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681章

锦绣大明-第681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震深深点头:“臣明白,其实在确知蒙人的变化后,臣就有心做这些了。只是此事毕竟干系重大,臣不敢妄动。既然陛下也是这么想的,那臣自会做出相应的安排。”

  “唔,那朕就把北边的事情托付给你们锦衣卫了。”

  “臣定不负陛下之信任!”杨震忙拱手道。说到这儿,他又看了皇帝一眼,有些关切地道:“不知陛下除了这北边之事外还有什么其他烦恼,怎的如此模样?”

  皇帝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果然是没能瞒过杨卿的双眼哪。确实,朕在为一事而苦恼不已。”说着,便把案上的那份奏疏递到了孙海面前,示意他拿给杨震过目。

  杨震恭敬地接过奏疏,只扫了一眼,也不觉露出了无奈的笑容来。最近朝中官员最关切的事情,他自然也是有所耳闻的,却没想到皇帝竟会因此大感苦恼,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反感臣下插嘴太子之事。

  似乎是心里憋屈得很了,极需要一个宣泄口,再加上对杨震的信任,万历便对着他大吐起了苦水来:“杨卿,你说说,朕才不过二十岁,那些臣子便逼着朕赶紧册立太子,就仿佛朕什么时候就会……他们也看得太远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做,这个太子怎能如此仓促就立了?”说着,他便气鼓鼓地看着杨震,等着这个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评评理!

  继续感谢书友喜欢望着你@百度,执着小鹰和angelxydmimi的打赏、月票方面的支持!!!!


第八百六十七章    国本之争的序曲

  若是摆在接下来的那个辫子朝里,这等国本太子之类的敏感话题压根就不是臣子们敢随便议论的,更别提就这么隔三差五地跟皇帝公然上疏了——怎么,你就这么巴不得朕这个英明神武的天子早早归西好传位给儿子么?你这个奴才是何居心,是想造反篡位么?

  只要让这些个宽厚仁德的辫子皇帝察觉到底下臣子有这样的念头,甭管这是不是真的,也甭管这些官员到底身居何职,恐怕接下来这官员的下场一定很是凄惨了,丢官什么的还是轻的,有时候连身家性命都可能因为这样而被剥夺。手机无广告m。最省流量了。

  所以在辫子朝,尤其是某英明神武的麻子之后,天子传位,或是太子设立一事便成了官场里的禁忌,美其名曰此乃天子家事,岂是是他们这些臣子奴才能随便议论的?

  但显然,大明朝的官员在觉悟上就没有后世的同类们那么高了:天子既为天下之主,你的家事便是国事,你的继承人问题更关系到我们大明江山的延续,我们也是大明江山的管理者,怎么就不能过问了?

  似乎大明的官员就有一种历朝历代的臣子都没有的特质,那就是让皇帝不舒服,什么事最不让皇帝难受,他们就做什么,什么话最容易触怒天子,他们就说什么,似乎非这样,不能体现他们的忠君爱国!

  当然,杨震并不是这样的官员,这不光是因为他和皇帝的关系比一般官员要紧密,更因为他并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存在,他的名气已经足够响亮了。

  不过在面对万历的如此苦恼时,杨震一时也有些作不出回答来。

  朝中最近的这股风潮他自然是清楚的,虽然对此颇为不屑,一时也拿不出反驳的话来,现在天子问到了自己,他自然就是一愣,迅速在脑子里转着念头,看自己该如何安抚感到委屈的皇帝。

  片刻之后,杨震方才道:“陛下所言确实在理,您现在春秋正盛,这立太子一事倒也不急于一时。何况……如今的皇长子毕竟年纪太小,谁也说不准将来会发生些什么,此时仓促而立,无论与他,还是与我大明,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着哇,朕不也是这么考虑的么?”见杨震如此附和自己,万历顿时大喜,生出知己之感来:“还是杨卿你识得大体,可朝中那些官员怎么就是不明白朕的一片苦心呢?”

  听着皇帝这番话,杨震虽然面上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心里却是一阵吐槽:“我还不知道你的心思,不就是更希望把皇位传给郑贵妃的儿子么?这一点不光是我和兄长已确知,就是这朝中官员也隐隐感觉到了,这才会急着跟你上疏建言太子……”

  跟上面所说的一样,大明官员总是有一种主人翁精神,觉着天下兴亡都在自己的建言之中,尤其是国本这样的事情,自己更不能掉以轻心。皇帝居然动起了因为宠爱某位妃子而欲立其子为太子?那万万不成,咱们得把这种苗头迅速掐掉,趁着现在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就让他赶紧立了太子,这样后面的人就没有争夺位置的可能了。

  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臣子们才会不断跟皇帝提及此事,这就叫防患于未然了。但怎么看,又怎么像是臣子在和皇帝过不去,是在用自身庞大的话语权来控制当今的天子。

  不过这一切都不可能放到明面上来说,杨震也不敢把君臣的想法都点破了,只能道:“或许是那些大人们思虑不周吧……”

  “哼,思虑不周,朕看他们完全就是想跟当初的张师傅一般,要朕完全听从他们的摆布!”万历很有些不满地咕哝了一句。

  闻得此言,杨震心里猛地一动。要说起来,因为张居正长达六七年的压迫,对万历的性格势必会有不小的影响。或许正因如此,历史上的万历才会总是喜欢和臣子对着干,最后甚至走到三十年不见外臣的极端地步!

  这就跟后世某些有童年阴影的人一般,平时看不出什么问题,可一旦拨动了那根弦,他们便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来,比如连环谋杀什么的。而从心理分析,万历似乎也是有着相似的缘故,才走到那一步的。

  对于这样的人,自然该以疏导为主,不然只会让他更往牛角尖死胡同里钻,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万历手下的官员显然是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依然遵照着以前对付隆庆,或是其他皇帝的办法来与之争,结果便是两败俱伤,却连累了这个江山社稷和无数的百姓。

  明白个中情由,杨震就有了想法,当即说道:“陛下,其实太子之事确实关乎国本,官员们议论上疏也所在难免。若你当真觉着还不是时候,大可把话和他们说开嘛。”

  “说开?你要朕怎么和他们说?”皇帝不禁有些无奈地道:“朕早和他们说了,莫要再提太子之事。可他们呢,这几日里公开倒是不提了,可私下里,却已上了多本奏疏……”

  “那是他们并不知道陛下你为何觉着现在还不是立太子的时候,您大可以把个中缘由向他们说清楚了嘛。皇长子的年纪确实太小,说句有罪的话,他能不能成年都未可知呢,此时立为太子,实在太也随意了……”

  若是换了其他人这么说,当父亲的一定不会高兴,但万历却是连连点头:“在理,杨卿所言在理。朕也看着他身子骨不那么结实,这万一有个……国本之事可不能如此轻率哪。”

  杨震口中称是,心里却是一阵无奈,看来面前这位是真不情愿把皇位传给朱常洛哪,怪不得之后会有那么多叫人瞠目结舌的情况发生。

  但随即,皇帝又有些不安地道:“可光是这么一条,真能说服群臣么?”

  “陛下自然也可以拿出第二个理由来,比如皇后的年纪也正合适。”杨震的脑子转得倒快,立刻道。

  “嗯?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是立了皇长子为太子,那要是之后皇后也诞下子嗣呢?”见这位居然连自己的话外音都听不出来,杨震只能略作解释。

  万历顿时就明白了,这确实是个绕不开的严峻问题。若真如杨震所言,在立了朱常洛为太子后皇后却生了儿子,那这个太子之位就大有问题了。

  古人选继承者,尤其是皇位继承者那都是讲个有嫡立嫡,无嫡才会立长的。但现在,皇后和皇帝都很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让他们两个造出人来呢,这么把太子给立了,那将来皇后的嫡子却该如何是好?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皇后的儿子都比长子更高贵,由他为太子才是最适宜的。难道到了那个时候,真要废了长子来立这个嫡子么?可废立乃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岂能说废就废?而且要是太子没有什么失德的言行,就更不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了。

  所以这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在这个时候急着立什么太子,给将来埋下隐患呢?

  在转过这些念头,并越想越觉着在理之后,皇帝的脸色也变得好看了起来,之前的阴霾已然尽扫:“杨卿看事情果然要比别人远得多,这确实是立常洛为太子的最大问题。既然有此隐患,此事就暂且不论了吧。”

  杨震忙谦虚了一声,同时表示赞同。他很清楚,皇帝现在只是想把时间往后拖上一拖 ,待郑贵妃生出儿子后再想法儿把他立为太子。当然,到那时候,一定还会遇到不小的麻烦,但至少眼前的问题是先敷衍过去了。

  就这样,杨震和皇帝又聊了一会儿,保证北边一有情况就上报之后,才告辞离开。

  走在湿漉漉的皇宫道路之上,杨震的心里却觉着沉甸甸的。看来,在经过三年的平静生活之后,新的风暴已开始酝酿。而且这一回,还是内外的双管齐下,却不知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不过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杨震都有一定的信心。对内,毕竟皇帝对自己信任有加,而且自己掌握了锦衣卫这个大杀器,想必一般官员也不敢对自己怎么样。至于外嘛,蒙人铁骑虽然强大,可他们一定想不到,这几年里自己到底为这一刻准备了什么。只要他们敢来,结果便已注定了。

  “呼……”在长长呼出一口浊气后,杨震的面色变得更加的坚毅起来。

  可正当他要出宫门时,身后却传来了一阵急切的脚步,随后一个阴柔的声音响了起来:“杨大人还请留步。”

  杨震闻言有些奇怪地转头,难道皇帝还有什么事吩咐么?可看来人模样,却不像是皇帝跟前,自己所熟悉的那些宫人哪。

  那内侍来到杨震跟前,忙行了一礼,这才恭敬地将一张纸条递了过来:“杨大人,这是奴婢的主子给您的……”

第八百六十八章    杨震的选择(上)


        黄昏,天擦黑时,杨震便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作为如今北京城里的风云人物之一,手握锦衣卫这个可怕的特务机构大权,又深得皇帝信任的杨震自然不可能依旧住在之前那处已略显局促的院落之中。

  如今的杨府早已到了另一处更加气派与宽大的七进大院之中,那是天子所赐的一处大宅院子,周围的邻居也都是朝中高官显贵。当然,以杨震的特殊身份,与这些邻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很亲密的,双方不过是点头之交。

  不变的,是府上的诸多下人。杨震并没有因为身份的不断提高就换了他们,故而他们对自家老爷那也是相当忠心。对了,之前的那处院落,此时已成了兄长杨晨的宅邸,所以依然挂着杨府的匾额,不过却是工部郎中杨晨大人的府邸——他在三年里也有所进,成了地位只在侍郎之下的郎中。

  虽然兄弟二人不再住在一起,但双方的情谊却并未因此变薄,两家人总是互相走动。已经娶亲生子的杨晨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