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61章

十国千娇-第61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王朴忙道:“不可,吓吓那孟昶就行。南平国使者说,蜀国求和的使臣已到荆南。等蜀国使臣到了东京,陛下不见、也不答复他们求和,蜀国主自然知道害怕。”

    史彦超不依不挠道:“听说蜀国富得流油,国主是个草包,养了几千个娘们,每日寻花作乐。那花蕊夫人更是艳名远播。让末将前去,把花蕊夫人捉了来献给陛下!”

    “史彦超,不得无礼,退下!”枢密使魏仁溥喝道。

    史彦超这才悻悻而退。柴荣却不斥责,对史彦超分外宽宏大量。柴荣干脆地挥袍袖道:“退朝。”

    于是大伙儿只好叩拜谢恩,没机会再争吵。

    内侍省宦官曹泰唱了退朝,然后直接就去后宫见皇后,压根一点掩饰都不用。在大殿上临朝,一般人参与不了,但内容不算什么军国机密,宦官都能亲耳听到。

    曹泰把大殿上的情形和说话详细说来。符氏听得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随口道:“那史彦超真是有勇无谋,说了一通话,没一句说对了的。”

    曹泰附和道:“那是,史彦超倒是厉害,让枢密院的魏仁溥和王朴都忍不住出来制止。以奴家之见,官家和枢密院诸臣都迫不及待想先取淮南;那蜀道艰险,哪里有工夫去攻灭蜀国?王朴说漏了嘴,吓吓蜀国就行了。”

    符氏笑而不语,微笑里有些许冷意。史彦超不止这句话没说对,说捉了花蕊夫人献给官家也是信口雌黄……花蕊夫人是蜀国主孟昶最宠爱的贵妃,肯定经常侍寝,纵是貌若天仙又有什么用?官家不会有兴趣的。史彦超乱表忠心,还真是一句都没说到点上。

    不过符氏最近心情很好,郭绍的表现不仅让她满意,还有惊喜。在这漫长的日里,不管外面如何惊涛骇浪,宫廷却日日平静如水,惊喜能让符氏的心绪起一些波澜,少一些麻木。

    郭绍在她心目已经逐渐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粒棋。虽然她琢磨棋这个词不太好,但对郭绍也没什么坏处的,反而双方都有天大的好处。

    一盘深远的好棋在符氏心渐渐已经活了。她不仅是为了稳固得到的一切,也很喜欢“下棋”本身的过程;比起棋盘上对弈的彩头让人提不起兴趣,人世间的大棋布局更加刺激。

    如果再能得到官家的宠爱……符氏觉得自己才真正超越了当世所有的女性。花蕊夫人不过出身歌妓的玩物而已,艳名再响又有何益,能与自己相提并论?那真是太好笑了。

    前阵正值春夏之交,符氏偶然风寒,忽然想起了一个小小的计策。如果说自己那几天腹疼,御医能不能从脉象诊断出自己的身体未经男女之事?

    应该很难诊断,不过可以在叙述病状之时“不经意”暗示透露出这件事,然后让御医告诉官家;唯一的问题是,在宫廷里官家不会理会这等小事,更不会专门派御医来给自己诊脉,所以一些隐隐约约的暗示无法让官家知晓。

    符氏琢磨其的关系:需要官家关心自己的时候,让他亲自派御医来诊断,然后御医才必须回禀官家。

    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在出征的路上……她觉得时日方长,小小心计不必着急。近期朝廷要进攻淮南,官家肯定会亲征,到时候想办法跟着去出征;路上装病,反正腹疼得不行,看那些御医如何着急。

    符氏安静地沉思了良久,见曹泰还垂手侍立在身边,便道:“征淮南的事,你要额外关心……嗯,下次见到王溥了,可以提醒他:蜀国被武力恐吓,必然会设法向东汉(北汉)、南唐国求救;约这两个国家一同牵制我国。南唐一答应,就给了我朝口实,师出有名了。”

    曹泰忙低声道:“娘娘英明。奴家看来,朝廷里的须眉宰相,竟没一个能比上娘娘的。”

    “嘻嘻……”符氏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时间神情间倒露出一些与平时的端庄不同的妩媚。

第八十二章 扶摇子() 
固镇,附近蜿蜒的古道河床在山谷,好似巨蟒爬行过的痕迹。这里同样层峦叠嶂,视线很不开阔;但相比秦岭大山,山势比较缓和低矮,茫茫的坡上还有不少梯田。

    据点的周围和梯田坡上,零星有几个骑马的人在附近游荡。据点土墙内则是成队列的步兵时不时走过。此时的固镇还算宁静。

    天气晴朗,但是南面天边常常有黑云,让人们觉得随时可能下雨,但一连好多天从来没有下过雨。据当地的百姓说,南边青泥岭下雨,但固镇不下雨。这天气当真奇怪。

    就在这时,一个背着兜里头上包着布的年妇人从梯田间的坡道急冲冲地步行而来。不远处的斥候提着弓,眯着眼睛瞧着她,但见只有一个妇人,暂时便未理会,只是盯着。那妇人在路上跌跌撞撞走到土墙外面,竟要进军事据点,一会儿就吵起来。

    “你们不是虎捷军么,主将叫郭绍,还有个排阵使叫罗彦环。让我进去,见他们谁都行。”妇人振振有词。

    守门的小将对另一个将校小声说道:“郭都使身边有个高个女的,专门派细作探出去,这妇人可能真是咱们的人。排阵使就在里边,不如找人去问问排阵使罗彦环。”

    过了一会儿,罗彦环出来了,正好他去年底留守陈仓时见过这妇人,就是京娘身边的一个女道士。当下就叫人放进来。

    但是妇人不理会罗彦环,问“圣姑”在哪里,径直要去见京娘。土城墙深处,又有一圈木头藩篱,间还有一道掉漆的牌坊。罗彦环指着正北面右边的一处黄土墙青瓦顶的旧房屋,让妇人过去。木门紧闭,外面有两个披甲执锐的军士在那里踱着,似乎走来走去比干站着要舒坦。

    军士看见是罗彦环带进来的人,也没理会妇人。她走到门口敲了敲门,里面京娘的声音道:“是谁?”

    妇人出声了。过了好一会儿里面才打开门闩,只开了一道缝,京娘探出头来,头发湿漉漉的,说道:“门关上。”

    只见里面物什简陋,放着一个装着热水的木盆,京娘好像正在洗头发。人道是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步难,在固镇还算好,若是风餐露宿在野外搭营更加不舒坦;好在京娘在江湖上跑过多次,倒也懂得如何照顾自己。最困难的是清洗,一有机会定要抓住,否则可能十天半月都没法洗一回澡;她不是男人,否则可以直接到江边去洗。

    年妇人说道:“我知道虎捷军到固镇了,圣姑应该在军;便没有去陈仓找白仙姑,来回太远了,径直寻着固镇过来。”

    “嗯。”京娘应了一声。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棉布袍服,赤脚穿双木屐,舒舒服服地靠坐在一把梨木椅上,拿干净的毛巾仔细擦拭散开的湿头发。

    就在这时,忽然又有人敲门,郭绍的声音道:“听说回来人了,我能进来吗?”

    年妇人不等京娘回应,便道:“圣姑衣衫不整,郭都使只能一个人进来。”遂开了门闩。一个披着环锁铠的年轻武将便走了进来,头盔抱在腰间,正是郭绍。

    他进来就想瞧京娘如何“衣衫不整”,不料她穿得严严实实的坐在椅上……还好,胸脯把宽松的棉布袍服顶得老高,棉布很容易吸水,湿润的长头发把衣服也印得有点湿……又是仰靠着,柔软的布料下垂贴在她身上,姣好的轮廓线条清晰可见。

    京娘坐着没动,虽然也没什么客气的好话,却任由郭绍的目光在她身上。

    郭绍问道:“她跑到军营门口喊人,有什么要紧的消息?”

    妇人道:“我不知道要紧不要紧,青泥岭南边来了很多蜀军。”

    “有多少?”郭绍收住心绪,问道。

    妇人:“……”

    京娘见状,开口道:“还是要派人把陈仓的白仙姑叫过来,让她去青泥岭庵。”

    郭绍沉吟道:“倒不要紧。青泥岭难行,蜀军派再多援军过来也晚了,咱们已经占了固镇。如果蜀军敢翻山过来进攻……秦凤已成定局,我觉得不太可能;就算真过来了,咱们从固镇发兵,一日路程,可击其‘半渡’。”

    妇人又道:“青泥岭庵住了一个小娘,都住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前她和一个老道士过青泥岭,那里堵着很多蜀军,老道士就把她留在青泥岭庵暂住,说要去峨眉山;不料没过多久凤州就打起仗来,兴州那边也很不太平。她走不了就在庵住着……”

    郭绍忙问:“什么来头,别是蜀军细作……那条小路蜀军不知道最好。”

    青泥岭庵西面有一条小路叫白水路,之前郭绍就从尼姑那里得知了,说是逃犯和走私的贩夫走卒走出来的。京娘派到青泥岭的细作,就是走那条小路回来的。

    妇人道:“她说自己号清虚。她的师父叫陈抟,号扶摇……”

    “扶摇?”郭绍大为惊讶……当年他在河府就是被自称扶摇的道士救的;当时郭绍对这个时代几乎一无所知,当然没把扶摇什么的挂在心上,不过后来知道他是很有名的人。

    “她叫清虚?”京娘也很诧异。

    郭绍皱眉道:“扶摇不好女色,唐末时皇帝送他美貌宫女,他那时还年轻都不要;现在年岁已高,怎么会收女弟?那自称清虚的小娘多半是胡说的吧?”

    “她说小时候被扶摇捡的,本来只是个女童,扶摇每天老是睡觉,她‘不小心’就长大了。”妇人道,“我觉得她没说谎,小小年纪就很厉害,定有高人指点。”

    这时京娘道:“我在峨眉山见过清虚,确实是扶摇的弟。当初我能结识蜀国贵妃花蕊夫人,就靠清虚帮忙。”

    京娘又叫属下描述清虚的容貌长相,更加相信那小娘是清虚,“之前先走的老道士,可能就是扶摇。此人很难找,你们居然在尼姑庵见着了……我想去一趟青泥岭庵,把清虚接过来先照顾着,等有机会了送她回峨眉山去。”

    “你去太冒险了,那边怎么也是蜀军控制的地盘。你只要写一封信……”郭绍转头看向刚来的女道士,“我派几个亲兵过去,让她带路,然后把陈抟的徒弟接过来。这等神仙人物,卖个人情不是坏事。”

    京娘寻思了一番,道:“也好。不过要找信得过的人,别让那清虚受委屈了,她有恩于我。”

    郭绍道:“当然会找信得过的人。军有十七个老部下,是我出征高平的时候就收的亲兵,家都在东京,知根知底的人,从里面挑选二三人,应该不会有问题。”

    他说罢便离开京娘的屋里,马上出去安排人手。

    这边的事办完,郭绍便又无所事事了。战事已经消停,斥候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动,他寻思了一番,还是判断蜀军增兵青泥岭也不会进攻……可能只是怕周军趁胜继续深入蜀国纵深,过来防守的。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伙儿都没多少安全感,却反而很闲,闲得连消遣都没有。郭绍少不得胡思乱想,这几天不知怎地,心里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在记忆深处搜寻了一番,他渐渐把一些很模糊的印象发掘出来了。而且很快抓住了那飘忽在混沌的关键点:大符后会早死?

    究竟是怎么死的,郭绍实在记不太清楚了,反正隐约记得柴荣是娶过两姐妹……不过也不确定。赵匡胤这个人物郭绍最熟悉,但柴荣就只是知道名字;连南唐后主李煜、大小周后都比柴荣相关的印象深。

    到底是哪里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