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01章

闺华记-第101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旧衣服虽然破,可好歹干净。

    “走走走,这么漂亮的小妹可不能弄脏了。”小月牵着谢涵往外走。

    她也怕新月不知轻重真的往谢涵脸上涂脏东西。

    于是,本来说好的三人行变成了七人行,由新月带路,从谢涵家的后花园出去就是一片宽约两三丈的河滩荒地,可能是快进冬天的缘故,河水很浅,没有桥,只有一些石块堆在上面可以踩着过河,但是河上有不少鸭子和鹅在戏水。

    河的对岸也是一片河滩荒地,荒地再过去就是一片山林,不过这片山林有一半盖起了围墙。

    “我们是去你家的庄子看看还是去别处看看?”小月指着对面的围墙问。

    “先去那边看看,我还没见过真正的庄稼呢。”谢涵指向了村子西边的那片庄稼,关键是那边还有一座桥可以通到河对面,她有点不太敢踩石头过河。

    小月一听便牵着谢涵的手沿着河滩的下游走,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看见了一片齐整的农田,有绿的有黄的有红的还有黑的,高矮不一,小月拉着谢涵教她辨认这些庄稼。

    “这个我认得,这个叫兔儿伞。”司画指着地上的一种有点蔫吧的棕褐色植茎说道。

    “兔儿伞是什么?”谢涵一看是田埂上的东西,猜想应该是跟草药有关。

    果然,司画告诉她兔儿伞是一种草药,可以祛风除湿,解毒活血,消肿止痛。

    “你跟你爹学过辨识草药?”谢涵倒是没想到这司画给了她一个小惊喜。

第一百八十三章 、书生郎中

    由于高升和李福第二天一早便要去赶赴幽州,因此这天晚上他们两个便陪着谢涵去了后山的墓地给谢纾和顾珏送寒衣。

    可能是这天下午出去本就吹了点风,再加上晚上山上寒气重,而谢涵又在山上哭了很长时间,因此这天晚上回家躺下之后她便有些头疼发热,且睡不安稳,噩梦不断,醒来后四肢酸痛,头昏目眩,她知道自己是染上了风寒。

    偏高升和李福两人一早就离开了,司琴只好慌慌张张地去找陈武,陈武骑上快马直奔镇里,谁知镇里的两个郎中一个病倒了一个出诊去了,只剩下一个药童在。

    陈武正拉着药童问郎中去哪里出诊何时回来时,进来了一个十**岁的青年男子。陈武一听药童管那个青年男子叫少东家,病急乱投医的他忙拉着对方问他可会出诊看病。

    男子见陈武如此急迫,问了一下病人的状况,得知就是夜晚上山着了凉,略一犹豫倒是也应承下来了。

    半个时辰后,陈武带着这男子进门了,并亲自把他送到了后院。

    彼时谢家的长辈已经知道谢涵病倒的消息,都围在了谢涵的炕前。

    见陈武带来一个如此年轻的后生,张氏几个心里都觉得不太放心,谢耕山直接问了出来,“这后生也太年轻了些,会不会看病?”

    陈武只好在门外解释了一遍缘由。

    “爹,你都没问清楚就先责怪人家不会看病,好歹你也先让人家给小妹把一下脉吧。”小月拉了拉父亲的衣角,她是怕这个男子一生气拂袖而去。

    “对对对,先把脉,先把脉。”张氏等人反应过来了,让出了炕头。

    司琴早在男子进门时就放下了帐子,并把谢涵的手拿出来放在了引枕上。

    男子见此微微有些讶异。

    他还没见过如此讲究的乡下人家,对方到底是什么身份?

    落座后,男子先打量了一下伸出来的这只小手,应该是一双六七岁孩童的手,又白又嫩的,五指纤长,绝对不像是农村孩童的手;此外这姑娘伸出来的衣服袖子是绸子的,还有这手腕下的引枕居然是锦缎的,垂下来的帐子虽不知是什么料子的,但他很肯定绝不是当地能见到的好料子。

    联想到旁边站着的丫鬟一口南边口音,男子心念一转,猜出了这小姑娘的身份。

    “敢问这位小姐是不是姓谢?”青年男子问道。

    “是,你快点给诊脉吧。”张氏着急了。

    男子本来还想问点什么,不过迟疑了一下,闭上了嘴把手放在了谢涵的手腕上。

    凝神诊了一会,再换了另一只手又诊了一会,男子这才起身,对着张氏等人鞠了一躬,“这位小姐的病情有点复杂,为安全起见,还是把我祖父请来吧。”

    “你祖父是谁?”张氏问道。

    “晚生姓杜,名廉,家祖父曾经在幽州城的百草堂坐过堂,后来年纪大了回乡隐居,开了一家小小的药铺方便邻里,只是他现在很少出来替人看病了。”

    “啰嗦什么,那就赶紧去把你家祖父请来啊,我们有银子给你。”新月红着眼圈催促道。

    她一直有点自责,总觉得昨天下午她如果不跟司书疯跑的话,弯月也不会拉着谢涵疯跑,那么谢涵就不会摔跤,不会哭泣,这一哭泣肯定吃进了不少风,再加上昨晚上去山上烧纸,肯定哭得更厉害,能不病倒才怪呢。

    “二妹。”小月拉着新月的手摇了摇头,又转身对杜廉福了福身:“杜公子,我二妹是心疼小妹,说话有些急切,言语不敬之处还请杜公子体谅,能不能麻烦杜公子出面把令祖请来?”

    杜廉听了这话倒是认真打量了一下小月,这姑娘虽然穿了一身棉布襦裙,倒是也白净俏丽,一看就是个心思细腻且心地善良的,更难得的是说话行事一点也不像乡下姑娘这般粗鲁,像是有人专门调教过。

    小月向对方行礼本是想催着对方早点去接人,谁知却被对方盯着打量起来,又羞又恼的小月以为对方是一个登徒子,瞪了对方一眼,拉了拉张氏的衣服:“祖母,要不让陈师傅去县城请个郎中来吧。”

    “哦,不必了,小生这就走,小生祖父的医术比一般郎中要强一些,这点请你们放心,小生这些年一心念书,所以学艺不精,还请见谅。”杜廉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忙向大家施礼赔罪。

    陈武在外面见杜廉啰啰嗦嗦的,早就不耐烦了,进来推着他就往外走。

    再说杜廉走后,司琴把帐子挂起来,谢涵的意识倒还清明,见众人一脸忧心地看着自己,便冲大家虚弱地笑了笑。

    “这陈武办事就是不牢靠,随便抓了个人就来,也不打听打听会不会看病。”新月先嘟起了嘴。

    “应该是会一点医术,但是看不了我的病。”谢涵知道自己的脉象有点复杂。

    上次明远大师就曾经说过这一点,在顾家那半年多她吃了不少药,把自己的身子搞坏了,现在想养回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点,到乡下的这段时间,先是忙着父亲的丧事,接着是安家,然后是打发顾家的那些人,她忘了练五禽戏了。

    “孩子,你告诉祖母,你的病为什么一般人看不了?你可别吓祖母啊。”张氏上前握住了谢涵的小手哭道。

    “没事的,祖母别怕,我不是说一般人看不了我的病,而是说刚才那个郎中医术还没学到家。”谢涵反手摸了摸张氏的手。

    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粗糙的触感,不仅张氏这样,谢耕梅也这样,还有两位伯父也都这样,他们都习惯了动不动就抱抱谢涵或者是拉拉谢涵的小手。

    “孩子,听说你昨晚上就没好好吃东西,这会想吃什么,祖母给你做去?”张氏见谢涵主动摸她的手,十分欣慰,也伸出手来替谢涵整理了一下前额的乱发。

    这会的张氏只想表达一个做长辈的对晚辈的关心,却忘了关键的一件事,她做的东西谢涵根本不爱吃。

第一百八十四章 、相中

    谢涵倒是意识到了这点,可她不忍让老人家失望,想了想,便道:“也好,那就请祖母回头给熬点稀稀的小米粥送来,小菜就让灶房的人去预备。”

    “我去,我去熬。”吴氏忙把话接了过去。

    “多熬一会,把上面的那层米油单盛出来给涵姐儿和元元,那东西最是滋补了,他们南边人不吃小米,不懂这个。”张氏见郑氏要走,喊住了她。

    吴氏一走,郑氏也坐到了炕沿上,一边伸出手来摸摸谢涵的前额一边说道:“娘不说我还忘了,咱家的几个娃断奶和生病时都是给熬点小米油喝。不如这样吧,回头让孩子他爹给涵姐儿这边送点来,什么时候想喝了什么熬一点,左右涵姐儿这边的人都是现成的,再则,眼瞅着就立冬了,这大冬天的往这送点啥来都得凉了,涵姐儿和元元也没法喝。”

    “也对,还是你想的周到。”张氏满意地点点头。

    一旁的白氏听了忙福了福身子,“多谢老太太和二太太惦着。”

    “白姨娘回去吧,别过了我的病气再带给元元,回去后好好看着元元。”谢涵这才发现白氏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

    “是,小姐,小姐放心吧,婢妾小心着呢,还有,小姐,婢妾熬了点姜糖水过来,小姐要是渴了的话喝几口。”白氏指了指阿娇手上的食盒。

    “好,放着吧,一会就喝。”谢涵示意司琴把食盒接了过来。

    “等等,郎中马上就要来,还是听听郎中能喝不能喝吧?”张氏拦住了谢涵。

    “哎,也不知那小郎中的话有准没有准,看着倒是一个老实的,长得也精神,谁知竟然中看不中用,这陈师傅也不打听仔细些就把人拖来了。”谢耕田扯着脖子往外看了一眼,抱怨道。

    谢涵扯了扯嘴角,“陈师傅是心急,那位大哥想必以为是简单的伤寒,开一个方子就成,所以就跟过来了。”

    “这话倒是,我听他说一直在念书,所以才没有好好学医,并不是真的不中用。对了,刚才忘了问问他,兴许跟小二子还认识呢。”郑氏说道。

    她是忽然觉得这小伙子配小月倒正合适,个子不低,模样也不错,又是一个读书人,家里还是开药铺的,镇上就这么一家药铺,家底肯定不薄,最最关键的一点,年龄也合适,就是不知说亲了没有。

    “小二子?他这个年龄要跟小二子一样还在镇里混,只怕也学不出什么好来。”谢耕田摇头了。

    谢沁就因为念书没有多大的进益才没有去县城,一直在镇里混了五年。

    “大伯也别太苛求了,大哥念书不成,听说那餐馆还是打理得不错,二哥好像也有这方面的头脑,不如就他自己去试试。其实,不管做什么,只要做好了一样有出息,不是只有科考一条路。”谢涵劝了一句。

    像父亲那样的念书奇才毕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读书人念了一辈子依旧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或者考上了也就止步于此了。

    与其浪费时间去做一件自己不擅长也明知做不好的事情还不如早点放弃,换一个方向或者换一条路子或许还能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呢。

    还有一点,自从想到顾钰会进宫会受皇上的恩宠,谢涵反而不是很希望自家的亲人们都奔科考这条路,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猫在这乡下,兴许顾钰也就想不起他们来。

    “还是我们涵姐儿会说话,要我说呢,大哥也别老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正经小二年龄不小了,十六了,要是有合适的女孩子给他张罗一个才是。”郑氏把话引到了谢沁的亲事上,实则是想让张氏想起小月来。

    果然,郑氏的话一说完,张氏便道:“小二倒还可以缓个一两年,我们小月是不能再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