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7章

闺华记-第7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姑太太什么时候来的?老奴刚在后面看着丫头们收拾东西,竟然没看到二姑太太过来,是老奴的错。”余婆子进来屈膝向顾玡行了个礼。

    “刚到的,这不想着我那可怜的妹妹刚撒手撇下这可怜的孩子,谁知我那妹夫竟然也病了,世事无常啊,想当年,我妹妹嫁给妹夫的时候,郎才女貌的,满京城的人谁不称羡?这才几年功夫,竟然物是人非了。”顾玡这话既是为顾珏感慨,也是为她自己感慨。

    因为想当年她和何昶也是令人称羡的一对,虽说男方家不是什么显赫的家族,可男方有才啊,皇上的赏识加上顾家的扶持,很快便平步青云了。

    谁知旦夕之间飞来横祸,好好的两个家庭不说烟消云散吧,可也再难寻往日的荣光。

    顾玡的话说到了谢涵的心坎里,她的眼圈很快也红了。

    去年冬天上京路上,她一家三口还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谁知短短两三个月,母亲落胎后又因调养不当病没了,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的谢涵又面临着失去父亲的庇护,谁说不是世事无常?

    幸好,老天给了她一个重生的机会,不知她能不能帮助父亲闯过这一关。

    余婆子见顾玡把谢涵的眼泪招出来了,忙陪笑说道:“二姑太太要是没有什么别的事情还是请回吧,谢姑娘本就体弱多病,明天一早又得上路,老夫人特地嘱咐了让她多歇着,别劳累了,有什么话,还是等她回来再说吧。”

    顾玡一听擦了擦眼泪,“也罢,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就是来看看这可怜的孩子,二姨也没什么好送你的,就把这对镯子留给你吧,也是二姨的一个念想。”

    说完,顾玡从自己的手腕上一对细细白白的羊脂玉镯子要给谢涵套上,可谢涵的手才多大,还没戴上去镯子便自己滑下来了。

    “二姨,心意我领了,镯子还请二姨自己留着。”谢涵把手缩了回来。

    她当然明白顾玡送这对镯子的用意,可问题是顾玡托她的事情她未必能办到,自己父亲多半已经病入膏肓,哪有闲心去管别人的事情?再说了,这顾府谢涵不打算再回,因此,顾家的人她都不想再沾惹了。

    “你还小,戴不了,让丫鬟们收着吧,多少是二姨的心意,也是二姨的念想。”顾玡固执地把镯子送到了司琴手里,交代她好生收起来。

    司琴已经知道了谢涵的用意,这里值钱的东西一概带走,因此倒也不客气地接过了镯子,当然,她也没忘了替谢涵道声谢。

    顾玡走后,余婆子领着司琴、红棠、红芍几个开始收拾谢涵屋子里的零碎东西,打包的打包,装箱的装箱,谢涵则抱着那个蜜饯罐子去了隔壁丫鬟们的炕上歪着。

    奶娘是天黑后才进来的,一见谢涵前额的伤,先就抹扯上了,用扬州话先骂了几句,又用扬州话问了一遍事情的经过,然后叹了口气。

    不过看见一旁立着的余婆子,奶娘倒是没再多嘴,只得用半是官话半是扬州口音的声调向余婆子陪笑解释了几句。

    “我们乡下小地方来的人,还没大学会这京城话,一着急只会叽里咕噜满口土话,还请余婶子别怪我们乡下人没见过什么世面。”

    “说到这个我也奇怪,怎么五姑太太当年给表小姐找的奶娘和丫鬟都是扬州人?”余婆子问道。

    她中午见谢涵和司琴、司棋几个说扬州话就有些不太高兴,以为她们三个瞒着她商量什么事情,可后来问了问院子里做粗活的婆子和小丫头,说她们几个在屋子里玩闹的时候大多数时候说的都是南边的话。

    后来一细想,谢涵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奶娃娃,司棋也不过才十岁,就算那个大一些的丫鬟司琴十三岁了,可她毕竟只是一个在后院打转的小丫鬟,能有多少见识?

    因此她也就没把这件事告诉老夫人。

    。。。

第十二章 、离开

    余婆子的话把奶娘和司琴两个都问糊涂了,她们只是太太雇来照顾小姐的人,至于为什么雇她们,她们哪里清楚?

    倒是谢涵听了这话笑眯眯地说道:“这个啊,这个我晓得,我听我母亲说过,当时生我的时候府里正好没有合适的奶娘,我母亲便从庄子里找了两个人来,司琴和司棋两位姐姐也是从庄子里找来的。”

    余婆子一听这个解释倒是也合常理,毕竟顾珏是一个庶女,当年出嫁时嫁妆不多,陪嫁的人也不多,除了四个丫鬟便是两房下人,那四个丫鬟听说有两个配了小厮剩下两个被五姑老爷抬了姨娘,可惜后来病没了一个,那两房下人听说也都做了谢家的管事,有一房留在了京城看家,另一房跟着去了扬州,男的做了外管事,女的做了内管事,也就是这次上京城来的赵妈妈。

    谢家后来毕竟也是正经的官宦之家,这点人手哪里够用?所以添置点人手也是情理之中,尤其是到了扬州生了谢涵之后,人手只怕更是不够,也不能大老远地从京城买人送去,可不只能是从扬州当地买人了?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余婆子倒是也没再多事,而是赶紧让奶娘哄谢涵睡觉,说是次日一早就走。

    余婆子走后,奶娘倒是也没说别的,只是抱着谢涵一边拍打一边轻轻地为她哼着扬州小调,在奶娘熟悉而又温暖的怀中谢涵泪如雨下,不过她也尽量忍着没出声,奶娘也没多嘴问什么。

    哭着哭着,谢涵睡着了。

    放下谢涵,奶娘嘱咐司琴和红棠几句,这才回自己屋子去换了身干爽的衣服,随后又把司棋喊去详细地问了问这几天的事情,她是怕谢涵年龄小学不全。

    得知谢涵是因为顾铄和顾铮吵架受了鱼池之殃,奶娘气得双手握拳,咬了一会牙,什么也没说,倒是拉着司棋问都收拾了些什么东西。

    打发司棋走后,奶娘从身上掏出了一串钥匙,把她炕上的两个箱子打开,从中取出了一个紫檀木的小匣子,摸了摸匣子上的雕花,掉了几滴眼泪,不过很快又擦掉了,然后从炕头找出了两个包袱皮,把箱子里的衣服布料选了选,最后整理成了两个包袱,而那个紫檀木的小匣子,也就随她包裹在那堆衣服里了。

    这天晚上,陪床的人换成了红棠和司琴,这是余婆子安排的,说是司琴和司棋两人年龄小,不太会服侍人,跟着红棠和红芍学两年再说。

    谢涵是不清楚这些的,这一天她太累了,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又见了不少人,劳心伤神的,再加上奶娘回来了,她也安心了,因此一觉睡到了天亮,最后还是奶娘抱她起来的,说是别耽误了赶路。

    简单梳洗了一下,急急忙忙吃了几口粥,几位管事妈妈就来催了,余婆子倒是没忘了叮嘱谢涵把药喝了,谢涵当然也没忘了把那个青花瓷罐抱在怀里跟着奶娘出了门,理由是路上吃药太苦,得吃点蜜饯。

    顾府大门外来送行的人不多,谢涵扫了一眼送行的人,只有老太太和大太太院子里的几位婆子和丫鬟,不外乎是叮嘱谢涵几句,什么路上别淘气,要乖乖听话,要按时吃药等等,还有,到了扬州如果五姑老爷的病好了,谢涵愿意留下来就留下来,如果五姑老爷不好了,让谢涵仍旧跟着二舅老爷回京,顾家不会丢下她不管的云云。

    总之,啰里啰嗦了一大堆,无非就是让谢涵好好听顾琦的话,娘亲舅大。

    谢涵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一边扫了一眼顾家大门,没有看到顾铄,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微微有点失落,不过在上了马车之后,这点失落就微不足道了,看到马车里坐着的奶娘和寸步不离的红芍,再一想那个如影随形的余婆子,谢涵更多的是对父亲的病情和接下来的前途的担忧。

    谁知在中午打尖时谢涵才知道余婆子并没有跟来,心下大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点疑惑。

    老太太究竟是相信了她呢还是小看了她?当然,也或许是扬州那边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余婆子去或不去根本不打紧。

    如果是前两种,一切倒还有可挽回的余地,如果是后者,她这一趟扬州之行岂不要白费了心思?

    也不怪她多疑,这种时候,稍有不慎,她的小命可能就不保了,因为从那几个药包里,她敏感地察觉了老夫人的不怀好意,只是她现在还不明白,老太太为什么要对她一个小孩子下黑手?

    尽管那麻黄不可能置谢涵于死地,可路途遥远,一场伤寒久治不愈的话也是很有可能要人命的。

    谢涵正低头沉思时,忽觉奶娘牵着她的手站住了,谢涵顺着奶娘的目光转身看去,只见四个二十来岁的小厮拥着一个身穿粉紫色直、头戴同色纶巾的中等偏瘦的三十来岁男子过来了,谢涵眯了眯眼睛,认出了这就是她的二舅父顾琦。

    说起来谢涵上一世在顾府虽生活了**年,可她见顾琦的次数绝不会超过**次,头三年谢涵因为重孝在身,免去了去上房给老太太请安的规矩,倒是没拘着她念书和学琴棋书画,也没拘着她做顾铄的伴读,只是限制了她活动的范围,因此,那三年她从没有见过顾琦。

    三年后,老太太主动恢复了谢涵去上房请安问好的规矩,只是彼时顾家的男人们都上朝去了,老太太的上房只有些女眷,倒是年节时顾府会大摆筵席,谢涵才又机会见见外祖父和她的几位舅舅。

    当然,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甚至连话都说不上一句,而且没多长时间,顾老爷子因病没了,顾家为了守孝,也不怎么在聚在一起吃喝玩闹的,待老爷子的孝期过了,谢涵又跟着顾铄去了幽州,从幽州回来,没多久她便做了顾铄的妾室,而妾室是没有权利参加顾府的年节聚会的。

    故而,谢涵对这位舅舅的确陌生得很,有限的那点认知还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

    。。。

第十三章 、心软

    顾琦见谢涵侧着身子一脸迷茫地看他,走过来伸手揉了揉谢涵的头。

    “怎么了?丫头,不认识二舅了?”

    其实,如果不是这种场合,他也未必能认出谢涵来,顾家的女孩本就有不少,他只认识几个嫡出的,那些庶出的都认不大全,更别说像谢涵这样寄养在顾府的。

    当然了,谢涵因为有一个好父亲,待遇比顾府那些庶出的姑娘还是强多了。可是话说回来,顾府庶出的姑娘除了嫁妆方面差一些,在府里的待遇也不比嫡出的差多少,一样有专门的教养妈妈,一样要跟着那些嫡出的去念书,去学琴棋书画,去学女红针黹和厨艺,这样的话她们成年后也能挑一门好亲事,多半是嫁给那些寒门学子,经营好了一样可以夫贵妻荣。

    顾玡和顾珏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可惜,好景不长。

    “二舅舅好,谢涵认得二舅舅,二舅母昨儿还给谢涵送了不少漂亮的衣服和首饰。”谢涵松开奶娘的手,有模有样地向顾琦行了个礼。

    尽管眼前的人肯定是敌非友,可谢涵不想太早惊动了对方,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公然和顾家对上,因为实力相差太悬殊。

    前世的她在顾铄的刻意栽培下没少读史书和兵书,不仅对三十六计倒背如流,对各种书籍里的带兵布阵也熟记于胸,这些书都是顾铄想看又没有时间看的,便找来让谢涵看,谢涵看会了之后再跟他归纳讲解其中的要义,为此省了顾铄好多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