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98章

开唐烟云-第98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宴的目的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接风,更主要的是,让新任主官与这些人能有一个初步的交流。

    新任主官能对治下的诸方势力有个大致的了解,好权衡利弊,明确自己的施政方征。而这些势力,也可以对新任父母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其喜好厌恶,防止不察之下,犯了别人的忌讳。

    扶风自两汉被并作三辅以来,人才辈出,明士如云。晴雪阁内,今日也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谢轩在罗技的引领下走入晴雪阁,众人纷纷起身相迎,齐声呼喊道:“拜见太守。”

    主客一到,这宴席自然是就开始了,酒过三巡,谢轩除了寒暄之外,说的就竟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与以往的历届主官皆不一样。

    这顿时就让众人心中一阵打鼓。关于谢轩的传言,他们听过不少,相比于其卓然的声名之外,他们更在意的是其狠戾的手段。

    自其在京师扬名以来,皇帝亲卫因夜袭一案,获罪者数百;五子谋逆案,数千人因其举告魂断;灞桥一战,扶风柳氏这样的庞然大物也被其连根拔起。

    在众人心里,这是一个面善心狠,手段超卓的人物,若是摆明车马倒也罢了,他们也好有个对策,像这样一言不发,反而是让他们心惊胆颤,忐忑不已。

    众人坐在席间,眼神交流,突有一人起座道:“太守清名,海内共知,今掌牧扶风,实乃扶风二十万百姓之幸也。我等不才,愿驱赴太守,使我扶风治内,财富民丰,道德宣野。然我等虽欲略尽绵力,却愚顿蛮昧,不知从何着手,还请太守赐教。”

    谢轩看向说话之人,拱手笑道:“阁下客气了,不知如何称呼?”

    那人道:“在下姓周,贱名一个清字,扶风茂陵人士。”

    谢轩闻言,心中明白此人应该只是一个小角色,被其幕后的人推出来试探自己。

    念及于此,谢轩笑道:“原来是周君,久仰大名。本官初来乍到,对扶风一切还不熟悉,不敢说赐教二字。不过自入扶风境以来,沿途所见,经济繁荣,民众富足,百姓安居乐业,权勋乐善好施,官员清正贤良。想来扶风在前任太守治下,吏治清明,政令通达,既然如此,依本官来看,便依旧例也就是了。”

    众人闻言,顿时大喜。

    实际上,他们最怕的就是谢轩到扶风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毕竟这位在长安之时,就是出了名的喜欢折腾,无论是在庙堂之上,还是稷下书院,各种众人闻所未闻的东西,层出不穷。如今既然谢轩说了要依仿旧治,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他们对于谢轩这样的说法,没有丝毫的怀疑。

    这些人在朝中皆有消息来源,事实上,早在一月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已经得到了谢轩即将牧狩扶风郡的消息。

    他们在朝中的靠山,皆言谢轩此来扶风,只为积累治理地方的经验,很快就会被调回中枢,让他们只要不触及根本,诸事皆全力配合,切莫不要无端获罪与他。

    在他们看来,谢轩这样的决定,恰好是印证了从京中传来的那些说辞,让他们不由地心下大定。

    因为没有了心思,宴会的气氛顿时就热切起来,唯独扶风长史罗技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坐的位置离谢轩颇近,其情绪的变化顿时就被谢轩尽收眼底。

    晚宴结束之后,浩气盟分盟盟主韦若愚随同谢轩回到了太守府。

    韦若愚虽然年长谢轩十余岁,但是对于这位近两年之间,名传天下,掀起疾风骤雨的年轻人,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再加上谢轩与王逸之之间情同兄弟,与浩气盟同气连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谢轩也算是他的半个主子,是以,他对于谢轩的到来,显得十分振奋。

    而对于谢轩来说,在扶风这一亩三分地上,韦若愚也是他最大的倚仗和助力。扶风原为柳氏根基,韦若愚能被王逸之安排到这里,足可见其人的能力,绝非凡俗。

    两人寒暄之后,分宾主坐定,谢轩开门见山道:“韦盟主,在下初来扶风,诸事生疏,想要有所作为,却不知从何下手,扶风境内之事,还请韦盟主不吝赐教。”

    韦若愚拱手道:“不敢,谢君可听说过扶风一世家,三豪门的说法?”

    谢轩摇头道:“未知也。”

    韦若愚倒是并不意外。

    世间早有传言,这位身患失魂之症,该知道的事,不分巨细,勿论繁杂,皆如同亲历;不该知道的事情,哪怕是常识,皆是一问三不知,犹如痴傻。

    于是韦若愚耐心道:“所谓的一世家,便是武林世家,扶风柳氏,其因灞桥之战,对赌失败,已被连根拔起。其残余势力,这段时间以来,亦皆为我等铲除殆尽,已成不了大的气候。匹夫之勇,或许有之,但若是说再掀起什么风浪,肯定是不可能了。”

    扶风柳氏诸事,谢轩是亲身参与者,知道的远比韦若愚要详尽。闻言点了点头,开口道:“这三豪门又是?”

    韦若愚道:“三豪门指的是扶风当地的三家世家豪门,虽然比不上五姓七望,但是族中多有子弟在朝中为官,本身又在扶风根深蒂固,亦不容小觑。”

    谢轩熟知历史,对扶风当地的世家豪强,不无印象,只是记得没有那么真切,闻言拱手道:“还请韦盟主赐教。”

    韦若愚道:“其一,便是平陵窦氏。平陵窦氏,其先祖为东汉窦融。窦融以军事起家,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窦融率兵归附,为云台三十二将之一,其后百年之间,平陵窦氏名人辈出,又时常与历代皇室联姻,可谓是煊赫一时的外戚世家。”

    “不过今日之平陵窦氏,与东汉窦氏并非全是一支,除却已然势衰的扶风旧人之外,大多数乃是河南窦氏与代北窦氏攀附名门,自承为扶风窦氏之后。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融合,三支窦姓已经彻底联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想要从这方面着手分化,肯定是不可能了。”

    “时至本朝,扶风窦氏依然是名人辈出,宰相窦威,民部尚书窦静,司空窦抗等人,皆为一时之俊杰。最重要的是,窦氏依然与皇室有密切的姻亲关系。太宗生母太穆皇后,当今圣人生母昭成皇后,皆是出自平陵窦氏。陛下自继位以来,对窦氏一向是恩宠有加,谢君若是想对窦氏动手,还需三思而后行。”

    谢轩点头道:“多谢韦盟主提醒,不知其余两家世家豪门又是?”

    韦若愚道:“其二便为茂陵马氏。茂陵马氏,其先祖为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氏在东汉时,不光名将辈出,还出现了名满四海的经学大家马融等人,既有土地,又精儒学,家族迅速崛起,不但为军事经学世家,同时又身兼外戚的身份,权势风头,一时令天下侧目。”

    “其后,如马腾、马超诸人,亦皆为一时之豪雄。时至本朝,马氏子弟,仍多有在朝廷做官为将者。比如前些日子,大爷在西域的那一场大胜,安西都护府中左金吾卫将军同正马璘即为马氏子弟,乃是将门世家,其祖父马正会,曾任右威卫将军,父亲马晟,曾任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谢君若想对马氏动手,同样是要慎行。”

    谢轩闻言点头道:“韦盟主放心,在下初来乍到,即使是要有所动作,也不会是现在,必然是谋定而后动,未知这最后一家是?”

    韦若愚道:“其三,便是万年韦氏。”

    谢轩闻言顿时忍不住道:“万年隶属京兆,治所在长安之内,与扶风郡何干?”

    韦若愚道:“韦家根基虽在万年,但大多家业却都置于扶风,谢君所欲在扶风有所作为,首当其冲便是万年韦氏,如何能没有关系?”

    谢轩闻言,顿时沉默了,身为学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京兆韦氏。

    五姓七望,在名声上虽然压制京兆韦氏一头。但终唐一朝,若论权势,京兆韦氏绝对爆得五姓七望连渣都不剩。

    有唐一代,京兆韦氏子弟,成功拜相者共计二十位,势冠全唐;家族成员仕宦率极高,尤其是高品级官吏的仕宦人数更是冠绝天下。在仕途鼎盛的同时,韦氏家族与皇室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共有三十余人与皇室血脉通婚联姻。除此之外,韦氏家族还广泛与山东、江南、关陇地区的一流士族联姻,加强与各地士族之间的交往,扩大家族影响,是真真正正的庞然大物。便是当朝,亦有吏部侍郎韦见素等在朝中身居高位。

    如果他真的是像众朝臣所猜想的那样,只是来扶风镀一层金,为将来入相积累资本,倒也罢了,能与这三大世家搞好关系,无疑会在将来。为自己平添一份绝大的助力。

    问题是,他此来是为了以扶风为试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而但凡改革,自古以来,势必就会侵犯到既得利益者的痛处,这三大世家的阻碍就成为了他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一来,光有浩气盟和长歌门的支持,就显得远远不够了。因为这两家毕竟只是江湖上的势力,在官场上的影响非常有限。

    那么,当务之急,他就需要在扶风郡的官员之中,尽快培植出属于他,也只忠于他的势力。毕竟在官场之上,无论职权有多高,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无法成事的。

    特别是像郡守这样的封疆大吏,假如下面的人全都反对你,对所有的政令皆都阳奉阴违,那么最终的结果,必定是自己落得一个黯然收场的结局。所谓法不责众,很多东西,并非是靠权威和严苛的律法就可以解决的,很多时候,收买人心,远比这些东西要重要的多。

    念及于此,谢轩的脑海中顿时闪过了扶风郡长史罗技在宴会之上,那黯淡的眼神。

    谢轩突然开口问道:“敢问韦盟主,对扶风长史罗技可有了解?”

    韦若愚顿时一愣,思维有些跟不上谢轩的跳脱,不过仍是毕恭毕敬道:“此人乃是开元十一年的进士,乃河北道清河郡人氏,出身寒门,初任凤翔县县尉一职,这些年来,其所任官职,皆未出扶风境外,于五年前参加吏部铨选,被授予扶风郡长史一职,算得上是扶风郡官场上的老人了。”

    谢轩点了点头,又开口问道:“其人官评如何?”

    韦若愚道:“扶风郡身为四辅之一,毗邻京师,朝中权贵勋爵多在此地置有产业,又有一世家三豪门在此根深蒂固,是以吏治糜烂,贪官酷吏遍地都是。不过这名罗技倒是一名难得的好官,主政凤翔之时,吏治清明,百姓富足,于权贵富贾分文不取,于百姓秋毫无犯。不过,他始终是一个异类,在大势之下,能做的非常有限。前任太守在位时,对其很不待见,数次想将其罢黜,不过其处事很难让人挑出毛病,又深得百姓爱戴,前任太守无奈之下,也只能罢手。”

    谢轩点头道:“那此人的背景有没有问题,会不会是?”

    韦若愚笑道:“谢君说笑了,天下人何其多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与隐元会有关。”

    谢轩笑道:“既如此,便劳烦韦盟主亲自跑一趟,将罗技给我请来。”

    韦若愚顿时一愣:“现在?”

    谢轩叹气道:“韦若愚也说了,扶风吏治糜烂,病入膏肓,要谋事,自然不可能光明正大,如今已过子时,谈见不得光的事情,恰是再好不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