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87章

定居唐朝-第87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朗默默蛋疼,做古人的学生也不容易,看公主殿下字句俭省的,如果不是他自己对照着学过的历史知识和以前背诵过的古文对照理解,只怕现在还没明白呢。不过,能得到公主殿下的亲自教导,他不应该嫌弃,还是应该心怀感谢,不过,在谢公主殿下之前,应该先谢两位——

    感谢语文老师!感谢历史老师!薛朗在心里默默合十。

    平阳公主道:“奏,在秦汉之前,称之为书,至秦时,改书为奏,奏乃是群臣论谏之总称,刘勰对此曾在文心雕龙中言,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衍谬,总谓之奏。”

    薛朗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平阳公主继续道:“章,章以谢恩,幼阳记住,此次进京,受圣人封赠,须得书写奏章谢恩。”

    薛朗连忙答道:“喏。属下记住了!”

    平阳公主续道:“疏,又称议,乃是臣下对君王论事说理,陈述意见之文体。所谓‘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议,奏议也。表以陈情,乃是臣僚向君王陈情之文。如论谏、劝请、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进献等皆可用之。”

    给薛朗总论了一番,公主殿下又不厌其烦的把四大文体之下的各种小区别说了一遍,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虽然言辞习惯性的俭省,但说的也算深入浅出,薛朗倒是一听就明白了。

    听完后,薛朗倒是恍然明白,这时候对上呈送疏奏统称上疏,也是沿袭古制而来。奏折这种称呼是清朝以后的事情,清以前是没有这个称呼的。

    跟着公主殿下学习了一通行政公文的写作,薛朗一脑子的疏奏表章,急吼吼奔回听风院写自己人生的第一封奏疏去。

    没穿越的时候,薛朗虽然是艺术生,成绩却并不差,作文写得还算可以,自认写一篇言辞顺畅,逻辑严谨的文章出来并不难,难的是不知道圣人李渊陛下能不能理解,会不会嫌弃文采太差。

    文化差异什么的太阔怕了!

第148章 挖土豆() 
薛朗抓耳挠腮的闷头写疏奏,还不忘使人去告知李纲,明天要挖土豆,请李纲李尚书届时莅临见证产量。

    用比参加中考要认真郑重的精神,薛朗打了三遍草稿,才写成人生的第一封奏疏。认真的抄写一遍,突然想起——

    李渊陛下不会用标点符号啊!

    想了想,又就标点符号的意思以及类型,写了一个附则,详细的说明了一下,搭在奏疏的前面,用作说明,就是不知道可不可以,符不符合规制——

    蛋疼的古代,什么都要讲规制!

    一切还得明日请教公主殿下后方能确定!

    薛朗也是心宽,纠结了一下午,终于写出来后,就干脆的丢到一边,干脆利落的吃饭洗澡,准备按时睡觉。

    苏寒面瘫脸道:“薛咨议明明白日还烦恼非常,晚上竟能安然就寝,奇才也!”

    江临好笑,薛朗白他一眼:“按时作息,身体才能好,苏医生你作为医生,难道不知道吗?”

    苏寒道:“我是在夸薛咨议来着。”

    薛朗道:“完全没听出来,只听出来你说我奇葩。”

    苏寒念道:“奇葩确比奇才合适!薛咨议真乃世间一朵奇葩也!”

    薛朗很想回一句,你才奇葩,你全家都是奇葩!不过想到苏寒的身世,忍了!但是,有件事不需要忍——

    薛朗扭头对江临道:“阿临,苏医生近来武艺疏松,你应该多抓着他练练。”

    江临故作严肃,眼里带着笑意:“谨遵兄长吩咐,小弟晓得了!”

    苏寒怪叫:“薛咨议,何以如此待寒?”

    薛朗扭头,回他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理直气壮:“因为我是奇葩啊!”

    苏寒苏寒转头看江临:“阿临你就忍心助纣为虐?”

    江临现学现卖:“身为奇葩之弟弟,总会与众不同。”

    “阿临你何其残忍乎!”

    苏寒悲愤,薛朗哈哈大笑,愉快的去洗漱,准备睡觉。当晚,薛朗就在苏寒的呼哧声中入睡的不用误会,不是苏寒跑来跟薛朗睡了,而是苏寒被江临拉着练了一趟武,弯腰扶墙,气喘如牛。薛朗觉得这比催眠曲还动听!

    第二天起来,神清气爽,清早喝了碗粥,让长俭把昨天写的奏疏送去给公主殿下审阅斧正,然后便换了身短褐,准备好一把小锄头,等着李纲到来一起挖土豆。

    等到约定的时间,不止等来了李纲,还等来平阳公主,一起去看土豆的采收。两人看薛朗的打扮,李纲楞了一下,平阳公主倒是表情丝毫未变。

    李纲问道:“薛咨议这身打扮是?”

    薛朗道:“土豆当初能留作种子的不多,所以种的面积也不大,旁人不了解土豆的属性,怕会挖烂了,我自己挖就好,不费劲。”

    只有区区五个土豆种下去,再高产也高不到哪里去。李纲笑道:“听闻公主殿下说薛咨议还通农事,看农庄已是紧紧有条,如今看来不是略通,是精通也。”

    薛朗笑道:“还是那句话,理论略通,实际操作是草包来着。”

    李纲哈哈大笑。一行人过去种植园,一进入就是满目的绿色,院子被平整得跟土地一样平整,李纲一眼就看到大片的南瓜,看瓜蔓中隐约可见的大南瓜,惊问:“那是何物?”

    薛朗道:“回李尚书,那叫南瓜,也有地方叫面瓜,是一种蔬菜。那边那小块是花生,可以榨油;那块就是土豆。”

    “噢?”

    李纲立即快步过去,看到那么一小块,只种了不由嘴角抽了抽:“确实挺少,薛咨议,这么一块,不知能收多少?”

    五颗土豆,种了约半分地,这还是因为出苗率好,每一颗芽几乎都出苗成活。薛朗道:“这些种子当初种下去,出苗出得挺好,长势也不错,不好估算,要等挖出来之后才好核算。”

    “那就速速采挖吧。”

    说着,一挽袖子就要帮忙,吓得薛朗一脑门的黑线,赶紧向一旁沉默旁观的公主殿下丢出求救的眼神,公主殿下上前一步,拦阻道:“李尚书,不如我等就在一旁看着罢,土豆种子本就稀少,如若因不熟悉而挖坏了”

    话没完,李纲已经懂了,这才熄了帮忙的心思,催促薛朗:“如此就请薛咨议动手吧。”

    “喏。”

    薛朗应了一声,把拎着的小锄头放下,蹲下身子开始挖土豆——

    这院中的土壤是极好的,当初建苗圃的时候,采挖进来的土壤极为肥厚、松软,加上薛朗肥料给的足,地面上的枝苗都养得极为肥壮,苗长得好,土里结出来的土豆自然就更好,说明营养足够。

    薛朗拿着小锄头,先掏挖第一颗。锄头挖一下,又用手细细的掏挖,先挖出四个成人男子拳头那么大的土豆——

    李纲脸上一喜,连忙问道:“薛咨议,这四个土豆是一株苗结出来的?”

    薛朗道:“应该不止这些,这四个是最大的,还有些小的。”

    “嘶!”

    老头儿倒吸一口气,嘴巴都惊得合不拢了,眼巴巴望着,生怕错过了。淡定如公主殿下,也忍不住脚步移动,站近了些。

    薛朗继续掏挖,又挖出三个像女人拳头那么大的土豆,本以为没有了,掏土的时候,居然又掏出四个婴儿拳头那么大的。

    薛朗道:“这一株苗就这些,先别动,每颗苗挖出来的土豆都分别堆放。”

    协助的长俭立即道:“喏。”

    薛朗接着继续挖,半分不到的地,挖完也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薛朗挖的细致些,不想遗漏任何一颗土豆,多花费了些时间。

    每一株挖出来的土豆都分开堆放,薛朗看了一下,这个土豆种子品质不错,挖出来的土豆,大的多,小的少,每一株的土豆,大小都差不多,差距不大,说明种子稳定性很好。

    薛朗满意的点点头,吩咐长俭:“把大的小的分开称一下,看看总共收了多少斤。”

    “喏!”

    拿了个麻袋来装,居然装了大半袋。李纲声音略有些抖:“薛薛咨议,这些只是区区五颗土豆种出来的?”

    薛朗道:“回李尚书,正是。种子好,出芽好,成苗也好,结出来的土豆也不错,是优质品种来着。”

    “快过称!共计多少?”

    薛朗让长俭过称——

    “共计八十七斤余七两。”

    “咳咳咳!”

    李纲直接咳起来。公主殿下表情不变,看似镇定的站着,仔细观察就能看到她眼里藏都藏不住的惊愕。

    薛朗默默估算一下,这时候一斤还是十八两,如果按照现代的度量衡计算,也就是一百六十多斤,算是丰收!

    当然,比不上那些专业种植户,专业的种土豆,一株苗能收获一二十斤土豆的都有。加上肥料等的影响,有这个收获,已经是种子好的缘故。

    薛朗有个推断,总觉得经过穿越一遭,不止他和包子它们被强化了某些方面的基因,估计作物也被强化了,看包子它们的状态,这些被强化的基因,还得到了稳定的遗传。就不知他与作物被强化过的地方,会不会成为稳定遗传的基因。这个腿短还待明年继续种植来观察。

    “薛咨议!”

    李纲近乎是用吼的喊了一声,薛朗一个激灵儿:“下官在!”

    “请速速把亩产估算出来,老夫要八百里加急报奏圣人。”

    薛朗连忙应道:“喏!”

第149章 “经验教训”() 
“如此,有劳李尚书,我这里也会写一份加急疏奏上疏,我等一起向圣人报喜。”

    平阳公主的声音稳稳的插进来,她略带沙哑的声音,似乎带着安定人心的魅力,李纲的瞬间冷静不少,不过,一张老脸还是激动得满面红光,薛朗生怕一个不好,老头儿就厥过去了,还好,李纲经受住了土豆的震撼,他挺住了!

    李纲点点头,急急地就想往外走,似乎想赶回去写疏奏,走了两步,似乎想起什么,立即转回来交代薛朗:“薛咨议,这土豆种子稀少,可不能试吃了,全都留着,且待明年大丰收再试吃!”

    难道吃货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薛朗默默脸红,不过,该说清楚的却得必须说:“李尚书,做种只能留大的,小的天生就不足,留作种子不合格的。另外,一亩地大约需要20余斤土豆做种子,这些收获,减去小的,也足以种好几亩,明年大丰收指日可待,后年想大面积推广也不成问题。”

    未尽之语就是,小的就可以吃了!

    李纲直接吼了一句:“土豆本就稀少,要尝也当圣人先尝。”

    薛朗满脸无辜,他也没说他要吃啊,只是尽本分提醒而已。不过,嘴上倒是乖觉的应道:“自当圣人先尝!”

    平阳公主不管这两人的胡搅蛮缠,直接出声下令:“幼阳快核算亩产。”

    “喏!”

    薛朗不再搭理明显快乐疯了的李纲,在心里默默核算,答道:“禀殿下,土豆初略核算的亩产应该能达到一千七百多,比红薯略高,明年用耕地来种植,管理、肥料等再追加些,产量应更高。”

    “好!”

    平阳公主又稳又用力的喝彩一声,眉目飞扬:“红薯、土豆的产量皆能达到二十多石,此乃天大之祥瑞,李尚书?”

    转眼望向李纲,李纲道:“老臣李纲奉圣人敕命,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