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119章

时空之门1619-第119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室里的实验设备。大部分非主要设备,也都是江北工业区各工厂生产的。

    但是,像电学、力学、光学、热学等物理实验项目需要的各种设备,根本就不是复兴会的江北工业区各工厂可以制造的。实际上,机械加工厂连天平都弄不出来。而化学实验室需要的各种化学药剂和试管烧杯等等,也是目前复兴会的各工厂都不能生产的。

    至于生物学医学方面需要的显微镜和解剖刀等设备,也都是王书辉从现代,通过时空门用小型卡车一趟一趟的拉回来的。

    但是,复兴会各工厂,也为这次复兴学校的建立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在整整两个月时间里,钢铁厂的相关车间不断的生产各种钢管和铸铁管道。机械加工厂设立了专门的车间,生产了大量的双层铁架床和许多水管、阀门和水龙头。

    木材加工厂,也为学校供应了大量的桌椅板凳和规格相同的床板。玻璃厂为学校的窗户,生产了大量的平板玻璃。印刷厂和造纸厂,为三千四百个学生和上百名教师,准备了相应的课本、教材、习题集和作业本。学生们的铅笔、蘸水笔,则是由铅笔厂和机械加工厂的水笔车间生产的。

    十栋宿舍楼,五栋教学楼,从建设这些小二楼的材料,到这些宿舍楼和教学楼里的设备,除了很小一部分是王书辉从现代运来的以外,全部都是在本时空里,由复兴会江北工业区的各个企业贡献的。虽然,这些产品的花销,也是要走教育处的帐的。可是,也不能不说,工业化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工业建设的角度上说,这次共同为复兴学校提供相应的产品,很好的考验了整个复兴会工业体系的运转状况。这种为“大型”项目提供配套产品的事情,是需要各个工厂之间不断沟通和协调的。王书辉认为,至少这次的事情,检验出了复兴会工业体系内部的度量衡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王书辉现在正在建设处和教育处的干部陪同下,视察学校的情况。实际上,王书辉是想到学校看看各班目前的纪律教育情况怎么样。实际上,他也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想起来的。从他自身的经验出发,在他自己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生涯里,班级的纪律,实际都是靠班主任老师的铁腕镇压实现的。他觉得自己的文明教学思路,可能有点超前了。

    王书辉在参加工作后,有时候也在想,自己的初中老师们实际上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可是如果没有他们对学生的铁腕镇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能不能安下心去学习,还真的是很成问题的。自己要求军训教员和班教导员,不准辱骂和体罚学生,是不是有点想当然了呢。

    建设处和教育处的干部都比较紧张。他们两个部门都知道,王书辉对于复兴学校的关注,仅次于复兴军和工艺研究局。不过因为复兴会目前各个部门的干部都算是军队转业干部,复兴会这个组织也才建立起不到三年。所以,他们的身上,倒是还没来得及养成奉迎谄媚的官僚恶习。表现的都比较“蛋定”的同时,也有些拘谨。

    教育处处长吴血战也是部队转业干部。他出身老教导营,是王书辉的第一批学生。同时,他也是复兴军第四营的总教导,是复兴军的副总政委之一(复兴军总政委是王书辉)。因为王书辉对学校建设特别的重视,他才把自己的得力助手吴血战,暂时调到教育处主持工作的。

    相对于其他干部而言,吴血战和王书辉接触的比较多,经常和王书辉在一起工作,所以他对王书辉的畏惧感没有其他普通干部那么严重。看着王书辉一言不发的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查看情况,搞的随行的干部越来越紧张,吴血战直接问道:“师尊觉得学校的情况怎么样?”

    王书辉看了十来个教室,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班级,课堂状况都差不多。课堂纪律普遍不太好。说小话儿和做小动作的学生非常多。看到这种情况,他也产生了些新的想法。他对吴血战说道:“你说,要求同志们对学生不打不骂,是不是这个要求有些过高了。”

    吴血战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他回答王书辉道:“学生毕竟不是士兵。他们的年纪又都比较小。对于纪律的认识,没有硬性手段促进,肯定效果要差一些。不少同志在教务会议上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了。就是这段时间的军训,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熟悉了情况的小孩儿们,现在也开始顽皮起来了,不是很好管了。说了半天都没什么用处。”

    王书辉心里叹了口气,想着:“看来体罚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啊。自己文明训练和教学的想法,有些相不符合实际了。”

    心里正这么想着,王书辉就走到了陈盛文的班级。他通过教室门上的玻璃窗往里面一看,发现了比较有趣的一幕。一个满脸倔强的半大小子,正背对着黑板,满脸通红的站在一个小木头台子上,面对着全班五十来个同学。整个课堂鸦雀无声。

    王书辉看到这一幕心里笑了起来。自己在上中学的时候,别的班级就有这种惩罚办法。不过自己的班主任从来没这么做过。因为她觉得那么做会耽误学生的学习。

    王书辉对身边的吴血战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真的一点儿也没错啊。回去我就给教育处发通知,可以按照部队的训练惩戒条例,对学生进行惩罚。不过你也要和同志们讲清楚。对于学生的体罚和对战士是一样的,红线就是不能有实质性的伤残。”

    “另外你也要对承担教学任务的同志讲一下。不能因为惩戒的原因就耽误学生的学习。学生,学生,学习是主要任务。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还是文化课,我们都是为了让学生学知识。这一点一定要强调!”

    。。。

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

    工艺研究局实验中心里,三十多名研究人员正围着二十几门大炮摆弄着。樂文|在广阔的厂房内,除了这些完整的大炮以外,也有不少被拆解后的大炮部件,分成一堆一堆的摆放在旁边。

    王书辉对于目前工艺研究局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他没有要求目前复兴会的工业部门能够进行原创,各个工厂只要能够做到按照实物进行山寨就行了。

    他已经和现代社会里的几家比较“特殊”的小机械加工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工厂对王书辉的各种匪夷所思的要求有求必应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几家工厂都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常见的那种,面临着倒闭危险的企业。而王书辉在给钱方面,特别的大方。

    所以,通过这些比较特殊的机械加工厂,他通过时空门,从现代社会拉过来了大量的“模型”大炮。

    从南北战争时期的m1857型12磅野战炮(大拿破仑炮)(前装滑膛)、m1841型6磅野战炮(小拿破仑炮)(前装滑膛)、3寸来福炮(前装线膛)、帕罗特来福炮(前装线膛)、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后装线膛),到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使用的60毫米克虏伯钢炮。

    再到清末时期汉阳兵工厂生产的德国3。7生的克虏伯陆路快炮和5。7生的过山快炮(可能就是格鲁森式3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炮和格鲁森式5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钢炮。两者实际上都是克虏伯的产品)。

    最后再到清末民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生产的最多的火炮,克虏伯75毫米山炮。(江南制造局1905年仿制成功)

    通过几家现代小机械加工厂定制生产这些火炮的时候,王书辉心里也是忐忑的很。反正那几个小厂子的工人和老板,看他的目光都怪怪的。

    不过,实际上在王书辉心里,除了最后的克虏伯75毫米山炮算是正经八百的大炮以外,他认为其他的那些前装滑膛炮、线膛炮和那些使用铸铁包铅炮弹的近代大炮,都算不上是正经的火炮。

    这些火炮对于王书辉是落后的古董,但是对于工艺研究局的这些半文盲手工匠人来说,却是外星科技一样先进的东西。要不是王书辉已经牢牢的控制住了整个枝江地区,有三千多人的军队和组织严密的近代政党复兴会作为他的后盾,他也不会随随便便的就把这些超越时代的黑科技拿出来。

    王书辉对于目前复兴会的工业部门的实际水平是很了解的。他就把现在的工艺研究局的这些人,当成是刚解放的时候,那些还没有脱盲的老工人一样对待。这个水平的技术工人们,最多具有山寨仿制的能力。所以,王书辉就像让复兴会的工业系统生产其他的那些工业品时候一样,把相关数据,图纸,模型和实物,全都交给研究人员。让他们根据数据,模型和实物,进行仿制。

    不过,和生产步枪之类的工业品不同。即使有了汉阳铁厂水平的钢铁企业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生产材料。那些前装滑膛和线膛炮的仿制工作倒是很顺利。相应的实弹、榴弹和葡萄弹,包括各种开花弹,虽然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加工的精度也不怎么好,但是好歹他们还能够造出来。从实弹检验的情况上看,产品的质量甚至还可以说是不错。

    可是,到了生产克虏伯后装线膛钢炮这一块的时候。虽然,根据王书辉从现代搞到的数据,钢铁厂生产出了专用的钢铁,机械加工厂也用勉强掌握的钻床镗床等专业车床,把钢材加工成了炮管。但是,在勉强的仿制出一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使用的60毫米克虏伯钢炮后,炮弹的问题把研究人员难住了。

    近代火炮的炮弹,一般都是钢制炮弹。这些炮弹使用的是触发式引信,使用梯恩梯或者黑索金**填装。其中,触发式引信和梯恩梯黑索金**,都是目前复兴会工业系统所不能够提供的。引信还好些,碳钢弹簧目前江北钢铁厂也能够勉强生产。但是,梯恩梯和黑索金的生产,是需要近代化工企业来支撑的。这一点,现在复兴会工业系统还不能够满足。

    而且,从现实上讲,让复兴会工业系统,以一个现代社会乡镇企业水平和规模的工业基础,勉强的生产出单独的这样一门火炮来,倒是不太难。可是想要批量化的制造,先让钢铁厂把专用钢材的生产工艺水平,和机械加工厂对专用车床的使用操作水平,一起稳定下来之后再说吧。

    王书辉为了能够让钢铁厂用那几个小转炉生产出一炉可以用的炮钢,先要从明代采集矿石标本到现代,让现代社会的专家帮忙分析。之后,再按照复兴会钢铁厂的生产条件,让专家拿出相应的数据标准。再之后,根据这些数据标准,组织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一炉一炉的实验。最后耗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整个钢铁厂别的都不干了,完全围绕着这一个工作,每天每夜的奋斗,才弄出一炉合格的来。

    机械加工厂更是加班加点的努力,弄废了百分之九十的钢材,才加工出两根合格的炮管来。

    由此可见,即使是炮弹的问题解决了,目前复兴会的工业系统,也还是不具备稳定的批量的生产近代大炮的能力。

    从另一方面讲,王书辉的事情又特别的多。复兴会的党务工作,政务厅的日常工作,复兴军的训练工作,复兴学校的教育工作,种种件件,各方各面的事情都需要他操心。他也实在没有太多的精神头放在工艺研究局那里。

    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