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水乡人家 >

第607章

水乡人家-第607章

小说: 水乡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初将信烧毁,皱眉思索:崔嵋,崔嵋!

    崔嵋只是他的表妹婿,能连累方家什么呢?

    可他心里也很同意韩希夷的分析,对手若是只针对谢吟月,完全没必要煞费苦心将崔嵋牵扯进来,定又像上次一样,在谋算方家。

    正想着,人回大少奶奶他们回来了。

    清哑径直带着巧儿和适哥儿来到书房找方初。

    方初从书桌后走出来,一边活动发酸的肩膀,一边把她上下一打量,眼中溢满笑意,问道:“可还热闹?”其实是问可有人欺负她。

    清哑一见他,便生出归家的踏实和安心,也笑了。

    她道:“还好。”一面随他在椅子上坐了。

    ********

    早上好姑娘们,又到周末了,有没有心情飞扬的感觉?各种雀跃有木有?(未完待续。)

第938章 请朕吃一顿

    适哥儿先规矩叫一声“爹”,然后扑到方初身上嚷“热闹!”

    方初扶着他身子喝道:“好好的,别没个正形!”一面嫌弃地对清哑道:“长大了没有小时讨人喜,整天跟个猴子一样。”嘴里这样责怪,又唯恐拘束了儿子天性,那也不是他所乐见的,因捧着适哥儿小脸摩挲,又凑近闻见一股酒气,怀疑地问:“你喝酒了?”

    适哥儿感受到父亲宠溺,扭头躲开,笑道:“喝了三杯红酒。”

    方初气道:“你才多大,就喝酒了?”

    适哥儿仰头道:“蔡扬哥哥请喝的。我是织女儿子,母亲海量,我要不会喝,多丢人!”

    方初道:“这么说,你是为了你娘了!”

    清哑笑看着他父子闹,闹了一会,就令巧儿将今日在蔡家发生的事一五一十都告诉方初,问他有何看法。

    方初冷笑道:“她们是痴心妄想玄武王爵位了。”

    遂将内中利害关系分析给她们听。

    清哑和巧儿听后都吃惊极了。

    斗争,无处不在!

    方初却看着巧儿问:“你的貔貅是从哪来的?”

    巧儿无法隐瞒,只得道:“严暮阳送的。”

    方初挑眉。

    巧儿红了脸,嘟囔道:“是小时候送的。没别的意思。”

    方初微笑道:“我没说他有别的意思。”

    这一解释,反有欲盖弥彰的味道,巧儿更窘了,又想起今天严暮阳对王瑛的态度,气鼓鼓道:“他当时还送了勤哥哥和俭儿东西,这个是顺带送我的。哼,要是好的他能送我?弄丢了也不会送我!”

    方初心想,严家长孙从小佩戴的东西能不好?

    他以为巧儿害羞,便不再追问。

    正要说其他,人回严公子来了。

    巧儿听了,二话不说,起身就走。

    清哑有些弄不懂巧儿心思,但想他们如今大了,避开也好,于是不去管她,方初却觉得有些奇怪。

    严暮阳和方利进来,没见到巧儿。

    当着清哑,他再不肯隐瞒,拼着让巧儿怪罪,也要说出真情。他道:“郭姑姑,巧儿的貔貅是我送的。那年郭三叔成亲的时候,我送郭勤、郭俭和巧儿一人一样东西。”

    方利吃惊过后,一脸嘲笑地看着他。

    严暮阳哪顾得上他,只顾看清哑反应。

    清哑点头道:“我知道。”

    严暮阳怔住,“郭姑姑知道?”

    清哑道:“是。巧儿那天晚上就给我瞧了。”

    严暮阳脸红了,双眼水润,期盼地瞧着清哑。

    清哑不知他何意,便道:“小孩子送礼物,这也平常。”

    就是说,她没多想,也不怕别人说。

    严暮阳挫败极了,求救地看向方初。

    方初置之不理,那眼神很明确,“你自己努力!”

    次日,方初进宫觐见,将拟好的赈灾计划呈给顺昌帝。

    顺昌帝在御书房接见了他,林世子也在。

    顺昌帝看了方初的计划,久久不语。

    方初便一直跪在下面。

    林世子有些担忧地看看方初,又看向皇上,觉得皇上并没有发怒迹象,怎不叫方初起身呢?

    也不知过了多久,顺昌帝才抬头。

    他拍了拍案上的赈灾计划,对方初道:“你用心了。是因为从朕这弄了五十万两银子,心里不过意,才特意立功补偿吗?”

    方初低头回道:“不是。皇上忘了,小人曾经卖身给皇上。是皇上宽容,把卖身契还给了小人,但皇上的恩情小人不敢忘。皇上但有差遣,小人随时愿意为皇上分忧。”

    顺昌帝听得一怔,和林世子对视了一眼。

    仿佛刚想起往事,他笑道:“这事你还记着啊。”

    方初回道:“小人怎能忘记呢。”

    顺昌帝挥手道:“起来吧。”

    方初这才起身,站在下面。

    顺昌帝心情莫名地好起来,从御案后走下来,随便在一张椅子上坐了,又示意方初和林世子也坐,又让太监把那赈灾计划拿来,一项一项地问方初,和林世子仔细讨论、商榷。

    不知不觉就到晌午,顺昌帝和林世子商量道:“咱们今儿不在宫里吃,咱们出去吃。叫方初请客。就去如意楼。他才得了五十多万两银子,咱们一定要去吃他一顿,朕心里才能好过些。”

    林世子忍笑道:“微臣愿陪皇上。”

    方初有些尴尬道:“能请到皇上,那是小人的荣幸。”

    一句话提醒了顺昌帝,他急忙改口道:“朕想起来了,不去如意楼了,去幽篁馆,要郭织女亲自下厨做给咱们吃。”

    方初一呆,跟着就道:“小人……领命!”

    顺昌帝笑吟吟摆手道:“领命?不,今日咱们不论君臣,只论其他。方初,你意外得了这么一笔银子,朕又曾帮过你和郭织女,你说,朕就算不用身份命令你,你们夫妇该不该请朕去家里吃一顿?”

    他说得理直气壮,却不是用身份威压。

    方初心一震,急忙道:“确实应该。”

    顺昌帝高兴极了,轻拍茶几道:“走!”

    君臣遂换了便服,跟着方初来到幽篁馆。

    清哑听说了皇帝的要求,一点没有抵触,不冲皇帝在妖孽案中对她的帮助,就冲他事后将卖身契还给方初,清哑就感激他。

    她亲自下厨,连丫鬟也没用,要巧儿帮着打下手,姑侄两个用心做了一顿家常饭菜请顺昌帝和林世子。

    顺昌帝感受到清哑是诚心实意请他,而不是恭敬的款待,心情很好。这区分很微妙,他身为帝王,人人对他恭敬;可是这种打心底的感激却是他很少能感受到。

    他猜到清哑大概知道了他将卖身契还给方初的事。

    他不禁得意:强权压人容易,得人心难,当年他决定是对的。

    次日九月二十,太后寿辰。

    早朝时,顺昌帝在乾元殿宣布了方初的赈灾计划。

    计划分两大部分:一是筹款赈灾,二是商业援助。

    先说筹款赈灾:郭织女将举办一个集纺织、服饰和绘画于一堂的展示,演绎纺织服装的历史变迁。到时,太皇太后代表皇家慈善机构出面,和郭织女一起向来客筹款,呼吁各方支援奉州受灾百姓。

    所有捐款都会登记造册,刻界碑立于奉州边界。

    ********

    每次用两个字取章节名,我都犯愁,还是随心所欲命名比较容易。(未完待续。)

第939章 使绊子

    第二部分商业支援,细分十项:

    第一项:由织锦世家牵头,从西北各州府购买棉花运入奉州,预支给当地百姓;再抽调纺织能手,由郭织女带领,亲自去奉州教导当地女子织混纺布。所织的混纺布归织锦世家,工钱就以米粮支付。所需米粮,由织锦世家从江南等地收集,赶在冬雪前运一批入奉州;开春后再运一批,包括种粮一并解决。

    运粮的车船人手一律由织锦世家自行准备。

    织锦世家常年走货,车船齐备,有这个能力。

    第二项是紧跟第一项来的:将西北军工织造局建立在奉州。

    首先,经过一冬的锻炼后,朝廷无需再派人训练纺织女工,只要从奉州挑选混纺布织的好的女工就可以了,省却了朝廷的人力物力。

    其次,奉州是京城西北方第一大州,军工织造局建在那里,军服军鞋等物资可同时运往西北边疆、北疆、西疆三处地方,又便于朝廷就近掌控管辖,免得出了问题鞭长莫及。

    第三项,奉州出产一种藤条,耐旱,柔韧性极好,可召集商家去奉州收藤编制品,为百姓增添一条生计。

    ……

    第十项:西北地形适合种棉,又不能耽误粮食种植,可以选择在棉花地里套种土豆等作物,增加收益。

    赈灾计划宣读完毕,乾元殿上一片寂静。

    便是不太懂经济的官员,也都听出计划完善。

    最最重要的是,没用国库一分银子!

    十项均采用商业手段,充分利用奉州当地物产民情,外援和自救相结合,朝廷只要命官府加强管理,防止奸商欺压灾民,或者刁民趁机闹事等,一切米粮转运都无需官府耗费人力物力。

    这计划执行后,可以预见:奉州不但会顺利度过此次大灾,将来还会成为西北的棉纺织中心,经济活跃不亚于江南。

    顺昌帝见群臣脸色,满意极了,从御座上站起来,意气风发道:“方初知经济,善理财,真乃我大靖布衣尚书!”

    此言一出,冯尚书面如死灰。

    方初是布衣尚书,他算什么?

    众臣也都心思各异,却都齐声恭贺皇帝。

    顺昌帝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冯阁老身上,笑道:“冯尚书胸怀百姓,向朕推荐了方初,他才有此次机会……”

    他高度肯定了冯尚书为国为民的襟怀。

    冯尚书想要辞官告老,却不敢说。

    他在官场打滚多年,并非一根筋什么事都敢做,眼下他既不能对方初有任何诋毁,不然会被认为不体恤百姓;又不能赌气辞官,那会被认为妒贤嫉能,他只能夹着尾巴认了。

    今天,皇帝很高兴,他不敢扫兴。

    ……

    散朝后,皇帝带着一班重臣移驾御花园,太皇太后正带着太后、皇后和各宫嫔妃,以及众诰命夫人在御花园热闹呢。

    御花园内彩绣招展,红毯铺地,一派富贵气象。

    皇帝进入紫月轩,领众臣向皇祖母拜寿。

    拜罢上前,告诉太皇太后赈灾一事。

    太皇太后心系百姓,闻言大悦,道:“这是哀家收到最好的寿礼。”又转向清哑道:“到那日,哀家必去。”又极口夸赞方初有才干。

    清哑见皇上这样盛赞方初,与有荣焉。

    她起身谢道:“太皇太后仁心,是老百姓的福分。”

    太皇太后要听她和方初联手弹琴,道:“哀家难得见你一次,听一回少一回。你既来了,就用这个为哀家贺寿,哀家喜欢听。”

    老人家上了年纪,喜欢看小儿女相亲相爱的画面。

    清哑扫一眼她满头灰白头发,心里微酸,领命下去。

    这里,太皇太后对慧怡郡主和王瑛道:“你们都学了琴,趁着这机会好好听郭织女和她夫君弹一曲。那才是天籁呢,可助你们有所领悟。上次郭织女来京,你们年纪小,没得机缘见上一见,这次可不能错过了。真真是旷古未闻的!”

    慧怡郡主和王瑛一齐应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