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扫明 >

第128章

扫明-第128章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获胜了更好,别人在外提着脑袋打仗才能得军功,他们躺在家里也能拿军功政绩,所以王争这次出去,山东省官员几乎都是全力支持。

    不过也都是口头支持,让他们拿银子或是粮食,那是想都不要想。

    登州营虽然答应出兵协助,但这次是关乎存亡的生死之战,马虎不得,圣旨虽然下来了,但却一点都不着急,准备工作是一样都不能少。

    登州上下又开始忙起来,左军议李岩、主事参谋顾君恩带着军议司的参谋们开始没日没夜的商议。

    小到从什么地方登陆,来回要多少时日,大到要是遇到硬茬子该从哪入海跑,等等这些都需要计划周全。

    右军议管清天擅长的是指挥调动,所以辎重营携带的干粮、军械等军需、后方补给运输样样都是需要他与主事参军徐克文协调。

    到现在王争算是体会到大军出征的麻烦之处,哪有从前说的那么容易,自己这次要带出去的无非是战兵五个千总的兵力,就是这样,里里外外安排事情要花费的功夫已经让他头大。

    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那天,王争觉得准备的差不多了,临行先是行文两封发到杨文岳和吴惟忠那边,又去了掖县一趟,找到巡抚徐人龙和总兵韩大虎商议。

    登州营战兵开拔后,登州内外仍有正兵与盐丁驻守,加起来的人数比正兵还要多,倒不至于空虚,可还是需要安排打点一番,免得刘泽清那小人趁火打劫。

    徐人龙是正义之士,知道王争是为国捐躯去了,老家自然要替人家守好,当即就是保证下来,还问王争有没有什么遗言要说。

    听到这话,王争摇摇头,徐人龙这话说的太直白,搞的他都觉得自己这次像是去慷慨赴死。

    不过王争从来就没有瞻前顾后的婆妈性子,从徐人龙那离开后立刻去找韩大虎,请求他派兵驻守昌邑、平度州、即墨一带。

    若是有任何刘部的动向,立刻通知留防蓬莱的登州营战兵千总邓黑子,防止“小人“趁虚而入。

    至于这小人到底是谁,王争没有多说,韩大虎自然也不会多问,两人心里都明白。

    韩大虎当即拍着胸脯,说只要他在,刘部的人别想悄无声息的通过莱州府。

    韩大虎是王争的老上司,人品和胆量王争都相信,他能说这话,自然是真正会放在心上。

    当天王争没急着回蓬莱,在韩府喝了一顿送行酒,灌醉了韩大虎后,这才骑着快马连夜赶回蓬莱交代其它事。

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辽东() 
、崇祯十一年十月九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样,又是寒意逼人的一一天,清军依旧在北直隶肆虐,明军各路未触即溃,大明上下一片风雨飘摇。

    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在北直隶集结三边精锐,最后赶来入援的却屈指可数,无奈只好在这天率本部天雄军誓师入援,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一天,山东登州府蓬莱城外的校场之内,也是旌旗密布,甲士云集。

    从高台上一眼望去,整个校场尽是身披铁甲,手持虎枪的登州营兵士,大明的玄鸟旗帜与“王”字大旗共同高扬在天空。

    “末将黄阳,率登州营战兵五千员,拜见副总兵!”

    “卑职等拜见副总兵!”

    忽然,矗立了不知多久的兵士高声大喊,齐齐半跪在地,这股阵势竟丝毫不下于万余大军,直让整个山东为之战栗。

    王争浑身披甲戎装,站在高台上点点头,方才的雷鸣阵吼转瞬间便化作寂静,看着眼前这支军队,王争的心中颇是欣慰。

    来了这么久了,自己总算是有能力为百姓做一些事,虽说现在登州营的人数还不多,但他已经不能再等了。

    眼睁睁看着鞑虏肆虐山河,王争整日都是如坐针毡!

    眼前的这支军队让杰姆眼前一亮,就从这些士兵的整齐度来看,已经和葡萄牙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没什么区别。

    他从未想到过,东方竟也能组建起这样一支军队。

    李岩虽是一介文人,看着王争点阅登州营军士,竟也是心潮澎湃,这是登州营第一次向世人毫无保留的展现真正实力,料想此次出征后,定会引起各地的轰动舆论。

    不过李岩已经不再担心这个,有这样一直军队在还用得着怕什么舆论,时逢乱世,在他眼里,唯有王争才有能力力挽狂澜。

    本来李岩还是担心王争此行过于危险,想在今日再劝说一番,但是见到此情此景却已放下心来,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下官,军议司左参议李岩,率全体文职官员,提前为副总兵道旗开得胜之喜,设凯旋告捷之宴!”

    主事参谋顾君恩面露红光,连声拜跪道:

    “巍巍强军,巍巍强军吶!有此等强军护佑黎民,鞑虏何愁不灭!!”

    哈哈一笑,王争先是翻身上马,再回身朝李岩与管清天等人抱拳道:

    “本将出征后,登州一切事务,便有劳诸位多多帮忙,邓黑子是个愣头青,猛刚有余而心性不足。”

    李岩拱手回礼道:“这是下官分内之事,将军放心出征便是,后方有军议司的诸位同僚在,乱不了!”

    邓黑子与身后一众留守正兵将官半跪在地,抱拳喊道:

    “末将率登州营留守军将,在蓬莱等候大军的捷报!”

    大军缓缓开出校场,第一眼看见的却是人潮人海,这天一大清早便是有送行将士家眷等候在校场外,加上其他前来围观的百姓,已经是将路挤的水泄不通。

    “登州营出征,诸位将士随本将力战蛮夷,皆是世之忠勇英烈,每战死一人,全家赠五亩良田,灵位入祠,配享万众香火。”

    “不过此次出征险恶,定是一番恶战、苦战、鏖战,本将若是不能率将士们归乡,这一拜,就算是提前向父老乡亲们赔罪了!”

    这句话说完,王争下马后退一步,双手抱拳,深深的揖首下去,校场前已是变得鸦雀无声,只有不少婆娘孩童的哭啼之声。

    突然间,全体登州营将士与盐丁们都是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愿为将军效死!”

    “愿为将军效死!!”

    。。。。。。

    这喊声没有人提前组织,没有人事先知会,完完全全是自发真心的行为,每个人都喊的声嘶力竭,王争只觉浑身上下的血液好想要沸腾一般。

    登州营兵士士气高涨,个个都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恨不能全员都到辽东杀鞑子。

    游击将军邵勇带着正兵们清出道路,连忙上前道:“将军此次定能旗开得胜,再获捷报!”

    王争这个时候已经上马,点点头,朝他说道:

    “邵勇,本将走后,蓬莱城内外城的防务就交给你了,要比本将在的时候更严,听明白了吗?”

    邵勇连忙点头,抱拳道:

    “听明白了,末将早已安排妥当,就算是一只苍蝇想要捣乱,士卒们也能将其抓住捻死。”

    放下心来,王争回头朝城头望云阁上看了一眼,果然见到一道曼妙的倩影,朝那边摆了摆手,下狠心不再回头。

    全军出征,往水城而去。。。。。。

    望云阁外的身影自然就是王玉儿,虽然她双眼已哭得红肿,但见到王争挥手,仍是强自露出微笑。

    因为她不能让王争担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安心杀鞑子,不被儿女私情束缚住手脚。

    为了将这五千的战兵周全运送出海,军议司提前几个月就是行文各处,这才凑齐了这次所需的大小船只,不过这样一来,花费的银两自然不少。

    仅仅是大型的福船,登州水师便采买维修了五艘,中小型的沙船、海沧船也都是向各处船行高价采买,总计要有近百艘。

    除此之外,用来侦查的鹰船、冲入敌军船阵的子母舟等小型舟船更多,起码要有两百余条。

    这些船只少数先行数里侦查,其余大多数如同众星拱月一般护卫在运兵战船周围巡航。

    出征在外,除了周全的进退计划外,最重要的就是粮食补给问题。

    辽东现在处于清军控制之下,原来大明的属国朝鲜如今也和鞑子穿上了一条裤子。

    从海上运送固然可以,但却不可能轻易交到深入敌后的登州营战兵手中,这次出来王争已经事先和军议司商量过。

    登州营设有专门的辎重队,出征在外各种人员的配备十分全面。

    诚然如此,大军在外,每一日的用度开销都是笔巨款,除了粮饷以外,稍重些的兵械辎重也都由辎重队统一携带,辅兵与战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肩上的担子也不能说是轻松。

    除了让每名战兵自己携带三日的应急口粮以外,辎重队最多只能带三十日的粮食补给,因为再多带的话,算上军械辎重会严重拖累行军速度。

    若是那样,在海上还看不出些什么,东西都装在船上,到了陆地上可就是鞑子的地盘,行军慢了贻误战机不说,更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登州营可以在鞑子后方活动的时间,只有三十天。

第二百一十章:登陆旅顺口() 
深秋里的渤海湾,由于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越往东航行气温则是越低,铁甲可以有效防护刀尖枪伤,但却不能阻止寒流。

    所以在出征前,辎重营都带了足量的棉衣在穿上,刚进入渤海湾没几天,登州营的兵士们便是感觉愈发的冷起来,说话的哈气也是越来越明显,慢慢都在盔甲外套上保暖用的棉衣。

    这些棉衣都是崭新的鸳鸯袄,厚实不说,穿着也不会影响到动作。

    一支船队正缓缓前行,这支船队不是渤海湾上常见的海盗与走私商船,却挂着“王”字大旗,一眼望过去,大大小小的船只起码要有三百多。

    “这是到哪了?”

    海上一望无际,这一片王争几个人都没来过,幸好军中不少军士都曾是辽东人氏,马队的把总全卓索性当起了向导。

    这些日子可苦了董有银,这小子身为一个胶东人居然晕船,出发之后整天吐个不停,都快把隔夜的吃食吐出来了。

    他现在脸色煞白的站在一旁,神色忽然一变,捂着嘴马不停蹄的往后跑,吐过后骂骂咧咧的道:

    “娘的,可难受死老子了,下次出海千万别叫上俺,打死也不来了。”

    全卓看了一眼不远处露出一个小边的岛屿,说道:“回将军的话,眼下这是到了竹子岛。”

    黄阳也是朝那边眺望一眼,颇有兴趣的道:

    “竹子岛,莫不是长着竹子不成?”

    全卓笑了笑,不置可否。

    等到船队驶近一看,还真是让黄阳说着了,这竹子岛上几乎布满了各色各样的青竹。

    众人朝那边看过去,却觉得有些奇怪,整座岛居然没见到一个人影。

    “黄参将说的差不多,这竹子岛之所以叫竹子岛,是因为这里方圆百里共有三十几座小岛,而这里却是唯一生长竹子的地方,所以南北的人就叫它竹子岛。”

    说到这里,全卓忽然叹了口气,继续道:

    “天启年的时候,这竹子岛上还有不少百姓居住,现在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还在不在。”

    大家观赏竹子的性质也一下就没了,都是叹口气。

    从蓬莱到金州海上的大小岛屿还不少,不过多是些荒无人烟的,竹子岛这种山清水秀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