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扫明 >

第250章

扫明-第250章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受到王争的目光过来,一些颇为激进的学员甚至是争先恐后的把身子站直了些,对这位传闻中的忠烈伯满怀敬畏之情,就连那些原本颇为恃才傲物的也根本不敢造次。

    谁都知道,忠烈伯王争可是一个传奇人物,天底下的文武官员,能从饭都吃不饱的地步走到如今位置的,也就是山东的王大帅而已。

    好像过了一年,又好像过去了一刻,王争总算是微微一笑,说道:

    “好了,大家不必如此拘礼,军校的首任校长就由本帅担任,去按照自身情况报名吧。”

    这话说完,全场的人几乎都在同时松了口气,紧跟着眼前那些铁甲钢枪的战兵便是让开一条直通军校内部的道路。

    这道路被深青色的石板覆盖,看在这些学员眼中其实就是改变人生,完成理想的唯一路线。

    朝廷不可靠,至于跟着流贼和鞑虏,那更不是好男儿甘心的结果,此刻他们能做的,唯有竭尽全力登上山东军这艘巨轮而已。

    学员们分成两批,一些青衫素衣,头戴各式网巾的文人士子迈步往书香堂而去,都是款款向前,并没有发出什么噪音。

    相比之下,其余那大部分人则是显得颇为粗鲁,顺着深青色的石板长路,一边大声说笑,一边迈过高高的门槛来到历城军校内。

    一进正门便是演武场,一期的学员们陆陆续续走进军校,打眼一瞧就见到这里伫立着一块牌子。

    几个身穿土黄色农衣,面容黝黄,看样子像是农户的学员挤上前几步,指着牌子十分熟练的念道:

    “历城军校分为四类大科目及数种小科目,四类大科目分别为:骑兵、火器兵,步兵,辎重后勤兵”

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 
    “由忠烈伯、左都督、山东总兵王争担任首任校长,军议司左军议李岩为书香堂主审官,仍由王争担任名誉主讲”

    “火器科,分为炮兵、火铳、土制雷炮等;骑兵科,分为轻骑哨探、标兵、重骑手等;辎重后勤科,分为辎重粮械运输、战场医士、鼓号掌旗手等”

    一边读,周围的学员心中便愈发吃惊,这简直太全了,他们从没有想过参军当兵混口饭吃,居然也有这么多说道。

    不过想想也是,山东军毕竟不是一般的地方兵马,战兵那更是威名显赫,从建军开始直到现在,内中的各项规定也在逐年删改,愈发的完善。

    历城军校的模式,是在几次大军议中,众人群策群力,弥缺补漏之后,再由王争自己构想和增减而成。

    像是新生通过考试顺利入学以后,就已经开始执行军营化管理,学科方面,最初教步兵以山东军正兵日常操典,练习和熟悉山东军正兵编制内的各种规矩。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知道这个年代的基本军营知识,这个基础打完才会教他们最重要的东西。

    由于历城军校初建,只是笼统的规为四大类,兵器衣甲、战阵应变,守城筑城以及行军方式等。

    上面这些学科由山东军抽选战兵什长、哨官级别的老军官来轮换教习,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定理和兵书,多是以平日之心得撮要,钩玄详为讲述,由一期学员各用方法诵习。

    步兵是山东军的核心,尤为重要,方法也是王争和黄阳等人结合实战操训经验编写。

    最初由军中抽选老兵单人徒手教练,教以各种步法暨转法,俟个人操作娴熟后,即施什、哨甚至是营制操练。

    像是方向与各种队形之变换,俱依次循序实施,徒手操作熟习后,继即施以持枪、持斧枪、持刀盾练习。

    方法大同小异,仍由单人以至什哨连营,凡托枪、下枪、举枪、上下穿刺、齐冲、挥砍与各种行进,密集、疏开、散开等队形阵均按程序一一施行。

    除制式操练外,山东军对于拉练尤为看重,规定每月两次军校大拉练,夜间拉练也包括在内,每次拉练都要有至少一名山东军战兵主将坐镇审查。

    此外,火器兵入学后要先花费大量的时间熟悉各式铳炮和土雷的使用、制作方法,这个阶段,往往是聘请那些匠户和熟悉制作的人轮流讲授

    剩下的就是不断练习各种铳炮和土雷的使用方法,枪法是子弹喂出来的,这句话在这个时候一样适用,像举铳、放铳、排列三段击、来回装卸子药铅弹这些,都是每日不断的必修课。

    炮手的各式火炮驭术、还有骑兵的骑枪、马刀操法,则要在野外进行射击与运动训练。

    还有标兵的旗语和传达军令,轻骑哨探的道路侦察、行军、宿营、战斗,繁繁简简,都要归类教习。

    辎重科学生所授学科,为山东军辎重操典、辎重营务、阵中要务令等,对于军制、营中军礼节、旗语、军队符号等,亦择要详讲。

    简言之,历城军校就是一个大熔炉,只要能想到的,俱是教授无遗,所谓整军经武取用精宏,故能于短时间内收最大之效果。

    “此种军校,当真是闻所未闻。”

    “是啊,哎对了我叫祁耀武,大家以后都是要在一起生活的,报一报籍贯?”

    几个挤在一起的学员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叫祁耀武的农汉子弟看上去明显有些自来熟,上来就在热切的和众人打招呼。

    另外一个面色冷峻的青年站在一旁,听见这话后看了一眼王耀武,见到是个农户,这才面无表情的说道:

    “哼,谁要和你一起生活。”

    这话可就相当于赤裸裸的不屑了,王耀武脸色顿时拉了下去,看他这个样子,方才那个冷脸青年又是一阵冷笑,添油加醋的说道:

    “怎么,小爷可是滋阳李家的人,就凭你们这些粗鄙之人,又敢对我怎么样,不害怕我李家?”

    本来祁耀武满心的怒意,可是听到这番话后却有些投鼠忌器起来,周围人一样是惊呼不断。

    “滋阳李家,同鲁王府都有些关系,可不是俺们这等穷苦百姓能招惹的啊。”

    看他昂着头进入大堂,祁耀武只能是暗自攥紧拳头,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委实叶不敢多说什么。

    一进入历城军校的大堂,祁耀武有些淡忘了方才的事情,立刻就被周围给吸引住,看看这,看看那,总是满心的期待和欢喜。

    方才在外面才待了不久,可祁耀武却好像和周围十几个素未谋面的学员变得很熟,就连他都不知道,自己已经隐隐的成了这个小圈子的中心。

    说起来有些奇怪,在外面看看告示的功夫,学员们中间就已经出现许多祁耀武这样的中心人物,一个个小圈子的聚在一起讨论。

    看到祁耀武等人的模样,李家的冷脸公子又是冷哼一声,道:

    “呵,土鳖。”

    随着铁甲的哐啷声,一名山东军的正兵千总来到他们面前,这千总锐利的眸子扫视了一眼堂内的一期学员们,这才是开口说道:

    “咱们步兵科的学员是不少!都听着,到那边登记入册,若是逾期还没有入册的,到时候可就别怪老子心狠手辣。”

    这千总板着脸,一点都不像是在瞎说,他话音刚落,这些学员们便是争先恐后的跑到军议司吏员桌子前面登记,有些甚至挤的直叫唤。

    “俺,俺叫祁耀武,祖籍是登州的。”

    “那个,我叫徐对,徐大壮,来自东昌!”

    “李健,滋阳府李家三公子——”

    李健这话还没说完就被一旁皱紧眉头的千总打断,只见他唾沫横飞的张口吼道:

    “谁娘的让你说这些了,姓名籍贯,懂吗,不懂就滚!”

    李健好像是被这腾腾怒意吓到,仓皇后退几步,紧跟着连连点头再也不敢吭声。

    看见李健吃瘪,徐大壮对祁耀武偷笑着说道:

    “耀武老弟,你看俺就说过,忠烈伯的兵马才不管什么李家,在这里还不是和咱们一样?”

    听到他说的话,祁耀武却没什么特别高兴的反应,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第四百一十九章:扩招() 
    历城军校开学的事情,在整个山东六府境甚至周边地区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还不止如此,同一时间开学的还有一个名为书香堂的“书院”。

    说起来,原本山东军虽然也曾招收文人,不过那种规模和动作非常小,每次一共也就是几十个人,因为山东军当时还用不到这样巨量的文人。

    可这次不同,山东军的军议司增设数个分处,在各地都建有分署衙司,急需大量各种才能的文人士子投效。

    尽管这些衙门并没有朝廷的“执照”,可依然能正常运作,并且在几年之内成功代替了地方的官府衙门,到了眼下的崇祯十五年,甚至布政三司衙门的权利,都没有一个军议司多。

    这种种动作,说起来都算是严重的欺君弄权之为,长此以往,朝廷不可能没有听到风声,可到了现在却没有任何声响和动作出来,傻子都能看得出来,这军议司背后定然是有一个极其庞大的军事集团支持。

    当然了,这个集团也要强大到足以藐视地方上其他朝廷衙门和朝廷兵马,强大到让人无法质疑的地步。

    很显然,这个军事集团,便是以忠烈伯王争为首的山东明威军。

    山东军首先在六府境内大规模招收具有文武才能的人,最后通过地方上的层层选拔,挑选那些真正拥有能力和才学的人来到历城参加入学考试。

    即便是这样严苛的条件,最终入学的人依然达到了一千四百多人。

    可以想象,地方上报名历城军校和书香堂一期的人,究竟是有多少,有些人为了增加所谓的通过率,甚至一家老小全部报名。

    可这种方法根本不切实际,最后大多都是乘兴而来,失意而归。

    军校一期入学的学员经过军议司统计,总计要有九百余人,占据了大部分,相比之下,书香堂一期的学员便少了很多。

    不过统计结果出来后也有四百余人,属实不少了。

    其实百忙之余很多人都在暗自庆幸,这次若不是忠烈伯有先见之明,花费重金建造了极其庞大的军校,怕最后连给学员居住和练习的场所都会不足。

    如此大规模的文武招收之事,很快便传到了江南,当时复社的学子们听到了立即就是哄笑一片,更有些自恃才华者,居然乘兴吟起了七步诗。

    说起来也对,一介武夫就好好做你的武夫,打打流贼欺负欺负老百姓也就行了,非要搞什么劳什子的军校和书香堂出来。

    作为复社领袖,东林新一辈杰出士子领头者的侯方域,听到这话的时候正在和新婚燕尔的娇妻李香君煮酒赏月,当下也是一笑置之。

    最后还是李香君深情款款的问了起来,有道是朝宗你去过山东,忠烈伯此人如何?

    其实若提起这件事,侯方域心中一样不敢相信。

    上次去登州见到王争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小小的朝廷守备,手下不过一个文登营,一千多的可战之兵,根本啥都不是。

    尽管他当时弄得云间四大才子之一的宋征舆哑口无言,也得到了柳如是和陈子龙的赞扬,但是在侯方域眼中,依然是个连给他提鞋都不配的角色。

    到了现在,这个小角色不仅早已成为山东总兵和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居然年纪轻轻就受封了伯爵,崇祯皇帝亲赐曰“忠烈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