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666章

水乡人家-第666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的人都把头往他那边靠,听完一齐瞪大眼睛。

    “不可胡说!郭织女心性高洁,这是没有的事。”

    之前说话的胖子连连澄清,一面还对周围小心张望。

    方才那矮子说方制对嫂子有私情,所以才如此拼命救织女。这话胖子也听说了些影子,都是听人私下悄悄说的,公然议论是不敢的。胖子也是为了矮子好,否则以郭织女如今的名望,这话若被人听去了,不用方初出手,就凭那些拥护郭织女的文人士子口诛笔伐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若再加上敬爱郭织女的百姓们,怕是要拿大棒子撵着揍他不可。

    不相信?

    想想昨天往慈善中心捐款的人吧!

    那矮子还不以为然,正要再说,被胖子一顿打岔将话题轻飘飘地带转了过去,胖子说的是另一件隐秘事:昨天刺客制造混乱时,一帮世家贵女惊吓之下对一帮男子投怀送抱,乱了鸳鸯谱。

    众人一齐瞪大眼睛,同声问“都有谁?”

    胖子慢悠悠道:“这就不知道了。”

    众人明显不信。

    若他不知道,这消息从哪来的?

    众人便反复追问。

    胖子想了想,才小声道:“听说有礼部尚书吴大人家两位姑娘,还有睿明郡王的表妹,端肃郡王的七姑娘,王家的慧怡郡主,还有太仆寺卿大人的女儿,还有一位是朱雀郡王家的姑娘……”

    全是身份显贵的贵女!

    众人追问:“男子都有那些?”

    胖子使劲摇头,道:“这真不知道。”

    知道了也不会说,说了惹是非乃其一;其二,说了便没有悬念了,须得让这事吊住大家胃口,一直关注此事的后续发展。就像摇骰子,最引人瞩目的是开盖之前,紧张等结果才最刺激;等掀盖亮底了,高兴也好咒骂也好,就没什么兴头了。

    众人被他吊得不行,一个劲追问。

    胖子笑道:“问我做什么?在下当时又不在场。且看这几家把姑娘嫁谁,不就知道了!”

    ********

    感谢大家订阅、打赏和投票支持!再呼唤订阅!没有推荐位的时候,需要正版增加订阅支持。咳咳,这话不对,任何时候都需要正版订阅支持!(*^__^*)(未完待续。)

第1037章 睿明郡王

    不等众人再问,他熟练地再转话题,笑道:“昨天虽出了刺客,今天慈善中心照常募捐。听说为了酬谢百姓,特地召了京城有名的几位姑娘为赈灾义演呢。咱们喝了这茶,去瞧瞧吧。不管捐多少,全当花钱听一回曲子。平日里就算花大钱去了那地方,也未必能见到这些姑娘一面呢。”

    矮子忙问:“郭织女也演吗?”

    胖子嗤笑道:“你当郭织女是什么人了!”一面起身就走。

    众人纷纷起身,跟着他往慈善中心去了。

    长安东大街,慈善中心。

    经历昨日一场混乱后,今天守卫更加森严。

    来捐款的人还是很多,且都满脸欢乐,一副赶场寻乐的模样,清哑顺着他们目光看向大殿门口,只见台阶上坐着一个美丽的女子正弹琵琶,不禁疑惑:这是谁家姑娘,也来学她义演?

    方初却一眼看出关窍来,面色一沉。

    这便是那胖子口中有名的“姑娘”了。

    京城有名的姑娘,乃是指京城几大秦楼楚馆当红的红牌,大多是清倌人,或善弹,或善歌,或善舞,总有其独特才艺,配上无双容貌,和守身如玉的节操——这大多是捧出来的,既然要她红,当然不能轻易让她接客——吸引得无数男人趋之若鹜。

    方初想起昨日清哑的义演,心中暗怒。

    这无异于将清哑和这些名妓相提并论。

    他冷冷看向皇家慈善中心大总管胡近。

    胡近正在那边指挥人维持秩序呢,一眼瞄见方初和清哑,急忙小跑过来,赔笑道:“方大爷,郭织女来了。”

    清哑目光看着那女子,问:“这是谁?”

    胡近没回她,低声对方初道:“方大爷别生气,昨天太乱了,睿明郡王便想了这个主意,稳定民心。这些女子虽然……也是一片为国为民的心意,不过是弹弹唱唱,没别的意思……”

    方初目光沉沉,看不出喜怒。

    胡近正等着,忽然他对清哑道:“走吧。”

    拉着清哑转身便往东角门去了。

    胡近叹了口气,嘀咕道:“妓女也是人啊。”也转身走了。

    清哑感觉方初和胡近瞒着自己什么,等转身才问方初:“睿明郡王是谁?”安排的这女子又是什么人?

    方初道:“睿明郡王是先皇第八子……”

    睿明郡王,先皇第八子,长相俊美,文采风流。其母原为李嫔,王妃是王氏一族女儿,也是位有名的才女。他喜爱与文人士子交结,却不做什么正事,常参加些文人聚会,每日作诗评画、弹琴听曲、寻花问柳、饮酒作乐,无所不为,是个逍遥的皇子,只不问政事。

    逍遥畅快了,财力未免有些不支,他便经商捞银子。

    和那些想争皇位的兄弟比,他经商干得肆无忌惮。

    当然,他这样一个雅人,不会真的像商贾们那样勤勤恳恳算成本、计利润的,他做的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比如盐、茶等项。

    先皇狠狠申斥他数次,他总也不改,反振振有词说“身为天潢贵胄,荷包总是瘪的,难道要儿臣去勒索百姓、向官员伸手讨要?”他反正也不想争皇位,根本不在乎,实在逼得狠了,他便将银子上交一些。一来二去的,先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他便成了皇家小金库的财源,专门为皇家小金库搂银子,以至于后来连挖矿这些事都干上了。当然,他自己也顺便享乐。

    当大笔银子交上去时,他会说“父皇贵为天子,手里没几个闲钱怎么行?建个行宫还要听御史唠叨,为皇祖母修个佛塔也要被谏言,这都是没银子的缘故。有了银子,咱们想修就修。”

    先皇去后,睿明郡王接着为顺昌帝的小金库搂银子。

    他风流潇洒,又不与兄弟争权,夺利也是夺的国家利益,虽然自己也花销,更多都上交给皇家私库了,行为上更像是皇族的大管家,所以在王公贵族中人缘很好,地位有些超然。

    睿明郡王虽经商,却与锦商们没有交集。只因一百多年来,织锦这一行早被民间锦商经营成了气候,只看冯尚书想将织锦收归朝廷官营,遭受的反抗便知道了。睿明郡王才不会引火烧身,有这工夫不如做点别的买卖,比如他近几年便建了官窑烧瓷器。

    然而,他这个想法随着混纺布的出现改变了。

    混纺布一出现,他便嗅到巨大的商机,加上朝廷要在西北建立军工织造局,这可是官营,他怎么能不插一手呢?

    他便关注起纺织这一行来。

    既关注这一行,便不能不关注郭织女。

    巧的很,清哑两次进京,睿明郡王和王妃都不在京城,所以他并未见过方初和清哑,所有关于他们的消息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

    他和王妃对郭织女的盛名都不以为然。

    在他心中,郭清哑就是会织布的织工而已,传得太神乎其神。

    他虽经商,与真正的商家还是不同的。他骨子里是文人雅士,觉得奇淫技巧都是些小道,登不得大雅之堂。譬如家里的厨师、绣娘、花匠,庄子里的农夫,坊间的木工和篾匠,手巧者众多,有能力的也都出名,然后挣钱多些,这都无可厚非,可是皇帝御赐“织女”称号、赐建御制牌坊,他以为简直太过了。

    不过,他心里虽有这看法,却不会在人前诋毁清哑,以他的身份地位和修养,不会刻意为难一个民间女子,横竖与他无关。

    他只与王妃私下谈论过几次。

    比如民间盛传方初和清哑的传奇爱情,他很好笑,说方初当年在谢家夺郭清哑未婚夫一事上助纣为虐,后来却抛弃谢吟月而娶郭清哑,骗骗郭清哑这样不谙世事的村姑也就罢了,怎么人人都赞他情深不悔,称他为“情种”呢?简直不可思议。

    对于两人联弹琴曲,他试验了一番后断定:那是因为方初一只手残废了,不得已情形下努力的结果。物以稀为贵,人们从古至今未听过见过两人联手操琴,便认为旷古未闻、以为是奇事了。其实,一人弹也好,两人弹也罢,方式方法都在其次,重要的是琴音动人。

    他虽未听过方初和清哑联弹,想来也不会太出色——与别人的手配合,能比自己两只手操作更自如吗?应该不会。只不过这联弹方式奇特,震住了观者,便是一般也要渲染得神乎其技了。(未完待续。)

第1039章 相遇

    他笑对王妃道:“譬如瞎子,因为看不见,所以耳朵特别灵。聋子会根据人说话的口型辨认说的什么。腿断了的人用手撑着也可以行走。所以这联弹,郭清哑或许真有些才气,方初却是哄人的伎俩。”

    说着,他拉了王妃坐下试验联弹。

    王妃摇头,微笑道:“我有两只手,何必做此哗众取宠之举。王爷说方初骗了郭清哑,妾身却觉得未必。他们各取所需罢了。”

    睿明郡王笑问:“哦,怎么说?”

    王妃道:“郭清哑一介村姑,初入商场毫无根基,想要出头并与谢家抗衡何其艰难,方初所图对她来说适逢其会。”

    睿明郡王道:“不对,听说韩希夷先向郭家求亲了。”

    王妃道:“韩希夷父母不答应,为他定了谢吟月。郭清哑别无选择,只能选方初,这也是对谢吟月最好的报复。”

    顿了下,她又道:“只可惜了谢吟月,为了堂妹赔上了终身。郭清哑不是简单的女子。人都说她安静纯良,若真是那样,怎不安安静静在家相夫教子,却屡屡出风头?最近更是接连举办画展、纺织和服装展,引得文人士子趋之若鹜,还不是为了博取名声。”

    她出身簪缨豪族,对这种情形再清楚不过了。

    一女子若想出名,不外乎通过参加各种聚会、展露才情。等名声鹊起,除了能结交更多的关系,也会被男子们爱慕仰望,每每出现在一些场合,都会成为视线中心,如众星捧月。

    王妃当年就曾名满京城,被无数世家子和少年倾慕。

    不过,王妃出名,除了自身容貌才情外,家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郭清哑以村姑的身份,混到一品夫人地位,又被文人士子吹捧,说真的,王妃很佩服她,私心里觉得她相当有手段和心机。

    在王公贵族中,睿明郡王和王妃算是琴瑟相和的夫妻。

    两人无论去哪都是一道,在外游山玩水,十分恩爱逍遥。

    王妃纵然才情出众,在外也是事事以王爷为主,似郭清哑这样身份地位都比方初还高、所到之处比方初还受追捧的情形,在王妃看来很怪异。王妃觉得,方初和郭清哑的爱情很耐人寻味:那些去幽篁馆的文人士子,谁知是真为了看画展,还是冲贞节的“织女”去的呢?又有谁成了郭清哑的入幕之宾,外人可不清楚。

    王妃私心觉得,郭清哑就像被吹捧的秦楼楚馆的红牌。

    嗯,是清倌人。若不是清倌人,再红也会落于下乘。到一定层次高度,狎*妓也变得含蓄文雅起来,脱离了粗俗的肉*欲。文人们喜欢听红牌姑娘弹曲,和她们诗酒文章、说些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