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97章

开唐烟云-第97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宗顿时就道:“依子寿之见,放之何地合适啊?”

    张九龄道:“扶风郡距长安不远,快马一日可达,原任太守年岁已高,数次上表请求告官还乡,幼安可接任之。”

    众臣闻言,都是嘴角猛抽,这位比玄宗还狠。

    天宝元年,玄宗下诏,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所谓的太守,乃一州行政之长官,上州太守从三品,中州太守正四品,下州太守正四品下。

    《通典》记载:“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邦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其余为六雄、十望、十紧,并有上、中、下之分。”

    辅、雄、望、紧州,主要以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划分依据。雄、望、紧州,也均以其政治、军事地位以及经济发达程度作为划分依据。

    而天宝年间的四辅分别为,同州、华州、岐川和蒲州。其中的岐川正是张九龄荐举谢轩前往赴任的扶风郡。

    如果一定要去做比较的话,这四辅的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其长官是妥妥的从三品高官,品级比玄宗要打算授予谢轩的中书侍郎还要高。

    最关键的是,谢轩去了扶风郡很容易就能做出政绩。

    最大的地头蛇扶风柳都被他铲除了,其他的一众勋爵豪强,从官场到江湖,绝对再没有任何人敢与他叫板,政令通行之下,想不做出政绩都难。

    玄宗对于这个提议,立马欣然允诺,而杨国忠现下已将谢轩当成自身肱骨,自然也不可能反对。

    不过因为临近中秋的关系,谢轩要在过完中秋节之后,才会走马上任,每月的朔望,还要赶回长安参加朝会,是以,并不算离开大唐的政治中心。

    而另一边,北疆的战事,也出现了巨大的反转。安禄山手下大将史思明出奇兵,截取契丹、奚、罗粮道,而后伪装成运粮军队诈开后营,将三国联军的粮草辎重付之一炬。

    阿史那承庆领精兵五万,趁联军驰援后营之时,突袭大营,生擒奚王李日越。蔡希德、崔佑乾二人各领精兵两万,于援军归途之时,自两翼设伏,大败联军,斩首两万余级。

    如今三国联军已兵败,遁入草原深处,安禄山集三镇之力,正在筹集辎重粮草,准备发兵漠北,彻底断绝后患。

    如此一来,北疆的战事基本上也算是平定了。契丹、奚、罗经此大败,即使安禄山没能将他们斩草除根,短时间内这三国也组织不起来什么像样的攻势了。

    能在中秋节之前,得到这样的好消息,自然是满朝上下,欢欣鼓舞。

    而谢轩也在抓紧安顿京中诸事,扶风虽然不远,但是必然是比不过同在长安,他与浩气盟和长歌门的联系,必须有一条快捷安全的通道。

    而且他去扶风赴任,也要加强身边的护卫力量,否则再出现夜袭之事,他恐怕就不会那么幸运了。

    还有,稷下书院建立未久,很多东西都处于磨合的阶段,还有一些新颖的思想和物事,也只能循序渐进地拿出来,需要有人接替他在这里引导,把控大局。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需要时间来处理。

    然而,就在一切事情都在有序进行的时候,长安却突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市面上突然出现了大量来历不明的恶钱,或者更准确地说,出现了已有近月的时间,只是在临近中秋之时,彻底爆发了。

    所谓的恶钱,便是指由民间私人铸造,材质低劣的钱币。

    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重六斤四两,这是有着严格的规制的。

    玄宗朝开元年间,因国力强盛,国库充盈,开元通宝的铜料又增加了一到二成,确保了其做作为货币的稳定性。在样式上,此时的开元通宝也由初唐时期的光背无文,转变成了有星、月等纹路装饰。

    而且开元通宝的发行,还促进了十钱为一两的十进制度量衡的诞生,使得二十四进制的铢两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自此之后,因其换算方便,适合繁荣的商品经济,厘,分,钱,两的十进制成为历朝货币计量的标准,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

    但是,即便是如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元通宝,依然难逃被恶钱冲击的命运。

    实际上,恶钱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民间米帛价格暴涨、商业衰败,历朝历代,对之都有过整顿,但却很难彻底根治。

    以开元年间为例,明相宋璟居相位时,曾经先后四次整治恶钱,不过却始终收效甚微,最终引得官怒民怨,落得个罢相的惨淡下场。

    是以,可以想象,这整治恶钱的差事,绝对是一项苦差,不但功劳有限,动辄还会引火烧身。

    然而,在八月的朔朝上,却发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张九龄和李林甫两派官员,共同举荐杨国忠整治恶钱。

    杨国忠虽然是市井混混出身,但是却不是傻子。以宋璟之能,尚且对恶钱毫无办法,更何况是他?这简直就是要命的差事。是以杨党,立刻在其授意之下,大力举荐李林甫。

    双方之间,历来是你争我夺,相互拆台,彼此攻讦,像今日这般,把对方高高捧起,往死里吹的情况,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就连玄宗都被气乐了,不过他也知道,无论是杨国忠还是李林甫,两人都没有处置恶钱的能力,这项重任就只能落在张九龄的头上。

    这样的结果,虽然都不是双方希望的结果,不过勉强也可以接受,只不过所有的压力都落在了张九龄的头上。

    自古以来,及至后世,官府与恶钱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历来都是只能缓,而不能禁。这是有时代局限的一件事,如果不能跳脱出思维,以超出时代的眼光去处理恶钱之事,是很难禁绝恶钱的泛滥的。

    不过好在,此次恶钱的规模并不大,波及范围仅在京畿附近,发现得也算及时,以张九龄的能力,料来应该不至出什么乱子。

    八月二十,中秋节后,谢轩便要离开京师,前往扶风郡赴任。临行之前,他奏请玄宗,请王子璇代自己暂摄稷下书院副院长之职。

    这个要求合不合理?

    当然是不合理,王子璇身在江湖,并无功名在身,又是女子,而且其年岁太轻,虽以才名动天下,但未必能与闻名当世的名贤大儒相比,就更别提声名席卷天下的谢轩了。

    不过这个提议在放到朝堂之后,却几乎无人反对。要知道,稷下书院名义上虽然是隶属于国子监的国家学府,但是却打着浓重的谢氏烙印。

    学制,规矩,学科的设置,乃至于教材的编撰,都是谢轩一手操办,别人很难从中插手。就更不要提谢轩时不时冒出来的天马行空,却极为高妙的想法。

    这个稷下书院副院长的位子,绝对是一个烫手山芋,谁接手了都落不得好,很容易就会被横向比较,被秒出渣来。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王子璇去接任。两人的关系,世人皆知,任是谁都知道王子璇的背后站着谢轩,这与他自己担任稷下书院的副院长一职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谢轩通过这所谓的议题,鲜明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态度,对于稷下书院的副院长一职,是势在必得,不愿放弃。

    以他如今22岁的年纪,已经坐上了扶风郡太守的位子,官居从三品。如果不出意外,30岁之前入相,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种人物,谁敢因为一些无关紧的小事去得罪他。万一被他记在心里,不光是自己,恐怕连带着整个家族都要数十年活在其阴影之下。

    而护卫方面,谢轩已经习惯了与他几乎形影不离的张悦,自然是要带上,别院中以朱能、冷辉为首的数名武道宗师,与他磨合日久,彼此之间颇有默契,他也不愿意换人。除此之外,王逸之与王子璇又将风不羁与裴娇儿二人给派到了他的身边。

    以这二人的能力,除非是遇到陈玄礼、吴百川、操舟老人那样的武道巨擎,一般人别说是刺杀谢轩了,能在两人手底下活着离开,就算是奇迹了。

    虽然这样一来,谢府别院的护卫力量就极大地削弱了,但是他这一走,料来就不会再有人对别院动什么心思,寻常的护卫应该是够用了。

    灞桥之上,柳树依依,京中大小官员、勋爵,来送行者,足有两百之众,稷下书院学子更是全员到齐。这等送别的盛大场景,京中已是有多少年未曾见过了。

    谢轩与送别的官员、勋爵饮酒挥别之后,来到长亭之旁,看着众学子道:“我走之后,尔等切不可荒废学业,需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人生苦短,需珍惜光阴岁月。”

    长亭外,数千学习齐声应诺道:“是,院长!”

    谢轩点头道:“吾心中突有一联,欲与众君共享,来人,取笔墨来。”

    谢府下人连忙取来笔墨纸砚,在长亭中石桌铺平,谢轩洗笔蘸墨,在纸张上龙飞凤舞,写下一联警句:“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而后他看向沈浪,笑道:“沈浪,你过来。”

    沈浪离开人群,走到谢轩身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院长。”

    在众人面前,他自然是不敢以叔父相称,只能喊谢轩的官名。

    谢轩笑道:“此联你带回学院,悬挂于学堂之上。”

    “是!”

    车队离开长亭,在官道上渐行渐远,谢轩坐在马车之上,身后传来山呼海啸的呼喊声:“院长,一路保重。”

    谢轩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他来到大唐已经接近三年时间,除去王子璇与同他一个时代的王逸之之外,直到今日,才算是对于这个时代有了归属感。

    也正是因此,让谢轩的心中,爆发出了更加强烈的守护这个时代,守护大唐的念想。

    他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计划,却一直苦于人微言轻和慑于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不敢表露出来。

    而现在,他终于有了主政一方的机会。

    在扶风,浩气盟和长歌门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不再心存忌惮,有资本将心中的远景和蓝图变为现实。

第104章 一世家三豪门() 
两日后,谢轩一行到达扶风郡治所雍县。扶风郡大小官员自长史罗技以下,皆出城三十里相迎。

    谢轩现下深得玄宗恩宠,又被杨国忠视为肱骨,张九龄对其亦是赏识有加,自身也以才名席卷天下,为天下文宗,海内名士。

    是以,虽然他今年只有22岁,然扶风大小官员对其却是丝毫不敢轻视。

    谢轩下了车架,风不羁与裴娇儿紧随其后,罗技带头跪拜在地:“扶风长史罗技率扶风郡官员拜见太守。”

    谢轩快步上前,扶起罗技,笑道:“诸君请起。”

    罗技站起身来,拱手道:“下官已设宴为太守接风,请太守移步晴雪阁。”

    谢轩点头道:“辛苦罗君了。”

    实际上,这所谓的接风宴乃是官员到任后的惯例。参加宴会的不仅仅是当地的官员,还有当地的权贵勋爵、江湖势力、富商巨贾。

    设宴的目的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接风,更主要的是,让新任主官与这些人能有一个初步的交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