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7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7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者注1:中文版译作《格雷的五十道阴影》或者《五十度灰。》。

    译者注2:《圣经…旧约》记载中的风俗败坏的城市。位于死海南方,现已沉没在水底。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相当简单,讲述了一位名叫安娜斯塔西娅?斯蒂尔(anastasia…steele)的21岁纯真女大学生,因为为校报作一篇报道,前去采访28岁英俊的年青企业家克里斯蒂安?格雷(christian…grey)。两人因此坠入爱河,并很快缔结良缘。但是在婚后安娜却发现了自己丈夫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以后,她开始同丈夫一起探索着自己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其实哪怕单就情节来说,这也已经超出了当时对女性的普遍认知。所以毫不奇怪地,女权主义者把这本书视为女*****自我的先声。而且可以说这是对未来的描写,有人也不意外的把它归类于软科幻小说……”

    “而其对***和s/m大胆且露骨的描写也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本世纪初的两大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之父”、建立了“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首创“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三层人格”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都为这本书写过专门的著作。前者的是《图腾与禁忌关于人类禁忌性性/行为研究》,而后者的是《从s/m看基督教与恶魔崇拜》……”

    笔者注:弗洛伊德确实著有《图腾与禁忌》,当然那个副标题是没有的。而荣格曾经写了一本《浮士德和佛教》。

    “不过《fifty…shades…of…grey》这本书对我们这些英美文学研究者来说,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和最启人疑窦的谜团其实是同一个问题,作者是谁?这个问题是如此让我们着迷和困惑,以至于这位著名小说的无名作家甚至被戏称为‘20世纪英语文学的开膛手杰克’。”

    “在1921年年底,一位和女主角同名也长着一头红发的东欧裔女子孤身来到了芝加哥。她用不多的积蓄租下了一栋不大的私人住宅,在招募了两位同样来自东欧的年轻女性之后,就开了第一间‘红后之宫(palace…of…red…queen)’。因为其提供的特殊服务,没有多久就一炮而红,成为风城(译者注1)绅士趋之若鹜的消闲场所,红后之宫的规模迅速扩大,到了1922年底,在其就职的女孩已经超过了二十位。因为供不应求,不得不采取了会员制。这自然就引来了效仿者,他们通过重金挖来了接受过安娜斯塔西娅?斯蒂尔女士培训的女孩,想要打造自己的‘红后之宫’。让他们意外的是,斯蒂尔女士不愧有着斯蒂尔这个姓氏(译者注2),她迅速做出了反击。她的反击就是索性把《fifty…shades…of…grey》这本书分成十几个段落,一个段落印刷成一本小册子送给自己的顾客。于是这本书就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斯蒂尔女士的生意,反而是让她和她的‘红后之宫’名声大噪……”

    译者注1:风城是芝加哥的绰号。

    译者注2:斯蒂尔乃是steele(钢铁)的译音。

    “当然,有人问起斯蒂尔女士她本人是否是作者,她的回答是自己一位朋友写的。况且作为一位到了美国之后才正式开始学习英语的成年女子来说,可以确认是没有这个能力驾驭如此的长篇大作……”

    “在二十年代,还有人认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译者注1)匿名所著,不过他本人却矢口否认。另外有一种观点是,根据其遣词造句的柔婉风格和对女性心理的准确把握,这应该是一位女性作家。可惜始终没有找到这位‘二十年代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译者注2)’……

    译者注1:david…herbert…lawrence(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20世纪英国作家。他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他写过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

    译者注2: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

第十三章 有真相

    本章副标题:老子怎么就成了兰陵笑笑生了捏?

    “就在大家以为这个谜团要到新世纪才有可能被揭开的时候,或者就像是在白教堂(译者注1)发生的那些血案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凶手。意想不到的转机在千禧年来临之际出现了,《fifty…shades…of…grey》原初手稿被一位匿名人士捐赠给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译者注2)。那位隐姓埋名近八十年的神秘作者的身份终于要被揭开……

    译者注1:开膛手杰克犯案的地点,位于伦敦东区,也是当时伦敦的贫民窟。

    译者注2: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

    “可是这个揭开的过程实在太过简单,太过短促,也太过戏剧性,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当时沃森图书馆(译者注1)的馆长,也是一位极为资深的英美文学史研究者第一眼看到手稿的时候就惊呼出声,上帝,这本书是ny写的?!而ny就是那位被称为‘ny…of…ny(译者注2)’的ny……”

    译者注1:沃森图书馆是博物馆的一个专门研究世界艺术发展史的部门,于1964年建立。它是世界上收藏艺术、考古书籍最完善的图书馆之一

    译者注2:ny…of…ny,new…york的neo…yuan,这是后来纽约市民对于此人的爱称。而neo…yuan就是被称为“民国大师中的大师”的袁燕倏先生。

    “馆长先生为什么能这么快认出作者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题赠中的red…queen正是袁先生某些时候匿名发表女性主题小说时的笔名;其二,就是因为他认出了扉页上手写题赠的笔迹……”

    “而他能这么快认出笔迹属于ny…of…ny,是因为他在不久之前刚看过dro…yuan的另一本小说的手稿。巧合的是,根据现代仪器的检测,neo…yuan手写的这两个题赠都不是用墨水而用的都是食物……”

    “沃森图书馆不仅把这两份打字手稿进行比对,还调出了纽约大学的档案。而dro…yuan的博士论文的底稿和前述的两份手稿一样,是同一台出产于1908年的underwood牌打字机打出来的。至此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至于dro…yuan为什么能写出《fifty…shades…of…grey》,这不禁让人想起他在很多场合说过的那段话。当有人问他如何成为家的时候,他一直用一段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轶事作为回答。曾经有位法国外省的贵妇人请教大仲马先生,问他怎样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位杰出的作家。而大仲马这样告诉这位女士,夫人,请把令郎送到巴黎,然后每个月给他一大笔钱……”

    “鉴于有历史证据表明dro…yuan和ms。anastasia…steele早在1920年之前,在纽约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男女朋友’,还有这本小说中详尽描述的各种开创性手法,再加上男女主角的鲜明特征。他转述大仲马的那段话应该真的是他本人在文学事业还有其他事业上的体悟……”

    “另外还有一椿轶事。根据档案显示,当时有一位nypd在见到报纸上袁燕倏先生的照片以后,指控dro…yuan和一个红发女子袭击了他。不过目击者声称那个袭警的男子是日本人,而且因为袁先生此时已经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和作家,所以这项指控不了了之……”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dro…yuan其实在书中有意无意地透露了自己的身份。众所周知,dro…yuan是第一位把科幻小说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小说家,而在写科幻小说的时候,他一生中只使用一个笔名,那就是grey…knight(译者注1)。同时,他本人对基督教的态度一贯地非常不友善,甚至还匿名发表过相当数量专门揭露基督教丑恶面的历史著作。这个身份也是近些年才被世人发现,而当时他使用的笔名正是敌基督(the…antichrist)……”

    译者注1:灰之骑士,和红之皇后一样是袁燕倏先生众多笔名中的一个。现代研究者经过比对,发现他有六个专门用于发表小说的笔名,研究者称之为“六色棋子”。

    “总之,把一位有恶魔崇拜嫌疑,并沉迷于不正常肉/欲中的男主角命名为christian…grey,这既是其自身的真实写照,也是dro…yuan这位‘敌基督’对于基督教的一种讽刺……”

    译者按:对于袁燕倏先生是《fifty…shades…of…grey》的匿名作者这个结论,很容易让我们中国读者想起明清小说的一桩公案,那就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而后一个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不过袁燕倏先生这一生也一直被人问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他这样一个中国人能写出那么多英文和其他语种的经典著作呢。

    他是这样回答提问者的,对于作者来说,只要有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就够了。就像你不会去介意为你煎了一块恰到好处的牛排的厨师是白人和黑人一样,为什么要在享受阅读的时候去考虑作者本人的身份呢?

    ……节选自《五十度灰》2002年中文版序

    在“真实”的历史中,当天早上走出了安娜公寓楼的袁燕倏既没有想到自己成为了“英语文学界的开膛手杰克”也没有想到会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兰陵笑笑生”。

    不过如果他知道还有那么多的说法,他一定……也无所谓啦。情/色文学大师难道就不是文学大师了?

    自打人类开始琢磨文学艺术以来,大概就没能和这件事情脱离关系。从东到西的《诗经》、《梨俱吠陀》、《金闪闪……嗯,吉尔伽美什史诗》和《荷马史诗》对此都有极为露骨的描写。

    而到了近古,从西到东的《十日谈》、《天方夜谭》、中国明清小说和《源氏物语》等等作品,即使以现代人眼光看也很黄很暴力的好伐。

    我们的袁大师对《天方夜谭》这本书怨念尤其深重。他小时候看的洁版的《一千零一夜》倒是还好,等稍微长大一点为了回味一下童年时光去看了“不洁版”的《天方夜谭》,单单一个开头就几乎摧毁了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而且还是初中生的袁同学的幼小三观,从此他就对绿帽文深恶而痛绝。(ps。如果没看过的话,笔者强烈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腰酸背疼,脚下还有点发软的他被带着寒意的秋风一吹,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哆嗦。袁燕倏竖起了西装领子,心里就开始想一个很是重要的问题……

    我大新乡哪里有卖六味地黄丸呢?

第十四章 接任务

    本章副标题:杨教授,皮卡丘。与君同销万古愁。

    昨夜耕地也耕得实在太狠,累坏了的老黄牛……嗯,袁燕倏回到家里倒头就睡,不过没睡了多久,他就被大师球系统给吵醒了。

    “叮!”

    首先是清脆无比,听着像是超市收银台上钱柜开启时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