影审查,毕竟可以过滤掉一批粗制滥造的影片,让电影市场呈现良性竞争,但审查制度是为了促进电影的发展,而不是局限电影的发展。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杀手李昂》获得了外国人的好评,相信在租界内放映问题不大。

    在试映会的第二天晚上,这部电影就在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公映了。

    有了林子轩的名头,还有报纸上的宣传,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捧场,只是随后各人的反应不同,不喜欢的极为不喜欢,喜欢的则非常喜欢。

    年纪大的观众对电影内容十分不满,不少人选择中途退场,而年轻人觉得这部电影合他们的胃口,那个杀手和小女孩实在是太有性格了。

    报纸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种以成年观众和教育界人士为主,认为这种电影应该被禁映。

    林子轩作为社会知名人士理当为青年人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不是教坏年轻人,提倡以暴易暴的报仇方式。

    另一种观点以年轻人为主,觉得这部电影不同以往,给人新鲜感,人物塑造很成功,有种看国外电影的感觉。

    还有较为中立的观众,分析了电影中的故事,但也说不上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适合中国。

    总之,电影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不过有了年轻观众的支持,电影赚钱毫无问题,这些年轻人成了阮玲钰的影迷。

    因为在电影中的精彩演出,阮玲钰一夜成名,成为媒体的焦点,只是因为她在中西女校里上学,记者无法采访。

    在女校里,她同样成为风云人物。

    似乎还没有从马蒂娜这个角色中走出来,在女校的时候,阮玲钰也是一副酷酷的模样,在收获女生嫉妒的同时,也得到不少女生的追捧。

    这些女生把她作为偶像,还询问她有没有开过枪。

    以往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大多是悲情或者艳情的形象,也有黄蓉那种古灵精怪的角色。

    阮玲钰扮演的马蒂娜太过与众不同,颠覆了电影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成了坚强和另类的代名词,获得了一些提倡妇女解放人士的支持。

    与此同时,不少电影公司盯上了这部片子,准备跟风。

    他们不会去拍摄杀手和小女孩的故事,林子轩被批判就说明了问题,不过他们可以拍摄杀手和年轻女子的爱情故事。

    比如,杀手和舞女的爱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