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86章

定居唐朝-第86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皱着眉头,道:“抽调走五万人马,苇泽关可会防备空虚?”

    平阳公主道:“无妨!幼阳曾教我练兵之法,练出一支精兵,名曰熊罴,届时让他们驻守即可。”

    李纲奇道:“薛咨议还会练兵?”

    薛朗不好意思的拱拱手,笑道:“理论上略通,实际操练上是个草包。”

    这话还真直接!

    李纲听得笑起来,道:“薛咨议过谦也。能让平阳公主殿下这等领军行家也多加看重练兵法,必有独到之处。老夫一路行来,观之苇泽关变化,公主言道此乃薛咨议之功劳也。老夫原以为已明了薛咨议之才,如今看来,不过是十之三四。薛咨议大才,老夫回潮后,当先圣人举荐。”

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 
这老头儿看来很欣赏薛朗。在古代,举荐一个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要担责任的。担什么责任呢?就是你举荐的人犯了错,举荐人是要担责的。

    薛朗感激李纲的看重,不过,他并没有进京的意思,于是,薛朗起身,朝李纲行礼致谢,朗声道:“多谢李尚书看重,但薛朗尚不到朝中任官的时候,一是薛朗尚有大恩未报,二是薛朗于我朝的礼仪、规矩等,其实并未熟知,进京恐有举止失当之处。如若因此牵连李尚书,则是薛朗之罪过了!”

    李纲此人出身好,为人十分正直,讲究气节。听完薛朗的话,赞道:“薛咨议人品厚重,知恩识义,乃才德兼备之士也。此等人才,如不为朝廷所用,岂不可惜!薛咨议不用多说,老夫自有主张。”

    卧槽!难怪这老头儿被人骂倔驴,薛朗突然懂了其中的缘故。苦笑一声,干脆随他去,反正他不进京做官,李渊总不能把他绑去吧!

    一顿宴席吃的宾客皆欢,天色已晚,李纲旅途劳累,用了饭后,平阳公主便派人送他去县城那边的驿馆休息。

    送完人,缓缓往回走,薛朗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以后关于红薯与土豆的事情,只有殿下与属下吗?”

    平阳公主缓缓走在前面,看不到表情,只听她淡然问道:“幼阳,如此不好吗?”

    薛朗想了想,道:“也不是不好,只是,其他人分不到功劳,可能会有不满和抱怨吧?”

    平阳公主停下脚步,转过头来望着薛朗:“幼阳,此事若论功劳,主管是你,有马元良,有协助种田的府兵,其余人等却提不上什么功劳。所谓有功必赏,赏罚分明,为上者当心中有数,功劳不是平均分配。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其他人无有参与,何来功劳之说?”

    薛朗听懂了,赶紧向公主殿下致谢:“多谢殿下指点,薛朗受教。”

    说完,顿了顿,又问:“殿下想派属下进京献粮?”

    平阳公主颔首:“幼阳可是不想去?”

    还是平阳公主了解薛朗,知道他根本不喜欢出门。薛朗也不想假装,直接的承认:“确实不想去,长安太远了,这么一路乘马车去属下不太习惯乘马车。”

    平阳公主露出笑容,调侃他:“幼阳的理由总是与别人不同,颇为别致。”

    薛朗不好意思的拱拱手,大有求殿下放过的意思。平阳公主莞尔,劝道:“幼阳莫要怕辛苦,长安须得去一趟才是,别的且不说,进献祥瑞的封赏却是要去领一下,向圣人亲自谢恩方好。”

    平阳公主都这么说了,薛朗自然只能答应:“喏。”

    平阳公主似乎很满意,心情也不错的样子,继续道:“幼阳就是这点好,与世间男子颇有不同,只要是有道理的话,不管是谁说的都愿意接受和听从,从不拘泥于自己的面子一类的无谓之事。这种好习惯,幼阳当好好保持才是。”

    薛朗笑起来:“属下只能说尽量,说不定某日脾气上头,什么也听不进去呢。”

    平阳公主瞟他一眼:“可是待幼阳气消后,只要是有理的,还是会听从的不是吗?”

    好吧,被公主殿下看穿了!

    薛朗只能拱手。平阳公主抿唇一笑,旋即笑颜一收,道:“如若我在,必定会保幼阳安稳,可若是我不在了,幼阳也当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法。虽然以幼阳之才学,想来不难,可幼阳为人耿直,只怕得罪蝇营狗苟的小人也不自知,故而红薯与土豆一事,幼阳只要依据我计划行事即可。经此一番后,圣人必定待幼阳如上宾,即便他日太子登基,也不好苛待于你。”

    虽然颇为嫌弃薛朗的情商,可一番好意,全是为薛朗打算的。薛朗不由想起平阳公主不远将来即将到来的命运,心中一酸,道:“殿下何出此言?现在正是我们要收获功劳的时候,为何说这般丧气话?”

    平阳公主淡然一笑道:“我乃是领军打战之人,所谓刀兵无眼,民间有俗语,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不过是心有所感罢了。”

    “殿下”

    平阳公主摆摆手,打断薛朗的话,无意再继续这个话题,转换话题:“说来,幼阳似乎为不通朝礼烦恼?”

    薛朗看公主殿下无意继续话题,只好把想说的话忍下去,心里默默决定,公主殿下的生死,他定会比自己性命看得还重。

    忍下想说的话,薛朗道:“属下成长之地,礼俗与大唐颇多不同,如若殿下派我进京献粮,还请殿下教导属下礼仪之道。”

    平阳公主道:“幼阳目前就很好,只是,京中之人事,须得心中有数才是。我让如圭来讲与你知即可,以幼阳之聪明,此事简单至极。”

    “多谢殿下。”

    两人一路闲聊进去,到得拱门口分开,平阳公主回后院,薛朗回他的听风院。这一天感觉过得跌宕起伏,特别漫长。

    回到听风院,薛朗让荷香拿了两贯钱出来,叫来秀娘,道:“秀娘今日辛苦,做的不错,这两贯钱是赏你的,以后也当尽心做事。”

    秀娘恭敬的道:“奴婢谢主子赏。奴婢所会的一切都是主子教的,所做之事也是该做的,不敢领赏。”

    薛朗道:“不,今天让你做菜招待京中来的上使,本不该是你分内之事,理当领赏。我这里赏你两贯,想来明日公主殿下也会有赏赐下来,你接着就是,是你应得的。”

    秀娘见状,满脸喜色的接过。第二日,公主殿下那边果然派人来赏赐,不止赏赐秀娘,听风院上下皆有赏赐,除了薛朗这个主人被重点表扬,秀娘也被提出来夸了两句,喜得秀娘手脚都快不知道放哪里了,谢了又谢。

    并不是秀娘更重视平阳公主胜过薛朗这个主人,而是平阳公主的身份地位与声望摆在那里,能得到平阳公主的赏赐,秀娘身份低微,觉得激动也不奇怪,人之常情。

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课() 
要把堆得跟小山似的红薯运上京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护送的的人手,运送的车辆、人员等也要安排,这需要做大量的调度工作。何况,还有土豆等着采挖——

    其实土豆也可以挖了,不过,薛朗觉得如果李纲一来就挖出来,搞得好像专门等着李纲来似的,往后推几日也无妨,公主殿下前戏已经做了,薛朗总要把后戏做足才不枉费公主殿下花费的心思。

    为了等土豆收获,李纲一面派人送疏奏进京,一面耐心等待。平阳公主治军严格,驻军在当地名声不错。李纲即便身为上使,也不可能去军营打转,所以只能在附近走走。平阳公主也不管他,尽由他转就是,还派了府中的长史韩进出面做陪。

    负责准备车马装运红薯的骑曹那边,因是第一次装运这个东西,又是要进京进献的,唯恐装运不妥损坏了红薯,去公主殿下那里问话后,公主殿下直接把这事儿丢给了薛朗。

    薛朗这几日便忙这个,说是忙,其实也只是动动嘴,指挥人准备大量的茅草,红薯又不是鸡蛋,拿茅草垫筐,即便路途遥远,也足够了。

    如此忙碌了三四日,薛朗捉摸着也差不多了,去请问公主殿下的意思:“殿下,属下想明日采收土豆,时机合适否?”

    平阳公主问道:“土豆已可采收否?”

    薛朗道:“土豆与红薯不同,其实只要土里的土豆长得差不多大就行,只要苗不枯死,收也可以,不收也可以。”

    平阳公主道:“既然如此,那就采收吧,早日出发,免得被刘黑闼乱了好事。”

    “喏。”

    薛朗应是。平阳公主道:“另外,关于粉条制法推广一事,幼阳写一封疏奏出来,我让人快马呈送圣人。”

    薛朗一愣,忍不住指指自己鼻子:“殿下让我自己写?”

    平阳公主颔首:“正是。”

    薛朗有些不敢置信:“就属下的文采,殿下觉得呈于圣人面前,不会污了圣人的眼?属下怕所写疏奏太没文采,圣人一个生气,说不定要治属下的罪呢。殿下,还是不要吓圣人为好。”

    平阳公主不禁一声长笑,笑得薛朗脸都快绿了,他明明说的是现实的、比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很严肃的担忧,公主殿下笑成这样是什么意思!

    笑完了,平阳公主才收住笑声,但满面的笑容却没收,笑吟吟的道:“幼阳何以如此自嫌?”

    薛朗叹道:“非是属下自嫌,而是事实如此。”

    平阳公主这才收了笑容,道:“幼阳自幼成长于异国,不习惯我朝文体实属正常,现时你可找人代写,将来当如何?总不能一直找人代写,还不如一开始便把此事呈于圣人面前,圣人并非不同道理,想来定能包容幼阳才是。”

    也对,晚暴露不如早暴露,万一以后才暴露,被阴险小人扣上欺君的帽子。薛朗一想,干脆同意了,不过,还是没什么自信的道:“属下回去写好后,还请殿下斧正一番,看看可有错字什么的。”

    平阳公主莞尔,倒是答应他:“可。”

    薛朗想了想,道:“还请殿下给属下派个写疏奏的先生。”

    平阳公主看他一眼,看得薛朗怪怪的,平阳公主才道:“幼阳看府中可有人能做你之先生,难道本宫这位现成的先生才学不足吗?”

    哎哟我去!

    薛朗心里默默叫了一声,连忙拱手:“属下不是想着殿下事务繁忙,想来无有时间教导属下,这是经验主义犯下的错误!”

    “何谓经验主义?”

    公主殿下每次的关注重点都是这么的清新脱俗。薛朗少不得又给她解释了一通,闲扯两句,总算让公主殿下放过这一茬儿,开始教他写疏奏的格式。

    平阳公主道:“汉以前,上行文书统称为书,文体分奏、章、疏、表四种。格式大致可分为奏抄、奏弹、露布、议、表、状六种。”

    薛朗用心记下,追问道:“请问殿下,不知这四种文体,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应该用哪种文体?有什么讲究吗?”

    平阳公主不徐不疾的道:“奏以按劾,章以谢恩,疏按异议,表以陈情。幼阳以为你所写之粉条推广方法该用何种文体?”

    薛朗想了想,试探着答道:“疏议?”

    “然也!”

    平阳公主赞许的看他一眼,大有老师表扬聪明的学生的欣慰感。

    薛朗默默蛋疼,做古人的学生也不容易,看公主殿下字句俭省的,如果不是他自己对照着学过的历史知识和以前背诵过的古文对照理解,只怕现在还没明白呢。不过,能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