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186章

东汉好姐夫-第186章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盛见此人面色红润,蓄着黑须,却是从未见过。

    姜青州是对姜盛的称呼,姜盛现在是青州牧,所以这老道人称呼姜盛为姜青州。

    “我与道长从未谋面,何来别来无恙之说?”

    “哈哈——老道于吉有礼了!”那道人笑道。

    于吉?姜盛一愣,这也是传说中的人物,姜盛一直以为于吉和左慈是一个人,没想到是两个人。

    左慈、于吉其实都是南华的弟子,说起来算是张角的师兄,左慈乃丹鼎派,就是喜欢炼丹的,而于吉是符水派,注重以符水治病的,相当于巫医,在这个时代,也都懂些真正的医术。

    “哎呀,老神仙快请坐。”姜盛见于吉仙风道骨的样子,连忙赐座。

    “老神仙之名,对我来说,可是如雷贯耳啊,只是无缘得见,方才听你说别来无恙,不知你我何时何处遇到过?”

    于吉道:“哈哈——左慈你认得?”

    “左慈我倒是记得,他来过冀州,后来就不知下落了。”

    “姜青州施善于四方,竟不记得赠左慈一座道观?”

    “道观?哦是了,当时他说过,要是我让他留在冀州,除非建一座道观,我当时跟荀彧说了,再也没有过问,难道左慈还在此间?”

    “正是,所以我对你说别来无恙。”

    “啊?你是左慈?”

    “元放,还不现身?”

    墙角冒了一阵白烟,左慈从白烟中走了出来,用拂尘扫了扫身上的灰尘。

    “左慈拜见姜使君!”左慈虚礼一拜。

    姜盛道:“你老小子卖弄什么呀?故作玄虚,你们两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明一点啊,冀州有一座道观就足够了!”

    左慈和于吉都是“哈哈”大笑,说道:“姜使君可是抠得很啊!”

    于吉又道:“我来此并非为道观而来,专为你的公子而来。”

    “何意?”

    “令郎出生时辰及面相显示,将来必登大宝!”

    姜盛一听大惊,连忙作出噤声的手势,张雅会意,关上了房门,守在门外。

    姜盛道:“道长不可胡言乱语,为我徒增灾祸啊!”

    于吉正色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你未曾见过我儿,怎可乱说?难道有什么神通不成?”

    “哈哈,此乃天机,无可奉告,但我的判断是不会错的。”

    “那你说说,我儿子为什么会登大宝?要知道,我是匡扶刘氏大汉的,难道我儿子要反我反汉不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12章 给左慈下套() 
于吉缕着胡须缓缓说道:“天数使然,只是借贫道之口说出而已,依归藏易所载卦象显示,令郎取名应补以水相,贫道不才,愿为公子取名。”

    姜盛听于吉这神神道道的,笑道:“你二人故弄玄虚,只是为我儿取名而来?”

    于吉道:“滋润化育,涵衍天地,又以姜姓匹配,可免凶灾,贫道为公子赠一字——涵!”

    姜盛一呆,自己当初去长安杀董卓的时候曾写手书给荀彧,若是遭遇不测,则以手书示人,现在这手书还是绝密的物品,被荀彧妥善保管,这于吉如何得知姜盛之意?

    “那道长以为我儿的名用单字还是双字?”

    “单字为上上之选,若是以族谱排列,应为双字的,也并无不可。大人的来源颇为隐晦,贫道无法确定族谱情况,所以对双字名不做点评。”

    姜盛盯着于吉看了半天,问道:“好,那就借道长吉言,给我儿取名姜涵。不过我还得问问,道长未见我儿,即以面相卜卦,岂会看不出我的来历?”

    于吉道:“大人乃天外流星,超脱星宿之局,贫道肉胎凡体,实在看不透。”

    左慈也道:“大人的来历极为奇特,仿佛异世之人,贫道也看不透。”

    姜盛根本不信这些星象占卜之说,但两人对自己来历的表述让姜盛不由得不信这些东西,这种穿越而来的,本就是异常之事,这两个道士岂能看得透?

    “既然看不透,那就不要徒费心神了。左慈,道观建在何处啊?”

    “就在邺城北山西南峰上。”

    “在山顶?你可真能折腾啊,在山顶建道观,工程何等浩大?”

    左慈道:“嘿嘿,虽然工程浩大,但是地有所值啊,正是贫道炼丹的绝佳之地。”

    “好吧,既然建了,就由着你折腾去吧。”

    左慈道:“于吉是我师兄,来冀州也不能没个地方呆啊,还请——”

    “免谈!你的道观就不能待吗?”

    “我偏好丹鼎之术,免不了乌烟瘴气,而师兄偏好符水之数,经受不得,所以——”

    “那好吧,就在你对面山峰建一处馆舍。”

    于吉道:“大人不必理会左慈,贫道行走天下,随处都是歇脚地方,盖了道观,我可就迈不开脚了。”

    “留在冀州有何不好?不必风餐露宿。”

    “左慈,你小子就是懒!云游天下乃是我辈之道,你这样留在一处,可就耽误了修行了。”

    姜盛静静看着两人斗嘴,并不言语,两人吵了半天,左慈被说的面红耳赤,就道:“我不与你争论,你要走就走吧。”

    于吉也是很干脆,就对姜盛道:“那贫道就告辞了,请恕贫道直言,令公子有天子之象,还请好生教导,以求万世流芳。”

    于吉说完就走,出了姜府之后扬长而去,左慈也向姜盛告辞,他也要回道观了,临行前交给姜盛一个小盒子,说道:“贫道在山中凝炼九九八十一天,方得此丹,特来敬献给大人。”

    姜盛打开盒子,见里面是一枚光彩照人的丹药,看起来跟金属球一样,就问:“这玩意儿能吃?”

    左慈点了点头,姜盛却摇了摇头,说道:“你这里面有金石之毒,长时间服用必定会毒发身亡,我劝你也不要搞这些东西了。”

    左慈闹了个大红脸,尴尬地说道:“贫道以炼丹闻名于天下,你不让我搞这个,那贫道该做什么?”

    姜盛心念一动,说道:“我给你一个配方,你去搞,要是炼成了,你就是改变历史的人,千秋万代都会敬仰,不过呢,危险性很大!”

    左慈道:“有何危险性?”

    “有可能会爆炸,若是配料足够多,很可能会炸平你的道观!”

    “你有些夸大了吧?我之前炼丹的时候也被炸过,顶多就是炸裂了丹炉。”

    “信或不信都在你,但要是不注意,我也只能送你驾鹤西去。”

    左慈见姜盛不像是开玩笑,就道:“那不知这丹炼出来有何用?”

    姜盛道:“你先不要考虑干什么用,先炼出来再说!”

    姜盛边说边在纸上写了一行字,上面写了三样物品:硝石、硫磺、木炭。

    左慈接过去一看,感到不可思议,“就这么简单?”

    “是啊,这三样物品你认得吧?这是必需的三种原料,你找到之后要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进行炼制加工。”

    “硫磺和木炭都是容易着火的,嗯,不知道要按照什么比例?”

    “我要是知道,还用你去炼制吗?我只知道一点,炼制此物的时候,不可过热,否则就可能爆炸!”

    “好吧,那贫道就去试一试,不过你得派些人给我用,我一个人收集材料好难的。”

    “没问题,用多少人你报个数就行,我让荀彧安排。”

    左慈道:“我要二十名青年汉子。”

    “这没问题,人我给足,给养物资也给足,你只要把这东西给我做出来就行。”

    左慈拿着纸就走了,姜盛令人通知荀彧,全力保障左慈的道观,并派兵马在山下守护。

    邺城文武送来的礼物都被周仓放进了姜府的仓库,然后把登记了送礼者和礼物编号的册子交给了姜盛。

    姜盛见这些礼物很多都是奇珍异宝,顿感意兴索然,凭这些文武官员,从哪儿能弄到这些东西?恐怕大部分都是贪贿所得,于是让秦绾负责逐个退回,并在退回的礼盒中加了一张字条。

    这字条是姜盛亲笔所写,并盖着姜盛私人的印鉴。内容是:

    两袖清风何来奇珍异宝?

    忠义勤廉方为无价之礼!

    秦绾带着越女营将士来到姜盛府中,把堆积在仓库的所有礼品分发下去,然后逐家逐户地送回。

    那些文武官员见姜盛把礼物退回,都感到不可理解,同时又担心姜盛罢他们的官,等看到盒中字条才明白了姜盛的苦心。

    十常侍的下场,他们都知道,姜盛写这张字条就是点醒他们,并不是要对付他们,若是不思悔改,下场自然不用多说。

    有些文官把姜盛的亲笔字条奉若至宝,精心装裱之后,挂在书房显眼的位置,这种做法很快就流行起来,成为佳话。

    姜涵满月的时候,姜盛给邺城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发了请帖,邀请他们参加姜涵的满月宴,算是答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13章 军事学院() 
这回的满月宴,文武官员没有一人带贵重的礼物,都是些琴棋书画和玩具之类的东西,姜盛点收之后很是满意,就出席满月宴,向各位文武敬酒。

    赴宴的冀州文武官员欢聚一堂,姜盛举杯向大家敬酒,姜盛敬完酒之后,满堂文武就开始彼此行酒令,喝得不亦乐乎,从中午一直喝到傍晚,好在姜盛提供的这些酒都是度数比较低的黄酒,但一个个也都喝得东倒西歪。

    姜盛让周仓准备了小礼包,每名宾客告辞的时候都领到了一份,这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

    按着他们做官的惯例,这种宴席是敛财的好机会,可姜盛不仅不敛财,还给各位宾客回礼,也算是破天荒头一遭了。自此之后,姜盛清廉之名达于天下。

    初平四年(193年)二月初八,姜盛视察邺城外的训练基地,徐晃作为训练基地的总负责人,带着众将来迎接。

    公孙瓒覆灭之后,高览和田豫各领部分兵马留在各自辖地,徐荣、魏续、宋宪各领军三万分别屯于广昌、唐县、高阳三县,正好在涿郡与冀州交界地带连成一条线,严密防范刘虞军,褚燕和乌帕率军返回草原去了。

    张辽收拢了冀州北部的各处兵马,共计十万大军,班师回邺城;于禁撤回渤海之后也被姜盛召回了邺城。

    现在驻扎在邺城周围的兵力达到了十八万人,其中骑兵占了一半。这个时代骑兵就是陆战之王,各路诸侯麾下能有两万骑兵就已经是土豪了,就是实力雄厚的曹操和西凉,也不过是三万左右的骑兵,而姜盛一个冀州就有九万骑兵,这还没算草原上的六万铁骑和田豫麾下的一万骑兵。

    训练基地的集训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姜盛了解训练基地目前的状况之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建立军事学院!

    荀彧、田丰、戏志才、张辽、于禁、沮授、刘弘等人被召到训练基地参加讨论。

    姜盛道:“目前,我军遍布青州、冀州、幽州和塞外,已经具备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但是,各级将领都是凭经验作战,将士们作战时也是只凭一股冲劲和蛮力,战斗胜败的关键在主将一人,一旦主将出现什么变故,则就算数万大军,也是必败之局,所以从将领到普通一兵,都要懂得打仗。而目前的培训机制已经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