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梦回运河前朝路 >

第51章

梦回运河前朝路-第51章

小说: 梦回运河前朝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任由他们发展,由辽东半岛进而占据富饶的大东北,不断养精蓄锐,只怕历史的大格局都会发生改变。

    王连心头突然生出了从未有过的历史责任感,郑重地拍着胸脯道:“陛下,王连愿不遗余力,全力修好水陆两条通道,为征讨高句丽铺平道路。”

    “好!朕便敬你一杯。”隋炀帝开心地举杯,他实在看好王连的办事能力,有效率,有质量,还不贪图钱财。

    龙舟船头,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王连深得隋炀帝赏识,不知道引来多少人的羡慕。

    而紫烟公主的横空出世,更是让那些妃子们嫉妒得发狂,都说隋炀帝荒淫,其实除了正室皇后,其余人很难跟他生孩子,皇上宁肯去外面随便认一个女儿。

    直到夕阳西下,王连这才回到房中歇息,船队也停了下来,酒意微醺的隋炀帝,传令下去,召集文武大臣们到龙舟上的朝堂开会,商议一件深刻影响后世的重大决策。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隋炀帝说明自己的想法,决定广开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与此同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之学。

    因为商议的内容很多,会议一直持续到半夜,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这等于动了世袭官员们的奶酪。

    最终,隋炀帝还是靠着不可僭越的皇上权威,力排众议,才把此事正式确定下来。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给了寒门学子登上仕途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是采用了上层官员观察举荐的方式,尤其注重文采秀美。隋炀帝又给加了一项,人品优先,这在当时,思想还是非常前卫的。

    袁紫烟终于回来了,神采奕奕,怀里抱着个沉甸甸的大盒子,手腕上还多了个碧玉镯子,正是萧皇后赏赐的。她滔滔不绝跟王连讲,跟萧皇后聊得多么开心,甚至,她还展示了按摩手法。

第089章 连心玉佩() 
“公主,今晚的睡觉怎么安排啊?”王连笑问道。

    “我是你的妻子,在你面前不是公主,当然要躺在一起。”袁紫烟跟着就躺在王连的身边,用手挽住他的胳膊,柔声道:“若非遇到公子,紫烟哪有今日,至今恍如梦中,嘻嘻。”

    “紫烟,宫内的事情很复杂,一入侯门深似海,或许不是想象的那般美好。以后如果不是萧皇后邀请,少跟那些妃子接触,要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王连道。

    “嗯,都听公子的。”袁紫烟说着,又把隋炀帝赏赐的玉佩取下来,非要挂在王连的腰带上。

    “这是皇上给你的,哪有转送的道理,快收好。”王连道。

    “这是男人饰品,我戴着宽大,很不方便,再说了,我已是公主,将此物转赠给夫君,父皇也不会怪罪的。”袁紫烟坚持道。

    王连将玉佩挂好,不大不小刚刚好,算是有了一样昂贵的装饰品,袁紫烟顽皮地伸手指了指自己腰间,也有个晶莹剔透的玉佩,将两个比在一起,不禁都愣住了。

    从色泽和细小的纹理看,两个玉佩竟然是一对,非常难得。袁紫烟所拥有的的正是萧皇后赏赐的,由此可见,这本来就是一对,萧皇后看见袁紫烟戴着皇上的那个,索性自己的也不要了。

    “夫君,不如就叫连心佩。”袁紫烟又改了称呼。

    “好,我喜欢这个名字。”王连一语双关,后来两人才渐渐了解到,非常巧合,这对价值昂贵的玉佩,本来就叫连心佩。

    头一次,两人躺在一张大床上,相拥着睡去,袁紫烟的脸上,始终带着幸福的笑意,等到第二天醒来之时,龙舟已经进入了黄河,正在顺流而下。

    隋炀帝不找,王连和袁紫烟也不出门,只是偶尔站在露台上,欣赏一下周围的风光。

    不干涉朝政,是王连坚守的原则,隋炀帝也恰恰欣赏他这一点,所以,一次次开会的名单里,都没有济水公。

    在皇甫议的积极努力下,通济渠的两岸,已经出现了十几座行宫,规模当然都不大。隋炀帝只是远远地看着,并没有下船过去住一晚。

    事实上,隋炀帝除了去过几次萧皇后所在的翔螭舟,从未去过其他嫔妃的彩船,将这些船和上面的美女,都当江都南巡途中的装饰品。

    半个月后,船队进入淮河,一路并没有出现搁浅的情况,王连带领开凿的通济渠,无可挑剔。

    这段时间内,王连也想明白了一件事儿,袁天纲跟隋炀帝根本没有血缘关系,袁紫烟被封为公主,应该也跟自己有关,是一种拉拢的手段。试想下,任凭谁娶了公主,那就跟隋炀帝成为了一家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该更加尽心尽力。

    随着龙舟船队进入邗沟,继续南下,王连两过江都而不入的规矩必须要打破了,隋炀帝肯定会在江都停留,恐怕船上的所有人,都要在江都小住一段时间。

    王世充非常精明,得知皇上来了,一早就到山阳迎接,也没上船,沿着邗沟两岸远远地护送,晚上搭着帐篷露宿,尽显臣子的谦卑本分。

    江都郡的真正负责人,杨州总管何稠,一直是挂职的,如今在朝中位至太府少卿,这次他也没有跟来,据说是累病了。

    目前,江都郡王世充就是实际领导者,终于有了跟皇上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

    隋炀帝对江南有感情,源自于他还是晋王之时,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那时他的一个职务就是杨州总管,所以说,江都等同于他的第二个故乡。

    太监们过来通知王连,江都到了,该下船了。王连和袁紫烟整理好屋子,穿过走廊,走下台阶,离开了龙舟。

    虽然船上吃住一流,还可以凭栏远眺,但王连还是觉得住在这里不妥,打算回去的时候,跟隋炀帝申请下,沿着陆路返回。

    这一路上,只有他和袁紫烟能跟隋炀帝同住一层的,想必已经引起很多官员暗地里非议。

    “恭敬皇上驾临!”王世充带领江都官员,在前方跪倒一大片。

    “众爱卿请起,为了江都发展,诸位多付辛劳,朕都记在心上。”隋炀帝抬抬手,王世充等人这才胆敢抬头起身。

    隋炀帝左右巡视,突然问道:“王连何在?”

    王连本来跟在队伍最后面,听到隋炀帝的问话,连忙穿过人群上前,隋炀帝道:“莫要乱走,跟在朕的身边。”

    队伍中不乏一二品官员和皇亲国戚,王连得此殊荣,让大家着实无语,有人暗自腹诽,不就是修了一条河沟吗,皇上的做法分明太过了。

    王世充等人前方带路,队伍浩浩荡荡进入江都城,隋炀帝笑问:“可曾觉得此城熟识?”

    “不瞒陛下,两次经过江都,我都没进来,怕耽误了工程进度。”王连道。

    “朕曾在此多年,此城早年为吴国夫差所建,名叫邗城,前几日忽然忆起,一本古籍记载,邗城的督建者与你同名,也叫王连。”隋炀帝道。

    “呵呵,还真是巧合。”王连笑道。

    “那个王连,精通水利,早年的山阳渎便是他建议吴王修建的,方有艾陵大捷,只是冒充孔丘之弟子,后被发觉,遇害于此。”隋炀帝继续说道。

    “可惜了,他未曾得遇明主。”王连故作惋惜。

    “哈哈,昨日朕与高僧谈及此事,他确信,你便是那王连转世!”隋炀帝大笑。

    虚惊一场,隋炀帝并未发现自己的是个穿越者,王连顺着话茬说道:“陛下,既然那个王连能辅佐夫差取得艾陵大捷,我一定帮助陛下,战败蛮夷高句丽。”

    “此言令朕心甚慰,你之才更胜百万大军。”隋炀帝开心道。

    “陛下过奖了,无论何时,也离不开陛下雄才伟略的指引。”王连说这些,都觉得自己很虚伪,有些像趋炎附势的小人。

    隋炀帝坚持走路,只有头顶遮阳的华盖,王连也借了些阴凉,百官们有的年纪不小了,累得腿肚子酸疼,却不敢出声。

    江都城也是繁华之地,虽然规模比不了大兴和东都,也绝对堪称南方一线大城市。

    为了迎接隋炀帝的到来,王世充早就安排黄沙铺路,路边还插了不少小旗,城中的百姓们当然不敢围观,街道上显得空旷而安静。

第090章 难以评价() 
足足走了一个时辰,一行人才来到隋炀帝位于江都的行宫,占地上百亩,最高的宫殿三十米高,红砖碧瓦,雕梁画栋,好一幅富丽堂皇的景象。

    隋炀帝非常开心,当众夸赞王世充办事周全,勤勉可嘉,激动的王世充连连叩谢圣恩,不管怎样,只要皇上满意,他才松了一口气。

    王世充认为,行宫本可以建设得更为精致,都是王连抽调工程人员近两个月,否则,他很可能会被马上被皇上提拔。

    隋炀帝缓步登上台阶,来到行宫的朝堂内,百官跟随鱼贯而入,一旁立着的九龙玉雕屏风,立刻吸引了隋炀帝的目光。

    “此物何来?”隋炀帝问道。

    “是属下派人从吴州购得,安放在此地。”王世充立刻说道。

    “呵呵,甚是精美,爱卿用心了。”隋炀帝开心地夸赞,还围着屏风走了一圈。

    “陛下喜欢,便是微臣之福,不敢隐瞒,臣得到一秦国画作,正想奉献陛下。”王世充又说道。

    “取来一观!”

    王世充颠颠地跑了出去,很快拿回一卷发黄的白绢,并且当众展开给隋炀帝看,画上的内容,却让百官们集体石化在当场,隋炀帝也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画像上是个美人,秀眉含烟,眼有秋水,腰如扶柳,风情万种,美艳动人到了极致,旁边还有两个篆书小字,西施,关键是,最下方还有两个字,嬴政!

    王连也愣住了,这不就是他给秦始皇绘制的西施画像吗?不对,已经过去近千年,再好的绢布也会腐烂,这一定是民间的仿制品。

    “西施果然不负美女盛名,这幅画作朕非常喜欢,可为珍品留存。”隋炀帝说了一句,吩咐身边的太监,将画作小心地收了起来。

    王世充的胆子不小,居然欺瞒皇上,只是在王连看来,以隋炀帝的精明一定看穿了,不点破是因为他是真喜欢这幅西施画像。

    跟着,隋炀帝就在行宫的朝堂之上,又召开了会议,也没让王连离开,位置则站在三品大员的行列中。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编撰全国地方志,并绘制各州郡风俗物产地图,朝廷必须要深入了解各地的情况。在会上,王连还听到了一件事,让他深感佩服,隋炀帝担任杨州总管期间,已经带人编辑书籍一百三十部,非常注重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并作出典范。

    没有反对意见,百官纷纷赞同皇上的深谋远虑,反正这些基础的工作也不用他们亲力亲为,自有下属去操办。

    隋炀帝就在行宫住下来,流连于美景之中,为了投其所好,王世充还打造了数目众多的亭台假山,种植大量的花草,正是争奇斗艳的季节。

    富商们将府宅倒出来,给百官居住,王连也分到了一套府宅,跟袁紫烟住了进去,等待着隋炀帝发布回朝令。

    一等就是半个月,这期间,王连仔细游览了江都城,并没发现当年邗城的痕迹,他在吴国时居住的府宅,也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