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53章

贞观帝师-第553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派去过万人军队的?大唐将士如今有一万人,已经是多的了!

    那后世里的列强是如何控制殖民地的?

    回想回想历史课上面学过的殖民统治方式,有些眉目,又有些不大清晰。

    后世里,西方列强们统治殖民地的方式有所不同。

    法、葡、西等国采取的是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人民,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受教育阶层——通常是当地的上等富有阶层——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著生活方式。

    而英国的殖民政策则与之相反,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

    显然,夏鸿升想要的是第一种——去他娘的文明多样化,本公子恨不得将全世界的人都同化成汉人,让全世界都只有一种文明,汉文明!

    当然,文明的同化能力,与承载这个文明的民族主体的拳头大小成正比。这个“拳头”,并不仅仅指得是武力,也不只看一时大小。还要看他的承载能力,还要看他的复原能力。因为没有哪一个拳头揍人之后自己丝毫不会痛的。

    不过,虽然对于英国在殖民地统治的方式上的做法不太想用,可后世里的英国在殖民地上的另外一种办法,却可以被夏鸿升此时所用。

    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击溃印度那么多的贵族兵力,派出过上万人的军队么?

    后世里的英国是用印度人打印度人啊!

    于是夏鸿升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人数不足,或可驱使倭人,来为大唐做事。用倭人来打倭人!”

    其他几人正在商量办法,听见夏鸿升沉默半晌,突然开口说话,于是都转过了头来。

    苏定方看看夏鸿升,问道:“用倭人去打倭人?倭人新降,岂会同大唐一心?又如何会帮着大唐去打倭人?说不定要军中哗变,临阵倒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夏鸿升笑了笑,对苏定方说道:“这话我总挂于嘴边,苏将军忘了?不管到了哪里,换了哪国,人心都是一样的。不敢说全部,但这句话却正道出了许多人的人心。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利益够了,倭人打倭人又有何不可?”

    “哦?”李孝恭听夏鸿升这么说,于是问道:“策将安出?”

    “简单。”夏鸿升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倭国本就赤贫,资源稀缺,吃穿用度方方面面皆远不如大唐。倭国朝政为大贵族所把持,皇帝无有实权。先有物部氏,后有苏我氏,这些大家族把持朝政,各地的大贵族也把持地方统御之权,不可一世,依附于大贵族下面的中小贵族也疯狂地兼并土地,残酷地剥削部民,许多平民的土地也被剥夺,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本来就各地的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起来造反。这些贵族在倭国百姓中间,其实早就已经惹下众怒,民怨盈涂了。所缺的,正是一个可以带领他们反抗贵族的人。大唐正要做这个人!咱们所要利用的,正是这些倭国寻常百姓对于倭国贵族的这种不满。然后激化这种不满和矛盾,使大唐成为这些被欺压剥削的寻常百姓们的利益代言人,用倭国百姓的利益,驱动倭国百姓与倭国贵族站在对立的两面,引导倭国的平民百姓替大唐出力,去对付这些贵族。如此一来,大唐不仅收拢了民心,又凭白多了无数人手了。既对付了手中拥有反抗大唐的力量的倭国各地贵族,又使得倭国百姓支持大唐,极大减少大唐占领倭国的阻力。”(未完待续。)

第839章 五年规划

    夏鸿升用倭国人打倭国人的法子,其实在现如今的倭国,具有十分便利的社会历史条件。

    可以说,倭国现下其实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倭国必须解决大贵族与平民、部民、奴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若不解决,将危及倭国皇室的统治根本。

    在原本的历史上,倭国通过遣唐使从大唐获取了先进的规制,进行了大化改新,通过相对缓和一些的手段,解决了这一矛盾。虽然,这过程中也有苏我氏的血,可相比于“百姓自己来争取消除这种矛盾”的结果而言,是缓和了不少的。

    而现在,夏鸿升其实想要做的,是通过比较激化的手段,去解决倭国社会中的这种矛盾,使之符合大唐现如今的社会环境。而这这个过程中,使大唐成为了“带给平民、部民和奴隶利益”的人,因而收拢人心。倭国贵族则成了阻碍这些利益的人,于是在大唐的一系列政策的驱使下,让倭国平民在大唐的领导下对抗倭国贵族,使倭国贵族“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同时也可以是大唐在这个过程中,直接瓦解倭国固有的体系,而重新建立大唐的体系,使倭国社会迅速过渡到大唐社会。

    这个计划,因其利用了历史必定的趋势,因而必定会成功。

    因为这是建立在倭国的社会历史意义上面的计划。

    倭国是由几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的国家。在古时候,这种岛国的特点之一是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

    公元三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大和国原来局限于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

    五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如今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日本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

    大和国家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占有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并将其分配给皇室成员和大贵族。大和国家把土地分为屯仓和田庄两部分,前者属于皇室,后者属于贵族。同时劳动人民也被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是奴隶,主要用于家内劳动,另一部分是部民,主要用于生产劳动。

    所谓部民,是在大和国家向外征服的过程中,一些归顺的部落和被征服的部落被集体安置下来,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在原有土地上继续生活,有许多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血缘关系;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专业生产的部,其劳动者也称作部民。按照分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作田部、米部,在手工业或其他行业从事生产的总称作品部,在品部内又按照行业的不同分为衣缝部、锻冶部等。在大贵族田庄从事特殊劳动的部民是以其主人的氏命名的。部民有自己的家庭和生产工具,可以有少量的家庭财产。主人不得随意杀害或买卖部民,但可以象对待奴隶一样把他们作为礼物送给他人。所以部民和奴隶区别不大。

    在当时,部民和奴隶大约占日本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他们的地位由于财产的变化也在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大和国家在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之后,失去了继续向外扩张的地理环境,内部开始了争夺。一些较大的贵族极力想独自控制中央政权,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六世纪之前,比较强大的物部氏控制朝政。后来新兴的苏我氏强大起来,打败了物部氏,夺得了中央的控制权,扶植有利于自己的天皇。

    苏我氏家族不可一世,下面的中小贵族也在疯狂地兼并土地,残酷地剥削部民,许多平民的土地也被剥夺,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起来造反,抗税逃亡。

    纵观眼下这个时代,倭国的整个社会已处于混乱状态。

    倭国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如何找出更好的统治方法,以取代过时的部民制。于是倭国尝试吸取别国的改革,寻求一种出路。向中国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就是倭国寻求这种出路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倭国的确是找对了方向——当然,这是在原本的历史上。

    但是现在,历史线改变了。倭国用不着去寻求出路了。因为大唐来了!

    夏鸿升就是利用倭国社会的这种混乱,引导倭国平民,将大唐塑造为倭国百姓从大贵族手中夺取一些利益的代表者。从而使倭人中的平民百姓拥戴大唐,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既使大唐收获了民心,又达到了驱使倭人对抗倭人的目的,还借助倭国固有体系动乱的时候,建立起符合大唐利益和统治的新社会文化及政治体系。

    这不是有现成儿的模板嘛!

    原本的历史线上,十几年后,倭国国主会同贵族中臣镰足合谋发动政变,杀死苏我入鹿,年迈的苏我虾夷自杀,大权终于回归倭国天皇的手中。然后,倭国天皇效仿唐制,颁布了一些列的措施,史称“大化改新”,终于使倭国进入封建社会,成为了中央集权国家。

    只需要将“大化改新”的内容加以修改,修改成更加符合大唐的利益,更加接近大唐的规制,更加适于大唐控制倭国的措施,颁布出去就行了。虽说仍旧是封建性质的东西,可是比之倭国平民先前却好了太多。

    夏鸿升思索了一路,从李孝恭处到自己住的地方,短短的距离却走到了大半夜。

    回去之后,却也没有睡下,而是又让齐勇多点了几盏马灯,放在桌前,然后俯身于案上,铺开了纸张,提起了炭笔来,想了一下,然后落笔写下了一行字来——大唐帝国东瀛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未完待续。)

第840章 如何处置?

    时节才是十一月,正值秋浓。

    当正是淡淡遥山,凄凄落花,秋风萧杀中,大概也只有残景了,那莺飞燕舞的日子,也在落日残霞中飘飘而去——的时候。

    不过,在帝国的国都长安之中,却浑然不是此季萧条之景,而好似是一番过年一般的热闹之象。

    倭国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皇帝欣喜,百姓激动,才有此番光景。

    河间郡王和泾阳候二人死里逃生,回去之后率领大唐水师,以十二艘水师战船横扫倭国,占领大坂,进而又兵不血刃的占据了倭国国都藤原京,倭国国主上书求降,而自始至终,大唐无损一兵一卒的事情,已经随着朝臣之口,随着报纸,随着百姓们的口口相传,传遍了整个大唐域内。

    倭国国主连同倭国朝廷的重臣,已经在大唐海军陆战队的押解下,往长安而来。而喜报先到,皇帝大宴群臣,开宵禁三日,百姓于是纷纷走上街头,一同享受胜利的喜悦。

    “之前,有李靖三千精骑大破定襄,而后,又有苏定方二百人冲杀牙帐,俘虏万人。现下,又有李孝恭和夏鸿升十二艘战船灭倭国而竟不损一兵一卒!说来不怕诸位笑话,朕这几日夜里是高兴的睡不着啊!”两仪殿中,李世民对自己的心腹大臣们说道。这些人被他召集过来,一同商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