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较量 >

第90章

大较量-第90章

小说: 大较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他们接触很多,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工作很忙,都有意思,一时又没挑明白,两个人还都没有和老人谈谈。星期天有时他们回到西柏坡来,两个人虽然不是形影不离,但是眼神、脚步、言谈都是情投意合的一对了。这事儿被康妈妈和邓妈妈看在眼里了。他们喜欢这一对青年人,感到要尽尽当妈妈的责任。有天毛泽东到朱总司令住处来。康妈妈对毛泽东说:“主席,你为警卫员成全婚事,可你的岸英是大小伙子了,该关心找找对象了。”
  毛泽东说:“是呀,该关心了,康妈妈,你给介绍一个吧!”
  康妈妈说:“我跟邓妈妈早给你相看好一个好儿媳妇。”
  “谁家的?”毛泽东认真的问。
  “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康妈妈热情地介绍了姑娘。
  毛泽东说:“那就让他们处处吧。”
  今天父亲让他们请参加吃饭的客人,他们很仔细也很尊敬地拉出一张参加吃饭人的名单来。两个人商量一下,还是由岸英拿著名单去请父亲过目。
  父亲看了名单,说:“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恩来;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请了康妈妈,还应请总司令;请了谢老,还应清王定国;请了陈瑾昆,还应请梁淑华。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有病,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他把笔悬空起来,不时落笔勾一下,连写几个字,把儿子和媳妇商量的吃饭人名单,添写得齐齐全全的,这桩大喜事给他带来大儿子娶媳妇添人进口,该盼孙子的乐趣了。他放下笔看着拿起名单要走的儿子说:“该请的人岸英由你去请,打电话或亲自去都可以。至于吃什么由你们商量,最好是家常便饭,简单一些。”
  儿子顺从父亲,老人说一句,他点下头,看这种热情劲儿,爷俩在操办家务事了。
  一连几天,毛泽东除了开会忙公事,总是在找儿子岸英,好像爷俩把这婚事办不周全,对不起岸英不在世的母亲,又好像儿子办完喜事,就成了大人了,羽毛长丰满了,要离开大人的膝下了,此刻尽量能留在身边多呆一会儿。他不时间身边警卫人员和秘书:“你们看岸英能办好这码事吗?”好像他要求多少人帮把力气似的。人们都笑着肯定地说:“主席,岸英办事能力不弱。”他相信地点点头说:“这是他自己的喜事,你们看他不能当事者迷吗?”说完他同大家一起开心地笑,天下的父母心是一个模样加。见着儿子就说:“我完全赞成,婚事简办,改一下旧习嘛!”
  一切都准备好了,这天是星期六,岸英和思齐都请了少半天假。他们机关的领导开头都不知道,等知道时都想帮把忙儿,可他们都准备齐全了。住处在情报部,极其简单地收拾一间房子,也没有刷墙刷窗子,只是在一张双人木床周围墙上用图钉安了几张白纸,床面上铺的褥单子、棉花垫子都是机关招待所借来的,只有他们平常盖的被子拆得干干净净,铺得很是样儿。快到吃晚饭时,才有些岸英和思齐的好朋友送来鲜花、对联、贺词,还送有花枕头及日用品。这么一装饰起来,立刻变成新房气味了。还送有花枕头及日用品。
  七点钟岸英、思齐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这一对新人也没有怎么打扮,岸英新理的发,穿的是他在外交场合当翻译的工作服,皮鞋擦了油,只是在衣袋口上挂着钢笔,小伙子够帅的了。
  思齐把头发梳剪得快齐耳呷子,和她那张白皙秀丽的面庞映成十分得体的花朵儿一般。上衣穿件新做的灯心绒布的袄,半新的裤子,新的方口布鞋,这俩人往起一站,好俏丽的一对新人。人人夸这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儿。大家围着新人,新人像两朵盛开的花。
  毛泽东走来了,他和来贺喜的客人谈得很热闹。大家都夸思齐、岸英是一对好夫妻,说毛泽东找了一个好儿媳妇,来人一齐向毛泽东祝贺。
  客人坐满了沙发,毛泽东站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和客人不住地应酬着,警卫员几次搬来椅子要他坐下休息一会儿,可他刚坐下又站起身来,向不断来贺喜的人打招呼。他满面红光,满脸笑容,两眼老是在儿子和儿媳妇脸上转,可见他心情该有多么满足、愉快而自豪。这是毛家在新中国后第一次增添人口,这一天对毛家来说,该有多么不容易呀!这真可谓是毛家的天大喜事儿。
  七点半钟岸英和思齐还在青年朋友当中热闹着,几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拍手鼓掌,把新人围在中间。毛泽东和刘文秋是双方家长。过会儿先是岸英和思齐过来,站在父亲身旁。父亲挥一下手,要他们向思齐母亲刘文秋行鞠躬礼。然后转身又向父亲行鞠躬礼,这样婚礼就成了。
  毛泽东走在前边,他请客人到西屋里开始喝酒吃饭。看桌上菜也是简办的,酒也是一般瓶酒。厨师很下功夫,摆得很规矩、很艺术、很有喜庆的味道儿。
  毛泽东先捧起一杯酒,走到思齐妈妈刘文秋面前,对她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样好孩子。”他擎着杯向自己家人儿子和儿媳示意,然后对刘文秋说,“为了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刘文秋非常高兴,她把手中杯子和毛泽东杯子碰一下说:“岸英是个好孩子,还会成个好丈夫。毛主席祝您身体健康。”说完,双方都干了杯中酒。
  岸英和思齐给老辈们斟酒、点烟。
  九点多钟,贺喜的人们都走了。思齐给父亲点支香烟。他们也要走了,父亲该休息了。他们很有些恋恋不舍的情感。
  父亲抽着烟,很慈祥地说:“多留会儿。这酒席便饭,你办得还可以。”
  岸英受到父亲称赞脸红了说:“真怕办不好。”他看着父亲的笑脸说。
  父亲熄了手中烟,他走进屋里拿出一件呢子大衣来,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晚上当被子盖,白天岸英穿上可以防寒。”
  岸英接过大衣和思齐一块说:“谢谢爸爸。”在屋里秘书、警卫员听着都笑了。
  当他们临走时,父亲突然想起一码事儿说:“你们都在苏联住过,给我找些克里姆林宫资料,快些送来。”他们高兴地走了。知道父亲最近可能去苏联访问。
  毛泽东在岸英和思齐走后,又连着抽了两支烟,他在沉思、自言自语:开慧,我这既当父亲也当母亲为咱们儿子岸英成了家……

  ●莫斯科之行

  这天岸英到中南海去见父亲,他本来找思齐一同来,恰好思齐手中有份资料急需翻译出来,一时抽不出身,岸英就自己来了。北京这几天连着阴天,气压很低,天空灰蒙蒙,大地也灰蒙蒙的,一会地吹来一股冷森森的风,吹得人缩脖儿,就是不往地上落雪,这才难受呢。在临离开思齐时,她追到大门口给他围上一条毛围巾,现在感到暖乎乎的,不时用尖下巴颏蹭着,全身心都感到幸福。他昨天去请假看父亲,正好机关有辆车到中南海,他却没有搭车,他知道父亲不喜欢有特殊。他正走着,头顶上嗡嗡响两声,他止住脚步往天上看,听见是带哨的鸽子声。他心里纳闷儿,谁在这种天气放鸽子玩?按时令月底就是春天了。他想到这里拐个弯儿到报亭买了一份报纸,他展开看报头的天气预报,明日晴。心里又开朗了。
  岸英到了“丰泽园”菊香书屋,他把脚步停顿一下,因为屋里很肃静,又像父亲要出远门的样儿,他想,在延安、西柏坡时,凡是有走的举动,装文件箱子,捆行李,准要热闹一阵子,此刻,怎么会这样肃静?秘书出来了,见他站在门里,对他笑了。他小声说:“怎这么肃静?”秘书说:“主席在办公。”他说:“不是明天出发吗?”秘书点下头。他问:“怎么没有准备?”秘书明白过来笑笑说:“岸英,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哟,办事有政务院,有外交部,有办公厅。”他开心地笑了,觉得得自己还像在山沟里过日子呢。
  岸英见了父亲,先说:“思齐有事没能来看您。”
  父亲正在批文件,正好停笔,把秘书叫进来说:“你要建立新中国,他们就搞破坏。我个人安全……不算什么,可国家要安全。送公安部!”听出在批公安部文件,在报告天头上挥笔批示:
  公安部
  在我回国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毛泽东
  父亲抬头看看岸英,岸英看出他是仔细研究了这报告,他刚毅的脸上带有一些疲倦,他亲自下达命令,可见此案相当严重了。这时才对岸英说;“思齐有事该专心做好。既然总理安排你送我到边境,那就照办吧。”
  父亲让他找苏联远东到莫斯科沿途风景人情照片和文字资料,他把资料分门别类订在本上,他跟思齐有几宿不眠之夜把俄文说明译成中文。父亲看着这一摞资料,满意地点下头,随手点支香烟说;“要带些礼品,你帮助办公厅尚昆过问一下。总理他忙不过来,礼品要实际,要便宜,要大方,别忘了我们是穷国。”
  岸英走出“丰泽园”没多远,一辆轿车嘎吱一声停下了,江青探出头来叫道:“岸英,上车吧!”她把车子门推开了。
  岸英往路旁闪动身子,看着江青笑笑说:“我不坐,快到了。”很自然地摆下手。
  江青的轿车开走了,又来几辆车都停下要拉他客,他总是笑笑回答说:“谢谢,快到了。”
  岸英到了办公厅找到准备为苏联带礼品的单位。主席要他来照看一下,有些礼品要写些俄文标签。当他亲自看了礼品单:湘绣、瓷器、茶叶、酒、烟。他知道父亲怕浪费搞得过火。现在看搞得很适当。当工作人员又递给他一个单子,他一看拉有一火车皮蔬菜,标出中国山东特产:大葱、大蒜、大白菜、大萝卜。他以为是给大使馆运会的呢。他小心地说:“他们能吃这么多,闹不好放坏了。”有个工作人员眨眨眼睛说:“这是送苏联朋友的礼品。”他也没在意,寻思开玩笑呢,于是用笔勾掉大部分,只是留了一点,显然是随行人员路上吃的。他那里知道,这是江青点着要送的山东礼品。
  岸英刚离开,江青坐车赶到了,见工作人员不准备把她点的礼品装车。工作人员没有告诉江青是谁不让带这么多的蔬菜。江青火气地说:“要带!你们知道苏联朋友喜欢什么吗?”她从苏联回来,说得很仗义。
  送毛主席的专列停在北京站。主席告诉秘书通知总理、少奇、朱总他要早点到车站。车队从中南海开出来,很快就到北京站了。主席下了轿车,他在总理一些人陪同下,把专列检查了一遍,说:“这会很舒服的。”他怕弄得太豪华了。当他检查到礼品车时,这些礼品他满意,但看到大半车大葱、大蒜、大萝卜、大白菜时,工作人员告诉他是礼品,他摆下手说:“不要带这些,好像人家不供应我们菜吃。我多带秘书就行了。”他说得很风趣,把随行的秘书陈伯达等同志都逗笑了。
  毛泽东专列开出有五分钟,江青坐车赶来了。除了总理安排的,毛泽东不喜欢自己家眷来送行,所以没有告诉江青开车时间。江青在站台上站了一会,忽然看见她亲自写的中国山东特产都卸在站台上了。她很不痛快地问工作人员:“这是怎么搞的?”
  工作人员说:“主席让卸下来的。”为了圆场又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