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英雄志 >

第812章

英雄志-第812章

小说: 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啥?”白璧暇道:“他是来等死的。”

    全家人吃惊不已,齐声道:“等死?”白璧暇点了点头,伸出手来,指向四野,众人顺着他的指端望去,但见旷野间满是土丘,方圆尺许,毫不起眼。那娘亲啊了一声,醒悟道:“这……这些都是坟,对么?”白璧暇并未言语,众人却也懂了,在这天寿山脚,葬着无数永乐朝将士,他们临死前来到此地,希望能将自己葬在永乐大帝身旁,永远陪他长眠于地下。

    月光清冷,照在成千上万的土丘伤,更显得苍茫凄凉,一片寂静间,忽听那爹爹低声道:“愚忠。”此地乃是永乐帝的陵墓,眼前这批军士更是日月朝将官,爹爹陡出此言,岂不是大大犯忌?那娘亲心下惴惴,众孩儿也是惊疑不定,正怕对方发怒翻脸间,却听白璧暇笑了一笑,道:“别担心……”他仰起头来,望长陵天寿山,轻声道:“已经是隆庆天下了。”

    永乐帝早已驾崩,斗转星移,改朝换代,现今中国至高的之人,已不再是当年的暴君,而是宽大为怀的隆庆大帝。

    老卒垂垂将死,双目紧闭,听得对方答话,便又睁开了眼缝,他见那孩蹲在一旁,凝视着自己,便勉力举起手来,抚摸他的小脸蛋,道:“好孩,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脸颊高高肿起,左眼几乎睁不开了。他紧握那老卒的手,泪水却流了下来。一旁春风蹲了下来,道:“这位爷爷,他姓方,家里行二,取名叫做敬。”

    那老卒呵呵笑道:“敬、敬……好名字……”猛听啊的一声,那孩竟然痛得仰天号叫,那娘亲大惊道:“你干什么?”还未奔出,却给白璧暇拦住了,听他淡淡地道:“别怕,他在给这孩接骨。”

    那孩虽说勇敢,咳疼痛催心,还是忍不住掩面啼哭。那老卒安慰道:“乖孩,不哭、不哭……”他喘了一阵,转望春风,道:“你们是哪里人?是……是南方人吧?”这回轮到春风迟疑了,她转过头去,望向爹娘,还不知该不该答,却听那孩低声道:“咱们是浙江人。”那老卒愣道:“浙江人?”那孩点头道:“浙江海宁人。”

    听得此言,爹娘脸色剧变,全场军官更是群情耸动,哗然出声。那老卒颤声道:“浙江……浙江海宁人?姓……姓方?”那爹爹低下头,不敢作声,大批军士则是手按刀柄,全数围拢过来。那碧潮不知发生了何事,满心害怕间,便又往娘亲怀里躲去。

    场面急转直下,已是鸦雀无声,只间白璧暇把手一招,淡淡地道:“都退下。”众军士颇有犹疑,却听白璧暇道:“没事,都已经是隆庆天下了。”

    爹娘互望一眼,暗暗松了口气。众军士便也还刀入鞘,不再多言。那爹爹自知此地不宜久留,忙吩咐儿:“海生,快带你弟弟过来,咱们要走了。”

    那海生行上前来,揪住了弟弟,喝道:“走啦!没听爹爹叫你?”那二弟给他拉起身来,正要离去,小手却给那老卒拉住了。

    二弟转头垂望,只见那老卒泪水直流,口唇喃喃,似有什么话说。那二弟仿佛深受出动,登时甩脱了兄长的手,来到那老卒身边。那海生皱眉道:“老头,你要干啥?”

    那老卒勉强提起手来,喘道:“孩……过来……过来……”那孩依言靠近,只见那老卒举手至颈,缓缓取下一条项链,道:“这个……这个给你。”

    海生微微一凛,忙低头来看,却见弟弟手中多了一条链,古旧铜绿,上有刻,依稀穿在一柄钥匙上,他咦了一声,正要抢夺细看,占为己有,忽然脚下一个不稳,扑跌在地,竟给二弟绊了一跤。

    那老卒呵呵喘笑,将那项链套到二弟的颈上,道:“乖孩……替我……替我好好看着这条链,千万……千万别给别人……”那二弟垂下头来,默默抚摸颈中的链,已然答允了。

    场面古怪,那爹爹深怕夜长梦多,便亲自走上前来,携住那孩的手,道:“走了!”那孩回去望那名老卒,脚下却跟着爹爹走了,慢慢给带上了车。

    夜色迷茫,这家人已要离去了,几名军官急急围到白璧暇身边,低声道:“大人,这家人透着古怪,可要查上一查?”白璧暇笑了笑,道:“有什么好查得?至多不就是那回事,何必大惊小怪?”一名部属低声道:“那钥匙又是什么来历?可要我去问问?”

    白璧暇拍了拍那部属得肩头,安抚道:“相信我。永乐朝得东西,少碰为妙。”官场问第一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招灾愆免遭殃,众人便也不再多言,正要翻身上马,忽听一名下属来报:“大人,那老卒断气了。”

    白璧暇本已来到马旁,就要离去,听得此言,便缓下脚来,那下属道:“大人,那老卒还有些遗物,要不要一起埋了?”白璧暇微微沉吟,当即返身走近,双手叉腰,凝视着地下的老卒。

    面前的老卒肤色黝黑,想来是个辛苦人,看他身着戎装,衣甲微有破烂,穿来也不大合身,当是年轻时的装束。再看他脚旁搁着一只包袱、一柄大刀,另有一只铁铲,想是掘坑所用。白璧暇沉吟半晌,道:“此人是什么时候来的?”

    一名部属道:“咱们半个月前来此巡逻,便见这老头在此掘坑。他说自己生了病,恐怕活不久了,想请大伙儿成全,让他在天寿山下等死。咱们见他可怜,便也没拦着。只没想到此人如此硬朗,居然撑了十多天才死。”

    那老卒没吃没喝,单凭一口长气吊住,便能熬下半个月,想来武艺不弱。可换句话来说,这人死前必也受尽了孤单痛苦。

    白璧暇沉吟道:“他有提过自己的来历么?”众部属低声道:“没有。他只说自己是河南来的,平日靠着卖艺为生。咱们问他姓甚名谁,过去有何战功,他也绝口不提。”白璧暇点了点头,道:“也罢,人是死在咱们辖下,你们过去查查那只包袱,至少要查出这人的姓名。”

    众部属蹲下身来,将那包袱解开,只见里头有个馒头,早已发霉溢臭,此外尚有几件破旧衣裤,全都洗得泛白,至于这人的姓名来历,功勋军职,却仍毫无线()。

    眼看查不出来人的身份,白璧暇也没辙了,正要命人掩埋是受,忽见坑里泥沙掩盖,埋藏了一样物事,白璧暇心念移动,忙纵身入坑,将那物事拾起,随即跳跃而上。

    眼看上司身法如此利落,众下属自是高声喝彩。白璧暇伸起手来,止住众人的欢呼,低头来看掌心,却见到了一块铁牌。

    淡淡的月光照下,但见铁牌生满绣驳,依稀见得有字。白璧暇将铁牌扔给了下属,道:“读出来。”那下属低头读道:“武员郭奉节,湖南长沙人,至正十二年生,官拜燕山中尉六都统领……永乐八年、二十一年,随帝亲征蒙古……永乐四年、七年、十年,任左先锋,随英国公伐交趾……俘黎氏父于高望山……”

    白璧暇点了点头,道:“是了,这人年轻时追随过永乐帝,乃是‘燕山八虎’之一。”

    众将士悚然一惊,方知这无名老卒战功如此显赫,年轻时曾北伐蒙古、南征交趾,甚且俘虏过安南僭主,竟是前朝先锋猛将之一。

    这“燕山”是个统称,泛指京城以北、长城以南的诸多兵马,合称“燕山十卫”。不过详熟朝政者皆知,这“燕山卫”最初仅有八余人,皆是永乐帝早年招募而来的战士。其中最为骁勇的八员猛将,便给时人称为:“燕山八虎”。

    白璧暇深深吸了口气,道:“这半个月来,他都没提过自己的身份么?”众下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上话,良久良久,方听一人低声道:“这人的话很少,只有一回咱们巡逻经过,听他喃喃自语,说他一辈最痛快的事情,便是率天下之先,攻破大都……那时大伙儿听了以后,忍不住都觉得好笑……”

    白璧暇蹙眉道:“好笑?什么好笑?”众将士道:“攻破大都,那是祖开国时的大战()。想这老头儿年纪再老,那时也不过十一二岁年纪,怎么轮得到他上场?”一片苦笑声之中,人人都有不信之意,却听白璧暇轻声道:“轮得到的。当年开国举兵时,有一批小孩儿追随洪武帝,世称‘难童’。”

    众军士愕然道:“难童?什么意思?”白璧暇嘴角微微一动,欲言又止,便只摇了摇头,道:“罢了,你们瞧瞧他身上还带着什么,若有家人故旧,咱们也给通报一声。”

    众部将上前,里里外外找了一回,便把遗物交给了上司。白璧暇低头一看,不觉眉头紧皱,道:“个铜板?”

    “是。”那部属道,“这就是他的全身家当。”白璧暇默然半晌,道:“他死前可有遗言?”众部属摇了摇头,谁也不晓得。白璧暇轻声又道:“那他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可曾提过?”众人无言以对,想来谁也不知情了。

    全场鸦雀无声,人人围在这老卒身旁,有的低头踢土,有的望长城,谁都不想说话。

    打了一辈仗,除了这个铜板,身无长物,临到人生的最后一程,只有眼前这些陌生将士来给他送行。良久,一名部属拿起铁铲,低声道:“大家都过来吧,把这位爷台埋了。”

    众人默默围上,抱起了尸身,正要将他抛入坑里,却听白璧暇道:“且慢()。”

    众将士停下手来,只见白璧暇摘下了头盔,轻声道:“将日月旗摘下。”众部属忙放到了旗杆,解下破旗,交给了上司。

    白璧暇面向天寿山,单膝跪下,慢慢抱起那名老卒,将他裹入日月旗中,轻声道:“诸位,这就是我辈武人的榜样。”当此情景,众将士无不大受触动,人人摘下了头盔,热泪盈眶,尽数随上司拜倒。

    时在夜晚,固然看不到日光,连月儿也隐遁不见,这片大汉江山竟是如此黑沉无情。白璧暇冷冷瞧着夜空,忽然举起手来,传令道:“燕山卫!施放号炮!”

    砰砰数声,燕山全卫向天开炮,一枚又一枚火箭飞升上天,漫天焰火中,照得天光地明,大地璀璨。白璧暇双手抱起那名老卒,亲手将他放入坑中,众下属排列上前,人人拾起一把尘土,撒到那老卒得身上,将他慢慢掩埋了。

    上司神情落寞,一名下属附耳道:“大人,咱们……咱们要给他立碑么?”

    “立什么碑?”白璧暇笑了笑,回望那下属一眼,道,“你别忘了,现今可是……”他指着长城那段倾坍缺口,微笑道,“隆庆天下啊。”。

正文 第一章 日本晁卿辞帝都

    天际阴沉,大海宁静无波,但见远方海域飘来了大片水雾,宛如罩上了一层薄纱。

    哗哗……哗哗,好听的水花声响起,雾里悄悄来了一艘海舟,舟上坐著四名静静的和尚,他们赤足短衣,低头摇桨,看船头上还高悬了一盏灯笼,灯纸上绘了朵金菊花,光晕透出,依序数去,共是八枚发光菊瓣。

    这片海域很是阴森,初时轻烟薄雾,只在船舷,慢慢水烟越飘越高,越来越浓,渐渐海雾淹没了小舟,便让***化做了一片朦胧,望来是凄美。

    水雾中灯光远去,慢慢什么都看不到了,只听後方再次传来划桨声,又是艘小船驶来。

    与先前的小舟相同,这艘小船也各悬了一只灯笼,灯纸上亦绘了朵八瓣菊花,不同的是操桨之人已非和尚,而是四名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