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较量 >

第89章

大较量-第89章

小说: 大较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警卫长早晨看见周副主席还穿双皮鞋,现在却换双布鞋,他是怕有响动惊醒毛主席。他亲切地问:“主席睡觉没有?”
  警卫长问。“周副主席,有事请示主席吗?”
  周副主席摆摆手说:“我是看主席睡觉没有?你知道吗?开国大典,主席有很多事要做,他得好好休息呀。你们要想办法,让主席睡一觉。”警卫长显出很为难的模样。
  毛主席听见说话了,问:“恩来,是你呀,有事吗?”他停笔抬起头来。
  “啊,我是来看主席睡觉没有。”周副主席走进屋去了。
  “还没有睡。”
  “主席你得睡,下午两点,在勤德殿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三点要上天安门城楼。”
  “噢,知道了。”
  “主席你得睡一会。 ” 周副主席深情地劝一句,转身出了屋。对警卫长说,“别再送茶、送烟,刺激就更不好睡了。”他用手指点点脑门,意思是动脑筋。
  周副主席的来劝,毛主席果然放下手中工作说:“我睡觉吧。”
  警卫长服侍主席洗了澡。主席回到床上,身上搭件棉线毯,顺手又拿起一本书。
  警卫们见毛主席睡觉了,他们该有多么高兴。又惦记着毛主席一点钟左右就得醒,因为不能耽误了开国大典。他们多么盼望主席看会书就睡着。
  “给我一只红笔。”毛主席还没有睡,这一要笔更不知啥时睡着了。
  警卫长把笔送给主席,他和另两个警卫低声在窗户前说:“怎么能让主席睡着?”
  有个警卫说:“咱们学小鸟叫,能催眠睡觉。”几个警卫很巧妙地用舌尖学着小鸟叫。果然,毛主席翻下身,把书和笔放在炕旁睡着了。
  快到一点了,主席床头铃还没响。
  周副主席打来两次电话,他听主席睡觉了,很高兴。最后这次电话问:“主席醒没?”当他听说没醒,又说,“再让主席睡十分钟再叫醒。”
  十分钟后,警卫长把主席叫醒了。
  主席往常在起床后,要读书、喝茶后才下地,可这次他却起床就下了地,说:“把窗帘掀开,给我一杯茶。”屋子里通亮了,他喝完一杯茶,笑笑对警卫长说:“我今天说话要费点劲,声音高些。”其实他什么时候说话声音也是洪亮的。
  警卫长帮助毛主席穿上那套非常合身、为开国大典特意缝制的美国将校呢中山式服装,还正正当当缀上主席胸标。很快吃完饭,就去勤政殿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
  委员们宣布就职,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即于本日成立。中央首长都到齐了,开完会后,大家愉快地交谈起来。当毛主席和傅作义交谈说:“宜生,我们在一个政府供职了。”
  傅作义点头说:“我很高兴。”心里想到他曾经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要当小职员就可以了,而今当政府部长了。
  汽车从勤政殿门口出发,经中南海中门,几分钟就到了天安门城楼后边。
  周恩来指导着大家登城楼,请毛主席走在前头。
  毛泽东伸着手说:“又要我走在前头,我就走吧。”
  这时清脆地响着广播员的声音;“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此刻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毛主席身后相继登上城门楼的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
  下午,三点整。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大典开始。
  毛泽东主席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广场上欢呼的人群沸腾了,犹如万顷波涛在涌动。毛主席按动电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红旗升起来了。
  毛主席注视着,当五星红旗在高高旗杆顶上飘动时,他挥下手说:“升起来啦!升得好!”
  礼炮发出二十八响轰鸣之后,朱德总司令下达了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军队,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的命令。
  蒋介石在大陆上统治的时代结束了。


第十六章 毛泽东的外交手段


  ●毛泽东说:开慧,我为咱们的儿子成了家

  毛主席在中南海散步,他的步子先迈得很快很大,接着慢下来。每当这时警卫员都把距离拉远些,有时停下脚步,他们知道主席在动脑筋了,在盘算天下大事情。
  毛岸英迎面走过来了,穿身蓝叽咋式小翻领青年装,下颏露出枣红色背心领口儿,看着怪新鲜的,走得兴冲冲的,两只手好像在掐算着什么,从脸上笑容看出他是在心里念叨着喜事儿。冷丁一抬头把脚煞住了,他距父亲还有百来米远了。他看父亲已经停下脚步,双手剪在背后,身上的灰色中山装,穿得肥大舒服,长发背在耳后,显得脑门完些,早晨的阳光侧射鬓角发亮,他感到父亲苍老了些,但身体还是很坚实,看见警卫员躲得远些,父亲在思考事情,他也不打算往近前走了,但心里有事拱着两脚还没有动地方。
  父亲早就看见儿子岸英走来了,他从儿子那轻快的脚步,脸上的一朵朵愉快的笑云,猜出这小伙子是找他商量事。他对自己的儿子老感到是块玉石坯子,一点点在琢磨,一点点在闪光。他对儿子的诚实热情和口直心快是很喜欢的。他方才是把装满心里的事在给出头绪来。政府有些部长要新任命,要考虑史良、李德生、何香凝几位有影响杰出的妇女当部长级干部。要选人才,要考虑民主党派的比例数。周总理日夜忙着,虽然都处理得很有条理,但还要他来磋商拿最后生意,再找少奇等同志到书记处讨论。今早晨他心情很痛快,他多么喜欢居住在青海原籍的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发电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准备复电表示欢迎。他在考虑电文:“西藏人民是爱祖国而反对外国侵略的,他们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策,而愿意成为统一的富强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分子。……希望先生和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他还要请教赵朴初先生,关于佛教一些教规,他对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要称赞年轻有理想。国内、国外的事情太多了,政府是新建立的,一些事物也都是新的。他慈祥中带有父亲的威严问道:“岸英,有事要办?”他说着走近几步又停下,他从头顶到脚打量自己的儿子。
  “爸爸,我本来想和您商量一件事,看您很忙……”岸英在父亲面前说话总是稍微把脸偏一些,眼睛往高看,他边说边擦着两只手。
  “噢,是忙啊,脑袋里要想很多东西。”父亲说着,他明白儿子是找他商量什么事了,他脸上露出一种亲昵的笑,把脑子里许多事都驱散开了,说,“你是不找我商量你和思齐的婚事?”听他语气说得很有把握,他何尝不惦念儿子这终身大事,他说完感到自己还是关心孩子们的切身事儿。
  “爸爸,是这件事儿。”岸英脸开朗得像朵花儿,他在看父亲的眼神,虽然父亲是个不记孩子过错的人,但确实为了婚姻事使父亲不愉快过,后来自己向父亲承认了不对。
  父亲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说:“和思齐商量过了?”
  “商量过了,她同意。”儿子从父亲脸上的满足笑里,看到比金子还闪光的感情。
  “商量了就好。”父亲伸手对儿子摆动一下,作肯定的口气说:“你们两个要同时和思齐母亲商量。”听了是老人的口气。
  “爸爸,我和思齐同她母亲商量过了,母亲同意了。”儿子说得很兴奋也很得劲儿。
  “我同意。”父亲说得很干脆,响快地回答了。脸上的笑纹像盈满银盆的水,父亲给儿子一个响快、满意的回答。
  “爸爸,我跟思齐原打算在九月底办,十月一日是开国大典,爸爸一定很忙。”
  “哪一天不忙?万事开头难。”
  “还是先公后私。”
  “这事公私我都应该关心。”
  “我和思齐商量在十月十五日。”
  “选了十五日?”
  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下午结婚不耽误工作。”
  “我同意,就这么定了。”父亲盯着儿子的脸,在寻找自己的一点愉快。接着说,“你们打算怎么办呀?”这回可是父亲在征询儿子的意见了。
  “我和思齐商量过了,越简单越好,我和思齐都有随身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用花钱买东西。”岸英向父亲说每件事都要提上思齐的名字,这是他感到在父亲面前思齐比他叫得响亮。再说,这么提到心里也甜。
  “这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但要艰苦朴素。你们准备在哪里办?”父亲说得十分中肯,但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却是掀起波澜的。
  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
  那时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毛泽东从农村到附近的工厂开展革命工作。这年杨开慧有了身孕,毛泽东在长沙领导泥木工人罢工运动。在泥木工人罢工取得胜利那天,杨开慧分娩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毛泽东抱着这白胖的小子高兴极了。母亲要当父亲的给儿子起个名字。毛泽东说;“罢工胜利,我们儿子降生,真是双喜临门,就叫儿子岸英吧!”这是多么响亮的名字。年轻的父母,亲着儿子的脸蛋。
  父亲看着眼前的儿子,就是当年那生在清水塘抱在怀里的胖小子。嘿,他要娶媳妇了,真的,真的呀!
  “我和思齐商量,婚礼在情报部举行,暂时也住在那里。”
  “在我这里办吧,住几天再搬出去。”父亲说着,这种感情是父亲对子女真挚之情,当儿女结婚时,总是愿意多留在身边几刻。
  儿子点点头,他理解父亲的感情。他怕耽误父亲的事情,问道:“爸爸,还有事情吗?”
  父亲走近儿子,扯扯儿子袖子,好像拉了一把说:“岸英,你们结婚是一辈子大事呀,我请大家吃顿饭。”说得热情开朗,差一点把儿子眼泪说出来了。
  儿子规矩地站着高兴地说:“爸爸,请谁呀?”父亲的老战友。老朋友太多了。
  “你和思齐想请谁就请谁。”
  “哪!”儿子拍下大腿真不知请谁。
  “你跟思齐的妈妈说说,现在是供给制,她也不要花钱买东西了。她想请谁来都可以,来吃顿饭。”
  “爸爸,我去跟思齐商量。”儿子完全满意了。他在转身离开父亲时,迈前一步拉住父亲的手,说:“爸爸,你要注意身体哟。”这个二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说着还把腮帮鼓了鼓,他知道父亲没有一夜不熬过午夜才休息。
  警卫员走来了,可能要告诉父亲有约下的事情。父亲没有回答儿子的叮咛,但把被儿子拉着的手抖一下,表示同意。
  毛岸英对走来的警卫员摆下手,意思是照顾好老人。他转身迈开大步走了。
  毛泽东看着儿子身影,一直看着儿子一步步迈出的脚步,好像在看脚跟踩在地上留下多深的脚印。心里说:这才像我的儿子嘛。
  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个人商量好几次,在他们身边。有许多看着他们长大,关心他们成长的妈妈。他们爱这些妈妈。
  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他们接触很多,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工作很忙,都有意思,一时又没挑明白,两个人还都没有和老人谈谈。星期天有时他们回到西柏坡来,两个人虽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