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平安传 >

第194章

平安传-第194章

小说: 平安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禄无言以对。于谦又道:“纸包不住火,此事一出,往后与叛军作战,敌军定负隅顽抗死战不降,就算是我们占优势的战役,也定然要付出不必要的伤亡。唉……武阳侯何以如此糊涂?”
  这时薛禄才不甚情愿地服错,又说道:“还好咱们首战告捷,斩敌一千余,于侍郎何至于愁眉苦脸。想之前的成国公战败,叛军也只有一千余人。”
  “今非昔比,当时成国公对阵的全是叛军主力,这次覃有胜遇到的不过是叛军的一小部,其中大部分只是新丁。何况眼下叛军已然坐大,兵力达到一万多人。”
  于谦见薛禄已经认错,也不想再与他闹出矛盾,便说道:“我在向朝廷报头功时自应为薛将军计较,杀俘虏的事只会用密奏递呈兵部。但愿薛将军今后以大局为重,切要慎重。湖广事已至关重要,若是我们再出差错,势必酿成大患,沦为千古罪人。你我既受皇命于危难,万勿坏了皇上的大事。”
  “是。”薛禄听罢这才正色拜服。
  于谦不禁在心中感慨,真正无懈可击的人才实在少之又少,武阳侯这种朝廷大将之才也不过如此,到头来还得自己一个文人为他在军事上谋划计较。
  “这回召武阳侯到武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于谦道,“原定以荆州武昌及长沙兵集结为两路进剿,但筹措准备尚需时日,这段时间我们不能毫无作为。兵无常势,敌军不会等着我们准备好了再动手。收复澧州三县算是一件好事,第二件我们得注意防守……常德府,这几日我与幕友多次辩论,认为需要立刻急调兵马防备。”
  薛禄一副意外的表情道:“于侍郎觉得叛贼敢主动进攻大城?”
  “有什么不敢的?”于谦道,“叛军兵力扩大到上万,小小的辰州府根本无以承担,于情于理他们会再次攻城略地。眼下对张宁来说,哪个地方最有价值?”
  薛禄道:“这么说来,叛军可能真想得到常德府,这地方风调雨顺稻米常年丰收,水产丰富,富庶之地。”
  “不仅如此。此地的战略也十分重要,我们一直以来就是打算以常德为根基进剿,此地不仅靠近叛军主力据有之地,更有水陆交通之便;大江直接入洞庭,船只穿过洞庭就是常德府,据有此地,官军可以靠江船运送大量的辎重粮草战备物资到前方,保证将士补给。而对叛军来说,如果能攻占此地,不仅能解除一大威胁;更能从湖上威胁袭扰洞庭沿岸大片区域,特别是袭扰粮道和后方辎重,用少部分兵力就能迫使官军分出大量兵马防守,掌握主动。”
  听了于谦一番话,薛禄诚恳地深深一拜,顿时心服口服。
  这时就连刚刚进来的锦衣卫陆佥事也服气道:“咱们的人不久前打听到,贼军新设一营兵马,取名常德营,或许玄机正在此处。”
  ……有人说最理解自己的人是敌人,有时候这话很准。张宁取名常德营确实有一番考虑,他早早就发现了常德在这一阶段战役中的重要战略价值。不过自己人中反而很少有人明白它的含义;或许人们只是觉得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常德营也好、长沙营也罢,取名叫京营也没什么不对。
  朱雀军的第一支军队起初只有一百多人,名字叫永定营左哨第一大队,永定营的名字由来就是张宁当时认为永定卫是起兵初期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可是直到现在,永定卫城仍然在官军手里;起初他一直都没法攻占这座十分看重的卫城,随着形势的转变,它渐渐失去了价值,也没必要专门去攻取了。任何地方的轻重,都看它处在什么时候,不过如此。
  而现在常德府又进入了张宁的视线,他忍不住用作第二营的名字。有时候眼光确实是一种天分。阅历经验能让人熟练;而天分才能让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澧州等三县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辰州中枢,先是收到孔武阳的告急军报,接着就确认三县落入官军之手。澧州部被屠杀的事也不久被打探清楚;当地除了军队还有不少朱雀军的人,那么多人被屠杀,哪怕是在山林僻静中,也很难瞒住的。
  张宁听到这个消息,回想一下,仍然还记得孔武阳的音容笑貌,这个武将他是认识的。在军营中常常见面,议事时偶尔也有参与。他一面痛惜失了一员将领和一部人马,一面理智地考虑,觉得这应该是于谦的失误……不过也很可能不是于谦下令干的事,以张宁对他的了解,他不应该是做这种残忍而又没什么好处事的人。官场上规矩多,但擅作主张的人也不少。
  经过参议部的议事,朱雀军内部决定拿这件大书特书一番。这时候还没有人权的概念,但道义的观念还是有的;不管是罪人还是什么、都是汉人,屠杀同族显然不是光彩的事。就算是当年的永乐帝朱棣,杀了很多人,也没见他自己拿出来炫耀。
  先是汪昱等人找了一批文人写了几篇煽情的祭文,借以煽动士人的黑白价值观,因为对于百姓来说,很容易受读书士人的舆情影响。接着参议部又发公文把澧州惨状的事通报全军。
  参议部认为孔武阳在弹尽粮绝敌众我寡时投降,已经尽了守土之责,遂将死难的将士以战死的待遇抚恤家属。现在他们并不担心这是鼓励投降,恐怕今后很难有人愿意投降了,与其被像牲口一样坑杀,还不如战死的好。
  张宁见识过现代政治各种颠倒黑白的手段,并不满足于将真相告于世人,他还要创造一番。不久后便指使参议部杜撰了很多官军占领澧州等地后的暴政,官兵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云云……而且这些事听起来很像真的,在老百姓的经验里,一遇到兵祸,外地来的兵和土匪其实没什么区别。
  有各种“事实”为凭据,张宁便能在辰州各地堂而皇之地宣传自己的大义和正义性,为了推翻暴政的战争、而不仅仅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指“伪朝”不义不法(按照传统制度,朱棣从太祖长孙手里夺得政权就是不合法的)。这番言论不仅鼓动了一些外行的人,就连朱雀军内部许多将领都深信不疑。
  在准备攻打常德府之前,张宁更是亲自在城门口前大街上演讲鼓动士气。当日大街上将士云集,还有许多看热闹的百姓,一时挤得水泄不通。
  他宣称天子是受命于天,一旦有通过“不道”手段上位的人占据,就会妖孽丛生。所以如今的世间才会出现很多冤案,冤死的魂魄在人间不散,正义不得伸张,官绅勾结鱼肉百姓云云。当然这些问题是任何封建王朝都难以避免的问题,不过冠以神化的论调,反而能引起军民的赞同。
  接着他又说自己的兵马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公正、正义的国度而存在的,要矫正大明走上的歧路,重建强盛富庶帝国的梦想。
  城里的将士高呼万岁,一时群情汹涌,热闹非常,堪比过节般的盛况。
  这时张宁偶然间发现有一队卫士护卫着城墙边的一栋楼阁,楼上观看的人好像是周二娘。张宁脑子里不禁浮现出那双清澈的眼睛,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言论会不会被那小娘给识破?他的情绪因此受了点影响,满口大话说不下去了,便向城下的人群挥了挥手,离开了城头。不料人们意犹未尽,大呼玉王的名头。
  张宁走到城楼里,正见着在里面的王贤等人,还有周二娘的爹周梦熊。他便随口问周梦熊:“方才我当众说了许多话,是否言多有失?”
  不料周梦熊抚掌赞不绝口,直言他口齿清楚、言语诚挚而有气势,更有成大事的胸襟。汪昱也说道:“一直以来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封疆大吏都身居高墙之内,常人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王爷直面军民百姓、视为一体,名望必闻于乡里。”
  他随即回到官署继续忙活事儿,周梦熊随后进言朱雀军大部分兵马都是新丁,训练时间也不足,还没准备好进行大战。暗指急于进攻常德的计划。
  张宁却道:“最好的训练就是在战阵上去经历,打几次仗,新军就成精兵了。”他再次寻思了一下自己的战略思路,忍不住又问:“现在身为湖广巡抚的于谦会怎么考虑?”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下雨天(1)
  细作报来消息,覃有胜军四千余人已放弃驻守澧州,南下至常德府;另有几股人马急调进常德;加上知府赵敏在府城等地部署的守军,如今当地已集结官军一万多人。如此判断,可能武昌已经嗅到了常德之战的气味,张宁的突袭计划落空了;但他依旧打算进攻夺取此地。
  或许他计划这一战的眼光是有的,却有点缺乏想象力,因为距离辰州最近的大城就是常德府,谁也不难想到。
  没来得及和姚夫人、小妹细述离别之情,连离情别绪仿佛也是词人的奢侈。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在书写战争的诗篇,但对于亲历战阵的人来说其实十分无趣压力又大,或胜或败或生或死、如此而已。张宁出动了永定营大部分兵马,抱定必取常德府的决心;他好像每一场大仗都在倾尽全力。
  常德府是湖广中部重镇,不仅墙高城坚,外围就近一些城镇同样起到了依托的作用。主城西南依次有武陵、桃源二城,东南有龙阳城;要攻主城,其实从北面进攻最好,这样常德就处在凸出部,周边工事很难有效威胁攻城部队。但张宁的部队从辰州来,只能以高都为起点,从西南进击。
  他决定绕开武陵、桃源二城,直接攻打主城。这样确实很冒险,但如果把时间花费在不断的攻城消耗中,可能会等来官军更多的援兵,同样是在冒险。
  他们几天前离开高都行至武陵县,天还没完全亮主力就拔营从武陵城北面向东挺进,而侧翼不远处的城池尚在官军之手。朱雀军前锋更早就先行了。
  夏末秋初的清晨,原野上居然降了浓浓一阵雾,路边的水稻田很多,空气十分潮湿。不过等太阳升起来驱散雾水,情况应该会好起来。
  张宁骑着马在大军中随行,雾中视线不清,只能看到无数的人影在稻田中穿行。缓缓的“哒哒”马蹄声、脚步声中,偶尔听到马的嘶鸣和人的咳嗽,很少有人说话。大地仿佛盘古开天辟地之初一片混沌。人们的心情好些有点紧张,因为大伙都知道不远处就是官军掌握的一个城池,存在被城中兵马突袭的风险。不过走了很长的路一直都很宁静,并不见官兵来袭。
  在雾中行走,如同摸索的人生叫人胡思乱想,你怎么努力也看不清前路。
  等到太阳升高时,担任前锋哨官千总的张承宗才派人回来禀报情况。官军在常德城西面分别有两个营寨,驻有大量兵马,北面与岳州地盘交界的山脉南部有一股骑兵,数目不详;张宁估计武陵县城中也会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官军,他们主将不可能看不到武陵县对于朱雀军侧翼的威胁力。
  从了解的情况猜测,官军好像并不打算凭借坚城死守,而是采用积极防御并试图反击的部署。这样的布局没什么奇妙的地方,不过也应该是正确;守军的兵力并没有明显弱势,犯不着死守在一个没有发挥空间的城池里。目前还不清楚湖广总兵官薛禄是否在常德亲临此战。
  既然是来攻城的,首战就该拿出气势来,而不是畏畏缩缩。张宁下令继续行军主动进入官军的“合围”形势中:官军在城西南北两个营寨,北面又部署骑兵,西南有武陵县城的兵马可以依托城池随时出击,实际上就是布了个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