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扫明 >

第129章

扫明-第129章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蓬莱到金州海上的大小岛屿还不少,不过多是些荒无人烟的,竹子岛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往常起码都要有些百姓、渔民居住,这时候却是寂静的可怕。

    很快,船队驶过了皇城岛,距离辽东已经不远了。

    。。。。。。

    辽东,金州卫,金州中左所附近海面。

    海风激烈的拍打着海岸线,澎湃的浪潮似乎将那些礁石都拍打的呻吟不止,蔚蓝的大海,天空中奇形怪状的块儿云,原来是旅顺口到了。

    几个渔民正在岸边收网,看了一眼忽然荡漾起来的海面,却并没有想太多,今日虽然冷了些,但天气似乎还不错。

    “看什么看,耽误了大事你们担待的起吗?”

    可惜几道蛮横的粗俗叫骂打破了这梦幻中的美好,几个身穿青色衣袄的步卒,拿着刀走过来。

    其中一个可能是被冷到了,缩缩脖子,却毫不迟疑的一脚朝渔民踹过去,唾沫星子到处飞溅,骂道:

    “你们这些下贱的阿哈就是不识趣,参领要吃新鲜的海鱼,若是打不上来,有你们好看的!”

    “这种苦差事怎么就落到咱们身上来了,人家都在热炕头抱着娘们,咱却。。。”

    这几个步卒是驻守在金州中左所地界的汉八旗步卒,中左所地界不大,清军根本不重视旅顺口这种天然军港,在这边只驻守了半个牛录的旗丁,其余的就是一个牛录的汉军步卒。

    虽说驻守在这里的鞑子只有半个牛录,但下面的奴才们为了讨好主子,自然是口口声声的叫着参领。

    这些渔民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也不知道能不能御寒。

    其实清军占领旅顺并不是一帆风顺,天启年间,守将张盘聚辽民万余,动员军民守城,打了一场轰轰烈列的中左所城保卫战。

    由于敌众我寡,清军铺天盖地,保卫战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清军破城后“尽屠军民”,将守将张盘失守分尸悬挂城楼。

    尽管老奴酋后来下令迁徙民众,但现如今的金州再不是往常那样了,走几里见不到一个人影也是正常。

    这几个渔民打扮如同叫花子,这些归附的原明军如同一条恶犬,见到旗丁温顺的很生怕说错了一句话,至于这些辽民,是生是死和他们什么关系?

    渔民没有人说话,这种日子他们过了很多年,以往还曾期盼着大明的军队能打回来替他们报仇雪恨,但这么些年过去了,反倒听说明军接连溃败,山海关外的地方几乎全都丢了。

    鞑子每一次出征,几乎都是满载而归,带着更多的百姓和猪羊圈养起来,帮他们修建田庄,久而久之,也就不盼了。

    一个渔民正用力的收网,也许是常年吃不饱饭,让他稍微一用力就觉得眼前发黑,好不容易稳住身形,他却忽然发现什么不对劲。

    眼前出现了不少黑影,好像是几百条船奔着这边来了!

    再一想,不对吧,一定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唉,应当是太久没吃东西看见假象了。。。

    “船,好多船!”

    步卒反应过来,指着愈来愈近的船队,顿时成了无头苍蝇,等到这支船队更近一些,他们终于看见上面的旗号。

    “王”字大旗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后头迎风飘扬的“玄鸟”旗帜他们可不会不知道,不过这不可能啊!

    大明的旗帜自打天启年间就不会在这边出现,他们虽然看见了,但心里压根就不信是明军来了。

    用屁股想,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不过这几个步卒也不傻,管他到底是不是明朝的船队,先回所城通报参领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犹豫了没多久,掉头便跑。

    行驶速度极快的鹰船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已经纷纷靠岸,成群结队的兵士从舢板上跑下来,下来之后只是分出一个什的小队去追。

    在几个渔民惊愕的眼神中,后头的大型福船上成批的小跑下来更多兵士,个个都穿着鸳鸯衣袄,扛着甚为眼熟的玄鸟旗。

    这竟然真是大明的军队!

    从旅顺口到中左所城少说要有几十里地,这些汉军步卒平常少有训练,跑了没几步就是气喘吁吁,军士们稍微用点力就追上去给逮了回来。

    这时候这些汉军步卒大气都不敢出,天可怜见,他们本就是被排挤到这边干这种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命活计,谁成想遇见了大明的军队。

    就算回去通报了,八成驻守的参领都会把他们当傻子打发走,也是,你说明军打到辽东来了,这事儿说回去谁信!

    “主子们,奴才给您磕头了,饶了奴才一条狗命,奴才定当尽心竭力,尽心竭力听从主子的吩咐啊!”

    董有银出声怒喝,一脚给说话那人踹了个四脚朝天。

    “放你娘的屁,来人,将这些个狗汉奸大卸八块扔到海里喂鱼!”

    高亮冷哼一声,道:“喂鱼都是便宜了他们!”

    一名兵士走出拎着小鸡一般的将其中一个拎起来,忽然闻见臭烘烘的味道,顿时又将他扔到一边。

    几个军士一脸的恶寒,这平日牛哄哄的汉军步卒早已是屎尿横流,就算是这样,他也在不断的叩头,拼了命想要逃得一条活路。

    “将军,这汉奸又拉又尿的,是不是宰了扔在这算了。”

    “不要啊,奴才求求主子们了,千万不要啊,饶了奴才一命吧。。。。。。。”

第二百一十一章:辽民苦() 
“都砍了,记得处理干净。”

    王争看着眼前屎尿横流的汉军步卒,用脚轻轻将他蹬到一边,说完话便朝那几个渔民走过去。

    “将军放心。”

    “不要啊,主子饶了小的一命吧!”

    几个汉军步卒见到越来越近的登州营兵士,大惊失色,这些兵士绷着脸,看着他们仿佛在看一个个死人。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这几个汉军步卒知道必死无疑,便不再求饶。

    有一个大喊大叫的冲上来顽抗,其余的起身便逃,在登州营兵士们的面前,不出几刻钟的功夫就都变成地上温热的死尸。

    “你们,你们真的是大明朝的兵吗?”渔民们说出这话的时候,虽然满脸都是希冀,但看样子还是有些害怕。

    毕竟,现在的清军但凡野战,几乎就没输给过任何军队,明军怎么会打到辽东来呢。

    王争亲自上前扶住一个人,说道:

    “老人家,我是登莱副总兵王争,这次是奉了崇祯皇帝的旨意。”

    听了这话,几个渔民再也忍不住,都是抱住互相痛哭起来,这个场景让黄阳等人也是面面相抵,不少兵士暗自握紧拳头。

    “老人家,后面就是我们的船队,船上有些干粮,那里是安全的,你们可以先去登州。”

    王争说完这话,回身正要下令安排,却见几个渔民围过来拉住他,连连摆手说道:

    “这使不得啊大人,我们的家人还在城里,求求大人救救他们吧!”

    “是啊,庄子里还有十几户人!”

    连忙将说话那渔民扶起来,王争开始细细问起所城内的清军人数。

    在已经占领的地区,鞑子实行的制度是按丁编庄,每个庄子有十七户辽民,九头耕牛,而且这庄子就用来赏赐给各级的将吏。

    其实这按丁编庄是农奴制的田庄,庄丁就是农奴,牛录额真以上的清军将吏是农奴主,庄丁除了受清军各级将吏的压迫和剥削外,还要多受庄头与汉军的一层剥削。

    皇太极通过庄头对庄丁的管辖来实现农奴主对农奴的剥削,庄丁对有特权的八旗兵提供劳役地租。

    毫无疑义,清军的按丁编庄对于明朝原来在辽东地区实行的租佃来说,是一种明显的倒退。

    清军通过庄头对庄丁的监督把庄丁牢牢地固定在封建的土地之上,使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结合在一起,压迫程度和剥削程度进一步加深,用杀戮之威,强制让汉人改变传统,这也是为什么辽民暴动层出不穷的原因。

    驻守金州中左所的清军参领也在城外有一个庄子,是他前些年随阿敏征朝鲜所得,几个清兵在庄子里实行“满汉同住”。

    这是皇太极监视辽民的另一种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个,辽民彻底成为清兵的私人奴隶,十命不如一猪羊。

    得知金州中左所地界只驻守了区区半个牛录的清兵,这可是个天大的喜讯,众人纷纷请战,王争当机立断。

    登州营兵分五路,以千总为单位,从五个方向逼近中左所城。

    这个计划是有考量的,如今登州营刚刚在旅顺口登陆,中左所地界的清兵根本就不会觉察,而且清军兵力如此之少,分路合围更可以掩盖行踪。

    马队把总全卓就是金州人氏,这次他是最为激动的一个,考虑到这一点,加上马队初建寸功未立,王争让他率领马队去那参领名下的庄子解救百姓。

    据那几个本地的渔民说,金州地界还曾爆发了一次辽民的起义,只不过被清兵残酷镇压,至少来来回回的屠杀了几次,几乎什么都没剩下,就算后来迁徙辽民编庄,人数也没剩下多少。

    这天夜里,中左所城外大约十一里,阴风呼号,除了这庄田外几乎不见几个人影,三个清兵环胸靠在墙边,翘着嘴看向眼前干活的辽民。

    这几个清兵都是披甲兵,在八旗旗丁地位中属于中层,若不是运气不好,这次他们也可能随军出征。

    这三个大字看在周围辽民的眼里,个个都是从地狱来的修罗,简直又恨又惧。

    “狗奴才,还不快点干活,天马上就黑了,干不完惹怒了主子们,看你们怎么收场!”

    这几个清兵根本不用说话,周围十几个汉军步卒便是挥着鞭子朝辽民抽过去,骂完一转头,脸上立刻绽放起菊花般的笑容。

    “这些狗奴才就是欠打。”

    冷哼一声,为首的清兵拍拍这汉军步卒的脸蛋,忽然一用力,直接将这汉军步卒拍到一边,指着他笑道:

    “哈哈哈,他们是狗奴才,你也是狗奴才,快去一起干!”

    这汉军步卒笑吟吟的应了一声,虽然脸上火辣辣的疼,但仍是恭恭敬敬的不断躬身,一转头立刻换了一副嘴脸。

    见到一个青壮看他的眼神,这汉军步卒觉得脸上热烘烘的难受,羞愤的吼道:

    “笑什么呢,问你呢,笑什么?”

    “哼,狗汉奸。”

    这青壮看了一眼,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放下手里的活计,直直的盯着那汉军步卒,一字一顿的又来了一句:

    “狗,汉,奸。”

    “妈了个巴子,老子看你是不想活了!”

    只听“噌”的一声,那汉军步卒拔出亮闪闪的弯刀,正要上前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狗奴才尝尝滋味。

    见到这种情景,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赶紧扔下手里的锄头,上前劝解道:

    “军爷,他还是个孩子,军爷,算了吧军爷,快给军爷道歉。”

    “道歉,我为什么要给汉奸道歉?”

    这步军参领回头一看,见到三个清兵正盯着自己看,狗在主人面前一向都要显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他直接一脚将这老人踹开。

    “都愣着干什么,把这通敌的奸细抓过来!”

    这刘老头本来就是六十多岁,平日又是吃不好穿不好,身子骨弱的很,被那汉军步卒毫不留情的一踹,止不住一头摔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