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兴衰录 >

第5章

大清兴衰录-第5章

小说: 大清兴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忽悠)。四月二十日又在校场歃血同盟激励士气,准备和大顺军进行最后的决战。这就是记载中所谓的“南郊誓师”。
  多尔衮第二封信上知道大顺军已经逼近山海关,这个时候他也很着急,万一山海关为大顺军占领,那么对他来说,就白跑一趟了。
  于是清军开始继续急行军,甚至连饭都不吃,饿着肚子赶路。
  四月二十一日晚,满清八旗军到达山海关外。至此,山海关的丢失已经不可避免,吴三桂,千古之罪人!
  李自成那边,政治上已经犯了无数错误,开始犯军事上的错误。
  他在该相信吴三桂的时候不相信,不该相信的时候乱相信。他相信吴三桂的谈判,大顺军主力于四月十三日从北京出发后,十五日到密云,四月十七日才抵达永平,期间走了四天,在永平,李自成前锋就已经遭遇到了吴三桂的第一道防线,但这条防线基本是乡勇,轻松搞定。
  因为没有见到吴三桂军队的主力,又加上吴三桂派来的六个当地士绅一再声称吴三桂“愿一见东宫而降”,所以李自成同学对前锋来报告乡勇拦路的情况竟然毫无警惕性,继续优哉游哉地一路前进,从永平到山海关,大顺军又足足走了四天。
  就是说,大顺军从北京到山海关,280公里路,走了整整8天。。。。。
  这哪里是部队准备去作战,简直是一路观光游览。
  直到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十余万大军才齐集山海关前十五里的七星寨,比多尔衮的军队仅仅早到了一天。
  事后证明,李自成的行军速度,是致命的。###第6章 山海关之战
  大顺军第一梯队四万多人,在石河西遭遇到了吴三桂布下的第一道防线。
  由于吴三桂兵力不够,第一道防线是由原山海关总兵高第大约一万人部队和临时招募的乡勇组成的混合军团,装备和战斗力是比较差的。
  吴三桂率领部分关宁铁骑,亲自指挥。前后已经与大顺军连续十三战,打得旗鼓相当。
  至此,吴三桂前两个部署的战略目的顺利完成,成功地延缓了大顺军的进军速度。
  应该说李自成的部队是很有战斗力的,和明朝斗了十几年,李自成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他比较懂马性,他的骑兵的战斗力不比关宁铁骑差的太多。
  李自成率领第二梯队大军到达后,吴三桂派去的六名士绅代表企图逃跑,结果六名代表有五人被杀,另一人身中三箭逃回。
  再一看前方迎接自己的是吴三桂严阵以待的部队,老李同志发现自己上了大当,十分没面子。于是下令全军发起攻击。
  李自成分析了山海关的情况,应该说,李自成同学的十几年的仗也没有白打,他的战场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于是他制定了一个方案:主力正面攻击山海关,唐通的部队从一片石迂回到关外,就是吴三桂的后面去,堵住吴三桂的退路,来个瓮中捉鳖。
  这个方案如果成功执行,后面就没吴三桂什么事情了。对于李自成来说,吴三桂把自己当做猴在耍,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的。
  李自成的军队刚刚攻入了北京,士气比较旺盛。对打仗来说,气势是很重要的,所以李自成很有希望一鼓作气攻下山海关。
  长期在辽东作战,吴三桂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好勇斗狠,吴三桂是不怕的。
  而且吴三桂也咽不下这口气,之前进行了动员大会和宣讲大会,士气也很高涨,两支队伍算是狭路相逢棋逢敌手。
  由于双方都是士气高涨,指挥官都不是菜鸟,双方的单兵战斗力相差也不大,于是数量上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尽管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经过一天的战斗,甚至关宁铁骑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外围阵地还是都失陷了。
  不过吴三桂的主力部队都还在,没有受到太大损伤,就势撤回了山海关。
  大家如果有兴趣研究山海关的防御,就知道为什么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地势险要处于制高点,由下向上进攻难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反正正常点如果有其他办法都不会去攻击它,
  所以满清每次入关抢劫不得不借道,从现在的内蒙古绕个大圈,多跑上千公里的路。
  李自成幸亏是从关内进攻山海关,如果是从关外,估计只能望关兴叹了。
  经过多年的经营,关下有四座卫城,东西两个分别叫东罗、西罗,南北叫南翼、北翼,和关城主体、长城、敌楼等防御设施互相呼应,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防御体系。吴三桂派兵把守四个卫城。
  吴三桂的手下还有支著名的的精锐部队,其中搀杂大量的“彝丁突骑”和“蒙古锐丁”。这是他自从军起就专门培养起来的家丁,这只突击队至始至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吴三桂本人带部分主力和他的那支精锐部队在山海关前结成大阵,居中策应,正面面对大顺军。
  李自成面对的就是这么个防御体系。李自成和明军作战了这么多年,越打越大,应该除了明朝政府自己不行以外,《明史》说,“自成善攻,汝才善战”,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接下来的攻防战,双方用尽自己的全部实力,殊死搏斗。
  李自成面对山海关关城一带坚固的防御体系,充分发挥自己总兵力占绝对优势的长处,自己率领刘宗敏等人以主力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正面搏杀,同时猛攻西罗、北翼两城。
  这天战斗最激烈的是主战场边上的北翼城,差点被大顺军攻破,李自成之所以重兵攻北翼,是因为这个城在山脚下,比较容易攻破,一旦攻破就可以从侧翼占领山海关。
  在这个存亡之际,吴三桂听说北翼危急,亲自率领突击队赶来增援,击退了已经攻进城内的大顺军,又守住了北翼城。
  与此同时,大顺军的骑兵乘吴三桂不在,从山海关西北方向突破吴三桂本阵,大批大顺军直扑西罗城下,开始攻城。守城吴军以火炮还击,吴三桂本人已经赶去北翼,所以派出部将赴援,在城下前后夹击大顺军,终于这一面的进攻也被吴三桂的部队击退。
  东罗城则是吴军向关外撤退的唯一通路,形势也相当吃紧,“危急劳瘁,倍于两城。”但这里因为离主战场最远,所以吴军凭借炮火和火铳、弓箭等远射武器,虽然守得极其辛苦,但没有出现失守的危险。
  唐通那边,当日唐通部猛攻一片石,一片石在关口和长城前都挖有拒马沟,这个沟主要是为了防守满清的骑兵部队的,现在正好也发挥了作用。鉴于这个地方的防御优势,所以一片石这个地方又被称为“京东首关”。
  吴三桂占有有利的地理位置进行抵抗,二十一日下午,大顺军有了从北京运来的红夷大炮送到一片石,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唐通依仗兵力优势不断发起强攻,至深夜,一片石终于被大顺军攻破,吴三桂的残余部队沿长城退向山海关。
  这一天的战斗,李自成充发发挥自己兵多的优势,所有方向全部是重点进攻,吴三桂兵力太少,顾此失彼。所以如果大顺军能够早过来三天,吴三桂是守不住的。
  唐通部队在占领一片石后,马上北出长城,开始向东运动,从一片石方绕向东面的山海关,向吴三桂的部队发起进攻。
  从唐通率军攻击一片石起,吴三桂就已经知道自己被包围,但却因兵力不足,这时候吴三桂基本上走投无路。
  但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到了。
  吴三桂派出了山海关当地士绅前往关外,向多尔衮报告一片石失守,请他马上进军。
  多尔衮这时候很谨慎,没有进军,多尔衮作战的特点是谋定而后动,他让全军继续扎营休息。
  到四月二十二日晨,多尔衮才移营至山海关两里处的欢喜岭上,把指挥所设在岭上威远台,继续观察吴三桂和大顺军动向。
  多尔衮虽然已经率大军抵达山海关,作为一个主帅,他充分显示了他谨慎的一面。他要继续观察。
  毕竟和吴三桂在关外生死相搏十多年,这个“小吴总兵”绝不是个善男信女,所以一路上还是很担心吴三桂会不会和李自成合谋,想一举诱杀八旗军主力,并吞辽东。
  吴三桂这时候急了,老子都这样了,你还不相信?于是继续派了三批人过去请兵。
  多尔衮这个时候是什么反应呢,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嘴上也答应,但就是不出兵。他在等待时机。
  相信多尔衮这个时候已经了解到了吴三桂的诚意。
  应该说作为一个猛人,多尔衮对心理战的运用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要降服吴三桂,现在还不是时机,一定要到吴三桂走投无路绝望的情况下,彻底让吴三桂诚服,人在绝望的情况下才会彻底抛弃自己的底线,多尔衮要的就是吴三桂抛弃底线。
  果然四月二十二日早上,时机到了,吴三桂实在是被逼无奈,吴三桂当即从彝丁突骑中选出一百余人,组成了突击队,在炮火支援下,他率这支卫队突破东侧一万多大顺军的重重包围,冲进了清军大营,请其入关进击大顺军。
  多尔衮知道,现在正是让吴三桂签定城下之盟的大好时机,如果此时不收服吴三桂,恐怕日后就再无如此之好的机会了。因此他坚决要求吴三桂先归顺满清,这就是后世骂过无数次的吴三桂归降。
  多尔衮在吴三桂答应剃发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天下入掌中矣。”
  这也难怪多尔衮欣喜若狂,我们看一下当时三方的兵力状况,多尔衮大约十万人,李自成大约十万余人,吴三桂大约四五万人。重要的是,吴三桂还掌握着山海关关城和四个卫城,他倒向那一方,那一方就将占据地理和兵力上的双重压倒性优势,足以重创甚至歼灭对方主力。
  多尔衮在吴三桂归降之后,就带领和硕英郡王阿济格(多尔衮的同母哥哥)、多罗郡王多铎(他的同母弟弟)率8万满洲铁骑,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进入关内。
  至此,清军和明朝斗了几十年,双方统帅斗智斗勇,努尔哈赤终其一生都都没能接近的土地,这片留下几十万忠魂的土地,清军不费一兵一卒,以最轻松地方式拿到了他们奋斗了几十年都没有得到的东西——山海关。
  中国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最重要的堡垒被吴三桂拱手相让,吴三桂犯下了他这一生无论如何都抹不掉的千古大罪。
  吴三桂彻底成了石敬瑭第二!
  我赞赏吴三桂的能力,理解吴三桂的苦衷,悲伤吴三桂的遭遇,但是我无法原谅吴三桂的这种行为!
  多尔衮马上下令攻击正在攻城的唐通部队,结果很容易预测,唐通兵败如山倒。两万兵马仅余一百多骑逃跑了。山海关的后顾之忧瞬间解除。
  李自成同学这个时候还不太能确定清军的动向,唐通败退的消息还不会这么快传过来,他也不知道吴三桂已经归顺清军。
  作为久经沙场的主帅,他也知道,如果再继续攻城的话,大顺军的伤亡太大,一旦清军介入,大顺军很可能会不战自溃。
  这个时候,李自成果断决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速战速决。
  李自成把部队聚集起来,在山海关前从海边到北山一字排开,准备和吴三桂以野战决胜负。李自成对野战还是很自信的。
  满清不可能是过来看戏的。。。。。李自成同学还是很天真的,竟然还抱有满清过来看戏的幻想,这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