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88章

开唐烟云-第88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宗闻言,顿时笑眯眯地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脑中电光一闪:“陛下已有定计?”

    玄宗笑道:“不错,不过仍要等一个契机方可施行,如今仍需小心谨慎。”

    高力士见玄宗如今处处小心慎微,再想到年轻时的那段岁月,哪怕是再大的险阻,再强大的敌人,众人也是谈笑面对,不由心中万分感慨,同时也生出一丝不忍:“臣不明白,陛下既明知安贼要反,何不趁此机会,直接将其斩杀,以绝后患?”

    玄宗叹气道:“朕难道不想?只是天下人皆可杀他,唯独朕杀他不得!”

    高力士疑惑道:“臣愚钝,这是为何?”

    玄宗道:“若是别人杀他,其部下子嗣,顶多只会向朕哭诉,迫朕严查凶手,而后待平定内争,选出继任者之后,再行谋划叛逆之事。但若是朕杀了他,范阳三镇立知谋逆之事已然败露,为求自保,也为争得先机,必定会立时起兵造反。而其余势力,也定会群起相和,提前举事。彼时,我等无力对抗,长安必失,内忧外患之下,即便是江山破碎,社稷崩颓,也并非是不可能之事。”

    说到这里,玄宗眼望远方,长叹一口气道:“是以,朕需要的是时间呐,朝局的重建需要时间,继任者的安排需要时间,京师卫戍的调整需要时间,五万骑兵的训练需要时间,各镇官员的调配需要时间,天下形势的布局需要时间,时间呐!”

第95章 安禄山战败() 
天宝十年五月,奚王李日越联合契丹发兵十万攻打范阳,消息传到长安,举朝震惊。

    要知道,这些年来,契丹、奚、罗诸国,虽然时常侵扰大唐边境,但皆是小打小闹,人数少则数十,多则一两千,选择的都是边境的镇甸,劫掠一番便匆匆撤走。

    像这样集结重兵,攻打范阳这样的重镇,已是有多少年未曾发生过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安禄山到底把三国坑得有多狠。

    发生这样的事,安禄山自然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天数次面见玄宗,请求北归。

    而满朝大臣也坐不住了,十万大军压境,范阳郡必然要抽调平卢和河东的兵力北上赴援。平卢的军队调动还好说,其本身的职责便是防御契丹、奚、罗。这三国集结十万重兵在范阳方向,营州这边的压力自然就不可能太大了。

    但是,河东驻军的职责却是防御回纥,河东诸军一动,正面防御回纥的压力便全落在了驻扎在灵武郡的朔方诸军身上。

    倘若北疆有变,凭朔方一镇的兵力,绝难抵挡回纥的铁骑。这样一来,负责隔断吐蕃、回纥的河西诸军也要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北上灵武。

    这还只是在范阳战事速战速决的情况下,倘若战事打得太久,回纥又被契丹三国说动南下,为防止吐蕃趁河西空虚用兵,陇右、安西和剑南三镇,同样要进入战备状态,以强兵压境,钳制住吐蕃军队,令其不敢妄动。

    这些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数镇的军队调动,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钱粮的耗费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是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迅速结束范阳的战事,让其余诸国断去心思。

    这样一来,首要之事,自然是要让安禄山赶紧回到范阳。所谓群龙无首,无论众朝臣心中有多么看不起安禄山,然而却不得不承认,在范阳三镇,安禄山的地位和威信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也只有他赶回范阳,才有人能在前线主持大局。

    然而,玄宗却是油盐不进,但凡有人劝说,便以君臣聚日甚短,未能尽述其情搪塞。一来二去,别说安禄山了,便是满朝大臣都恨得牙痒。

    好在几日之后,安禄山的一万匹战马,终于是到了。安禄山不待交接,迫不及待地就向玄宗辞行。这一回,玄宗终于没有再行阻拦,以热酒为其壮行。

    而满朝大臣,直到此时才知道玄宗三番两次不准安禄山离开长安,竟然是为了这一万匹战马,不禁都心生悲凉之感。

    身为天下至尊,恩养万民,竟然抽调边关战马以图娱乐,而且用的还是这样不光彩的手段。在明知边关告急的情况下,依然不知悔改,羁扣边关主将于京师。

    有君如此,这天下安能不乱?有君如此,这江山还能锦绣几日?

    然而,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仅仅二十天后,安禄山兵败的消息便六百里加急送至了长安。

    安禄山在长安受了一肚子鸟气,他原本的目的,是想借献捷搜刮一通油水,不想除了一个鸡肋的东平郡王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捞着,还贴进去了一万匹战马。如今契丹三国又趁火打劫,他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是以,安禄山赶回自己的驻地后,根本就没有去范阳,而是直奔平卢,尽起平卢、卢龙、榆关、安东四军,直奔契丹大营而去。

    安禄山常年与契丹三国交战,对其战力、秉性可谓是了如指掌。在安禄山看来,三国虽凑合十万军队,却是乌合之众,只要他带兵突袭,一阵冲杀,对方立时就会土崩瓦解。

    带着这种强烈的自信,安禄山连斥候都没有派,四万大军,冒雨就冲向了契丹大营。

    四万大军急行一夜,待赶到契丹驻地时,早已人困马乏,再加上阴雨连绵,诸军将士衣甲尽湿,满腿泥泞,几乎已失去了作战的能力。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一向直来直往的契丹人,竟然玩起了兵法,竟在原地留下了一座空营。

    平卢诸军刚刚进入大营,气还没有缓上一口,早已埋伏好养精蓄锐的三国军士,顿时从四面八方杀出。这一场大战,平卢四军,战死六千人,伤两千,被俘近万,算是彻底将之前的账给还上了。

    安禄山自己也被射中一箭,好在他命不该绝,弓箭只射断了他头上的玉簪。他仓皇之下,带着手下奚族杂役二十多人跑上山头,掉进了坑洞,却也因此躲过了一劫,否则以他的重量,战马哪里能跑得过三国的追兵,而且以他标志性的肥硕身形,想要蒙混过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这样他在坑洞里,一直待到了夜晚,趁着夜色和风雨,向着营州城疯狂逃窜,直到第二日傍晚,才到达营州。

    安禄山六百里加急传递到长安的奏表,事无巨细,将一切都述说得非常清楚。也正因为于此,才更让人感到诧异。

    安禄山此战,犯了诸多兵家大计,这对于一名长久驻守在边疆的沙场宿将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是安禄山一时糊涂,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他手下的那些个大将呢?

    这一点,就连拥有上帝视角的谢轩都觉得不可思议。在历史上,安禄山的手下,虽然文臣谋士水平不高,但是纵横捭阖之将却是不少的。

    比如史思明、阿史那承庆、蔡希德、田乾真、崔佑乾、田承嗣等等。

    对于这些将领,史书中的描述虽然大多着墨极少,甚至有全无记录者,但是只要稍微动一动脑子,就可以知道这些人是绝不简单的。

    如果他们真的只是乌合之众,不知兵事,何以能与被史书和后世吹捧上天的郭子仪、李光弼诸人打上八年之久?而且在这八年之间,叛军之中还在不断地内讧,并没有拧成一股绳。倘若这些人齐心并力,历史即便是被改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安禄山兵败的消息,依然是让朝堂震动。平卢守军不过四万人,一战去半,已不足以支撑起整个营州的防守。而契丹三国,在新胜之下,士气高涨,很有可能会趁势掩杀。

    惟今之计,就只有急调河西诸军北上平卢,协助营州守军稳固防线,待稳定住局势之后,再议破敌之策。

    玄宗虽然想让安禄山的兵马与契丹三国互相消耗,却也不敢冒着平卢被契丹诸国攻破的危险。因为这样一来,营州这一块隔断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的重要缓冲区,就将再度落入异族之手。轻易到口的肥肉,也会引得大唐周边的邻国,蠢蠢欲动。

    实际上关于边疆的战事,汉武帝曾经给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对于异族的入侵,降不如和,和不如战,而被迫应战又远远不如主动出击。将战场开辟到对方的疆土上,将灾难带给对方的臣民,打到对方心惊胆战,俯首称臣,这样得来的和平,才能够长久。

    真正有意义的战争,从不为杀,而是为了和平。

    玄宗思虑再三,决定派哥舒翰率河西、朔方两镇军队,北上平卢,在最短时间内,击破契丹、奚、罗三国,以图一劳永逸,震慑诸敌。

    然而,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诏书还没有发出,安禄山的第二封六百里加急就到了。

    安禄山在来书中痛斥己过,请求玄宗再给他一次机会,不必增派援兵,只以范阳三镇兵力,擒契丹诸王,献于御前。

    玄宗在接到来书之后,考虑了一会,不顾群臣反对,力排众议,答应了安禄山的要求,并派人以六百里加急,火速回告。

    如此一来,京师之中顿时变得人心惶惶。要知道,河东离长安咫尺之遥,范阳三镇若有失,敌军顺势南下,可直扑洛阳,洛阳若下,敌军可长驱直入直达中原腹地,轻骑一日夜可抵长安。

    不过,谢轩对此却是毫不担心,契丹、奚、罗不是回纥,有覆灭大唐的能力。虽然其大军号称十万,但是实际数字,能有一半就差不多了,而且还不是经过严格操练,经历过血战的精兵,很多就是各部族的牧民。

    这样的一支军队,安禄山只要不轻敌,打败对方,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多半不会太久。

    反倒是京城里发生的一件案子,引起了他的兴趣。

    二十天前,安仁坊的沟渠中发现了一具尸体,诡异的是其面部被利器割得千痕百道,行凶之人尤嫌不够,又泼以腐蚀性的液体,将一张脸弄的是血肉翻飞,坑坑洼洼,让人一眼之下,能把隔夜饭都给吐出来。

    这种做法,自然是怕此人的身份被官府认出,再加上此人的衣着用料极为讲究,京兆府也不敢怠慢,立刻就禀告给了杨国忠。

    谢轩在中书省办公,恰好听到了此事,自然也是非常好奇。只不过他的切入点与其他人都不一样。大多数人关心的都是此人的身份,而谢轩却在关心这腐蚀性的液体到底是什么?

    能将人的面部腐蚀到这种程度的,在谢轩的印象中,只能是强酸强碱。之前,在对付新平公主时,他和王逸之就是准备通过干馏石胆,提取硫酸,以此来腐蚀裴竑的尸骨。

    类似于这样的东西,在唐代并不多见,一般人也想不到用这样的方法来毁尸灭迹,不过如果从穿越者的角度来说,这就只是基本常识了。

    是以,谢轩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隐藏于隐元会之中的那个疑似穿越者。

    于是,谢轩就将这件事情通知了王子璇和王逸之,请长歌门和浩气盟代为查访。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两边都还没有消息反馈过来的时候,他自己竟然在稷下书院有了收获。

    京城中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稷下书院的学子之间,自然也会讨论。但不知道从何时起,整个书院都流传起死者乃是安禄山的书记高尚的传言。

    谢轩无意之间听到这个消息,初时觉得不太可能,但是仔细一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