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娱乐鬼才 >

第302章

重生之娱乐鬼才-第302章

小说: 重生之娱乐鬼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imax的产品毛利润很高,只不过,市场一直很小,所以,才会发展很停滞。

    但imax公司并不知道,其实他们的业务,早就在井喷的前夜。只等到卡梅隆的3d电影《阿凡达》上映,接下来,他们就会从微利变成暴利。尤其是,跟院线公司采取了票房分账之后,imax几乎是像印钞机一般,源源不断的从数百计,甚至,未来有望扩张到数千家的imax放映厅中获得大量的票房分账……

    虽然,imax公司的技术也不是不可替代,貌似包括中国在内,都有很多的类似的技术,跟imax展开了竞争。但,貌似imax拥有几十年的经验,技术底蕴和专利护城河最深,所以,即使未来有很多对手跟其竞争市场,但其一直是拥有技术领先的优势!

    在王启年可以预见的将来——imax的放映厅门票是最贵,而且,上座率却一直是居高不下。很多一直舍不得花钱在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也会为了体验imax的视听效果,而专门走进影院观影。

    imax俨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很热门的卖点,这个卖点几乎跟90年代的特效大片的卖点差不多。

    在90年代,只要是号称电脑特效,投资成本几千万美元上亿美元的,就很容易卖座。

    而在现在电脑特效的技术越来越普及之后,高中低档次不同的价格,都可以做出不同等级的特效。观众逐渐对于纯粹的电脑特效,已经不会感觉到惊奇。光靠特效,已经不是卖点了。

    imax虽然不能跟触摸屏手机比市场规模,但在电影院线市场上,这绝对是未来十年内最有前景的技术!(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IMAX 亚洲

    2009年1月,香港小伙伴电影娱乐集团兼嘉禾娱乐集团总部,于冬正在召开一个重要的股东会议。

    会议现场,三百多名股东参与。相对于嘉禾娱乐集团股东规模6000多人而言,现场的股东已经超过了全体股东的5%!

    而以现场股东代表的投票权而论,则占据了85%的投票权。

    “于董事长,随着金融危机发酵,嘉禾娱乐股票价格从最高130港元一股,跌至37港元一股,作为参与60港元增发的股东,我提议嘉禾公司拿出一部分利润,回购公司股票,进行市值维护!”美国的高盛集团的代表,显得有点狼狈。

    看着高盛的代表这样的表情,于冬虽然好笑,但却点头说道:“我原则上赞同这项提议,有具体的方案吗?”

    “有……建议嘉禾娱乐拿出不超过10亿港元,进行回购注销股票。让股价回到增发价以上!”高盛的代表拿出一份文件,“嘉禾的现金储备超过40亿港元,我们认为,这样做并不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也维护了全体股东的利益!”

    全体股东才怪?目前嘉禾的每股净资产才30港元不到,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回购注销股票,其实,仅仅是抬高短期的股价,但却是让持股的股东,每股含有的净资产减少。

    只有,股价跌破了净资产之后,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并且注销掉股票,才会增厚每股净资产,对于长期持有股票的股东有利。

    但貌似。目前公司股东大会参与者,很多都是投机客!

    “好,大家投票决定吧!”

    “我们高盛回避!”

    当然了,现场不少的股东,尤其是参与增发的机构股东,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股票才可以解禁。拿到二级市场上销售。而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低于增发价,这些机构股东自然是焦头烂额,要求嘉禾把股票价格拉上去。之后,好让他们抛售股票。

    所以,很容易通过了这项决策。

    一堆为了迎合股东短期利益的决策通过之后,于冬开始进行了演讲和鼓吹。推出了一项对嘉禾娱乐长期利益有关的投资预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不仅仅电视将会受到冲击,即使传统的电影院线,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如果电影院不能提供家庭客厅电视和互联网所不能提供的视听效果,那么……观众势必不会再走进电影院!”

    “电影行业曾经受到过严重冲击,第一波是电视和录像机的普及,让电影院线的上座率明显的下降。其后,电影院线进行了改革,传统的单厅影院逐渐的减少和淘汰。现在的电影院线大多数都是多个两三百个座位的放映厅组成,而不再是过去那样。上千个座位的大型放映厅。”

    “接下来,互联网娱乐的发展,更多的节目,在互联网上就能看到,电影院线势必再度会受到冲击。即使,电影院线能提供最新的内容,互联网上要几个月之后,才会有这些新片,但依然还是不够!”

    “好在,我们发现了imax的系统,可以提供普通家庭环境中,不可能拥有的视听体验。根据小伙伴母公司的建议,今后我们嘉禾娱乐的院线,会投入越来越多的imax放映系统……”

    “……单独购买imax,价格比较昂贵。小伙伴集团公司直接控股了这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今后,我们要做的是,与imax合作投资一家ima亚洲公司,这样,我们不仅仅可以获得更低廉的采购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向亚洲其他的院线销售系统,获取利润……”

    “至于,imax放映系统的前途,大家不用担心。好莱坞最卖座的大导演卡梅隆先生的新片,就是采用了imax格式。我们小伙伴集团的老板王启年先生,甚至也会亲自拍摄一部imax 3d电影。有很多迹象显示,越来越多大导演推动下,imax的放映厅市场,已经爆发在即!”

    会议上,于冬准备充分,拿出一堆的资料,鼓吹imax的前景。由于,小伙伴公司入主之后,嘉禾娱乐的业绩表现惊人。光是08年全年的业绩,就超过了6个亿,平均每股利润超过2港元以上。几年前的老股东会感慨,现在一年赚的利润,就比小伙伴入主之前嘉禾娱乐每股的股价还要高几倍。正是因为,即使控股股东为了避险,并未参与投票。但是,现场的其他股东和通过互联网和邮件、电话等等方式投票的中小股东们,以87%的赞同票,通过了决议。

    嘉禾娱乐集团作为出资人,出资10亿港元,筹建imax亚洲公司。imax亚洲总部坐落于香港,但会在亚洲十多个重要地区,设立分公司。

    imax亚洲的股权结构是嘉禾娱乐50%股权,imax集团40%股权,剩下的10%用于对运营团队进行激励,团队的业绩达成之后,将会赠与股权。

    接着,imax集团公司宣布对imax进行授权,允许imax亚洲公司全权负责亚洲地区的业务。今后,亚洲的imax系统,归这家子公司负责销售和提供技术维护。当然了,imax亚洲公司也拥有在imax放映系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自主的研发和开发新的产品的权利。

    不过,imax亚洲公司若是开发了新产品,只允许在亚洲地区销售。若想要在其他地区进行销售,则是需要委托imax集团公司经手。

    这个协议本质上是imax集团公司希望以一个亚洲市场,来换取小伙伴公司对他们其他地区的市场,尤其是美洲市场不进行染指。

    这个妥协其实也很正常,imax仅仅是一套技术系统,把很多厂商提供的产品整合到一起。他们的技术原理,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所以,其他的厂商,也可以做出类似的放映系统。

    比如,美国就有一些电影院线和电影公司,自己开发3d电影放映系统,而这些公司甚至还是imax的大客户。有些公司甚至侵犯了imax的专利,imax也忍气吞声,跟这些公司妥协。

    而在中国市场上,其实也有类似的放映系统,虽然还不如imax,但性价比却是非常的可观。比如,目前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巨幕公司,他们已经开始拥有了制作电影巨幕的能力。

    中国巨幕公司的产品,主要就是性价比很高。比如说,一套imax系统报价1000万人民币以上,而中国巨幕最低报价可以到100万元。作为低端的替代品,中国巨幕在清晰度方面甚至追赶上了imax,只不过在3d和氛围渲染等等细节方面,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不过,中国巨幕这样的公司出现,说明中国在下一代的电影放映系统方面,技术上解决了有无,甚至,拥有商业化的能力,还靠着性价比,拥有了不少市场份额。

    总之,imax意识到,目前这个行业市场还是很小,他们自身生存能力都很脆弱,所以,只能委屈一点,做出一点牺牲,换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小伙伴公司就是可以给他们带来明显的发展机遇的合作伙伴,所以,渐渐的,他们也就认了这个大股东,并且,将亚洲市场和全球市场进行分割,以此换取小伙伴公司对他们总部的业务不进行任何程度的干涉。(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四大名捕》重新编剧

    《四大名捕》作为一部试水作品,但王启年也是全力以赴,电影筹拍时,已经寻求很多技术团队的支持。

    不仅仅包括传统的特效团队,更包括imax派遣过来的imax 3d系统方面的专业团队。毕竟,这部电影主要的卖点,就是进行3d电影的实验。

    当然了,王启年对《四大名捕》读了几天后,直接感觉不喜。论武侠时代的名家,其实王启年最喜欢金庸的风格,几乎每一部金庸作品,等曾让他如痴如醉。

    接下来,是古龙的作品,当然古龙的作品是看了一部分,中期的作品《绝代双骄》、《浣花洗剑录》之类主角有成长历程的作品,最为喜欢。事实上,在写《绝代双骄》时期,古龙虽然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但还未脱离金庸的影响。但毫无疑问,古龙作品有着金庸小说里面没有的锋芒,尤其是这些中期作品,角色更显得锋芒毕露。

    除此之外,黄易的作品,王启年也觉得看起来不错。但跟金庸、古龙相比,黄易书爽快有余,经典程度不足。

    温瑞安的作品,王启年耐着性子看下去的倒是《神州奇侠》的外传《血河车》。不过,这部作品的ip热度不够,角色不像《四大名捕》那么出名。

    王启年既不像按照《四大名捕》原著的情节去拍电影,又想要利用《四大名捕》的ip,所以,只好请温瑞安,重新编剧!

    把角色提炼出来,故事剧情跟原本的小说,没有太大的关系。

    见到温瑞安之后。王启年也没多客气,实际上,以王启年现在的地位,也没有必要多客气,免得被人误解他的意思,直接了当的表明清楚他的观点。更容易让人做事,避免产生歧义。

    王启年直接表示说道:“《四大名捕》这部小说,我看的头昏脑胀!时间线很乱,版本太多了,剧情有凌乱,不像金庸、古龙、黄易的小说那么前后连贯。”

    “……”温瑞安感觉有点面子上挂不住,说不如金庸和古龙,也许他能接受,说不如黄易。却……嗯,他是跟黄易差不多时间段出道的,当时也是齐名。在王启年这个大老板心目中,怎么就评价不如黄易的高呢?

    事实上,温瑞安一开始出道,金庸就看表示近期能看的武侠小说,也就温瑞安的。当年同期出道的黄易的书,金庸可没有任何表示。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文采。

    温瑞安的小说虽然越来越乱,越来越走火入魔。但时候,文采确实非常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