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43章

闺华记-第143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尹嬷嬷相信了谢涵的话,主要是她觉得“无愧于皇上无愧于百姓”这样的话不像是七八岁的孩子能编出来的,应该是谢纾的原话。

    还有,谢涵既然能帮别人出主意度过难关,轮到她自己未必没有事先筹谋好,因此,她方才的举动有点关心则乱了。

    既然如此,尹嬷嬷索性放下这件事,问起她挂心的人和事。

    谢涵倒是也没隐瞒,把金嬷嬷说的话大致学了一遍,在听到金嬷嬷说大王子很倾慕谢涵父亲的文采并开口借文稿时,尹嬷嬷终于忍不住呸了一声。

    “孩子,原本你还小,嬷嬷不该和你说这些,可嬷嬷怕你不知轻重,真招惹上这徐侧妃和大王子可就麻烦了,这母子两个太会做人了,那真叫杀人不见血,防不胜防啊。”

第二百五十四章 、渊源

    大概是怕自己的话说出来没有什么信服力,尹嬷嬷第一次把王府的人物关系大致跟谢涵学了一遍。

    赵王朱枍一共有一个正妃两个侧妃四个庶妃,当然,还有几个上不了台面的侍妾姨娘什么的,这七个妃子是可以上玉蝶的。

    而这七个妃子里最得朱枍欢心的自然非徐侧妃莫属了,

    她和朱枍两人是从小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说起来徐氏还是朱枍的表妹呢。

    不过说是表妹,两人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徐侧妃是朱枍的皇祖母也就是当年的徐太后的娘家侄孙女,而朱枍父亲的生母是淑妃。

    朱枍的皇祖父驾崩之后,徐太后膝下没有一男半女,嫌日子寂寞难捱,便从娘家抱了一个侄孙女来宫里陪她。

    朱枍不知怎么一来二去的就和徐氏好上了,原本太后是要亲自为这两人做主的,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没等太后开口,她老人家便中风了,口不能言手不能动的,随后没多长时间便走了。

    太后一走,先皇自然不肯成全这两人,于是棒打了鸳鸯,亲自为朱枍选了夏家之女为正妃。

    夏王妃的祖父曾经官拜国子监祭酒,后又做过先皇的帝师,故而先皇对夏家极为推崇。

    不过令先皇没想到的是,这位徐侧妃竟然是一个烈性女子,得到赵王定亲的消息,立刻剪了头发要去做姑子。

    朱枍不忍心一个花样般的女子就这么伴着青灯古佛慢慢凋残枯萎,只好跪下来求先皇,愿意以侧妃之位迎娶徐氏。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先皇就是想不答应也不行,毕竟他也不想背负着一顶不孝的罪名,说什么太后尸骨未寒,他就把太后的娘家人逼的进了尼姑庵,传了开来,这是要被百官弹劾的。

    谁知先皇松口了,徐家却又不乐意了。

    因为徐家本是世家望族,又是出过帝后太后的人家,早就富贵至极,哪里会愿意女儿去做小?与其那样,还不如就在庙里过一辈子呢。

    因为这也太打脸了,要知道徐家可是伯爵之家,地位不比一个国子监祭酒强多了?

    可架不住徐侧妃愿意啊。

    再说了,这是皇家的亲事,皇家看上谁,别人有说不的权利吗?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彼时先皇还未定下太子人选,也就是说,朱枍还是有机会问鼎那个位置的,到那时,徐氏想要晋级什么位分的话,恐怕就不是一个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能拦得住的。

    于是,徐家答应了这门亲事。

    在朱枍成亲一个月后,朱枍被封为赵王,同时,徐氏和另一位礼部侍郎的女儿一同被抬进了王府,封了侧妃。

    婚后,赵王很快带着他的一众妻小去了幽州封地,在幽州,虽然是赵王自己的地盘,可因为先皇还在,他对王妃还有几分面子情,每月基本上能有个十天半月留在王妃的屋子里,王府的当家权也在王妃手里。

    可先皇一走,那个位置被如今的皇上,也就是赵王的弟弟坐了上去,因着对先皇的怨念,赵王连带着对王妃也不喜起来。

    当然,这些话尹嬷嬷没有全说出来,毕竟谢涵的年龄实在是小,有些话根本就不是一个八岁的小姑娘该听的。

    因此,尹嬷嬷只是大概把夏王妃、徐侧妃跟王爷的渊源告诉了谢涵。

    不过略顿了顿,尹嬷嬷还是很隐晦地告诉了谢涵,王妃是一个心思简单的人,又是出自书香世家,只知恪守妇道和相夫教子,而徐侧妃从小在宫里长大,又经太后调教了多年,后宫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哪个没见过没听过?

    因此,不管是论做人还是论心计还是论争宠,十个王妃也不是徐侧妃的对手。

    偏徐侧妃还是一个聪明人,进府之后并未恃宠而骄,一直是一副贤良淑德的样子,人前人后对王妃极为尊重,对位分比她低的妾室也极为照拂,王府上上下下鲜少有人说她不好,就连王妃本人也觉得徐侧妃是一个难得的有情有义的好女子,还说什么要不是因为她,徐侧妃本该是王府的王妃。

    这种情形下,王妃哪里会去防备徐侧妃?

    于是,王妃在生下第一个儿子之后便着了徐侧妃的道,伤了身子,好几年都不曾有过孩子。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妃遇到了一位高人,才知道自己的身子竟然因为误服了药物大伤了元气,很难再有孩子了。

    为此,王妃才对徐侧妃设了妨,才逐渐认识到徐侧妃温婉的笑容背后竟然是杀人不见血的残忍。

    可赵王不信啊,这么多年王爷一直对徐侧妃宠信有加,因着这件事夫妻之间便生了不少嫌隙,加之那段时间先皇驾崩,新皇登基,赵王把对先皇的怨念迁怒到了王妃身上,王妃的日子可想有多难了。

    也就是后来夏贵妃进宫了,颇得皇上的宠爱,没多久便被封为贵妃,王爷和王妃的关系才稍稍有点缓和,而后没多久王妃再次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小郡主。

    可谁知好景不长,小郡主两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天花没了,至今为止,尹嬷嬷都不相信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怎么就会感染上天花?

    “还不止这些呢,去年我们小主接到王妃病重的消息连夜赶回来,就在你这村子附近又遭了他们暗算,幸好是你带着你祖母经过,帮他解了围。孩子,嬷嬷真的要替我们小主好好谢你,原本这件事我们小主不让我说,他是怕你不知轻重,传了出去被那对母子知道后会对你不利,所以才借口是王妃的遗愿,打发我来给你送一份年礼,顺便看看你,我们小主说了,以后你就是他的妹妹,有什么难处尽管吱声。”

    原来是这样。

    难怪谢涵觉得去年的年礼收的有点莫名其妙的,早不来晚不来,大年根下匆匆赶了来,原来是他的人刚确认谢涵的身份。

    可惜,谢涵那天坐在马车里,并没有看到那少年的正面,也就不知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第二百五十五章 、被拦住了

    这天晚上,尹嬷嬷在谢涵对面的屋子住了下来,拉着谢涵又说了很多王府的旧事。

    说朱泓小的时候在王妃身边特别乖巧,也特别聪明,教他念的诗二遍就会背,教过的字一遍就认识,三遍就会写。

    等等等等。

    而徐侧妃的儿子朱浵虽然比朱泓大两岁,可学东西还不如朱泓快呢,因此小时候的朱泓也颇得王爷的喜爱。

    后来,朱泓被送到了京城,才刚五岁的孩子,乍一离了亲娘,除了哭和闹还会做什么?

    可惜,彼时朱泓身边的人除了他的奶娘和四个丫鬟是王妃身边的人,剩下的便是王爷身边的人,而王爷身边的人一向和徐侧妃交好,哪有几分耐心对朱泓?

    因此,朱泓的性格就这样被养歪了,变得暴躁、喜怒无常,也不爱读书了,王爷收到这些消息,对这个儿子渐渐失望起来。

    这次因为王妃故去,朱泓留下来守孝,由于这么多年的分离,朱泓对王爷本就没有几分孺慕之情,再加上因为王妃的死,朱泓迁怒到了王爷头上,觉得是王爷这么多年的宠妾灭妻直接导致了王妃的郁郁寡欢,从而导致了王妃的早丧,因此,朱泓对王爷是恨多于爱。

    而王爷因为亲眼见证了朱泓的顽劣和桀骜,加之横亘在父子之间这么多年空白时光带来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王爷对朱泓也很难亲近起来。

    而朱浵就不一样了,他一直在王爷和徐侧妃身边长大,从小就表现得十分优秀,是王爷最看重的儿子,自然父慈子孝了。

    谢涵是听着尹嬷嬷的往事睡着的,临闭上眼睛之前,谢涵才想起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了问,这徐侧妃为什么会打她的主意。

    可彼时的谢涵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只来得及闪过这个念头便进了梦乡。

    这天晚上,她又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去王府做客,在后花园被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拦住了路,一个是谦和有礼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一个是桀骜不驯、恣意张扬的顽劣少年,这两人都要带谢涵走,谢涵不从,转身就跑,谁知越着急越跑不动,到底还是被这两人同时捉住了,一人抓了谢涵的一只手拉扯着,两人谁也不顾谢涵的哭闹。

    哭着哭着谢涵就被司琴推醒了,她才知道这是一个梦。

    第二天一早,谢涵再次醒来时,尹嬷嬷已经把那些随从打发回幽州了,她自己则表示要留下来住几天,说是很久没在乡下住过了,想留下来过几天简单的生活。

    其实,谢涵知道尹嬷嬷真正的目的是想留下来阻止顾铄接近她,因为昨天谢涵无意中告诉了尹嬷嬷,顾铄带着人马去了赵王府,回来之后会留下来陪她过个端午节。

    想必这话让尹嬷嬷过了心,她当即表示,抛开顾家对谢涵做的那些事情,单就亲戚来论,谢涵八岁了,顾铄十四岁了,两人也该避点嫌。

    这个道理谢涵自然懂,上一世她已经吃过这种亏了,这一世自然不会再任由顾家算计了。

    可她拒绝过顾铄,顾铄不听,执意要留下来。

    谢涵没法,原本是想把自己的祖母和三位姐姐请过来陪她住两天的,可巧尹嬷嬷愿意留下来,谢涵倒也求之不得。

    留下来的尹嬷嬷也没闲着,不是去老房找张氏说话就是留在谢涵这边教谢涵和小月几个规矩礼仪,尤其是知道小月的亲事定在了十月份,夫君是一个秀才,夫家条件还不错且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祖父,更是尽心尽力地教小月一些持家之道,倒把郑氏乐了一个合不拢嘴。

    赵王府的嬷嬷亲自教她女儿持家之道,说出去这是多大的面子?

    谢涵对此不感兴趣,她比较好奇的是尹嬷嬷到底跟自己祖母说了什么,因为从那天开始,张氏亲自带着新月和弯月两个搬到了谢涵这边和谢涵同住。

    顾铄是在初四晚上进门的,一番洗漱之后,兴冲冲地来找谢涵说话,谁知一进二门便看见张氏和尹嬷嬷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喝茶聊天。

    见到顾铄,张氏倒是也请他坐了下来,并喊司书给送了一杯茶过去。

    “涵姐儿她大表哥,听说你去幽州赵王府了,事情办得顺利吗?”张氏问道。

    “回亲家老太太,晚辈不是来办事的,是奉祖父的命去探望一下赵王。”顾铄没敢坐下,站着回道。

    “哦?老身记得去年王妃走的时候你祖父打发了你二叔来吊丧,没想到这么快又打发你来了,他老人家身子如何?”尹嬷嬷开口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