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45章

闺华记-第145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说别的,这段时间她在家待着,发现新月和弯月比以前稳当多了,也懂事多了,会认字看书不说,还会算账,会画花样子,这些肯定都是谢涵的功劳。

    想到这,孙氏也给尹嬷嬷倒了一盅酒,“尹嬷嬷,来,我敬您老人家一杯,多谢您老人家对我们小妹的照拂。”

    尹嬷嬷在王府后院多年,哪里会看不出郑氏和孙氏的这点小算盘?

    只不过这两人段位太低,再加上有张氏压制着,尹嬷嬷谅这两人也掀不出什么大风浪来,她真正挂心的是外面坐着的顾铄和顾铄后面的顾家。

    顾铄早就有些坐立不安了,原本以为,他是国公府的嫡长孙,和在座的这些泥腿子是有如云泥之别的。

    可偏偏这些泥腿子没把他放在眼里。

    不对,说没放在眼里不对,他只是没有从他们眼里看到该有的战战兢兢或者是诚惶诚恐,相反,他们对他很热情的,不止是热情,简直是热情过度。

    用自己用过的筷子给他夹菜不说,还喜欢用满是老茧的手拉着他的手或者是拍着他的肩膀说话,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这些人在饭桌上嘴巴就没闲着,唾沫满桌飞。

    这让他吃什么,怎么吃?

    偏他的碗里还堆了一堆的菜,吃吧,实在是难以下咽,不吃吧,实在是不礼貌,更何况,这满桌的菜都进了唾沫,也没有他能吃的了。

    想着谢涵就在这样粗俗的家庭里生活,顾铄更是坚定了要把谢涵带走的决心,他是怕时间长了,谢涵也被这些人同化了。

    其实,谢春生几个还真不是故意刁难顾铄的,农村人就这风俗习惯,没有食不言的讲究,更没有使用公筷的意识,对上门来的客人一般都是不停地劝酒不停地劝吃,顾铄是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谢家长辈哪里好意思灌他的酒?因而只能是不停地劝吃了。

    可顾铄不动筷子,他们自然以为顾铄是腼腆不好意思夹菜,因此便给他每样菜都夹一点。

    因为这一刻谢春生父子三个并没有把顾铄当成顾家人来防备,他们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孩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大老远给谢涵送东西来,他们能不热情招待吗?

    至于顾家做的那些龌蹉事,那是顾家的长辈做的,跟一个孩子有什么关系?

    可惜,高高在上的顾铄根本不懂得珍惜谢春生这样最底层的农民身上这些最朴实最可贵的品质,在他眼里,这些蝼蚁般的生命都是不值得尊重的。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多事之秋

    因着是过节,这天的两顿饭都是在老房那边吃的。

    从老房回来,顾铄便说要收拾行李回京城,他实在是受不了了,再让他和谢家人一桌吃饭,他非得崩溃不可。

    谢涵得知顾铄果然打算离开,也命方姨娘和高升家的拟定了一份回礼,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大部分是些乡下土仪,比如新收小麦磨成的面粉和做的挂面、自家酿制的高粱酒、各种五谷杂粮、地里新摘的瓜果蔬菜以及庄子里送来的鸡蛋鸭蛋各一筐。

    此外,还有以张氏的名义回送的一对鹿角、两根虎骨和一对熊掌,那包燕窝张氏没让送,说是对方一看就知道是谢涵的,没得更让顾家看不起。

    东西准备好之后,谢涵在谢沁的陪同下去请顾铄来她屋子里观摩那些书和字画。

    毫无意外的,被顾铄拒绝了。

    都过去一年多了,顾铄也想明白了,只怕那些书和字画早就让谢涵翻遍了,能找出什么线索来才怪呢!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琢磨怎么直接把谢涵收服了,有谢涵在,还怕那些东西跑了不成?

    因此,顾铄坚决拒绝了谢涵的提议,并承诺他回去之后会立刻向祖父建议,以后绝不派人来打扰她,让她自己找人去请一个先生学点东西,千万别荒废了。

    等等等等。

    谢涵见顾铄换了一个套路,也忙承诺说她会跟着家里的哥哥们学认字学读书,不会只顾着贪玩等等。

    顾铄一行是五月初六一早离开的,把林采芝和红榴两个都带回去了。

    顾铄一走,尹嬷嬷也急着收拾东西回去,她出来好几天了,也牵挂着家里的主子,怕他身边没有一个妥当的人看着又惹出什么祸事来,因此也在初七一早跟着谢泽他们一起回幽州了。

    接下来是紧张的夏收夏种,谢涵自然帮不上什么忙,不过她倒是扮成村姑和新月弯月两个去捡了一次麦穗和点了一次豆,体验了一把稼穑的艰难。

    忙完夏收夏种,张氏把谢耕梅一家接了来,紧接着没多长时间谢泽他们也放假回来了。

    谢泽他们一回来,谢涵这边又热闹起来了,这么多人每天聚在一起认字、练字、念书、背书,谢涵几个女孩子还得挤出时间来做针线、带孩子,日子倒是也充实。

    令谢涵惊讶的是,孙氏居然也时不时领着谢莹过来找谢澜玩,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又是至亲,谢涵也不好把对孙氏不满迁怒到谢莹身上,因此只得放下前嫌,接纳了这个孩子。

    高升一行是在中元节前一天赶回来的,这一趟出门他整整走了半年,谢涵还真挺挂心的。

    说起来高升这一趟并不顺畅,去的时候在京城转悠了小半个月也没见到王平,还白花了上百两银子,最后实在等不及,只好先去扬州了。

    在扬州的时候也不顺当,去年冬天扬州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寒冬,每个庄子都进了不少流民,偏这些流民一点也不安生,偷盗、抢劫的事情时有发生。

    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主家的库房打开了,把里面的粮食和棉花还有蚕茧抢走了不少,搞得庄子里人心惶惶的,叫苦不迭,也无心生产。

    无独有偶,他们绸缎铺子的仓库去年冬天也进贼了,损失了有上千两银子。

    所以高升的意思是这半年扬州的租金只收上来二百两银子,还不够他这一路的盘缠。

    偏高升以为扬州的租金能收上来,根本没有从家里拿银票,只把京城那两家铺子的红利收了带在身上,最后不得已是去找童槐拆借的银子。

    “也亏的是找他帮忙了,我们的货物一并让他给送到了京城,否则这一趟我们还得损失好几千两银子。”高升叹了口气。

    “此话怎讲?”

    高升苦笑一下,“我们的船刚进山东便出事了,居然遭遇了水匪。”

    “人呢?人没事吧?”谢涵忙问道。

    “还好,阿金那小子从小在水乡长大,这次我们得安全回来还多亏了他,可惜,我们最后给小姐淘的好东西都没了。”高升说完再次叹了口气。

    他可惜的不仅仅是给谢涵买的东西,还有好几样是他寻来打算送给夏贵妃的。

    谢涵到底还是年幼,办事也有不周全的时候,她只给皇上和王公公准备了礼物,却独独落下夏贵妃一个,实在是不应该,要知道人夏贵妃后来还托杨冰给谢涵送过东西呢。

    谢涵的确是把夏贵妃遗漏了。

    主要是一开始高升提议托王公公给夏贵妃送东西被谢涵否决了,因为彼时她觉得太监瞒着皇上和后宫的妃子来往肯定是犯了大忌。

    可她却忘了,这一次是她托王公公给皇上送礼,有皇上的还有王公公的,却独独忘了夏贵妃,不要说夏贵妃心里不痛快,恐怕皇上和王公公心里也会责怪她办事不周全。

    尤其是端午节的时候,尹嬷嬷说她送来的东西里真有好几样是夏贵妃给她的,这是夏贵妃第二次给她捎东西了。

    尹嬷嬷走后,谢涵倒是想起了这件事,可此时已经晚了,她以为高升已经去见过王平了,只能寄希望高升能够圆滑些,懂得变通。

    不过这会的谢涵注意力并未放在那些东西上,她更关心的是这一切到底是意外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那从京城回来这一路还太平吗?”谢涵问道。

    高升点点头,“这段路倒还太平。”

    可这也不能代表什么,也许对方知道高升的行李都没有了,还拦他做什么?

    “小姐,总算还有一件好事,回来的时候在京城我们见到了王公公,把东西递了过去,就是大夏天送狼皮虎皮似乎有点不太合适,好在王公公听说是你的意思,倒是很开心,还问小姐好,得知我们在幽州城里开了饭馆和铺子,王公公还问生意如何,后来又问到我和阿金去京城做什么,阿金那小子嘴快,把扬州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王公公,王公公说皇上已经接到了扬州的奏折,好像说了句什么多事之秋,让我们小心些。”

第二百五十九章 、作怪

    百年不遇的寒冬,多事之秋,小心些,王公公到底是在暗示什么?

    谢涵皱着眉沉思起来。

    多事之秋她能理解。前几年皇上刚投入了一大笔银两来修水利,偏那几年仍是一年年的大涝,很多地方庄稼依旧颗粒无收,不但那笔银子白花了,为此还损失了一个杭州知府。

    这件事刚过去没两年,谁知又来一个百年不遇的寒冬,这对江浙一带的百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想必皇上看到这些奏折时又会咬牙切齿地想起何昶的贪墨案子来吧?

    天子一怒,谁知道这把火会烧到谁身上,可不就得小心些。对了,他该不会想借着这个机会再命人重新彻查何昶的案子吧?

    想到这,谢涵颇有些后悔自己冲动了,应该再忍忍顾家好了,这个风头上把顾家推出去,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顾家要真出事了,父亲肯定也脱不开干系。

    “是不是真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高升见谢涵的眉头越拧越紧,也担心了。

    “也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原本我以为暂时我们应该可以过段安生的日子,可是现在看来未必能如愿。”

    接着,谢涵把高升走后家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高升,她也想向高升讨一个主意,顺便试探一下高升对父亲的事情到底清楚多少。

    谁知谢涵的话刚说完高升先出了一身冷汗,他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家里也出了这么多事情,桩桩件件都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难怪王公公要警告他一句多事之秋了。

    别怪他害怕,他这趟出门碰到这么多事情,他才不相信都是巧合,就算流民会撬乡下庄子里的仓库,可铺子的仓库也被盗了就不得不令人怀疑是有人借机在暗中查探什么。

    一开始他以为是顾家的人,如今听了谢涵的话,他倒觉得未必就一定是顾家,说不定还有可能是赵王府的人甚至于是皇上的人呢。

    说白了,还不就是何昶贪墨的那笔银子在作怪!

    谁让当初顾家在扬州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顾家能怀疑到那笔银子在老爷手里,皇上未必不能想到这点,皇上能想到,夏贵妃能不想到吗?

    夏贵妃要想到了,已故的王妃、赵王、以及刚冒出来的什么徐侧妃估计也都想到了,只怕还有别的躲在暗处的人,高升觉得前路越来越艰险了,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那到底是多大的一笔银子,怎么惊动了这么多人?”高升问谢涵。

    谢涵摇了摇头,上一世她对这件事毫无所知,这一世她又怕牵连到自己父亲身上,也不让高升去打听,因此,这笔银子有多少还真是一个谜。

    不过能让顾家如此惦记的,能惊动皇上和赵王府,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数了。

    联想到母亲牌位里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